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90349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docx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和建设目标的指导意见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构建交通运输

科技兴安工作体系的指导意见

近年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切实贯彻局党组“以科技兴安为统领、提高交通本质安全度”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交通安全科技工作,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管的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取得长足发展,交通安全的控制力和把握度得到显著增强。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文件精神,推进“科技兴安”战略实施,努力构建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工作体系,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进一步确立科技兴安工作指导思想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安全发展的宗旨和原则,深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以服务保障交通中心工作为己任,以科技兴安、科技强安为引擎,整合利用交通科技资源,精心培育科技兴安文化,建立健全技防长效机制,构建与全市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现状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科技保障体系,为交通运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二、进一步理清科技兴安工作发展思路

树立创新观念,将“科技兴安”工程作为南通交通运输安全发展的核心要素,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突破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瓶颈的战略基点,注重对国内外先进安全生产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构建以安全生产信息、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以及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组织关键性重大安全科技攻关,加强先进性、适用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安全技术示范工程的建设,使安全科技适应交通企业安全生产,适应交通行业安全监管,适应交通从业人员安全自律,全力打造南通交通运输科技兴安品牌。

三、进一步明确科技兴安工作总体目标

以实现可控安全和本质安全为目的,经过三年努力,全面建成标准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科技兴安工作体系,初步构建适应交通行业特点的科技兴安工作格局,打造2至3个在全市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兴安示范点,力争在全省乃至全国确立南通交通科技兴安品牌。

(一)构建科技兴安标准化体系。

交通科技兴安技术标准定位在高端、实用、可靠、适度超前,根据行业安全监管和行业安全生产两大分类,明确安全技术防范布局重心,依靠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实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管理。

行业安全监管达到远程监控、可视监控、无缝监控、高机动监控、高效应急救援的技术标准;行业安全生产达到移动目标可控、固定场所可控、作业环节可控、管理程序可控、信息处理数字化的技术标准。

安全高新技术覆盖全市交通运输管理和生产的重点领域。

(二)构建科技兴安规范化体系。

交通科技兴安规范管理定位在“五个形成”,即:

形成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行政推动的科技兴安导向机制;形成交通企事业单位、从业单位自主投入的科技兴安经费保障机制;形成注重应用、注重实效、规章制度齐全、操作程序规范的科技兴安管理机制;形成精通专业、精通技术、精于管理的科技兴安人才队伍培育机制;形成定期定量定性考评的科技兴安工作考核激励机制。

全系统科技兴安工作进入统一管理模式的规范化轨道。

(三)构建科技兴安常态化体系。

从四个方面体现科技兴安常态管理。

一是计划安排常态化。

将科技兴安工程纳入单位总体发展规划,做到整体筹划、分步实施,安全技防项目任务明确、指标明确、序时节点明确,安全生产、安全监管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组织,形成周期性效应。

二是自主创新常态化。

瞄准当今前沿、成熟的安全技防技术,不断创新安全技防方式,通过升级改造、吸收消化,做实做新安全技防系统,实现科技兴安功效的最大化和最优化。

三是培训教育常态化。

以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建立主管部门、行业监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定期进行安全技防管理知识、操作技术和执业技能的普及教育。

安全技防的管理使用人员,一律做到先培训、后测验、再上岗。

四是工作督办常态化。

制定科技兴安工作督查督办办法,对科技兴安的计划落实、项目实施、工程进度、使用管理等方面情况实行跟踪督查、限时督办。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科技兴安措施落实不力、维护管理不到位而造成事故的,追究相关责任人和负责人责任。

四、进一步明确科技兴安工作重点任务

科技兴安工程面广量大,各单位要高点定位、重点突出、整体联动、齐头并进,从最需要、最见效、最有利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面入手,高效推进科技兴安工程。

(一)汽运集团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0年至2012年投入13282万元用于6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实现车辆动态监控实时化。

①完善现有GPS监控系统,根据客运班线经营特点,设置防控参数,实行线路绑定,通过总控中心、分控中心二级监控平台,定时定车回传照片,定时下达指令和回传指令执行信息,达到监控目的。

②加快移动监控设备升级改造,采用3G技术建立中长途班车“车载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和短途公交班车“硬盘储存画面数据系统”,与GPS的精确地图、准确定位、轨迹回放、信息显示等功能有机融合。

2011年6月前在100辆客车安装试用,2012年全面覆盖所有营运客车。

③在新增公路客车上使用“G-BOS智慧运营系统”,以智能化、电子化和信息化手段,辅助运营管理,实现安全驾驶、油耗控制、车线匹配、维修保养、远程故障报警五大管理功能。

