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249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水画》教案三篇.docx

《山水画》教案三篇

《山水画》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初步了解山水画几种常见的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中国画的各种皴(cūn: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指导学生在表现过程中运用相关技法及笔墨要求,表现简单的山水景色。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我国山水画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画的特点,掌握中国山水画一定的表现技法,表现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

水墨浓淡的笔墨变化,中国画点线的技法以及山水画构图。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

山水画中国画、中国画的工具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资料;

2、学具:

中国画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中国历代着名山水画,初步了解我国山水悠久的历史及发展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学习兴趣。

与西洋画中的风景画做比较,强调中国画意境及诗书画的一体。

引导欣赏感知中国画中的三远:

高远。

深远。

平远。

2、揭题:

山水画

二、讲授新课:

1、新授

山水画是中国画科之一,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简称"山水"。

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

在魏、晋、刘朝,逐渐发展。

但仍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创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

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

在艺术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画面,思考:

A造型特点B技巧运用C表现手法D感受E如何表现F绘画步骤

2、山水画作品欣赏。

《游春图》展子虔

这幅画是我国现存着名画作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

这幅作品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历来被评论家视为"开青山绿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3、师生共同讨论如何运用中国画材料,工具进行描画,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水墨交融的笔墨情趣。

4、讲授示范表现山水画技法

A皴法B披麻皴C斧劈皴D点苔。

讲解示范在造型中线条的运用,笔墨的技巧等等。

5、画山石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勾。

用墨勾出山石的外形和主要轮廓。

(2)皴。

用墨皴出山石的脉络纹理。

(3)染。

用淡膜一次或多次染出石形的凹凸。

(4)点。

最后着色点苔。

三、引导创作

1、欣赏课本范图及其他学生的优秀山水作品。

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2、小组讨论创作想法,交流练习过程中的一点成功之处,集思广益。

3、请学生讲述自己的构思及表现形式,师及时表扬及进一步启发,引导并强调构图及笔墨的用法。

水墨的焦浓重淡轻干湿等等。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1、以线为主的方法,也可以用大块面墨色与点,线,面相结合的手法来表现山水画。

2、巡视。

提醒学生在创作中灵活运用技法。

注意构图,处理远近关系等。

3、帮助个别后进学生的造型创作。

五、作业展评

生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五、课后拓展

1、通过观察和大胆的想象,创作有新意的作品,表现家乡的自然景色,体现创造的乐趣。

2、利用网络欣赏更多的中国画名作,了解中国艺术大师的作品风格。

【教学反思】

通过“国培”学习,我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新课改的精神,运用所学到的课程改革理念,尝试上了这一节改变自己教学习惯的《山水画》课,学生兴趣颇高,收效良好。

画家亨利曾说,绘画就是拉根线条去散步。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绘画和玩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水墨之间尽情玩耍,感受水墨线条的浓淡干湿和曲直粗细的变化,感受水墨线条的丰富性和动态美。

学生用水墨的点线表现人物、动植物和场景,表现实在的事物和想象的事物,表现愉快的事和烦恼的事。

无论学生的水墨尝试是什么样的效果,他们都觉得自己是非常优秀的,体验是成功的,在玩中找到了墨趣,玩出了水墨涂抹的喜悦,创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中国山水画课堂教学中,我们还可以制作古诗词与画相结合的课件,供学生学习欣赏,同时也可以带领他们欣赏充满诗情画意的自然景观。

在许多自然风光中,留下了历代诗人名人的词句,为这些自然景色增添了不少的人文色彩。

在向学生介绍这些自然风光的同时,给他们介绍历代学者文人写下的诗篇,使学生从景色中领略文学描写之美,并为我们祖国有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

这样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作品的画意又理解了诗词的含义,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在教学本节课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难题:

比如课堂输入量大,难于把握教学的时间;学生自由创作意犹未尽,就到了“作业展评”的环节。

因此,今后将本课分两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感悟和创作,可能会更完美。

 

《山水画》教案

(二)

 

【教学目标】:

1、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2、懂得如何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幅表现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具准备】:

图片、资料、笔墨、宣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收集中国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

二.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5课。

(出示课题)《山水画》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三、导入新课

展示有过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幅彩色照片和一幅中国山水画。

问题:

说说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

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

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四、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作品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沈周(1427年—1509年)明代杰出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是明中叶画坛上四大艺术家(另三人为文徵明、唐寅、仇英)之一,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

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

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

齐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中国画艺术大师,二十世纪十大书法家,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清同治三年癸亥冬月廿二)出生于湘潭县白石铺杏子坞,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廿三)病逝于北京,终年九十四岁。

宗族派名纯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号兰亭、濒生,别号白石山人,遂以齐白石名行世;并有齐大、木人、木居士、红豆生、星塘老屋后人、借山翁、借山吟馆主者、寄园、萍翁、寄萍堂主人、龙山社长、三百石印富翁、百树梨花主人等大量笔名与自号。

分组讨论问题:

1.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和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

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留白处理。

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画树,房屋中有1间。

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的作品没有。

2.这两幅作品中哪些地方是用中锋表现的?

