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精选及答案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一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照进来,仿佛一道光环笼罩着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
“我要上学。
”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有一天,他请求我10点以后为他亮一小时的灯。
他说:
“我要用剩下的时间学完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
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
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我仿佛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
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孩子……
(1)给划线字注音。
________
________
弥留
夭折
(2)“生命也许很脆弱,但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怎样理解这句话?
(3)“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这句话中比喻起到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4)读“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我会想起一个类似的故事《________》,它的主人公是________。
【答案】
(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3)这是一句极妙的比喻句。
把那闪烁的灯光比作一面旗帜。
这一句话表达了阿明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不向病魔低头,勇敢地与病魔作斗争,那种顽强的生存意识,对生命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的执着的态度的坚强的精神,令人敬仰。
这种精神向人们昭示,生动形象。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及知识的积累。
故答案为:
(1)mí、yāo
(2)生命很脆弱,是指肌体被病魔侵袭;生命又真的很顽强,则指阿明顽强的拼搏精神,不屈的昂扬斗志,阿明对生命的珍爱。
(3)将阿明对生命的态度、对理想的追求等诸多精神因素,向人们展示出来了,形象而动人。
(4)鲁滨孙漂流记、鲁滨孙
【点评】
(1)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不同的读音表义不同,用法不同,词性往往也不同,可以根据意思来记住不同的音节。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此题主要考查比喻及其作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夏威夷风光(节选)
从小就听说过美国的夏威夷风光旖旎,不曾想今天真的来到了梦中思念的“伊甸园”。
坐在中型面包旅行车上,车窗外可见一层一层清晰叠加的火山灰(岩)经年累月堆积起来的山峦,一边听导游介绍,一边想象着各种千万年从海底喷发出的火山怎样造就了夏威夷岛屿的形态。
来到了恐龙湾,令我惊异的是,这里的海水与渤海湾全然不同,渤海湾的海水是蓝色的,这里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在阳光的照耀下实在令人神往。
这种青翠色和玉色交织的色彩是夏威夷的海所特有的,听导游说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我们来到了原始森林,面包车的两边树木丛生。
在火山喷泉口,下起了细雨,我们下车前往海岸边观赏。
岸边清晰可见的崖石是烧焦了的黑黑的岩石,顺着导游指向的方向,我们看到了深邃漆黑的火山黑洞。
然后我们顶着风雨又来到了神秘的大风口,越往前走,风越大,但“不到长城非好汉”的信念驱使我们非要承受大风的袭击的乐趣,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我们顶着风雨,湿透了衣衫,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大风口——享受着夏威夷的热带飓风的袭击,感到又冷又湿,躯体越来越难以忍受,但心中的惬意却难以言说。
(1)解释词语。
①风光旖旎:
________。
②如愿以偿:
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不然的话我们何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呢?
(3)夏威夷的海水有什么特点?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答案】
(1)形容景色柔和美好;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①形容景色柔和美好;②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
(2)不然的话我们没有必要到这个著名的大风口来。
(3)夏威夷的海水是绿色、奶色和绿黄色的交织,这是火山喷发导致的——这里的海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
(4)作者在文中引用“不到长城非好汉”,表现了勇于克服困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伞的故事
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母亲,心里涌起了一种温暖的感觉……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外的镇上去上学。
路途远,最怕遇上雨天。
冷不丁半路上下起了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
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
回到家就病倒了,通身烧得滚烫滚烫的。
娘摸着我的头,眼圈儿便红了。
那时候我小,不懂事,竟不能体谅娘的难处,却说:
“要有把伞就好了,咱买一把吧!
”娘沉思良久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买__咱买一把__
听了娘的话,我半信半疑。
那年月家里的生活十分jiān nán_______,她哪能有钱给我买伞呢?
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这天晚上,她早早地上了织布机,脚一蹬,手一搬,“哐里哐当”,满屋里便都是机声了。
这一夜,我枕着机声入梦。
一早醒来,机声还在响。
啊,娘织了一夜布。
我悄悄地走到娘跟前,chàn dǒu_______地喊了一声:
“娘!
”娘用熬红的眼睛看着我,不自然地笑了笑。
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
“娘,你别再熬夜了,我不要伞了!
”
娘笑笑,说:
“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
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
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娘一脸喜气。
见了我,立即打开了印花bāo fu_______,喜眉笑目地说:
“拿去吧,你要的伞!