2010年开始组织实施。

④加强行驶记录仪的管理工作,着重做好设备维护、数据采集分析、日常监管,确保行驶记录仪在安全生产中发挥应有作用。

2、实现车辆技防设施订单化。

以客车新技术应用为基础,优化车辆装备,不断提高车辆的安全性能。

坚持车辆到期更新制度,实行新增车辆“统配统购”,将ABS防抱死装置、缓速器、发动机舱高温报警和自动灭火装置、倒车摄像报警装置作为新增大型客车选型的强配条件,到2012年安全性能优越的省、市、县际班车、旅游包车高级车占比达到80%。

3、实现客运站源头管理智能化。

利用新站建设、旧站改造契机,加快客运站“安全门检”系统建设。

将车辆进站记录、车况安检、驾驶员资格审验、车站报班、出站门检等主要业务环节整合,通过刷卡及指纹识别双重操作,自动判别受检信息,防阻不合格车辆及驾驶员出行。

2011年在启东、如皋两新站进行配置试用。

4、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电教化。

在企业内部网站开设安全知识网上学校和安机前沿公告,及时发布安全生产最新讯息和动态,实施远程安全教育。

推广文字、图像、视频、讲解“四位一体”的专业课件授课,下属单位全部运用指纹识别技术对机驾人员量化考核,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研发应急操作驾驶模拟仪,提高驾驶员紧急避险处置能力。

2011年前全部落实到位。

5、实现驾驶员档案管理信息化。

研发“职业驾驶员管理系统”,实现驾驶员档案管理信息数字化,2011年底前在二级单位、车队投入使用。

6、实现内部治保现代化。

完善一、二级客运站“RT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并积极向三级客运中心站、大型物流中心、农贸批发市场等领域延伸,确保在第一时间洞察突发状况并有效处置。

确保客运站危险品检查仪100%完好,力争做到检查仪识别率达95%以上。

普及客货运站周界报警、火警报警、巡更考核系统,全面提高接警处警快速反应能力。

(二)公交公司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0年至2012年投入1672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开发应用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

加快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公交指挥调度中心,在10条公交线路100辆公交车上首批使用车厢视频监控系统,将GPS定位、GIS地理信息、GPRS无线通信和3G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公交线路运行安全、运营服务管理,通过从管理平台获取车辆的图像和GPS数据,实现指挥调度中心与驾驶员的信息交互,实时掌握、记录驾驶员安全操作、车辆运行速度、车辆运行轨迹、行驶车辆前方路情、车厢内乘客动态等方面的情况。

2010年底前完成。

2、升级完善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

实施公交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二期工程。

①拓展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应用范围,力求覆盖所有公交运营车辆及外单位长期租用车辆。

②实现现有停车场、对外加油加气站、收银点、点钞中心等重点防控区域的网络视频监控。

③运用网络平台应用ERP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安全行车、车辆机务、车辆维修、汽配物资供应等方面的管理,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准确性、非情感性和网络的及时性、公众性,实化优化企业基础管理、集成部门管理,实现管理决策过程、工作流程的科学化、规范化。

2011年组织实施。

3、大力推广应用新型车辆装备。

组织油电混合动力、纯电动新能源公交车示范运营,以CAN网络通讯为基础,实现新能源公交车数据和控制信号共享,减少整车用电器电路布线,做到车辆运行数据可与车辆故障诊断系统共享,实现故障的自诊断和实时跟踪监测车辆动态行驶特性,极大地提高整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010年至2012年进行试点。

(三)海事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0年至2012年投入1434万元用于5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扩展辖区监控范畴。

加快推进内河水上搜救中心(二期)建设,建立覆盖六县(市、区)重点水域、重点桥梁、危险品码头等重点目标的实时视频监控系统,集中指挥调度全市水上安全监管与搜寻救助资源。

2010年建成覆盖整个南通内河辖区的数字化安全监管与搜寻救助网络。

2、整合信息平台建设。

以内河水上搜救中心及各分中心为平台,建立行业领先的集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甚高频系统(VHF)、闭路电视系统(CCTV)于一体的内河水上搜救中心指挥系统。

2011年前实现对辖区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的立体化、信息化、网络化、全天候不间断监管。

3、健全应急处置系统。

与长江通讯导航处共建内河水上信息发布平台,完善船舶、船员通讯数据库,对本港船舶和进入本辖区的外港船舶及时发布通航、天气信息和恶劣天气警告信息,提醒船舶、船民稳妥采取安全措施。

