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386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6.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生物.docx

解析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

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

A

【解析】【2013潍坊市一模】山东省潍坊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2013.3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5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55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3.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它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核糖

B.蔗糖和乳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C.蛋白质和核酸共同的化学元素是C、H、O、N

D.蛋白质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答案】C

淀粉和糖原的单体都是葡萄糖;蔗糖水解的产物都是葡萄糖和果糖,乳糖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和半乳糖,水在细胞的各种化学成分中含量最多。

2.右图表示一个由三条多肽链形成的蛋白质分子,共含271个氨基酸,图中每条虚线表示由两个R基中的硫基(-SH)脱氢形成一个二硫键(-S-S一)。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组成该分子的氨基酸最多有20种

B.氨基酸合成该分子后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4824

C.该分子至少含有三个游离的氨基

D.该物质遇到双缩脲试剂会发生紫色反应

【答案】B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的部分即为缩合时失去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量及形成二硫键(-S-S一)时脱去氢的相对分子量之和:

(271-3)x18+2x4=4832

3.以下关于酶和ATP相互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的酶相同B.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

C.酶的催化作用需要ATP提供能量D.酶的合成过程不消耗ATP

【答案】B

ATP的结构简式:

A-P~P~P,水解后第一次水解后仍有高能磷酸键;有少数酶是RNA,是由碱基、磷酸、脱氧核糖(5碳糖)组成的。

故选B

4.科研人员对某细胞器进行研究时,发现其生物膜上能产生气体,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产生的气体可能是CO2B.产生气体过程消耗ATP

C.该细胞器一定具有双层膜D.影响气体产生的最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

【答案】C

解析:

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及功能的知识。

细胞器中生物膜上能够产生气体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

故选C。

5.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沃森和克里克首先利用显微镜观察到DNA双螺旋结构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C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6.下列哪项是以下实验共有的

①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②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③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④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A.使用显微镜观察B.实验材料不需要保持活性

C.使用盐酸D.需染色处理

【答案】A

考查相关实验的知识。

7.在人的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块,通常位于间期细胞的核膜边缘,称为巴氏小体。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取女性的少许口腔粘膜细胞染色制片即可用显微镜观察到巴氏小体

B.巴氏小体的形成是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

C.运动会上运动员的性别鉴定可采用观察巴氏小体的方法

D.男性的体细胞核中出现巴氏小体,说明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B

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核中,除一条X染色体外,其余的X染色体常浓缩成染色较深的染色质体,由于这种染色质体与性别及染色体数目有关,所以称为性染色质体,又称为巴氏小体。

是一种惰性的异染色质化的X染色体。

通常位于间期核膜边缘。

8.下列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物质组成变化最大的是

A.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B.肝细胞突变为癌细胞

C.皮肤细胞色素积累形成老年斑

D.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

【答案】D

造血干细胞是指尚未发育成熟的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

造血干细胞有两个重要特征:

其一,高度的自我更新或自我复制能力;其二,可分化成所有类型的血细胞。

红细胞脊椎动物中一种含血红蛋白的血细胞。

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运输和交换氧和二氧化碳。

 

9.以下针对下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处于丁图的DE段

B.正常情况下,乙图与丙图不可能来自同一种生物

C.丙图可能是雌配子,处于丁图的BC段

D.乙图中有2个四分体

【答案】B

通过具体图表,考查减数分裂及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规律,题目给出的图像和我们平日训练时的图像基本相同,但该题的关键是图1中的纵坐标代表每条染色体DNA含量而不是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含量。

CD段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者减Ⅱ后期。

图甲、乙其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未分开,相当于图丁中的BC段,丙中染色体的着丝点已分开,相当于DE段。

从图丁中可以看出,A→B段,染色体含量增加,这是由于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C→D段染色体含量减半,这是由于着丝点分裂,一条染色体变为两条染色体的缘故。

10.右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析此图不能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B.4号与正常女性结婚,后代可能出现该病患者

C.若3号与一男性患者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则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1/8

D.要想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再调查家族中的其他成员

【答案】C

根据图示分析,父亲有病,女儿有病,可以判断该病为伴X显性遗传。

3号的基因型是XBXb,3号与一男性患者(XBY)结婚,生了一个正常的儿子,则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0.

