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900225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docx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70246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言语、思维

心理过程情感

心理现象意志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爱好、理想、人生观、价值观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1、人的心理的本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即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脑活动的结果。

(1)单细胞动物:

无心理现象

(2)环节动物:

有“感觉”的心理现象,如蚯蚓(触觉)、蚂蚁(嗅觉)、蜘蛛(感受震动)

(3)脊椎动物:

有了知觉

(4)灵长类动物:

思维萌芽阶段

(5)人类:

思维,能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2、心理发展史

(1)科学心理学建立:

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艾宾浩斯(德):

“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3、心理流派的分类

(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奥地利)

人格的三个层次:

本我、自我、超我

分类一:

心理学三大势力

(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

华生认为,心理学研究行为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S---R),是一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3)人本主义:

罗杰斯、马斯洛

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心理流派分类分类二:

内省实验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找出意识的组成部分及它们如何连接成各种复杂的心理过程的规律

机能主义——杜威(强调心理的适应功能,重心理学实际应用)

格式塔——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分类三:

生理心理学——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4、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

客观性、辩证发展、理论联系实际

5、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心理量表)、个案法、实验法

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6、神经元:

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功能是接受信息,传递信息。

7、神经系统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外周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系统:

支配感觉器官、运动器官

交感神经:

兴奋,调动能量

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

意志,维持平衡

(支配内脏器官)自主神经的活动与情绪的表现有密切的关系

神经系统

脊髓

中枢神经系统脑干:

延脑(支配呼吸和心跳)、桥脑、中脑

(脑最古老的部位,维持生命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丘脑:

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中枢

脑间脑上丘脑:

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下丘脑:

调节内脏系统的活动

小脑:

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

端脑

8、大脑的四个“叶”

额叶——控制躯体运动,最大,约占半球表面的1/3

顶叶——感觉中枢

枕叶——视觉中枢

颞叶——听觉中枢

9、高级神经系统的反射学说

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以现实具体事物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人特有)——以语言和词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

10、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

(1)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兴奋、抑制

(2)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3)无条件反射:

动物和人,生而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

个体通过模仿、学习,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4)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发射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或工具条件反射。

11、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

(1)条件反射的抑制

(2)扩散和集中

(3)相互诱导

(4)动力定型——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动力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性系统

巴甫洛夫认为,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感觉、知觉和记忆

12、感觉:

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3、感觉的种类

外部感觉:

由身体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触觉、温觉、冷觉、痛觉)

内部感觉:

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内脏感觉)

14、感受性:

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感觉阈限:

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两者成反比。

15、感觉现象

(1)感觉适应:

在外界刺激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感觉后像:

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还能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

正后像——感觉后像有时和刺激物的性质相同(灯灭后)

负后像——后像的性质和刺激物性质相反

正后像和负后像可以相互转化。

(3)感觉对比:

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相继对比——两种感觉先后发生所形成的对比

(4)联觉:

本来是一种刺激能引起一种感觉,现在还是这种刺激却同时引起了另一种感觉

16、各种感觉

(1)视觉:

适宜刺激是波长在380纳米---780纳米之间的电磁波。

锥体细胞——昼视器官,分辨物体的细节和颜色

a.视细胞是直接接受光刺激的感受器杆体细胞——夜视器官,分辨物体的明暗和轮廓

b.彩色——有色调、明度、饱和度的特性。

c.互补颜色——两种颜色混合后失去了色调,变成了灰的两种颜色。

d.色觉异常——能分辨很细微的明度上的差别,大多由遗传造成。

色盲女性是男性的1/3。

(2)听觉:

a.适宜刺激——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叫声波。

b.最敏感——1000---4000赫兹的声音

c.老年人感受性降低的特点——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随年龄增长,听觉丧失的范围从高频逐渐向中低频方向发展

d.听觉器官——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

e.听觉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越度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3)嗅觉:

最古老的感觉。

(4)味觉

最基本的味觉——甜、酸、苦、咸。

舌尖对甜,舌边前部对咸,舌边后部对酸,舌根对苦。

味觉的感受性和嗅觉有密切的联系。

(5)皮肤感觉

(6)平衡觉

(7)运动觉

(8)内脏感觉(机体觉)——内脏感觉的性质比较模糊、定位不准确、具有放射的性质。

(9)痛觉——有机体受到伤害时产生的感觉,遍布全身所有组织,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痛觉最难适应;痛觉的感受性与意志特点有关,不怕疼反而会减少疼痛带来的痛苦,越怕疼则越会觉得疼。

17、知觉的基本特性

(1)整体性:

把物体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特性

(2)选择性:

根据感觉通道的容量和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物体当知觉对象,其他做背景

(3)恒常性:

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知觉的映像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

(4)理解性:

用过去的经验对其加以解释,并用词把它揭示出来

18、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大小、形状、方位、距离知觉(肌肉运动线索、单眼线索、双眼线索)

(2)时间知觉:

可借助的线索——计时器提供的信息、自然界昼夜交替、四季周期性变化、人体生理活动、系里活动周期性变化等。

在估计的准确度上,听觉最高、视觉最低、触觉居中;对所发生的事件所持的态度以及它所引起的情绪也影响对时间的估计。

(3)运动知觉

(4)错觉:

必然会产生,是客观的有规律的,主观努力无法克服

19、记忆

(1)定义:

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2)分类

a.按内容:

形象、情景、情绪、语义、动作记忆。

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过去经验对当前有意识的影响

b.按是否意识到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没意识到过去对当前产生了影响

c.按能够加以陈述:

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

d.按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及信息的编码、存储和加工的方式的不同:

瞬时、短时、长时

3个记忆系统

保持时间

保持形式

容量

是否注意或意识

瞬时记忆

(感觉登记)

1s

形象编码

短时记忆

(工作记忆)

<1min

听觉编码、形象编码

7±2个组块

长时记忆

>1min

语义编码、形象编码

无限

(4)记忆过程:

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20、遗忘:

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了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a.记忆材料——无意义音节;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b.遗忘或因自然的衰退造成,或因干扰造成。

c.干扰前摄抑制:

先前的知识干扰后学的知识

倒摄抑制:

后学的知识干扰先学知识

d.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

首因效应/首位效应;近因效应/新近效应。

思维、言语及想象

21、思维、概念

注释:

思维的间接性:

对尚未发生的事件作出预见

思维的概括性:

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抽离出来,形成概括性认识。

 

思维、概念

思维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认识

思维主要特征

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智力操作过程

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

思维的种类

按思维的形态:

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最本质特征,人的思维与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

按探索问题答案的不同:

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两者相辅相成,密切联系

按是否有创造性:

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概念的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并以词来标示和记载

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每一个概念都有一个内涵和外延,且两者是相反的关系

分为自然概念、人工概念

掌握概念的层次反映了思维发展水平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迁移的作用:

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原型启发的作用:

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定势(固着)的作用:

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会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影响

22、语言和言语

(1)语言:

是工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符号系统

(2)言语: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言语借助才能实现,言语离不开语言;语言也离不开言语。

外部言语:

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

言语的形式

内部言语:

特点——

发音器官活动的隐蔽性

言语的减缩性

速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年年考)

功能

中枢名称

位置(优势半球)

受损

受损表现

运动性言语中枢(布洛卡区)

额下回

表达性失语症

能听不能说

听觉性言语中枢(威尔尼克区)

颞上回

接受性失语症

能说听不懂

视觉性言语中枢

角回

失读症

能看但不能理解词义

书写中枢

额中回

失写症

能运动不能写字绘画

 

23、表象:

过去甘志国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

(属于记忆的范畴)

表象的形象可在头脑里放大、缩小、翻转,具有可操作性;表象的可操作性成了想象的素材。

属于思维的范畴,想象出来的事物来源于现实;想象具有创造性。

想象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下不由自主地产生(梦是一种端例子,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做梦;幻觉是异常精神状态下的无意想象)

种类

有意想象:

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想象(分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幻想)

意识与注意

24、意识

意识的概念

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活和动物的心里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

无意识的概念

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指个体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既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意识状态

睡眠

分4个阶段,大约90分钟——

第一阶段:

持续10分钟,易被外界刺激惊醒

第二阶段:

持续20分钟,很难被叫醒,出现睡眠锭

第三阶段:

持续40分钟,出现ζ波

第四阶段:

持续20分钟,称深度睡眠阶段

梦,发生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生物节律,四个阶段结束后进入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之后重复上述四个阶段

睡眠中人人都会做梦,梦境的不连续性、不协调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做梦不会妨碍人的休息。

梦剥夺者会产生不适感

弗洛伊德讲到蒙氏愿望的达成

 

25、注意: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一种状态。

 

注意的种类:

注意的分类

有无目的

是否需要意志力努力

举例

注释

无意注意

(不随意注意)

分心

有意后注意不是单独的一个分类,是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的转换

有意注意

(随意注意)

初学骑车

有意后注意

(随意后注意)

熟练骑车

注意的特征:

注意的特征

概念

相关内容

注意广度

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把握对象的数量

简单任务下注意的广度范围:

7±2

注意的稳定性

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注意也有起伏

注意分散(分心),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对象吸引去

注意转移

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根据任务的要求,而注意分散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的任务

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于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注意分配的条件:

必须有一些活动是熟练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内在联系,并且在不同感觉通道之内;

两种活动若是在同一感觉器官,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很难做到注意分配。

 

需要与动机

26、需要

定义:

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

按产生角度自然需要(生理需要、生物需要):

人动物都有,有本质区别

社会需要(获得性需要):

人特有

种类按满足需要的对象:

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种需要之间是相互交叉的)

 

27、定义:

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心理动力,不能进行直接观察,可根绝外部行为加以推断

动机

产生:

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动机也可由外部环境条件引起。

a.积极的情绪会推动人去设法获得某种对象,消极情绪会促使人远离某个对象,所以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b.内驱力:

由生理需要引起来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

动机与行为:

同一行为可由不动的动机引起,不同的动机也可由相同、似动机引起

动机和效果一般来说是一致的。

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兴趣的品质:

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效能)

动机的种类有意识动机、无意识动机

内在动机(对个体有长久推动作用)、外在动机

28、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68年提出

分类

层次

内容

特点

缺失性需要

生存需要

食物、空气、水、性、休息

由低到高逐级满足,出现早则力量强。

该理论具有假设性,还需要科学验证。

安全需要

秩序、稳定、无威胁

生长性需要

爱与归属需要

友情、爱情

尊重的需要

有地位

自我实现的需要

实现自己的理想

情绪、情感、意志

29、情绪、情感

(1)定义:

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2)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情绪——是感情反映的过程,即脑的活动过程。

可用于动物和人类,较为低级

情感——代表感情的内容,较高级,只用于人类;与情绪比情感更深刻

面部表情:

鉴别人情绪情感的主要标志

(3)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

(4)适应功能:

有机体通过情绪和情感引起生理反应,便于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

情绪情感的动机功能:

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

功能组织功能:

积极的起协调和促进作用;消极的起瓦解和破坏作用

信号功能:

通过表情实现

(5)动力性——增力、减力

激动度——激动、平静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强度——强、弱

(多选)紧张度——紧张、轻松

从生物进化角度:

基本情绪、复合情绪

心境:

微弱、持久,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

按情绪的状态激情:

强烈、爆发式、持续时间较短,明显生理反应、外部行为表现,可发挥意想不到的潜能

(6)情绪情感的分类应激:

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人的高级情感:

道德感、美感、理智感

30、意志

定义:

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双趋势冲突:

两个目标同具吸引力,选哪个?

准备阶段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选哪损失小

趋避式冲突:

一个目标,有利有弊

意志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双重趋避式冲突:

多个目标,每个都有利有弊

执行阶段

意志的自觉性——受暗示性、武断从事

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优柔寡断、鲁莽草率

意志的坚韧性——虎头蛇尾、执拗

意志的自制性——怯懦、任性

能力和人格

31、定义:

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心理条件(智力是能力的核心成分)

按能力结构:

一般能力(即智力)、特殊能力

分类按能力与先天、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取决先天)、晶体能力(取决后天)

能力按能力涉及范围: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按创造程度:

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按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

能力、才能、天才

个体差异:

能力发展水平、能力类型、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和教育

32、人格

定义:

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

特性:

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人格

功能性(人格对个人的行为具有调节的功能)

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人格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不是先天的)

结构:

气质、性格

33、气质:

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即脾气、秉性或性情。

(1)气质学说

体液说——希波克拉底(古希腊)

体型说——克雷奇米尔(德国)

血型说——古川竹二

激素说——伯曼(美国)

(2)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度、平衡性、灵活性

(3)神经过程的特性、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类型的关系(横向关联考)

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不平衡

兴奋

胆汁质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多血质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

粘液质

抑制性

抑郁质

注:

气质的外在表现

a.胆汁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能忍受强的刺激、情绪的兴奋性高、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自我克制

b.多血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活泼好动,善交际,注意力易分散,情绪不稳定

c.粘液质:

感受性低、耐受性高;反应速度慢,情绪的兴奋性低但很稳定,踏实稳定性强

d.抑郁质:

感受性高、耐受性低;多疑、胆小、孤僻,难动情,防御反应明显

(4)气质的特性:

感受性、耐受性

反应的敏捷性

可塑性

情绪的兴奋性

指向性

(5)气质具有稳定性和可塑性

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如何看待气质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

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易

气质类型影响对环境的适应和健康(多血质、粘液质,适应性较强)

34、

定义:

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性格性格的静态结构:

性格的态度、意志、情绪、理智特征

结构性格的动态结构

35、人格理论

人格结构理论

代表人物

理论内容

动力理论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分3层:

本我、自我、超我

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荣格

内向、外向

奥尔波特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

 

特质理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每个特质具有两个相反特性)

个人特质分3种:

首要特质:

影响个体各方面行为的特质

中心特质:

决定一个人的一类行为,而不是全部

次要特质:

只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影响比中心特质更小。

卡特尔(16PF)

认为人格特质包括:

共同特质、个别特质。

提出将人格分为:

表面特质、根源特质

表面特质是从根源特质中派生出的,每一种表面特质都源于一种或多种根源特质,根源特质是人的行为看似不同,却具有共同的原因

艾森克(EPQ)

人格特质三维度:

内外倾(E)——内倾、外倾

神经质(N)——稳定、不稳定

精神质(P)——独立于神经质,但不指精神病

科斯塔、麦克雷

人格5因素:

神经质(N)、外倾性(E)、经验开放性(O)、宜人性(A)、认真性(C)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