发生事故或险情时,统一指挥调度全市海巡车、艇,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遇险人员及物资实施搜救和事故处置。

4、应用船务考试评估软件。

开发船员延伸航线考试数字评估系统,集虚拟考试系统、考试评分系统于一体,实现船员无纸化、虚拟化考试。

通过系统实现虚拟真实航道环境,采用多种展现形式进行引航考试,更加科学地考评船员对航道的熟悉掌握情况。

结合考试评分软件系统,即时对学员考试结果进行评分,准确把握学员考试整体情况。

船务考试评估系统于2011年投入使用。

5、实时掌控重点船舶动态。

充分利用地方海事GPS监管系统重点跟踪、划定警戒区域等功能,结合AIS系统终端船舶的动、静态信息,对危险品运输船、大型船舶等重点船舶发布航行警告、航行通告、交通管制等信息,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管制。

2012年前实现辖区内所有重点船舶的数字化定位与监管。

(四)运管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0年至2012年投入886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加速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建设。

将道路危货运输管理信息平台作为行业和企业的主要管理工具,平台能够定期生成车辆违法违章情况报表,提供采集的安全运营原始数据,监管部门依据相关信息,实施危货运输黑名单制和危货运输从业者退出机制,把住危货运输安全前置关口。

充分利用管理平台加强对危货运输车辆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承运人责任险、二级维护、技术等级、车辆年审等信息的到期自动提醒,危险货物运输网上实时报备,车属单位、驾驶员和押运员从业资格、运行线路和速度、承运危险品名称及相关化学特性、应急救援方法等重要安全数据实时提取。

引导、督促危货运输企业建立危货运输管理系统,并与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对接。

2011年前建成道路危险品运输监管中心。

2、着力推行危货运输车辆提前更新更型。

加大危货车辆提前更新更型工作推进力度,强化对危货运输车辆的技术检测,量化装备新型危货车辆指标,提升危货运输的装备档次。

健全完善引导企业危货运输车辆更新更型和提前退出的补贴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和鼓励企业更多地采用罐式集装箱、厢式和双层保温等安全系数高、综合性能佳的专业运输车辆,提前淘汰老旧车辆。

2012年前累计淘汰或更新老旧危货车辆在200辆以上,全市罐式集装箱、厢式和双层保温式等专用危化运输车辆占全部危化车辆的55%以上。

3、全面规范使用驾培智能化管理系统。

严格规定各驾培机构安装使用智能化系统车载仪从事教学活动,安装使用率继续保持100%。

数据传输、学时审核、培训记录生成、考试预约全部做到网上运作,所有教练车安装IC卡计时系统、所有教练员持证上岗、整个教学活动完全按照教学大纲和法律法规要求实施。

定期查验教练员教练卡内信息及驾校数据库信息,系统计时功能全面向教学车辆机务、教练员教学及教练员、教练车调度功能延伸。

(五)公路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0年至2012年投入2410万元用于4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完善公路应急指挥中心。

努力打造全省一流的道路设施应急技防系统,不断充实完善《南通公路应急指挥技术方案》,全力保障数据分中心、区域路网调度系统、公路应急指挥中心、96168语音服务平台四大子系统正常运转。

①进一步整合交通流量观测点、路政养护巡查、公安交管、气象水利、新闻媒体等信息资源,多渠道、全方位快捷收集掌握道路通行状况。

②充分发挥路网调度分中心的作用,对路网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科学调度。

③采用流动、固定显示屏等形式,发布公路交通流量、通行情况、车辆分流以及求助电话、安全警示等重要信息,为公众提供即时的公共交通安全服务。

2010年建成“市到县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省、市、县三级语音、视频实时互通。

2、完善“数字公路”功能。

按照“信息采集、实时监视、指挥调度、预案及辅助决策、服务社会”等五大功能的要求,进一步做优204国道“数字公路”,强化多元化的信息采集手段,增强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丰富信息发布的内容,结合公路、水运、轨道、航空、城市交通的发展规划,建立大型综合公路交通信息服务中心,建立数据交换网络和体系,共享互联各种交通模式的信息中心和系统。

加快平海公路数字化建设,在平海公路沿线设置弧形门架、T型立柱、12米摄像机立柱、情报板、遥控摄像机、超声波车辆检测器、太阳能供电系统等现代化装备,从技术上提高平海公路整体安全通行能力。

