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3847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9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docx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

教师培训(语文)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二、知识点:

1、口语特点:

亲切自然,句子简短,常有省略;

2、书面语特点:

用词精审,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3、书面语以口语为基础:

文言(周秦时期)

4、语言分为文言(周秦时期)和白话(分为古白话(包括唐宋语录、宋代平话、元明清戏曲小说,这些称为近代汉语)和当代白话(即现代汉语))

5、现代汉语的含义:

A、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B、另一种包含普通话和各种方言。

6、语言有官话区(又称北方方言,包括长江以北,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湖北大部分,湖南的西北地区,南京、镇江一带)和非官话(包括吴语、粤语、湘语、闽语、赣语、客家话)区两类

7、客家多聚集在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8、联合国规定的六种工作语言:

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9、(汉英相比)汉语的特点:

A、属声调语言;B、缺少严格的词形变化;C、修饰语用在中心语之前

三、简答题: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何区别。

答:

A、古代有入声。

B、现代汉语比古代汉语有较多的双音词,主要是名词和形容词,动词、代词和量词仍以单音词为主。

C、现代汉语的修饰语比古汉语复杂,主要反映在书面语上,如长修饰语、多并列的修饰语都是“五四”以后出现的。

2、如何正确认识规范化问题?

答:

A、语言是发展的,原来认为是不规范的说法,若干年以后可能成为合法的。

如五十年代的《语法修辞讲话》认为“劳动改造”不能简化成“劳改”,当时这样说,是有道理的。

后来人们承认了这种简称,是语言发展的结果。

B、要区分对错问题与规范问题。

如使用方言这种修辞手法。

C、不能认为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第二章文字

一、名词解释:

1、文字: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2、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3、六书:

古人把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即六书。

4、独体字:

只有一个单个形体的汉字叫独体字。

5、合体字: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个字组成的汉字。

二、知识点: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汉字、古埃及的圣书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

2、汉字代表的是汉语里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

(汉字是语素文字)

3、现代主要使用的字体:

楷书、行书、草书、艺术体

4、现代印刷体字体

楷体:

又称正楷体、活体,日本称“清朝体”

宋体:

又称老宋体、普体体,白体,日本称“明朝体”(常用于正文和注释)

仿宋体:

又称真宋体,字体笔画细,字迹秀丽。

(常用于排正文)

长仿宋:

较仿宋体细长,有立体感(常用于排印古籍图书)

黑体:

又称粗黑体、方体(方头体)、平体(突出重要内容处用)

另还有长宋体(牟体)、扁宋体、扁黑体

5、六书包括:

象形(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会意、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假借(使用方式)。

Ø象形:

用摹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就是象形字。

Ø指示:

用符号标出事物的特点来表示字义的一种方式,造出的字叫指事字。

Ø会意:

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构成一个新字,造出的字叫会意字。

Ø形声:

形声是用意符和声符表示语素意义的方式。

一部分表意,称意符/形符/开旁,一部分表声,称音符/声符/声旁。

Ø转注:

转注是部首相同、声音相同或相近、意义相通可以互相训释的字。

(如“老”“考”)

Ø假借:

一种借字表音的方法,即借一个已有的字,来表示语言中与其声音相同或相似的语素,这种由于音同或音近而被借来表示另外意义的字,就是假借字。

6、独体字:

象形字、指示字合体字:

会意字、形声字

7、分不出偏旁的就是独体字,由偏旁和偏旁组成的就是合体字。

8、部首和偏旁:

部首由汉字中表意作用的偏旁充当,形声字中表音作用的偏旁不作部首;分不出偏旁的就把它们起笔的笔形作作部首。

9、汉字的五种基本笔画:

横、竖、撇、捺、点

10、汉字的一般笔顺:

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内;先中后边;先进后封

例外:

连(先里后边)、毯(先边后里)、凶(先里后外)、区(先横中后外)比(先横)匕(先撇)

11、汉字的构成分成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次。

12、部件(现代汉字结构分析系统)和偏旁(汉字结构学)属于两个不同的汉字结构分析系统。

13、划分部件原则:

A、从形切分;B、成字(切分下来的最小部分还能成字);C、组配(虽不能成字,但有组配成其他字的作用)

14、部件分析的用途:

A、汉字教学常作偏旁部件作单位;B、中文信息处理也用部件作单位;

15、汉字结构关系:

上下关系、左右关系、内外关系

Ø上下结构:

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

Ø左右结构:

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

Ø包围结构:

两面包围类:

左上包围(庙房)+右上包围(句习)+左下包围(超连)

三面包围类:

上包围(同间)+左包围(区医)+下包围(凶画函)

四面包围类:

困团回因

Ø特例:

品字结构(可列为上下结构)、穿插结构(禺重)、框架结构(噩坐爽)

16、汉字的应用:

书写和阅读、书法与篆刻(指镌刻印章)、印刷、打字和传真。

17、汉字进入计算机的困难:

汉字数量大;汉字字形复杂;存在大量同音字、多音字

18、现代汉字的标准化:

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

Ø定量:

规定现代汉字的使用总量(《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7000个。

1988年修订版)

Ø定形工作:

⏹同一字的不同字形并用。

如“奸(姦)”;《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

⏹同一个字繁体和简体并存,如“斗鬥闘鬬”《简化字总表》

⏹字结构、轮廓基本相同,但笔画如出入,笔画形状有差别,如“吳吴”《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

◆淘汰的异体字情况包括:

A、纯粹异体字,即音意全同,形不同,如“于於”

B、同音包孕异体字,即音同,意义可大包小的字。

如“彩綵”彩多义,綵仅指“彩色丝绸”;C、多音包孕异体字,即甲字多音多义,乙字一音,则把甲与乙相同的音给乙,把甲与乙相同音的部分作为乙的异体字处理掉。

如“偷”和“媮”。

Ø整理工作:

同音同义词中的异形字的整理

⏹单独异形字:

意义完全相同,词中的异形字的字义具有封闭性,如“笔画笔划”“推委推诿”

⏹系列异形字:

在特定的意义上完全相同,而且词中的异形字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组成一系列的同音同义词,如“订—定”:

订户定户、订货定货、订婚定婚、订购定购

⏹条件异形字:

在一定条件下才是同义,异形字不能成系列地组成同音同义词语。

“利害历害”

Ø定音工作:

异读词是指表示同一个意义的词中的字有不止一种读音。

⏹广播电视部于1985年12月27日通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Ø定序工作:

主要是查字法的标准确无误化,即规定标准的查字法。

⏹四种查字法:

部首法、笔画法、音序法、四角号码法

⏹根据《康熙字典》《辞海》《新华字典》的部首改订,部首共201个

⏹三种主要的排字法:

丶一丨丿乙;丶丨丿一乙;一丨丿丶乙

三、表格:

1、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

类型

读音

意义

字形

例字

备注

一形一音一义

一形一音多义

白:

表颜色;清楚明白;空白;无代价

字有多义

一形多音一义

剥(bao1)花生,剥皮;剥(bo1)蚀,生吞活剥

异读字

一形多音多义

行:

行动,银行;乐:

乐队,快乐

多音字

多形一音一义

娘(孃)奸(姦)略(畧)

异体字

多形一音多义

依,衣,揖,一

同音异形字

2、字体发展图:

3、各种字体的特点

名称

代表时代

特点

甲骨文

商朝

图画特征明显;笔画细瘦

钟鼎文

西周及春秋

关于祀典、分封、征伐、约契及器主功绩;笔画肥大

大篆

也叫籀文

小篆

汉字统一的标志

汉隶

汉代

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有“挑法”、波磔、棱角,字形扁平

隶变

用点、横、竖、撇、捺笔画转写而成;汉字演进史的转折点

楷书

真书、正书。

笔画更平直,字变扁形为方正

章草

保留隶书风格,横画上挑,左右波磔分明,笔画相连

今草

一字内点画相连,一气呵成;同时上下宁牵连不断,书写更简易更快

行书

规矩一点叫楷行;放纵一点叫草行

四、简答题:

1、简述汉字的特点。

答:

1)从书写形式来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

2)汉字的形音义之间本来存在一定的联系。

3)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4)从汉字所记录的对象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2、汉字在结构上的传承与变异有哪些?