”
啊,伞!
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伞来。
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
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
欣喜之余,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一把黄油布伞伴随我,从初中升高中,读大学,一直到参加工作。
渐渐地,这把黄油布伞落伍了,我却舍不得扔掉它。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1)写出近义词。
半信半疑——________
体谅——________
盼望——________
落伍——________
喜眉笑目——________
伴随——________
沉思——________
欣喜——________
(2)把文中的拼音改为词语,并把它们写在拼音后面的横线上。
jiān nán
chàn dǒu
bāo f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3)给第三节中空白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娘沉思良久________最后一字一句地说________买________咱买一把________
(4)“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5)“我偶一抬头,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________。
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
(6)给短文分段。
(7)画出文章点明中心的一句话。
【答案】
(1)将信将疑
;谅解
;希望
;落后
;眉开眼笑
;跟随
;思索
;惊喜
(2)艰难
;颤抖
;包袱
(3),
;:
“
;!
;!
”
(4)母亲没有钱给我买伞
(5)母亲很辛劳
;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
(6)第一段:
第一节。
第二段:
从“小时候”到“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段:
最后一节。
(7)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其中注意:
半信半疑:
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所以“半信半疑”的近义词是“将信将疑”。
喜眉笑目:
形容高兴得眼睛都在笑。
所以“喜眉笑目”的近义词是“眉开眼笑”。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艰、颤、袱”容易写错。
(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娘沉思良久(,)最后一字一句地说(:
“)买(!
)咱买一把(!
”)(4)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此题也可从反问句改陈述句的角度分析。
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
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
删掉疑问词比如:
“难道…吗?
”和“怎能……呢?
”等。
第三步:
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她哪有钱给我买伞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
她没有钱给我买伞。
(5)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这句话中“黄油布似的脸”说明母亲很辛劳。
这句话表达了“我”对母亲为了让自己有把伞而熬夜操劳的愧疚(6)考查分段的能力。
分段就是划分文章的意义段,即在意义上可以构成一个完整单位的部分。
第一段:
第一节。
第二段:
从“小时候”到“眼里涌出了泪水……”。
第三段:
最后一节。
(7)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 在句尾:
我带着这把伞,仿佛母亲就在我身边,使我忘不了母亲和母亲对我的爱。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
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对于标点符号的考查有选择题、加标点题、修改题。
所以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用心体会标点符号的用法,书写过程中也要做到尽可能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另外对于一些标点符号的特殊用法要加以积累。
还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位置。
(4)掌握反问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做这道题不难。
(5)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6)此题考查分段的能力。
(7)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4.课外阅读。
一罐水
100多年前,法国军队侵占了西班牙。
一个炎热的夏天,在一个干旱的地区,西班牙人在井里下了毒,不让法国侵略者喝水。
有一小队侵略军在上尉维龙的带领下,到处找水喝。
走了很多路,冲进一个小屋。
屋里有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女孩,冷冷地盯着他们。
士兵要水喝,她摇了摇头,什么也没说。
上尉命令:
“搜!
”士兵们到处乱翻,找到一罐水,一拥而上,争夺水罐。
上尉命令他们放下。
走过去,看了看满罐的清水,觉得喉咙像火烧似的,恨不得捧起来喝个精光。
可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倒了一杯,递给妇女说:
“请你先喝!
”妇女接过杯,看了看怀里的孩子,把水喝光了。
维龙又倒了杯水递给女孩:
“你也喝一点!
”母亲缓缓接过杯子,亲亲女儿,用西班牙语低声说:
“孩子,为了妈妈,喝吧!
”女儿也喝了半杯水。
上尉见此,倒了满满一杯,一饮而尽。
士兵们也都喝了。
一罐水很快喝光了。
他们坐下休息,不料一个接一个倒地而死。
妇女和孩子也死了。
原来妇女早已在罐中下了毒。
人们都(纪念怀念钦佩)这母女俩的爱国精神。
西班牙解放后,大家为她们建了一座高高的纪念碑。
(1)根据短文内容理解词语。
一拥而上:
________。
一饮而尽:
________。
(2)“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________(果断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________(憎恨冷淡)。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________(狡猾无耻)。
(3)短文中画下划线的句子是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
(4)在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括号里选择适当的词语画上对号,再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________。
【答案】
(1)一齐拥上来
;一口气喝光
(2)粗暴
;憎恨
;狡猾
(3)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解析】【分析】
(1)要求学生结合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拥而上:
一齐拥上来。
一饮而尽:
一口气喝光。
(2)首先理解词意,区别近义词。
再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选项。
“上尉命令:
‘搜!