平海公路数字化建设在2015年前竣工。

3、完善公路应急抢险处置系统。

将计算机网络通信、有线通信、无线通信、GPS地理信息管理、视频图像处理、96168平台等多种功能有效整合,形成公路应急抢险多功能的指挥调度系统,全方位收集、显示、上报公路事发路段的紧急情况,实时接收、显示、上报现场文字、图片、视频和语音信息,同时辅助公路交通信息资源综合查询系统、电子地图以及其他相关软件,迅速查询、显示车辆部署情况,实现对公路事发路段的远程、高速应急协调指挥,更为有效地处置公路突发事件。

4、完善桥梁检测中心。

运用CBMS2008软件系统管养桥梁,采用挠度仪、钢筋扫描仪、数显回弹仪、钢筋锈蚀仪、氯离子含量测定仪、非金属超声波仪、裂缝观测仪等先进的检测仪器用于桥梁的常规检查,确保桥梁运行安全。

将单个桥梁动态监控系统与应急管理网络有机整合,实现桥梁技术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分析,即时掌握桥梁的实际安全状况。

2011年前建立覆盖全市大桥及所有特殊桥梁的水准点观测网络,配备高空作业车,定期开展桥梁位移、挠度、变形等数据的跟踪监测,全方位、全天候实施桥梁安全的动态管理。

(六)航道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1年至2012年投入344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建立航闸安全评价体系。

大力推进安全评价外延的拓展,加快评价系统体系的二期研发,依据现有平台,增加航道安全现状评价和在建航道工程安全现状评价两个子体系,与船闸安全现状评价子体系相对接,形成完整的航闸整体安全评价系统。

加强对评价系统的深度挖掘,将人为因素、无形安全隐患纳入评价范畴,在安全评价中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采集、分析、评估安全生产现状,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评价与安全实际间的偏差。

航道安全现状评价子体系2011年投入使用,航道工程安全现状评价子体系2012年投入使用。

2、深化危险源点监控法。

运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方法监管航闸安全生产,建立完善“1+3”安全监控体系,形成排查、评估、确认、挂牌、整改、效果评价、持续改进的事故隐患监控螺旋式循环。

大力推进“监控法”的信息化建设,根据A、B、C不同等级的危险级别,设置安全风险电子即时提示牌,形成危险源点监控法一整套系列电子台帐,实现对事故隐患的闭环监控。

3、组建航闸应急指挥中心。

抓紧航闸应急指挥中心的规划筹建,加快完善航闸安全应急预案文本库、救援队伍库、专家资料库、物资数据库、隐患备案库、典型案例库,在主要干线航道、易堵航段、船闸引航道、船闸运行等重要节点实现视频监控,在应急处理过程实现点对点、实况实时远程指挥。

2012年前建成航闸应急指挥平台。

(七)交通质监部门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1年至2012年投入150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规范交通工程安全生产信息化流程。

研发交通工程安全评价软件,规范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作业流程,将施工企业安全资质、安全装备状况、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生产绩效等重要内容纳入评价指标,同时通过交通工程安全评价软件的运行,确保交通工程安全各种信息的实时畅通,推动工程建设安全精细化管理。

安全评价软件2011年投入使用。

2、加快交通工程安全生产数据库组建。

在遵循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完善交通工程安全监督基础数据库和应急救援专业数据库建设,建立安全监管门户系统和业务平台,通过上传、下载等数据交换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组织交通工程应急信息体系建设。

在电子政务的基础上,建立和扩展以应急决策指挥为核心的应急信息体系,加快应急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规划和总体框架建设。

应急信息体系2012年建成使用。

(八)沿江汽渡重点安全技防任务。

2011年至2012年通沙汽渡投入112万元用于3个方面的安全技防重点建设。

1、配备高技术船舶设施。

服役渡轮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操纵系统、电力系统、通讯和信号设备、锚泊和靠泊设备、防污染设备、救生和消防设备、应急和报警设备、结构性防碰撞设备,确保雷达、GPS、AIS和磁罗经等助航导航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更新改造渡区安全设施。

在渡区安装红外摄像机、无线红外报警探头、远距离无线报警机,不断更新码头消防、牵引、应急预警装置,增强渡区应急处置能力。

普遍使用车辆红外线测高仪,有效控制大型超高车辆影响登渡安全。

3、安装电视监控系统。

将视频监控应用到驾驶室、水手值班室、机舱值班室、载车甲板、主机、舵浆舱等关键部位和岗位,改善船长掌控动态状况的技术条件,增强船长处置紧急情况的快速反应能力。

五、进一步落实科技兴安工作保障措施

科技兴安是一项基础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是提高交通本质安全度的重大决策,与交通运输安全的长治久安息息相关,必须真抓实干、多措并举、不遗余力地落实六个方面的保障。

