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12398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docx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0一0年四月

审定:

审核:

技术负责:

项目负责:

编制人员:

 

目  录

 

中学综合楼建设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委托书

***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经研究,现委托贵公司对《**三中综合楼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由于本项目建设重要,望贵公司抓紧时间进行资料收集和编制,保证质量,如约完成。

 

委托单位:

**县教育科技局

二0一0年四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思南民族中学综合楼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思南民族中学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1.4单位法人:

周贤宽

1.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

(2)《**县县城总体规划(1995-2010)》

(3)思南民族中学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手册》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年版

(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2002]102号

(6)思南县民族中学关于**思南县民族中学综合楼可研请求批复的申请

(7)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1.1.6学校基本情况概述

思南民族中学创建于1975年,始称“城关中学”,1982年命名为“思南第二中学”,1992年经县人民政府报地区行署批准更名为“思南民族中学”,2003年4月,明确为地级示范性普通高中,2008年铜教基发(2008)51号文件将我校作为铜仁地区地级示试点实施素质教育评价学校。

现有在校生近4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225人,寄宿制学生3052人,生源来自全县27个乡镇及周边县。

从1999年以来,学校每年为各级各类高等院校输送新生占毕业生人数80%以上,为思南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由于县民族中学地处县城境内,背靠思南两大风景区,地理环境优越,整体规划明确,也为思南及铜仁地区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3480平方米,建筑面积23796平方米。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08人,专任教师176人,其中:

高级教师35人,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20多人,已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群体。

学校现有教学班60个,在校学生4000名。

学校始终践行“面向全体,优化个性,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综合+特色”的办学思路,突出“立足学生生存发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坚持“质量立效、科研兴校、师德强校、特色扬校”的办学思想。

以“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做事”为学生培养目标。

近年来共培养出了近万名合格的中学生,为地方经济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建设人才。

1.1.7项目提出的理由与目标

据统计,思南县现有在校高中学生4万多人,其中:

在校小学生2.1万人;在校初中学生1.4万人;在校高中学生0.7万人;县城现有初中三所,在校学生4000多名,占全县初中在校生的28.6%。

因此,这三所学校的安全对全县初中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伴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县城人口迅速增长,城镇适龄入学的生源大幅增加。

再加之学生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越来越迫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部分农村孩子纷纷涌入县城初中就读,无形中给本就陷入窘境的县城教育资源又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现有教学班,平均班容量高达60多人,与国家规定的标准班容量相比超员22%以上。

学校目前生均建筑面积6.3m2,与国家规定的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寄宿制中学)生均建筑面积也存在相差。

更为严重的是现有的本就不够使用的建筑面积,经晋中市兴业土木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鉴定还为不达抗震要求的危房,建议拆除重建。

为此,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国办发【2009】34号)文件、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细则》(教财2009第14号)等配套文件精神和山西省人民政府2010年2月26日召开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内容。

**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关于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三中综合教学楼改建工程项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为尽快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资源优势,根据总体规划和**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实施意见中的计划,决定2010年拆除原有的8500m2,考虑到学校的发展,按12轨建制,在校生达到1800人,新建综合教学楼14697m2,计划投资2056.9万元。

项目实施后,将有效缓解目前的校舍极度紧缺局面,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安全的教学环境。

1.2可行性研究范围

⑴对项目的投资环境、建设条件进行分析论证;

⑵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论证;

⑶对项目总体规划的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⑷对建设项目建筑结构设计的技术可行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论证;

⑸对项目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劳动安全等方面提出实施方案;

⑹根据可行性研究的规划方案和建设内容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⑺根据确定的规划方案制定工程实施进度及招投标方案。

1.3项目概况

1.3.1项目拟建地点

根据县城发展规划,并结合学校的总体布局方案,确定该项目地址位于学校原址,东面为商品房开发区,南面邻居民区,北面为**建材公司,西面为新建街道。

所占土地属学校用地区域,周边无工矿企业,亦无高大建筑物,学校所有建筑物的通风采光条件较好,其地理位置优越,所处环境较好。

1.3.2项目建设规模

规划扩建项目占地面积15681.17m2,总建筑面积14697m2,其中:

综合楼建筑面积14697m2。

规划为五层框架结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表1-1。

1.3.3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状况

**三中位于城区东部,正北为东夏公路,其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供水、供电、通讯、排水等配套设施可直接由城区道路网或老校区供给。

1.3.4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56.9万元,其中工程直接费1787.6万元,其它费用130.5万元,基本预备费138.8万元。