答:

1)古字为独体,现在看起来是合起,如“阜、燕、泉、它”(原本是象形字)

2)古字为合体,现在看起来是独体,如史,会意字,从又(手)持中;年,从禾千声,形声字,本义:

年成,五谷成熟

3)有些字按现代的字形结构来切分,不能和原本的构字意图一致起来。

如重,从壬东声;贼,从戈则声;倏,从犬攸声;至,会意,像箭射至地。

4)现代简化字使原本的合体字变成独体字,如書,形声,从聿者声。

龍,形声,声旁为“童”省作“立”;衛,会意,

5)有些字简化后,里面有的成分既不表意又不表音。

如“区、赵、风”中的X,“圣、仅、戏、轰”中的“又”。

6)有些瓣造字采用的不是“六书”中归纳的方式,如“乒乓羟巯”。

3、简述笔画、部件、整字之间的关系。

答:

1)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又等于整字。

如“一乙”

2)笔画等于部件,部件小于整字。

如“丛”中的“一”,“旧”中的“丨”。

3)笔画小于部件,由若干比画组成部件,部件等于整字。

如“人、口、手、日、月”。

4)笔画小于部件,部件小于整字。

如“明、分、城”。

4、现代汉语中,为什么形声字占绝大多数?

答:

1)象形、指事、会意只着眼于表意,字的内部没有表音成分,形声字则是音义两全的结构,满足了人们希望文字联系语音的要求。

2)形声构造方式容易造字,只要确定了表示的义类,去找一个合适的意符,再找一个同音字作音符,一个新字就造出来了。

5、简述音符的作用和局限。

答:

意符是形声字的表意部分,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1)提示该字所记录的语素的义类。

如“页”的本义是头,故以“页”作意符的字都和头、面的意义有关,譬如“顶、颊、颈、颌”。

2)意符的另一个作用是区别同音字。

当一些字的读音相同,所用声旁也相同时,则一般采用意符区别这些字。

如“夷”,加“女”为“姨”,加草字头则为“荑”。

局限性:

1)意符只能表示一种笼统、粗疏的义类,并不能提供具体的意义信息。

如三点水旁,它的意义是多样的,可以表示水或其他液体的种类,如“湘、汾”,也可表示跟水或其他液体相关的东西,如“滨”;

2)由于词义的演变和假借的广泛使用等原因,现在有些形声字的意符已经看不出表示意义范畴的意思了。

如“理”,从玉里声,本义是治玉,后引申为“治理”、“修理”。

再如“笨”,从竹本声,本义为“竹裹”,现在已经假借为“笨拙”,和意符“竹”毫无关系。

6、简述音符的作用局限性。

答:

1)音符是形声字的表音部分,它的作用是表示字音,即提示该形声字的读音同声旁读音一致。

如“皇”与“惶煌凰隍徨”。

2)我们可以利用声旁区别形近字。

如“狼”和“狠”。

“狼”的声“良”,“狠”的声旁是“艮”。

3)利用声旁去类推字音,帮助学习普通话,因为同音符一般都同声母或同韵母。

如“令”的韵母是ing,则以“令”作声旁的字也多以ing为韵母,如“伶泠苓玲”(拎怜邻例外)

局限:

主要表现在声旁读音准确率不同,即有许多形声字,如要照声旁去读,则要读错。

如“地池他施”都从“也”声,但读音都不同“也”。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古今读音不尽相同造成;另外有些形声字造字时选择声符不是很严格。

7、为什么用字要讲究规范?

用字讲究规范的主内容有哪些?