(一)突出抓好组织保障。

科技兴安工程任务艰巨,关联度高,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对顺利推进安全技防工作十分重要。

为切实加强科技兴安工作组织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市局成立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科技兴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周跃华,副组长:

成明智、程燕萍、杨云贵、段土生,成员:

张新生、徐建仁、曹晓见、朱健泉、陆星星、胡滨、陆海蓉、张燕滨、朱旻、黄培丰、陈宏、钱志林。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安全保卫处,由成明智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科技兴安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推进。

各县(市)、区交通主管部门、各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结合各地、各行业实际情况落实好科技兴安工作。

各级主要领导要切实承担起科技兴安工程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研究和部署安全技防工作,亲自解决科技兴安工程中的重大问题。

分管领导要事必躬亲,为科技兴安出谋划策,加强组织协调,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其他领导要把科技兴安作为分内事,做到分工工作与安全技防工作齐抓共管。

行政部门要抓好综合协调,组织部门要做好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教育培训,法规部门要提供法律法规的政策支持,财务部门要开辟经费保障通道,技术部门要组织指导重大科技项目、技改项目攻关及成果的鉴定、推广和应用,规划部门要加强对计划执行的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强化对履职情况的督察,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为科技兴安工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突出抓好规划保障。

科技兴安工作要继续在优选项目、定实标准、科学规划上狠下功夫,使安全技防更加符合行业特点和需要。

各单位要制定周密的实施方案,科技兴安工程规划既要立足当前,也要考虑将来,既要注重“硬功夫”,也要注重“软实力”。

安全技防项目的设定要统筹兼顾,在装备先进硬件设施的同时,重视快捷高效的软件扩容。

安全技防标准的设定要因地制宜、因事制宜,采用见效快、易施行的科学技术成果,既要着力解决行业共性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难题,又要针对个性特点把握好各自的安全技防关键点。

实施安全技防计划要求真务实,咬住既定的目标任务、序时进度不放,在人力、物力和精力上对科技兴安工程全面倾斜,确保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成。

(三)突出抓好投入保障。

科技兴安工程投入高、周期长,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交通所属企业要各司其职,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为科技兴安工程提供必需的经费保证。

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政策,力争将交通科技兴安的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应用经费进笼子、进盘子。

交通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和争取资金,在不断提高和改善自身安全监控能力的同时,引导和鼓励交通企业更多地采用新产品、新技术、新装备运用到运输生产,不断增强企业安全的自控能力和提高本质安全度。

交通企事业单位是安全投入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主渠道的作用,将安全技改资金纳入经营和管理预算,事业单位在每年的预算中必须安排足够的安全经费用于科技兴安工程,道路交通客运企业要按照营收的0.5%、普货运输企业要按照营收的1%、危货运输企业要按照营收的1.5%、交通工程施工企业要按照工程造价的1%提取科技兴安费用,形成“投入和产出”的良性循环。

(四)突出抓好制度保障。

目前企业的监控平台和行业的监控中心已陆续建立,但是使用情况和防控效果参差不齐。

加强安全技防使用管理的制度建设,使高新技术装备在安全生产中真正发挥作用,应当引起足够关注。

要从安全技防设施设备应用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管理规范入手,制定严密的规章制度,在安全科技防范中做到制度管事、制度管人、制度管用。

要结合制度的不断充实和完善,深入研究分析和解决在安全技防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使用管理的方式和方法,使高科技的安全技防设施、设备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五)突出抓好队伍保障。

交通安全装备新型化、监控现代化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是善于使用、善于管理的人才队伍明显不足。

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和交通所属企业要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选择一批高学历、有经验、有能力的专门人才充实到安全科技工作岗位,使安全管理具有智力型、专家型的优势。

要根据科技兴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需要,因事设岗、因岗设人,做到科技兴安工作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

要从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方面严格把好交通运输从业人员的入门关,要加强对在职在岗人员的技术培训、技术练兵和技术考核,使他们熟练掌握安全行车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领,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安全技防管理和使用的队伍。

(六)突出抓好协作保障。

安全技防技术日新月异,安全技防需要全方位的支持、配合与合作,要不断探索科技兴安的新领域、新潮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交通运输企业要加强与有关科研机构、专业院校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开展重大科技项目的攻关,依托科研力量,促进产学研结合,破解安全技防疑难杂症。

要加强与公安、安监、质量技术监督和通信等部门的协作交流,建立科技信息互换平台,实现重要科技情报、管理信息资源共享,为交通安全技术发展和技术防范提供多元化的渠道和更为广阔的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