11.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下列情况中,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的是

A.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色盲B.男孩色盲,其父正常,其母正常

C.男孩正常,其父色盲,其母正常D.男孩正常,其父正常,其母色盲

【答案】D

正常情况下父正常,母色盲,儿子都是色盲。

该夫妇确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男孩,其染色体畸变一定与他的父亲有关。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XY)染色体没有分开。

12.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中含有氢键的数目为1.3×104

B.复制过程需要2.4×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C.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单链与含31P的单链之比为1:

7

D.子代DNA分子中含32P与只含31P的分子数之比为1:

3

【答案】B

本题考查DNA的结构、复制的知识。

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双链DNA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则胞嘧啶C占30%,即一个这样的DNA中,A=T=2000个,G=C=3000个,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需要2.1×104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13.下图表示细胞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

在根尖的分生区和成熟区细胞的细胞核中

 

A.两者都只有①B.前者有①、②、③,后者只有②和③

C.两者都只有①和②D.前者只有①和②,后者只有②

【答案】D

①过程是DNA的复制,②是转绿、③翻译。

故选D。

14.二倍体植物甲(2N=10)和二倍体植物乙(2M=10)进行有性杂交,得到的F1不育。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乙属于同种生物

B.F1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C.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F1幼苗,长成的植株有可能是可育的

D.F1体细胞中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

【答案】C

甲和乙有性杂交产生F1是不育的,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属于不同种物种;F1是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共10条,一半来自甲,一半来自乙;F1幼苗若用适宜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长成的植株是可育的;用物理撞击的方法,导致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加倍,产生的F2为四倍体。

15.在一个蜗牛种群内,有条纹(AA)个体占55%,无条纹(aa)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则F1中A的基因频率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A.30%,21%B.30%,42%C.70%,21%D.70%,42%

【答案】D

AA为55%,aa为15%,那么Aa为1-55%-15%=30%,则A的基因频率为纯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加上1/2杂合子(Aa)的基因型频率,A为70%,a为30%。

因为群体是自由交配,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pq=2*70%*30=42%,选择D

16.下图表示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个代谢过程,图中C3代表含有3个碳原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过程①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①②过程中都产[H]和ATP

C.③过程消耗ATP和[H]D.④过程产生的C3为丙酮酸

【答案】D

④表示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CO2的固定过程,该过程还需要消耗C5

17.以下各项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不同类型的子代个体

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

D.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出现差异

【答案】C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属于基因重组。

故选C

18.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只有出现了生殖隔离,才标志生物发生进化

C.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D.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答案】D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19.右图表示某东亚飞蝗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在a~b段的增长速率逐渐下降

B.在b时对作物多次喷洒同种杀虫剂可防止c点出现

C.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蝗灾导致农田荒芜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答案】B

本题考查种群密度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及识图能力。

据图分析a点为K/2,此时增长速率最大,而蝗虫作为害虫,对它的防治应该越早越好,在它的增长速率很小的时候防治才更有效,a~b段增长率在减小而种群密度在增加;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改变性别比例,使出生率下降,那么就可以防止种群数量在波动时出现很高的峰值(c点);将蝗虫的种群数量控制在很低的水平,可以减少蝗虫对植物的啃食。

20.下列各项与特异性免疫无关的是

A.过敏反应B.移植器官的排斥

C.疫苗接种D.溶菌酶清除细菌

【答案】D

溶菌酶清除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调节。

故选D

21.塑化剂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在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但能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据此推测塑化剂

A.能被人体分解B.可引起人体内雄激素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生殖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

【答案】B

塑化剂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增加男性体内雌激素的含量,从而影响男性精子的质量,主要表现为:

降低精液密度、精子活率及活力水平。

故选B

22.病毒性肠胃炎多由诺如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有呕吐、腹泻、发热等。

诺如病毒变异性强,极易造成反复感染。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诺如病毒的变异类型最可能是基因突变

B.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C.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内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调节人体发热的中枢在下丘脑