哪些地方是用的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

3.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再欣赏张大千作品,

张大千生平 张大千(1899~1983)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名权,后改作爰,号大千,小名季爰。

1899年5月10 日生于四川省内江县。

先世广东省番禺县人,康熙二十二年(1683)迁蜀,卜居内江。

父张怀忠,早年从事教育,后从政,再改盐业。

母曾氏友贞,善绘事,姊名琼枝,亦善画。

兄弟10人, 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

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艺术风格。

他的治学方法,值得那些试图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画家们借鉴。

五、解决教学重、难点,绘制近景

复习第8册第7课《用彩墨画鸟》中学过的中锋、侧锋用笔方法。

教师示范画近景(提示用浓墨),结合教材中学生作业及教师、学生课前准备的山水画,提示学生近景除画树、石、也可画建筑房屋、亭、桥等。

尝试在生宣纸上用浓墨画近景。

可结合自己在生活中见过的景致进行绘画中景、远景做准备。

六、继续在实践中创新,绘中景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教师继续示范中景。

用比浓墨多一倍水的重墨继续画中景。

干笔勾线,湿笔渲染(及时用生宣纸吸附多余水分),干笔皴擦(待稍干时再染墨或色)。

七、完成作品,绘远景

1.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

2.画远山或其他景色。

3.教师示范,强调吸附多余水分。

调淡墨,可适量加花青或赭石画远山。

教师提示学生用笔要稳、准,想好了再落笔并及时吸附水分。

八、展示交流

1.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2.提醒学生中国画强调诗、书、画、印,课后继续完善作品。

学生给作品起名字,介绍自己的作品,为自己或他人作品提出修改建议。

 

《山水画》教案(三)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

收集中国画中有近景、中景、远景的作品资料,

2.引入新课:

今天学习第15课。

(出示课题)《山水画》

本课内容为中国古代山水画欣赏。

通过对典型的中国古代山水画名作的赏析,了解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性质、画法,各种艺术风格和独特的艺术传统。

3.导入新课

展示有近景、中景、和远景的一幅彩色照片和一幅中国山水画。

问题:

说说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欣赏、比较后回答问题。

彩照再现了生活中的景色。

中国山水画用中国人传统的工具和材料——生宣纸、毛笔、墨、水、色表现了生活中的景色,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4.欣赏教材中画家的作品,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和研究

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作品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

5.分组讨论问题:

a.这两幅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两幅作品都是中国山水画,都有近景、中景和远景,都画有树、山、桥、房屋和人。

不同点:

沈周的作品是水墨表现,齐白石的作品是用墨表现后又着色。

沈周作品用淡墨画水和天空,齐白石作品的水和天空留白处理。

沈周作品除近景有树,中景也有树,房屋也有7间之多,齐白石作品中景没画树,房屋中有1间。

沈周的作品有点苔,齐白石的作品没有。

b.这两幅作品中哪些地方是用中锋表现的?

哪些地方是用的侧锋?

两幅作品中的树、房、桥、船及沈周作品的远山都是用中锋表现的。

c.这两幅作品你喜欢哪一幅?

说说喜欢的理由?

喜欢沈周作品的古朴典雅,喜欢齐白石作品的生动鲜活。

d.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的生活中是否见到过?

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

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6、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7.学生创作

教学板书:

课题:

第15课山水画

墨色变化浓淡干湿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的中国山水画。

【教学重点】:

山水的结构和中国画画山水的特有的表现手法。

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

【教学难点】:

树木的穿枝插叶。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准备材料,备带情况。

2.学生的作业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

二、继续传授新课:

1.小结上节课作品。

2.学生继续创作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

三、学生创作

四、展示作品: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五、小结

教学板书:

课题:

第14课山水画

【教学后记】:

中国画已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山水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凝聚着中国人丰富的智慧与情感,体现了独特的东方审美情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让孩子简单学会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同时,培养孩子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流程时,我选择了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形式来导入新课。

这样做是为了“投其所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在看之前,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画面中出现的山水,是如何表现的?

不能仅仅从看动画片的角度去看,而是应该带着问题去看。

用一个直观的媒介让学生看到中国画中山是个什么样;水是个什么样;树是个什么样?

让学生先有一个形象概念。

事实证明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学生的注意力能比较好的集中到一起,有助于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

学生先练习,再来按历史发展的脉络来欣赏山水画,这样学生既有了山水画发展史的简单了解,同时在欣赏过程也会发现自己的用笔与真正意义上的山水画之间的区别,进一步强化点、线、面的知识。

再加上教师的示范,范作的欣赏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这样学生在后面的练习中就比较容易表现了。

在练习中,允许学生临摹与创作相结合,在巡视时,更注意用笔与用墨的指导,让学生的画面也能水墨淋漓。

学生基本都能在课堂上完成练习,作业效果较好。

回望整节课,如果在示范阶段能将中锋与侧锋单独提出来复习一下,学生在作业时,就会特别注意到这个问题,画面效果会更理想。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将进一步改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