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4251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docx

论中国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

 

山东科技职业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系别: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

年月日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国外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纵览………………………………………3

、设施设备在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分析……………………………5

(一)我国物流设备的基本状况………………………………………5

(二)我国在设备发展存在的问题……………………………………6

、未来设备设施的导向………………………………………………7

四、对于我国设备设施发展导的向探讨………………………………9

(一)建立现代设施设备物流体系战略………………………………9

(二)借鉴与发展战略………………………………………………10

(三)维护保养战略…………………………………………………11

参考文献………………………………………………………………12

 

论中国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发展导向

【摘要】工欲善必先利其器,高速发达的物流设施与设备是现代物流系统的特征之一,它对提高物流能力与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保障服务质量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生产、科学发展、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物流业及物流业硬件设施设备也得到了相应发展提高;贯穿于物流全过程,各种作业细节复杂的技术支撑要素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它是系统中的重要资产、是物流系统的物质技术基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物流现代化程度重要标志。

【关键词】发展及导向现状差距问题借鉴发展

1、国外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纵览

从国外运输设施设备看发展。

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物流业的硬件设施、设备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水运工艺的第二次革命将谷物由袋装改为散装,还将某些本性属于散货的件货也改为了散装运输方式,因此才出现了5~8万吨的巴拿马型的散货船。

1987年韩国还还建成甚至超过巴拿马型的散货航,其最大载重量达到了36.5万t。

20世纪60年代末,在公路上首先出现了集装箱运输方式,因其实现全部机械化作业,可提高装卸的效率同时也提升了货运质量并且适合组织多式联运等优点,改变了件货的运作条件,很快便应用到水路运输上,引发了水运工艺的第三次革命。

1976年出现了第一代集装箱运输船。

装载量仅仅为200TEU,航速22节;随着时代的发展自那次之后的20年左右发展,下水的第六代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其载箱量最高可达8700TEU,航速也已可达36节。

另外为满足不同货运物品的运输要求,人们通过各种努力研制出了各种专用船舶,如液货船、滚装船、载驳船、冷藏船等。

公路运输是19世纪末随着现代汽车的诞生而产生的。

汽车运输最好的便利性就是可以“门到门”运输方式,满足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原材料和成品的运输要求。

初期主要承担短途运输业务。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基于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公路里程的增加,公路运输走向发展的阶段,不仅是短途运输的主力,并进入长途运输的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公路运输发展迅速。

欧洲许多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比较发达的公路网,汽车工业又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促使公路运输在运输业中跃至主导地位。

发达国家公路运输完成的客货周转量占各种运输方式总周转量的90%左右。

但是普通的载货汽车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只能完成一般的货物运输满足不了特殊货物物品的运输要求,人们使用智慧同样的也创造出了适应各种特殊货物物品要求的运输车辆,如自卸车、罐式车、冷藏车等各种专用车辆,有效的发挥了汽车运输的功能满足货物的运输要求,也就形成了物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的设备。

铁路运输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两个基本运输方式之一。

它在整个运输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铁路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大,在运输的经常性和低成本性占据了优势,再加上有多种类型的车辆,使它几乎能承运任何商品,几乎可以不受重量和容积的限制,而这些都是公路和航空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航空运输始于1871年。

它是在具有航空线路和飞机场的条件下,利用飞机作为运输工具进行货物运输的一种运输方式。

航空运输的主要优点是速度非常快,缺点是运输费用相当高。

投资额度和运输成本都比较高,固定成本方面包括开拓航线、修建机场和机场维护需要大量资金;可变成本也比较高,主要是由于燃料、飞行员薪水、飞机的维护保养等方面的支出很大。

如果产品价值昂贵、容易损坏;或者市场销售周期特别短(鲜花、海鲜、时尚服装等),为了确保产品在全国范围行销就可以采用航空的形式。

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势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发挥。

随着物流业慢慢的发展除了大型专业化的运输工具之外物料物资搬运设备也趋向大型化高速、高效、多品种方向发展,其控制方式也从手动、半自动发展到全自动。

如轮胎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带式传输机,也多趋于实用化多样化、大型化、高速化系统化等趋势,提高了作业效率。