答:

1)社会用字规范化才能发挥文字的作用;2)社会用字规范化也是现代化的要求之一。

内容包括:

1)按规范化的字形标准书写:

A、印刷体力求与手写体一致。

B、笔画和笔势尽量便于横写。

C、笔画的调整:

a、笔画直化,如直();b、笔画省减,如者();

c、笔画连接,如研()d、笔画延伸,如灰()

D、部件的调整,主要是精简合并部件。

E、结构的调整,如略(畧)群(羣)默(黙)醮()

2)使用规范的简体

A、熟悉《简化字总表》:

分三表,一表收350个不作偏旁的简化字;二表收132个可作偏旁的简化字;三表收应用第二表的简化字、简化偏旁作为偏旁得出来的简化字1753个。

B、不乱写简体字:

a、自适简体字;b、另造简体字;c、乱写简化字。

C、不滥用繁体字(报纸、杂志、图书、大中小学教材;文件、布告、通知、标语、广告、招牌、街道胡同名;电影电视的片名、演员职员表和说明字幕、汉字信息化处理要使用规范简化字;提倡书法家书写规范的简体字。

3)纠正错别字

A、错别字的类型:

笔画错误、形近而误、音同音近而误、受上下字影响而误(形似或同音错误)

B、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从字形上辨:

如“少”只出现在字的下部,“少”可出现在字的右旁和上部。

如“戈”只出现在字的字的上部,“戈”出现部位较多。

从字音上辨:

如“艮gen3”和“良liang3”,由良组的字有“粮娘酿”等为iang韵;由艮组的字有“狠恨”均为en韵。

C、从字义上分辨。

第三章词汇

一、名词解释:

1、词汇:

词汇是语言里词和熟语的总汇。

词汇是个集合概念,指一种语言里或某一特定范围里所使用的全部词语的总和。

2、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是构成词语的材料。

3、词:

词是表示一定意义的、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

4、单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指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书面上记录下来就是一个汉字。

5、多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

6、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是指其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词的语素。

7、不成词语素:

是指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它只能和别的语素结合成词。

8、定位语素:

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总遵循一定位置的语素称为定位语素。

9、不定位语素:

语素与语素结合成词时,那种没有一定位置,可前可后的语素称为不定位语素。

10、前缀、后缀:

定位语素中,有的是不能独立成词的,只能作用结构材料,这类定位语素称为词缀,前置的词缀叫前缀;后置的词缀叫后缀。

11、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12、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组成的语素在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

13、本义:

本义就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14、引申义:

引申义是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

15、比喻义: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16、单义词:

只有一项意义的词叫做单义词(如科学术语、鸟兽、草木、器物名)

17、多义词:

是指具有多种相关意义的词。

18、同音词:

声音相同(含声母韵母声调全同)意义不同的词叫同音词(含同音同形字,同音异形字)

19、等义词:

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内外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有人叫它绝对同义词。

20、近义词:

这是指意义大同小异,或意义相同,而附属色彩、用法不同的一组词,又称相对同义词。

21、反义词:

表示相反意思的一组词。

22、历史词语:

指的是历史上出现过或神话传说中的事物现象的名称。

23、文言词语:

指的是古汉语中用过的词语,有些在书面上一直沿用至现代。

24、外来词:

又称借词,一般只指音译词,不包括意译词,意译词是根据原词的意思,用汉语自己的语素和构词方式构造的新词。

25、谚语:

谚语指多年流传,表达民俗的简练而又形象的语句。

二、散知识点:

1、熟语的特点是定型性。

2、现代汉语语素的主要特点是:

单音节语素占优势。

3、单音节语素、音节、汉字之间的关系:

Ø一素一音一字(单音字),如“肺氮”;

Ø一素一音异字(异体字),如“暖煖煗”;

Ø异素同音同字(同音同形字,即一词多义),如“白花”

Ø异素异音同字(多音多义字),如“行xinghang”

Ø异素同音异字(同音异形字),如“衣依一医伊”

4、语素的分类:

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从语音结构);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从分布位置看);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从语法功能)

5、多音节语素的来源:

古代汉语遗留下来的联绵词,包括双声(枇杷,玲珑)、叠韵(玫瑰、荒唐)和非双声叠韵(珊瑚、囫囵);音译外来语(葡萄、巧克力、托拉斯、可口可乐、阿斯匹林);模拟声音或表示感叹的语素(叮咚、哗啦啦、叽哩咕噜、哎呀、哎哟)

6、成词语素有两种:

一种是能单说(实词类),如“山”;一种不能单说(虚词类),如“从”。

7、定位语素和别的成分组合时,总是出现在前面的叫前置定位语素,如“老、初、阿、可”

8、合成词分为两种:

组合式合成词(词根加词根组成)、附加式合成词(词根加词缀组成)

9、词根+后缀:

Ø子:

词根加后缀“子”的词都表名物的。

有些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子”后变成表名物的词,如“推子、拍子、胖子、疯子”;

Ø儿:

加后缀“儿”,绝大多数是表名物的,有些表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儿”后变成表名物的词,如“画儿,盖儿,亮儿”

Ø头:

加后缀“头”的词,绝大多数是表名物的,有些表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语素加“头”变成名物的词,如“石头,木头,念头”

Ø然:

“然”是表性状词的后缀,这种“然”多少有些表状态的味道,如“猛然,欣然”

Ø乎乎、溜溜、油油、腾腾:

本身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但它能加强词根表示的意义或感情色彩。

10、现代汉语词缀的两个特点:

A、从作用上表示性质,有的多少有些意义,有的意义模糊;

B、位置固定,或者只出现在词根的前头,或者只出现在词根的后头。

11、简称包括合成词的简缩和短语的简缩。

12、词义的性质:

客观性、概括性、模糊性

13、词义的发展主要有三种:

扩大、缩上、转移。

Ø词义扩大是指变化后的词义比原义概念范围扩大,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个别变为一般,由部分变为整体。

Ø词义缩小是指变化后词义比原义范围小,由一般变为个别,由泛指变为特指,由整体变为部分。

Ø词义转移是指由原来的一种意义转移到另一种意义。

14、多义词和同音异形词同音的原因:

A、由于语音的变化,原来声音不同的词同音了;B、偶合而同

15、区分多义词和同音同形词的原则:

现时意义有联系的是多义词,现时意义没有联系的是同音词

16、同义词分为等义词和近义词。

17、反义词对应的主要类型:

Ø单义词对单义词,如“昂贵/低廉”“高涨/低落”

Ø单义词跟多义词的某一个义项之间构成反义关系;

Ø一个词的不同义项分别同多个词的相应义项构成反义关系,如“容易/困难”“困难/富裕”

17、普通话同方言的差异:

A、意义相同,说法不同;B、同一个词,各方言的含义不同。

*吴地方言:

瘪三、把戏、尴尬、货色

*西南方言:

晓得、搞、名堂、耗子

*粤方言:

冰激凌、雪糕

*湘方言:

过细、过硬

*闽方言:

龙眼、马铃薯

18、文言词语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等之中能表示庄重的感情态度。

有时文言词语可使表达委婉而多情趣。

呈请、赐阅、谢忱、令尊、先母、逝世、致哀:

用在现代汉语里有庄重的感情色彩;

钦差、在员、衙门、父母官、公子、千金:

用在现代汉语里有讽刺或带幽默的意味;

19、外来词:

胭脂、骆驼(匈奴)、苜蓿、葡萄、狮(西域)、佛、袈裟、忏悔(梵语佛教)

赛因斯——科学;德谟克拉西——民主;德律风——电话

20、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21、成语的来源:

A、来源于历史故事、古代寓言的概括,或是古代书面语言中现成的语句,如四面楚歌《史记·项羽本纪》、抱头鼠窜《汉书蒯通传》、画龙点晴《神异经》、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B、来自古白话写的语录、文艺作品、民间流传的语句,如众口难调《续传灯录》、难天喜地《西厢记》、心病难医《景德传灯录》、白纸黑字《看钱奴冤家债主》C、发展中产生的新成语,如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

22、成语的特点:

形式固定、言简意赅、整齐和谐(成语又称“四字格”)

23、谚语的作用:

使说明、记述的文字更生动形象;或用来作为说理的根据,证明某种思想观点。

24、惯用语以三个字居多,大都是动宾结构。

25、语文词典是收集解释语言通用词语的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

26、双语词典:

《新英汉词典》、《俄华大词典》

单语词典:

现代词典、词源词典、同义词词典、反义词词典、虚词词典、熟语词典、方言词典

27、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字典: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字汇》·明·梅膺祚、《康熙字典》·清、《中华大字典》·民国

28、百科词典收录和解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术语,词语,并说明有关的专业知识,如《中国大百科全书》。

29、汉语词典编排的四种方式:

按部首编排、按音序编排、按笔画编排、按四角号码编排

三、表格:

1、单纯词的情况总结:

单纯词

单音节

车,塔

双音节

联绵词

双声

蜘蛛,伶俐,玲珑,崎岖,秋千,仓促,坎坷,惆怅

叠韵

哆嗦、霹雳,逍遥,徘徊,唠叨,灿烂,苗条

非双声叠韵

蝴蝶,垃圾,嘀咕,妯娌,蜈蚣,侥幸

叠音

奶奶,太太,猩猩,蛐蛐,蝈蝈

译音

葡萄,咖啡,马达,里拉,吉普,沙发,芭蕾,瓦斯

三音节以上

巧克力可口可乐中华人民共和国

2、单音词、单纯词、多音词、合成词关系图

3、合成词情况总结:

组合式

复合

支配式:

A动作,B支配对象;如:

掌柜、雪耻、刺眼、司机、理事、平反

补充式:

A动作,B动作结果;如:

充满,革新,说明,推广,缩小,突破

陈述式:

A对象,B对象情况;如:

内疚,眼花,心虚,耳背,性急,口吃

并列式:

A和B对等;

相同或相近;如:

土地、泥土、珍宝、解放、爱护,广阔,美丽

语素义相反;如:

矛盾、表里、老小、出入、赏罚、得失、呼吸

语素义相关;如:

手脚、嘴脸、分寸、笔墨、江湖、教唆、权衡

偏正式:

A修饰B,如:

汽车、大衣、飞机、甲鱼、武断、草原、轻视

重叠:

伯伯、叔叔、馍馍

附加式

前缀+词根:

老师,老婆,阿婆,阿姨,第一,初九,

词根+后缀:

帽子、鸟儿、热乎乎、突然、石头、

4、同义词辨析的内容总结:

P176

意义辨析

表事物现象的词

1、范围大小不同:

食品/食物、木材/木料、气候/天气

2、集体个体不同:

树/树木、湖/湖泊、船/船舶

表动作行为的词

1、动作行为特点有不同:

搔/挠、拿/捏、填/塞

2、动作行为的施事有不同:

结婚/成家、返航/返回、批准/许可

3、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有不同:

喂养/饲养、退还/退赔、扫除/扫地

4、动作行为的特点、施事、支配对象都有不同:

伤害/损害、指导/领导

表性状的词

1、性状特征有不同:

亲密/亲昵、幽寂/幽静、凶悍/凶横

2、适用对象有不同:

优良/优秀、强壮/壮、贴切/确切

3、性状特征、适用对象都有不同:

稳定/稳固、懦弱/软弱

用法

辨析

句法功能

词性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有不同

词性不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有不同

附属色彩辨析

感情色彩

成果(褒)、结果(中)、后果(贬)

语体色彩

讥诮(书面语)讥笑(通用)挖苦(口语)

注:

语体色彩是指说某个领域里使用的语言的特点,如书面语、口语等。

4、成语的构造

偏正结构

前修饰后:

一衣带/水、迥然/不同、层出/不穷、粉墨/登场、世外/桃园、瓮中之/鳖

主谓结构

主语+谓语:

无衣/无缝、高朋/满座、狐/假虎威、飞黄/腾达、胸/有成竹、瑕/不掩瑜陈述

述宾结构

述语+宾语:

莫衷/一是、大显/身手、好为/人师、视为/畏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