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汇报.docx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汇报.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体育与健康新课标解读汇报
体育与健康学科新课标解读
一、理念的改变
长期以来,体育教师上课时,更多的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去设计和安排教学,教学过程中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安排,这一切都只是围绕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教育的发展,不仅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尤其需要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实验与科学研究,要求我们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因此必须转变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的观念。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口号,其实就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四个新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课程是所有学校课程中唯一与生命延续息息相关的课程,因此理应为促进学生健康,培养合格、健全的国民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必须在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课的组织实施、课程评价等各个方面,都要真正体现“健康第一”的要求,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按照这样的理念,在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没有采用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方法,而是以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作为划分学习领域的主要依据,并按照健康的要求,选取了与体育密切关系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技能,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力求把健康的要求落到实处。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爱好和锻炼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虽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但在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方面,却很难说有多少积极的作用。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起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学习的保证。
学生有兴趣浓厚的活动,再苦再累也不能把他们拒之门外;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在愉快的活动也会让他们觉得乏味。
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和锻炼。
因此,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安排,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十分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可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至为重要。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构建课程标准体系的时候,十分关注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情意体验,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从有利于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出发,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体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学习中获益,不但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而且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贯穿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
体育是一种以技能学习为主的课程,学生学习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的改变方面。
只要学生认真、主动地完成学习要求,学生在上述诸方面的状况就一定会发生积极地、有利于全面发展的变化。
但是,人的体能和运动技能状况并不仅仅与其后天联系和发展有关,而且与其遗传有极大的关系。
从健康的角度看,每个人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表现也不尽相同。
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从保证每位学生受益的前提出发,要充分注意带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些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有弹性的学习内容。
做到因材施教。
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身心发展需要。
二、教案格式
新的教案应符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来进行设计。
因此,新教案应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要确立本次课明确而又具体的学习目标;其次,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达成本次课的学习目标;第三,重视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活动的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使学生在愉快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和技能;第四,各项活动的时间不要安排的过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第六,要给学生布置课外体育活动的作业,促使学生逐步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第七,教案可以采取电脑备课的方式,这不仅便于修改,更便于交流。
总之,新的教案应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个性化。
教案的好坏主要不是体现在格式上,而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
总之,无论是水平计划的制定还是可是计划的编写,都不应该强调统一的格式,应根据学校、班级和学生的情况来制定富有个性和特色的各类教学计划。
三、教学目标的设置
由于体育的功能和健康概念的不断延伸,体育与健康课程所肩负的“育人”务更加艰巨。
新课程标准把原来的认知、技能和思想情感领域的目标发展成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使体育与健康课学生学习目标的内涵得到极大的拓展。
在一节课的具体教案中,目标与内容则是具体的、相辅相成的,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来制定。
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在把握课程五个目标的前提下,深刻理解教学内容教学价值,把每一节课要教给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和促使学生某些方面的发展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达成课程总目标。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应当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学生的实际水平及教学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具体的、恰当的、本节课能够达到的目标,并反映出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的体育学科的本质特征。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1.1自主学习
由于课程标准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作详细的规定,这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
例如,提高力量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采取健身器材,无条件的学生可以采取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方法。
此外,由于不同学生的体能、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达到相同目标的最适宜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和余地,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分统一的要求。
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自主学习可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从过去被动执行教师的教学计划转变成主动完成学习计划,从而加强责任感,树立了自尊和自信,同时也掌握了终身学习的方法,为今后坚持体育锻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合作学习
体育运动本身的特性之一就是合作,无论集体运动项目还是个人运动项目,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合作。
然而,在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一些教师不太重视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习惯于让学生进行个体练习,特别是在一些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更是如此。
当然,强调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并不是排斥学生的个体练习,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个体练习也是有必要的。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活动、集体性的运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行为。
即使是在非集体的体育活动中,也应该给学生提供相互帮助、相互指导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1.3创造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经常给学生提供创造活动的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创意与我们的设想不一致时,千万别“一棍子打死”,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游戏规则常常会在这样的情景中产生。
提倡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指导,也不是说这样的事情都需要学生去创造,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创造结合起来。
1.4探究学习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最明确的结论告诉学生怎么做,不怎么做,学生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必问为什么。
久而久之,学生的他探究意识也就越来越淡化。
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于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学生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养成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1.5延伸学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重视课程的延伸性。
所谓的延伸学习,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学习活动。
延伸学习可以弥补学生课堂学习的不足,这对于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更好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6信息学习
所谓信息学习,是指学生利用各种媒体进行体育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电视、杂志和网络等使知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日新月异、丰富多彩的体育信息通过各种媒体显现出来,吸引学生去观看。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丰富自己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更好的达成学习目标。
1.7评价学习
所谓评价学习,是指学生了解评价的方法和参与评价的过程。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并让学生参与到对教、学过程和结果的评价中来,这既有助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与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育观念的转变
1.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从过去被动的执行者,变成主动的参与课程设计的决策者。
2.在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认识上,从唯一关注学生运动表现,变成全面关注学生的发展。
3.在对自身角色的认识上,从混同于一个从事运动技术教学的教练员,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4.在教学方法上,从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在师生关系方面,从决定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的主宰,转变为生死合作学习的朋友
6.在评价学生的时候,从主要关注学生学习差距和不足,转变为努力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结果等方面的成绩和长处。
六、结论
新课程在教学理念、教案、学生学习形式、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地改变。
这是我们看到了体育课程改革的美好前景,更加坚定深化体育改革的决心。
同时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体育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革的任务是艰巨的,但前景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