该项目估算总投资2056.9万元,全部由财政筹集解决。

1.3.5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拟建工期为6个月,计划从2010年6月1日开工建设,至2010年11月30日全部竣工。

1.3.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15681.17

23.5亩

2

总建筑面积

m2

14697

2.1

教学楼

m2

6570

2.2

实验楼

m2

1354

2.3

办公楼

m2

1354

2.4

学生公寓楼

m2

2708

2.5

食堂其它附属用房

m2

1354

2.6

地下面积

m2

1357

3

绿化面积

m2

4704

30%

4

主要技术指标

4.1

建筑容积率

0.97

4.2

建筑密度

17

43

绿化率

41

校舍现状

1

用地面积

m2

15681.17

23.5亩

2

总建筑面积

m2

8500

2.1

教学楼

m2

4500

2.2

办公楼学生公寓楼

m2

2500

2.3

其他用房

m2

1500

1.4结论与建议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有关校舍安全改造的有关规定,符合**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规划,属于危房改建项目。

项目的建设可改善师生的学习办公条件,是一项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阳光工程”、“放心工程”。

建筑物的建筑形式和结构设计科学合理、技术可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安全措施、招标方案均符合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建议尽快立项,及早实施。

第二章项目投资环境与必要性分析

2.1投资环境分析

2.1.1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县地处山西省中部,是晋中市的“南大门”,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全县国土面积1206平方公里,辖6乡6镇、3个城区管委会、291个行政村,户籍人口25.1万。

**属山岭重丘区,山地丘陵面积占90%以上。

县城地处汾河峡谷,依静升河、汾河呈“丁”字型延伸拓展,县城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

县内交通便利,南同蒲铁路、108国道、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全境,与城乡公路网互联贯通,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路网。

近年来,**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交通区位优势和前期发展形成的产业规模、开放引进等比较优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较快发展。

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91.1亿元,同比增长15.1%;财政总收入完成25.79亿元,同比增长71.32%,剔除“两权”价款后,完成24.94亿元,同比增长85.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9亿元,同比增长67.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2.2亿元,同比增长2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3亿元,同比增长3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17元,同比增长2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93元,同比增长19.7%。

农业稳定发展。

**县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现有耕地面积42万亩,农作物主要为小麦、玉米、谷子、豆类及各种小杂粮,粮食总产量在5000万公斤左右。

干果经济林和特色养殖发展迅速,全县共栽植核桃经济林17万亩,2008年核桃产量350万公斤;新发展天和农牧10万头生猪、福苑10万只蛋鸡和东龙牧业千头肉牛等养殖企业,经济林和特色养殖已成为拉动农民增收的两大骨干产业。

工业基础雄厚。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探明储量的有煤、石膏、硫铁矿等32种矿物,其中尤以煤炭资源为最,全县含煤面积860平方公里,占县域总面积的71.3%,地质储量91亿吨。

近年来,**狠抓安全生产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2008年在全市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中位列第一。

同时依托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以煤焦、煤化工、冶金、建材、电力为主的五大骨干支柱产业体系,目前,全县已形成2001万吨煤炭、8896万吨精煤、560万吨焦炭、124万吨水泥、10万吨碳素、2.4万吨金属镁的生产能力和12.85万KW的发电装机容量。

旅游资源丰富。

**现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其中:

国家级5处,省级1处,市级5处。

华夏民居第一宅、国家4A级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王家大院坐落我县;集彩塑罗汉、大型壁画、斗拱殿顶于一身的千年古刹资寿寺以十八罗汉头像失而复得享誉海内外;华北最大的人造山顶公园——翠峰公园,融人文景观与山水风光为一体,吸引着四方宾朋。

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6.36万人次,门票总收入1805余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亿元以上。

生态环境改善。

**县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2008年县城区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21天,比2007年增加83天,一级天数实现零的突破,达到17天,进入全省重点监控县(市)前十位;投入近亿元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全县林木覆盖率达到40.78%;在全省率先启动了汾河流域生态治理修复与保护工程。

2008年荣获“全市环保专项行动优秀单位”、“全市林业建设先进县”等称号。

2009年,**县将按照“紧扣一个中心,抓住两大关键,推进四项建设,实施两大转移”的思路,努力实现率先发展,做到“四个率先”,实现“三个第一”的目标。

“四个率先”即:

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决策部署,**要率先落实;省委提出的“三个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要率先实现;凡是有利于改善民生、惠及人民群众的事情,**要率先实施;在落实全市跨越式赶超发展的战略决策上,**要在全市全省率先发展。

“三个第一”,即:

财政总收入保持全市第一,社会事业发展做到全市第一,在全市第一个进入全国百强县。

2.1.2全县教育事业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更为明确,九十年代,把“一切为了儿童,将对儿童发展的认识确定为国家进步与否的评价标准。

”说明对儿童地位的认识有了历史的飞跃,它将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正确导向。

    2000年全县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几年来还采取一系列措施扩大义务教育范围、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使全县基础教育逐步向“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迈进,1999年,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100%,提前达到《两纲》目标要求。

针对当前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教育带来的影响,以及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增加、小学学龄人口骤减、初中入学高峰期、农村初中生辍学现象有所反弹的实际情况,**县把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和控制农村学生辍学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准。

初中学生毛入学率基本保持在100%,教育发展水平位居全区中游。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2.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⑴该项目的实施是县委、县政府实施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具体措施。

在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都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不仅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而且要直接参与各方面的建设事业,为推动各项建设事业做出贡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完成“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加快教育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

同时要求各地政府要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学校的扩建正是县委、县政府贯彻《纲要》精神,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和整合县城教育资源而采取的有力措施,势在必行。

⑵是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要求,改善教学环境,确保全体师生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

为了保证师生的生命安全,国务院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建设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对中小学校舍安全问题进行全面改造,今年中央财政已拿出42.92亿元投入到此项工程中,山西省也投入百亿元用于校舍改造。

这说明此项工作非常迫切而必要。

加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长,适龄入学的生源大幅增加,无形中给本就陷入窘境的教育资源又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学校现有的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历经多年的风风雨雨,房屋已多处裂缝、破损,更为严重的是原房屋设计抗震能力极差,对师生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

该项目的实施,将有效缓解目前的校舍极度紧缺局面,解除安全隐患,为全体师生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学环境。

2.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该项目的平面布局符合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总体规划,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2、建筑物结构设计的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要求。

3、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校舍安全改造领导组,并责成财政、教育等部门负责项目的资金落实等协调问题。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建设条件分析

3.1建设规模的确定

3.1.1建设规模确定的依据

⑴ **三中招生规模与发展规划

⑵《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⑶参照《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标建109-2008)

3.1.2学校规模和班额人数

根据上述原则和依据,结合近几年生源情况,确定**三中的总体规模为12轨制,共设置36个班,每班50人,共可容纳学生1800人。

3.1.3校舍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根据上述有关标准规定,并结合**三中的总体规划和现状情况,确定扩建项目的建设内容和建设规模如下:

总建筑面积14697m2,其中:

教学楼建筑面积6570m2;学生公寓楼建筑面积2708m2;食堂1354m2;实验室1354m2;办公1354m2;新校区绿化面积4704m2。

学校的总体规划、校舍现状情况与本次扩建项目的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详见表3-1。

建设规模主要指标一览表

表3-1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15681.17

23.5亩

2

总建筑面积

m2

14697

2.1

教学楼

m2

6570

2.2

实验楼

m2

1354

2.3

办公楼

m2

1354

2.4

学生公寓楼

m2

2708

2.5

食堂用房

m2

1354

3

绿化面积

m2

4704

30%

4

主要技术指标

4.1

建筑容积率

0.3

4.2

建筑密度

9.44

4.3

绿化率

30

校舍现状

1

用地面积

m2

15681.17

23.5亩

2

总建筑面积

m2

8500

2.1

教学楼

m2

4500

2.2

办公楼学生公寓楼

m2

2500

2.3

其他用房

m2

1500

3.2建设条件分析

3.2.1项目区环境

根据县城发展规划,并结合**三中的总体布局方案,确定该扩建项目地址位于学校原址,所占土地属学校用地区域,周边无工矿企业,亦无高大建筑物,建筑物的采光、通风、消防等条件均比较优越,区域空气清新、环境优雅。

3.2.2 公共设施条件

项目所在区域为**县城区域,周边主次干道早已建成运营,区域的供水、供电、排水、道路等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已全面到位。