【答案】C

,病程短,病死率低。

患者常伴呕吐、腹痛等症状。

由于腹泄带来水分和盐分的大量丢失,而造成患者脱水和酸中毒。

23.以下各种酶与其作用部位相匹配的是

A.淀粉酶——肽键B.ATP水解酶——高能磷酸键

C.限制酶——氢键D.解旋酶——磷酸二酯键

【答案】B

解旋酶断开是DNA双链之间的氢键,肽酶断开的是肽键,ATP水解酶断开的是ATP中的高能磷酸键,限制酶断开的是D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

24.下列操作得到的数据比实际数值偏小的是

A.样方法:

在个体密集区取样

B.标志重捕法:

标记物易脱落

C.抽样检测法:

在未经摇匀的酵母菌培养液下层取样

D.丰富度调查:

不统计不认识的物种

【答案】D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丰富度调查:

应统计调查范围内所有的物种的数量。

故选D.

25.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失活①溶菌酶②促胰液素③抗体④乙酸胆碱⑤钾离子载体

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①③⑤

【答案】A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失活。

多数激素在与靶细胞结合后,便失去活性。

故选A。

 

26.右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③分别代表淋巴和组织液

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①的渗透压会降低

C.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②中蛋白质含量低于①

【答案】C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减少尿量的形成。

27.下表为一条食物链中能量流动的数值[单位:

J/(h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植物

田鼠

固定的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1

1.05×109

7.50×108

7.15×108

2.44×107

2.25×107

2.18×107

A.田鼠摄入的能量中未同化的有3.00×108J/(hm2·a)

B.田鼠到鼬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2.3%

C.鼬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不到5%

D.该食物链各营养级之间存在负反馈调节

【答案】B

田鼠到鼬的传递效率为0.225/7.5 =2.1%

28.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稻田生态系统中

A.水稻害虫的密度将下降B.营养级数增多

C.水稻固定的太阳可能增加D.物种多样性上升

【答案】C

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减少杂草对阳光的争夺,使水稻可以得到更多的光照,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29.下列与细胞工程技术相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植物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所用的培养基成分不同

C.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细胞的全能性

D.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相同

【答案】C

植物体细胞杂交可以把来自不同植物细胞融合在一起,克服了自然状态下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融合后的细胞能培育成一个植物个体,体现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融合原理是膜的流动性。

植物细胞培养基除基本成分外还需要植物激素,而动物细胞培养液需加动物血清。

30.在生物工程中,所用物质和其发挥的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Ca2+——诱导精子和卵细胞结合

B.胃蛋白酶——动物细胞培养时分散细胞

C.聚乙二醇——诱导细胞分化

D.促性腺激素——促进供体母畜超数排卵

【答案】D

将动物组织细胞分散开的酶是胰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适宜的pH为2左右,当pH大于6时,胃蛋白酶活性丧失,而胰蛋白酶的适宜pH为7.2~8.4;肝素可诱导精子获能;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4页,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1.(9分)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a、b、c、d表示细胞器,下表是其中三种细胞器的化学成分。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物质X以方式进入细胞,研究图示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2)表中甲、丙分别是、(填图中字母)。

(3)图中可以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结构是(填图中字母),分泌蛋白的合成过程有类RNA参与。

(4)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细胞器有(填图中字母),各种生物膜的结构和化学成分相似,但功能差别较大的原因是。

(5)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用柱形图表示表中数据

 

【答案】

31.(9分)

(1)主动运输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

(2)da

(3)a、d三

(4)b、c、d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

(5)见右图

a是核糖体、b是内质网、c是高尔基体、d是线粒体。

甲是线粒体,丙是核糖体。

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加工过程可以反映细胞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

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合成出的多肽经内质网进行加工,然后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再以运输小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图解中的过程只能发生在真核细胞中,因为原核细胞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

32.(9分)葡萄糖是细胞最直要的能源物质,下图表示葡萄糖进入动物细胞及在细胞内的部分代谢过程。

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代表物质,它们分别是、。

(2)③过程需要含元素的化合物参与;肌肉细胞在

时进行⑤过程。

(3)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该结构通过

增加膜面积。

(4)若细胞发生癌变,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ATP总量没有明显增加,但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的量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由此推断,①~⑤过程在癌细胞内明显增强的有(填编号),②③过程的产物可分别为和提供原料,从而有利于癌细胞的增殖。

【答案】

32.(9分)