’”表现了侵略者行为粗暴;西班牙妇女冷冷地盯着他们,说明她对侵略者的憎恨。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侵略者的狡猾。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妈妈暗指祖国,表现了母女俩崇高的爱国精神。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人们钦佩;表达了西班牙人民对母女俩的钦佩之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熟读课文,根据词语所在具体语境来理解它的含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区别,先理解词语的意思,再根据句子的意思—一对号入座。
(3)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
(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们情感的体会。
5.课外阅读。
木匠张三
张三是个小木匠儿,他的本名叫什么我不知道,人们都这样叫他,我也跟着叫。
初次见面,我对他就颇有好感——午休时分,别人都横七竖八地躺着休息,只有这小伙子实在,干活不惜力。
去的次数多了我才发现,重要的技术活儿总是少不了他,装推拉门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师傅摆弄了半天装不上,张三一上手,不到半个小时就完事了。
在这支装修队里,他拿的是小工的钱,干的却是技工加小工的活儿。
原来,年仅19岁的张三,已经有了四年的“工龄”。
15岁时,父亲让他学裁缝。
家里老少七口,只靠二亩薄田根本不行。
可是张三觉得,一个小伙子学裁缝。
浑身的力气使不出,便自己作主干起了木匠。
他心灵手巧,又肯卖力,技艺日见长进,每月下来,也有千儿八百元的收入寄回家里。
半年以后,一天晚上,我正在新居里伏案赶写一篇文章,忽然门铃响了,打开房门,一眼让出是张三。
“啊,是你,请进。
”张三依然那么强健,那么充满青春的活力,只不过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我:
上身穿一件白色T恤衫,下身穿一条深蓝色牛仔裤。
一晃,近二百个日日夜夜如水逝去,这中间张三遭受的坎坷与艰辛,以及获得的成功与喜悦,一切尽在不言中,全部融在了他递给我的名片上。
那名片的头衔是:
华普家居装饰公司施工队长。
“张三,不错呀,进步了!
”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自语道:
“进步了吗?
”随即又自我否定说:
“这不算进步,还是在为人打工。
”我愕然了:
“怎么?
你也想当老板?
”他反问我:
“您不是说过吗,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现在,我还只有当老板的打算,没有当老板的实力,不过,再过几年,资金和经验积累得差不多了,我倒真想回家乡拉起一支装修队,努力干出一番事业呢!
”
——好个张三,我真为你高兴!
(1)理解和体会加横线字词的意思。
衣着比在我家时“新潮”了许多。
张三略带羞涩地望我一眼。
(2)作者为什么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
(3)文章中的张三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
(1)①新潮:
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
②羞涩:
不好意思。
(2)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第二,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于不断奋发进取。
(3)①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
②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
③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
【解析】【分析】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第一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意思,不难写出“新潮”:
跟上社会流行的风气。
“羞涩”:
不好意思。
作者通过张三之口,引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话,因为第一,在于说明胸无大志,不想大有作为的人永远也不可能有大作为;第二,表明张三不满足现状,不仅只是当个施工队长,而是要当老板;第三,揭示张三内心世界在于不断奋发进取。
张三的勤劳能干,不顾惜自己的力量、刻苦钻研业务,精益求精、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奋发进等等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点评】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需要根据题目要求找出解答,对学生能力是一种提升。
6.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倾听,就是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认真听取。
一个谦虚好学的人,一个懂得善待他人的人,一个善于反思、自强不息的人,永远懂得倾听。
倾听,是亲近自然的方式;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倾听,是净化心灵的艺术……
倾听自然的声音,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师长、朋友、同学真挚温暖的话语……我们在倾听中成长。
请以“倾听”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书写清楚工整;
(2)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3)不少于600字;(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答案】倾听
常常坐在黛色屋檐边晃荡着两条细细长长的腿,有时候会听到石瓦相碰清脆的声响,注视那铺满青色石瓦的屋顶。
“丫头,上面好玩呢吧?
咋这么野哈!
快下来,甭让你外婆瞅着了,我给你讲故事嘞!