3.2.3 气象条件

**县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冬季雨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相对集中,但常有不同程度的伏旱;秋季一般多连阴雨天气。

全县日照时间充足,年无霜期140天,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0℃,多年平均降水量650mm,降雨量以冬季最少,春季次之,夏季高度集中,秋季又明显减少。

3.2.4 地型地貌

**县四周群山环绕,山峦重叠,山地和丘陵面积占90%以上。

中部为汾河谷地,县城居于谷地之中。

县境东部有太岳支脉石膏山,海拔2532米,西部为丘陵地形属吕梁山脉。

境内主要河流汾河切穿南部韩信岭形成峡谷,是沟通晋中与临汾两地的交通要道。

3.2.5 施工条件

项目施工区位居城区中东部,而且紧临城市主次干道,施工所需设备及建筑材料进场均不受任何限制,施工场地大,施工条件较好。

第四章建设方案选择

4.1校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4.1.1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并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余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

4.1.2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勤工俭学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临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4.1.3校园、校舍应整体性强。

建筑组合应紧凑、集中,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要力求体现教育建筑的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

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统一规划设计和建设,以形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

4.1.4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楼应有合理的间隔,并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4.1.5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4.1.6室外上下水、煤气、热力、电力、通讯等地下管线,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并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火栓供水接口。

变配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

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4.1.7学校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应便于学生就学,有利于人流迅速疏散,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

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标志。

4.1.8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4.1.9校园应有围墙,沿主要街道的围墙宜有良好通透性。

4.2总体规划方案

**三中规划总占地面积15681.17m2,其东西长约118.5m,新规划总建筑面积14697m2,其中:

地上建筑面积13340m2,地下面积1357m2,五层框架结构。

综合楼位于校区的东南角,布置为L型,分教学区、办公区、宿舍区和食堂,教学区布置在正东的一至五层;食堂布置在正南的一层;实验室布置在正南的二层;办公和宿舍布置在正南的四层和五层;地下室为器械室、库房、水泵房配电室等。

楼房规划为双面楼。

学校的主出入口位于校园北侧,出口为东夏线公路,考虑学生的安全问题,校门应后退道路红线5~8m,体育场位于L型综合楼的正前方。

教学区与体育场之间及主出入口两侧均规划为绿化带,以美化环境。

4.3建筑设计

4.3.1设计依据

⑴《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⑵《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⑷《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⑸《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⑺《建筑内部装修防火规范》(GB50222)

⑻《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⑼建设单位提供基础资料

4.3.2平面布置

本次新建综合楼为双面L型楼、东西长74.35m,南北54.6m走建筑面积14697m教室开间为9*7.5m,教室入口设在中间,开间为9*7.5m,中部和西、北两侧设有楼梯通道。

4.3.3建筑立面

建筑色彩要适合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

建筑色彩应是安静、温暖、轻松,且避免采用可能产生污染的建筑材料。

本次各建筑物的建筑色彩选用色彩类型为红色系+白色;主基色为砖红色、红色;辅助色为白色、亮灰色;点缀色为黄色 、绿色、蓝色等。

4.3.4建筑泡面

新建综合楼设计为五层,层高为3.80m,室内外高差为0.50m,建筑总高19.50m。

4.3.5耐火等级

建筑防火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本次新建的教学楼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4.3.6建筑结构

应根据校舍的使用功能、平面和空间可以改变的要求,以及保障安全和抗御较大自然灾害的要求,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

校舍不得采用空斗砖墙、空心砖墙和生土墙体作为承重结构。

本区域地震裂度为8度设防。

属于超过6度以上地区,应严禁用空心楼板及预制楼梯。

另外,按规范应提高一度设防。

4.3.7 安全疏散

(1)教学用房的平面组合应使功能分区明确有利于疏散。

(2)教学用房疏散距离:

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屋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最大距离中小学不应大于35m。

4.3.8屋面

应根据当地雨雪量等气象条件和建材供应情况,采用平屋面。

屋面应有可靠的防水、隔热、保温措施。

4.3.9楼地面

教室采用防尘易清洁、耐磨的楼地面。

并应有可靠的防水和排水设施。

4.3.10门窗

门窗应便于开启、清洁、耐用。

门窗开启后不得影响室内空间的使用和走廊通行的便利与安全。

教学用房的门窗要有利采光通风。

普通教室、各种专用教室和部分公共教学用房应根据人流安全疏散的要求设置前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