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6724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考三模语文试题

2019—2020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调研测试题三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3分)下列词语的书写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分岐(qí)云霄(xiāo)翻来覆去(fù)

B.恳切(kěn)亘古(gèn)气冲斗牛(dǒu)

C.镌刻(juān)悄然(qiāo)殚精竭忠(dān)

D.宽宥(yòu)游戈(yì)相得益彰(zhāng)

2.(3分)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拔语文写作水平的前提。

将“提拔”改成“提高"。

B.大家端午节踏青要注意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删除“不要”。

C.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删掉“使”

D.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善于学习先进的外国经验。

把“外国的”放到“先进”前面。

3.(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他冒着生命危险,穿越重重封锁,深入延安,切实了解中国共产党人的生活经历和革命精神。

B.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一着惊海天》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经过。

C.柳宗元,字子厚,宋代文学家,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高论”尊称对方的意见,“拙见”谦称自己的意见。

4(3分)对下面这首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首词是熙宁七年冬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

B.上片是“太守出猎图”,用“狂"字笼罩全篇,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气,想要和孙权相提并论。

C.这首词下片借历史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重用,为国杀敌的愿望。

D.词中运用“发、牵、擎、卷、射、挽、望”等词语,生动形象,姿态横生,气势恢宏。

5.(3分)下列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小区和楼道里有人不戴口罩。

当你看到这样的现象时,你想对这个人说:

A.请您戴好口罩,您这样是害人又害己啊!

B.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你难道听不明白吗?

C.天天宣传,疫情严重,还听不进去,你脑子进水了吧!

D.请您戴好口罩,保护好自己,也是为社会做贡献,好吗!

6.(3分)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

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③①B.②①③C.③②①D.③①②

7.(7分)按课文原文填空。

(1)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2),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

(4),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5)晴空一鹤排云上,。

(刘禹锡《秋词》)

(6),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核舟记

魏学洢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2分)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为:

(2)诎:

9.(4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2)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0.(2分)核舟上的人物雕刻得“各具情态”,这一特点表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二)阅读《中国墨》,回答11一14题(11分)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

“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

”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

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

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

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

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

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

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

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

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胧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从宇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

“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

“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选文有改动)

11.(3分)细读全文,简述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12.(3分)第⑤段中“胸无点墨”是什么意思?

请你把解释写在下面。

13.(2分)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

14.(3分)你要请书法家给自己写一幅书法作品,想推荐哪种墨?

说明你的理由。

(三)阅读《一把老钥匙》,回答15—19题(15分)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

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

我说:

“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

“见我的钥匙没?

"

③“喏,在这儿。

”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

”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

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

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

我说:

“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

”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

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

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在小区外碰到三婶。

三婶是我家的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

三婶说:

“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

”我让三婶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

”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

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

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

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

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地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

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样。

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

“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

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

”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⑪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

三婶说:

“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

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

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⑫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⑬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

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⑭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

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⑮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

停了停,她说:

“也好,咱们有钥匙。

⑯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⑰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选文有改动)

15.(2分)母亲为什么要寻找老宅的钥匙?

 

16.(3分)老宅终于卖了,为什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17.(4分)细品文中两个画线句子,说说“我”的内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8.(3分)“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19.(3分)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

 

(四)阅读《善用语言的力量》,回答20—23题(11分)

善用语言的力量

何冠军

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

“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

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

曾有一名美国官员当着周恩来总理的面说:

“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

”周总理闻言不慌不忙,面带微笑地说:

“这并不奇怪。

因为我们中国人喜欢走上坡路,而你们美国人喜欢走下坡路。

(1)机智幽默,语惊四座。

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

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

霍去病有“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豪言,谭嗣同有“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壮语。

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

《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2)。

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

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

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

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

⑤“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

”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

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

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一、言行并举。

(选文有改动)

20.(3分)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1.(3分)文章从哪三个方面论证了语言的力量?

 

22.(2分)指出文中画线句子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1)()

(2)()

23.(3分)如何理解“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这句话的含义?

三、作文(50分)

2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命题作文

幸福在哪里?

幸福就在我们身边。

沐浴着明媚的阳光是幸福,得到亲友的关怀是幸福,战胜生活中的苦难是幸福……只要我们细心体会,幸福就在我们眼前……

请以“幸福就在眼前”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给材料作文

一只小壁虎被蛇咬住了尾巴,它拼命地挣扎,终于把尾巴挣断了,小壁虎才得以逃命。

一位农夫见了,对小壁虎说:

“你这可怜的小东西,刚断了尾巴,是不是很痛啊!

”小壁虎含泪点了点头。

“来,我给你包扎上,这草药是止痛的。

”农夫拿出一包草药说。

“不,我很感谢这疼痛,因为是痛让我知道自已还活着,而且,你包扎了我的伤口,它怎么能长出新的尾巴来呢?

”说完,小壁虎带着钻心的疼痛爬走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身处困境要学会当机立断;经历痛苦才能获得成长;帮助别人要替人着想。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所写文章主旨必须从所给材料中提炼,但不要对材料扩写、续写和改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19—2020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调研测试题三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说明:

考生的主观题答案只要与参考答案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酌情给分;如果考生的答案与参考答案不一致,但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成理,也应酌情给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题各3分)

1B2A3C4B5D6A

7(7分。

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

(1)千里共婵娟

(2)采菊东篱下(3)濯清涟而不妖(4)窈窕淑女

(5)便引诗情到碧霄(6)枯藤老树昏鸦(7)沿溯阻绝

二、阅读(45分)

(一)阅读《核舟记》选段,回答8—10题(8分)

8.(2分)

(1)做。

这里指雕刻

(2)同“屈”,弯曲

9.(4分)

(1)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2)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帽子、长着浓密胡子的人是苏东坡10.(2分)如有所语;神情与苏黄不属;若啸呼状

(二)阅读《中国墨》,回答11—14题(11分)

11.(3分)墨的制作过程;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文化内涵

12.(3分)一个人没有学问

13.(2分)举例子;列数字

14.(3分)示例一:

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

示例二:

油烟墨色黑,有光泽,虽多用于绘画,也可以用于书法

(三)阅读《一把老钥匙》,回答15—19题(15分)

15.(2分)母亲总想着老宅,要回去看看

16.(3分)内心感到沉重,再也不能回老屋了,不知道怎样和母亲说

17.(4分)不愿意母亲回忆老宅,自己也不敢面对;理解了母亲的心情,自己内心也有了同样的感受

18.(3分)老屋钥匙上的齿痕,珍藏着许多往事,拿到手里就能打开对老屋、对往事的回忆

19.(3分)对老屋的怀念;对母亲的愧疚;对三婶的感激

(四)阅读《善用语言的力量》,回答20—23题(11分)

20.(3分)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分)首在言之成理;贵在言之有德;亦在言之共情

22.(2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23.(3分)言行并举,言行一致,互相促进

三、作文(50分)

24.请参照2019年中考作文评分标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