仓储部门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中同样也使得传统的仅有被动存储和保管功能向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组织转化,美国与1959年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自动化立体仓库,并在1963年率先使用了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立体仓库的管理。

从最初的人工管理手动控制发展到计算机管理和自动化管理,同时随之后期各种信息化程度提高如运用扫描技术、条码技术、数据采集技术、射频数据通信技术等手段不断加入,仓库利用率大大提高;而大型自动化立体仓库每小时可以完成500~800次出入库作业,且在传统的仓库完全是通过订单下达后,人工拣选再装箱;通过在自动化的仓库中过程完全不同,利用自动分拣机自动分拣大大提高了分拣速度和准确性,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二、设施设备在国内物流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我国设备及物流发展基本状况

我国物流发展的回顾,我国物流的发展,除了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技术发展状况有关外,还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建国以来我国物流的发展六致可以分为GPRSDTU三个阶段:

①计划经济下的物流,即从建国初期到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前。

这一阶段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国家对各种商品特别是生产资料和主要消费品,实行指令性计划生产、分配和供应,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要职责是保证指令性分配计划的实现、为了节省流通领域的费用。

政府虽然也在综合发展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布局物资储运点、建工合理库存、编制并不断修订猫池主要物资的合理流向图、提倡综合利用各种运输万式及发展联运等方面提出了多种政策措施外,但总体上是按计划生产、储存和运输,实现计划分配与供应。

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即从改革开放到九十年代中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即从计划经济向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体制转变。

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脉冲电子围栏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和国际贸易也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

此时,不仅流通部门加强了物流管理,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问题。

不仅国营物流企业的建设有所加强,同时一些集体和个体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

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由于经济活动已向商品导向转变,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正重系统运作。

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这一阶段,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即从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现在。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海宁物流公司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使得我国的工商企业,特别是中外合资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出了新的物流需求;我国经济界开始把物流发展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

此时国家逐渐加大力度对一些老的仓储、运输企业进行改革、改造和重组,使他们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这一阶段,除公有制的物流企业外,杭州货运公司非公有制的物流企业迅速增加,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不断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

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我国物流刚刚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从总体来说,我国的物流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我国在设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

物流装备水平依然较低,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设备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物流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影响了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率设备的荷载率以及仓储设施的空间利用率。

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和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物流信息平台,订单管理、货物跟踪、库存查询等物流信息服务功能较弱,制约了物流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物流基础设施尚待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大大低于主要工业化国家铁路的平均水平为美国的1/3,日本的1/7,德国的1/15,英国的1/10,法国的1/8,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印度。

运输结构矛盾比较突出,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形成合理分工关系,市场范围交叉严重,在同类资源上进行盲目的竞争,使得各种运输方式不能合理的发挥各自的优势。

随着进入新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面临着尤为激烈的竞争环境,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大大加强,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物流发展对于本国经济发展、民生素质和军事实力增强的影响,更加重视物流的现代化,从而使现代物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趋势。

三、未来设备设施发展导向探讨

市场需求的瞬息万变、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具有与上下游进行实时业务沟通的协同能力。

企业不仅要及时掌握客户的需求,更快地响应、跟踪和满足需求,还要使供应商对自己的需求具有可预见能力,并能把握好供应商的供应能力,使其能为自己提供更好的供给。

为了实现物流协同化,合作伙伴需要共享业务信息、集成业务流程,共同进行预测、计划、执行和绩效评估等业务。

而只有企业间真实现了全方位的协同,才能使物流作业的响应速度更快、预见性更好、抵御风险能力更强、降低成本和增加效益。

物流业务是由多个成员与环节组成的,全球化和协同化的物流运作要求物流业中成员之间的业务衔接更加紧密,因此要对业务信息进行高度集成,实现供应链的整体化和集成化运作,缩短供应链的相对长度,使物流作业更流畅、更高效,更快速,更加接近客户和需求。

集成化的基础是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信息系统的集成,二者都需要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实现系统、信息、业务、流程和资源等的集成。

同时,集成化也是共享化和协同化的基础,没有集成化,就无法实现共享化和协同化。

智能化是自动化、信息化的一种高层次应用。

物流涉及大量的运筹和决策,例如物流网络的设计优化、运输(搬运)路径和每次运输装载量的选择,多货物的拼装优化、运输工具的排程和调度、库存水平的确定与补货策略的选择、有限资源的调配、配送策略的选择等优化处理,都需要借助智能的优化工具来解决。