”刚从田里干完活儿的拐子爷爷笑着说。
暖金色的阳光在他脸上跳舞,把他满脸的“沟壑”染成了漂亮的橘黄色,那双格外明亮的眼睛,总是堆满了盈盈的笑意。
“好嘞,爷爷,你今天讲什么呀?
”我像猴子一样,立刻跳了下来,拍拍屁股上的灰,一蹦一跳的拉着“拐子爷爷”到他家。
“拐子爷爷”同往常一样,拿出晾好的山芋干给我吃,我心里乐开了花,放在以前的话,小伙伴们早就抢光了。
“拐子爷爷”从皱皱的棉袄口袋里掏出一盒“大丰收”,用被烟熏黄的粗糙手指夹起一支烟,火柴哎盒子上“滋啦”划出火花。
烟点燃一星红色亮点,一缕青色烟圈,缓缓漾开,如同他迷离恍惚的眼。
转眼间,刮起了北风,冷得彻骨。
“这天气,唉!
永远都不会是好天气!
丫头,‘拐子爷爷’我也曾与你一样调皮、天真,觉得日子好好的,就快娶媳妇了,可偏偏碰上了打仗,你说国难当前,能不挺身而出么?
”停了一下,吸了一口烟,“打残了一条腿,原先说的媳妇娘家本来就嫌我穷,又残废了,更不愿意嫁了,我只能一个人过,不过,也挺了过来啊。
这人一生啊,哪能没有磕磕绊绊呀?
这一年四季的天儿啊,又哪能没有阴雨连绵?
可是,咱盼着,咱盼着!
”他的眼睛里似乎含着一团浑浊的液体。
尽管,这故事已经听过了若干遍,但总是忘不了那山芋干,那虽然干瘪瘪,但有嚼劲儿的干,总是甜甜的。
后来,才知道,那腿是抗美援朝那会儿被打残的,但总是改不了口儿的叫着“拐子爷爷”。
这些老人,经过年轮的辗转,岁月的沉淀,累积下的智慧比霸气的秦,大气的汉,英气的唐更令人震撼!
多少年过去了,在倾听“拐子爷爷”的故事中长大,那不再清澈的双眸中装着历史的长河,战争的悔悟。
“谁祝福,谁念咒,谁挽起了袖口,青冥剑向左,悲伤向右;谁挽弓,谁舞剑,谁摊开了港口,握亮剑向前,年华向后……”
【解析】
【详解】
作文标题“倾听”。
“倾听”是一种亲和的态度,它的对象可以是人,如长者的教诲,他人的牢骚等;也可以是自然,如莺歌燕语、山风松涛等。
倾听春天的莺歌燕语,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活力,意境的优美;倾听大海的潮起潮落,我们感受到激越的乐章和壮美的境界,倾听长者的教诲,我们如沐春风;倾听朋友的诉说,我们感受到友谊的可贵,我们可以由倾听不同对象带来的不同感受入手,写一篇叙事类散文。
也可以记叙一次倾听朋友发牢骚的经历,表现倾听的重要性。
还可以采用片断的形式,由倾听世界各地的声音表现对世界上饥饿、战争等现象的关注。
如我们可以听到非洲儿童饥饿的喊叫;我们可以听到耶路撒冷的枪声,不同宗教的人因信仰而战,受苦的只是百姓;我们可以听到怒吼的洪水声,它冲毁房屋,卷走百姓,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这些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写作内容。
可见作文的选材范围极广。
特别注意题干“写一篇记叙文”的要求。
【点睛】
所谓词语类命题作文是指仅以一个词语为题目的作文命题形式。
作为命题的词语,可以是动词、名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其他词性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共同点是内涵丰富,词义往往既有本义、引申义,又有比喻义、象征义。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明确词语的内涵,即明确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是什么,然后确定该词义的重点、难点、范围、对象、程度。
这是我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的关键,也直接关系到作文写作的成败。
这是一道词语类命题作文。
审题立意时,首先要理解这个词语所包含的内涵和外延,切入题意的深层。
7.作文。
岁月轻轻滑过指尖,许多往事便渐渐弥散在如沙漏般的光阴里面。
但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某些东西,让我们刻骨铭心,难以忘记。
因为这种记忆是美丽的,芬芳的,能够温暖人心的,让人心情愉悦的……
请以“难忘的记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②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