(1)载体蛋白丙酮酸

(2)氮剧烈运动导致氧供应不足

(3)线粒体内膜向里折叠形成嵴

(4)①②③⑤DNA的复制蛋白质的合成

考查葡萄糖进入动物细胞及在细胞内代谢过程的知识。

葡萄糖氧化分解第一个阶段在细胞质中进行。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穿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A是载体蛋白、B是丙酮酸、③过程转氨基作用、⑤过程是无氧呼吸、④过程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个阶段。

线粒体内膜向里折叠成嵴,增加了膜的面积,是细胞中产生ATP最多的地方。

 

33.(8分)下图是利用生物工程技术培育转荧光蛋白基因克隆猪的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卵母细胞除从活体输卵管中采集外,还可从已屠宰的雌猪中获取。

(2)过程②用到的工具酶有;过程③最常用的方法是。

(3)图中转荧光蛋白基因克隆猪如果和,即可分别在分子水平和个体水平说明荧光蛋白基因已成功表达。

(4)过程⑤为技术,其意义是。

(5)若要同时获得多头转荧光蛋白基因克隆猪,可在期进行胚胎分割。

【答案】

33.(8分)

(1)卵巢

(2)限制酶、DNA连接酶显微注射

(3)检测到体内有荧光蛋白出现荧光现象

(4)胚胎移植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

(5)囊胚或桑椹胚

解析:

把外源基因(荧光蛋白基因)导入猪胎儿成纤维细胞,该过程属于基因工程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把猪胎儿成纤维细胞核植入去核猪卵母细胞,该过程属于体细胞核移植。

重组质粒导入受体动物细胞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过程⑤为胚胎移植技术,其意义是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囊胚或桑椹胚这一阶段前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

 

34.(9分)植物的根是合成激素的主要器官,又是植株生长发育的基础。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根具有背光生长现象,经研究该现象也是由于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现已测得图中A、B、C、D四处生长素浓度,请在坐标曲线上标出A、B、C、D对应的位点。

根的背光生长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特点。

(2)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

(3)干旱会导致植物体内生长素、赤霉素等明显减少,脱落酸和大量增加,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促进叶片等器官过程。

(4)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

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验证“植物根尖产生的生长素在幼根处进行极性运输”,请绘图表示实验组结果并标注说明。

 

【答案】

34.(9分)

(1)见下图(2分)两重性

(A、B标注正确得1分,C、D标注正确得1分)

 

(2)细胞分裂素

(3)乙烯衰老和脱落(答出一项就得分)

(4)主动运输见下图(2分)

(全对得2分,否则不得分)

 

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知识。

生长素具有二重性,主要由根尖产生并且与生长素和赤霉素等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细胞分裂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个体调节的。

35.(9分)右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丁是生态系统的,②③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

(2)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主要通过调节。

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了生物C灭绝,而其他生物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能力。

(3)写出图中存在的食物链(网):

(4)该生态系统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有重要作用,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

价值。

【答案】

35.(9分)

(1)分解者有机物CO2

(2)负反馈(2分)自我调节

 

(4)间接

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从题图可以看出甲具有叶绿体能够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乙含有线粒体而不具有叶绿体,可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二氧化碳,属于消费者;丙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原核生物,且不能进行有机物的合成,属于分解者。

X与甲图所示的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图示生物为光能自养需氧型,X属于生产者且不能利用光能,由此可推知X可能是化能自养型细菌。

属于分解者的生物有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真菌和部分腐生动物),Y细胞与丙图示的细胞不同,则Y是真核生物,其细胞与图示生物的区别主要是Y有成形的细胞核。

二氧化碳的固定途径是化能合成作用和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释放途径则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36.(11分)南瓜皮色分为白色、黄色和绿色,皮色性状的遗传涉及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H、h和Y、y表示。

现用白甲、白乙、黄色和绿色4个纯合品种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1:

黄×绿,F1表现为黄,F1自交,F2表现为3黄∶1绿;

实验2:

白甲×黄,F1表现为白,F1自交,F2表现为12白∶3黄∶1绿;

实验3:

白乙×绿,F1表现为白,F1×绿(回交),F2表现为2白∶1黄∶1绿;

分析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

(1)南瓜皮色遗传(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南瓜皮的色素、酶和基因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若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