近年来,专家系统、人工智能、仿真学、运筹学、商务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人等相关技术已经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并在实际物流业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使智能化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智能化还是实现物联网优化运作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应用现代移动信息技术(通信、计算机、互联网、GPS、GIS、RFID、传感智能等技术)能够在物流作业中实现移动数据采集、移动信息传输、移动办公、移动跟踪、移动查询、移动业务处理、移动沟通、移动导航控制、移动检测、移动支付、移动服务等,并将这些业务与物体形成闭环的网络系统,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

它不仅使物流作业降低成本、加速响应、提高效率、增加盈利,而且还使其更加环保、节能和安全。

柔性化是20世纪90年代由生产领域提出来的,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实现多品种、小批量以及灵活易变的生产方式,国际制造业推出柔性制造系统FMS(FlexibleManufacturingSystem),实行柔性化生产。

随后,柔性化又扩展到了流通领域,根据供应链末端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和安排物流活动。

物流作业的柔性化是生产领域柔性化的进一步延长,它可以帮助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消费需求的"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趋势,灵活地组织和实完成流作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物流服务来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社会化物流社会化也是今后物流发展的方向,其最明显的的趋势就是物流业出现第三方和第四方物流服务方式。

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企业物流活动社会化要求所形成的,另一方面又为企业的物流活动提供了社会保障。

而第三方、第四方乃至未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更多服务方式是物流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物流过程产业化和专业化的一种形式。

人们预测下阶段的物流将向虚拟物流和第N方物流发展,物流管理和其他服务也将逐渐被外包出去。

这将使物流业告别"小而全、大而全"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横向一体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全球化为了实现资源和商品在国际间的高效流动与交换,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物流运作必须要向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在全球化趋势下,物流目标是为国际贸易和跨国经营提供服务,选择最佳的方式与路径,以最低的费用和最小的风险,保质、保量、准时地将货物从某国的供方运到另一国的需方,使各国物流系统相互"接轨",它代表物流发展的更高阶段。

物流管理系统化趋势。

即通过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控制商品的整个流通过程,以达到效益最大和成本最小,并可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要求,从而形成一个高效、通畅、可调控的流通体系。

例如现代化集装箱港口采用集装箱自动装卸搬运系统且装有自动导航装置,可按着指令沿着规定的线路将集装箱搬运到堆场指定码头位置。

信息化和网络化趋势。

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应用到储运和运输等系统中,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物流覆盖面不断扩大,规模经济效益日益显现,社会物流成本不断下降。

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的基础是信息化,核心是机电一体化,其外在表现是无人化,效果是省力化。

此外,它还能扩大物流能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物流作业的差错等。

物流自动化的技术很多,如射频自动识别、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存取、自动分拣、自动导向和自动定位、货物自动跟踪等技术。

在经济发达国家已普遍用于物流作业中,我国,虽然某些技术已被采用,但达到普遍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电子化是指物流作业中的电子商务。

它也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基础。

它具体表现为:

业务流程的步骤实现电子化和无纸化;商务的货币实现数字化和电子化;交易商品实现符号化和数字化;业务处理实现全程自动化和透明化;交易场所和市场空间实现虚拟化;消费行为实现个性化;企业或供应链之间实现无边界化;市场结构实现网络化和全球化,等等。

作为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性因素之一的物流,是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基础与载体。

电子化使得跨国物流更加频繁,对物流的需求更加强烈。

供应链管理强调链上成员的协作和社会整体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最优化的资源最大化地满足整体市场的需求。

企业只有在建立共赢伙伴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业务过程间的高度协作和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资源、信息、技术、知识、业务流程等的共享,才能实现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物流业务的优势互补、快速对市场需求作出响。

物流技术高科技化趋势。

运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模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解决如库存水平的确定、运输路径的选择、自动导向车的运行轨迹和作业控制、自动分拣机的运行、物流配送中心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等问题,使物流系统的运作更加高效、有序,并具有更好的柔性。

四、对于我国设施设备发展的导向探讨

一、建立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战略

近年来,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确实有很大提高但对比国外,还是有不足点和欠缺点。

根据国内外物流发展的新情况,未来物流的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电子化、共享化、协同化、集成化、智能化、移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社会化和全球化,物流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

物流信息化表现在:

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代码化和商业智能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贮的数字化和物流业务数据的共享化等。

它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没有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无法顺畅地使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更多新的信息技术在未来物流作业中将得到普遍采用。

信息化促进了物流功能的改变,总之,信息社会使物流的功能更强大,并形成一个社会经济的综合服务中心。

网络化是指物流系统的组织网络和信息网络体系。

从组织上来讲,它是供应链成员间的物理联系和业务体系,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等列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这种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

而信息网络是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的业务运作通过互联网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并运用电子方式完成操作。

二、借鉴与发展战略导向

借鉴国外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来加快我国物流设备的发展提高物流设备的先进性。

环保化趋势可持续发展是物流发展的一个导向。

目前提出的绿色物流的理念,主要包含2个方面:

一是对物流系统污染进行控制,即在物流系统和物流活动的规划与决策中尽量采用对环境污染小的方案,采用排污量小的货车车型,近距离配送,夜间运货等。

二是建立工业和生活废料处理的物流系统。

服务化导向。

包含3层含义:

一是物流过程中提供柔性化的服务;二是物流过程中的增值服务;三是为客户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的服务。

物流设备的性能将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具体体现在速度更快、准确度更高、稳定性更好上。

由于随着仓库规模的扩大与快速客户响应这一矛盾的出现,物流企业要做到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拣选、配送任务,不断提高物流新生力量的运行速度和处理能力,从而带来堆垛机、拣选系统、输送系统等物流装备朝高速运转目标发展;而物流企业除了追求更快的运行速度外,更高的精度也是客户对物流设备的一致要求。

因而没有准确性,速度再快也将失去意义;同时物流配送中心为满足客户即时性需要,对物流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物流设备的先进性还体现在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使产品得到很好的控制。

加大对物流设备的投资力度,注重多元化投资对物流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注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物流设备,有意识的淘汰陈旧落后效率差、安全性能低的物流设备,配置先进物流机械设施,如运输系统中的新型机车、车辆、大型汽车、特种专用车辆,仓储系统中的自动化立体仓库、高层货架,搬运系统中的起重机、叉车、集装箱搬运设备、自动分拣和监测设备等。

 科学正确的选择合适的物流设施设备站在购买者角度来看“什么设备最适合我的作业需求?

还是以应用为中心,探讨在物流设备规划选择方法上,如何花最少的钱,达到最理想的物流运作目标。

走进沃尔玛(中国)物流中心、BIG-W(澳大利亚)物流中心、联华上海(曹杨路)物流中心、7-11台湾(捷盟行销)物流中心,你会惊奇地发现:

同是商业优秀企业的物流中心,其中的设施设备选择迥异。

现代物流设备的体现不是在于是否花大量经费购进先进技术,而是体现在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设施设备。

 提高物流企业以及各级政府对物流设备在物流发展中的认识,使他们在进行物流设备系统规划设计时能通盘考虑,避免使用不便和资源浪费。

无论是物流企业还是各级政府都要把物流设备管理纳入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设备是物流成本的一部分,应重视物流设备的管理和研究,提高物流设备的使用效率,尽量减少物流设备的闲置时间。

同时应注重对物流设备安全性能的检测和维修,减缓设备磨损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防止设备非正常损坏,保障其正常运行

三、建立完善的使用维护保养体系

物流设施设备要正确操作、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除了正确使用外,正确的维护保养也是非常重要,良好的保养能够有效减少设备故障及修理次数延长设备设施的使用寿命。

维护保养设施而设备可采用“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两级保养体系。

维护到位检修得当,才会在后期作业中更好的发挥设施设备做好状态。

参考文献

1.《物流设施设备》作者:

范钦满著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

2.《物流设施设备》作者:

张玉斌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9年3月

3.《设施规划与物流》作者:

朱耀祥,朱立强 著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

4.《物流设施规划与设计》作者:

程国全,等著出版社:

中国物资出版社出版日期:

2003年9月

5.《现代物流设施与设备》作者:

赵庆祯,张斌 主编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

2012年08月

6、祁怀锦,阎正国.我国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与科技;13期2005年3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