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495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计算书.docx

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

课程设计计算书

 

题目: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梁板结构布置及优缺点评述

图1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布置方案

(a)主梁横向布置(b)主梁纵向布置(c)只布置次梁

评述:

●主梁横向布置,次梁纵向布置:

优点是房屋的横向刚度大,整体性较好。

此外,由于主梁与外纵墙垂直,使外纵墙上窗的高度有可能开得大一些,也减少了天棚处梁的阴影,对室内采光有利。

●主梁纵向布置,次梁横向布置:

优点是减小了主梁的截面高度,增大了室内净高。

适用于横向柱距比纵向柱距大得多的情况。

●只布置次梁,不布置主梁:

适用于有中间走道的砌体墙承重的混合结构房屋。

本设计采用主梁横布置方式。

2.板厚及梁截面尺寸的确定

柱:

400mmX400mm(已知)

板:

h≥l/35=2000/35=57mm,按照构造要求取板厚70mm。

次梁:

h=(1/18~1/12)l=6000/18~6000/12=333~500mm,取h=400mm;

b=(1/3~1/2)b=400/18~400/12=133~200mm,取h=200mm;

主梁:

h=(1/14~1/8)l=6000/14~6000/8=429~750mm,取h=600mm;

b=(1/3~1/2)b=600/18~600/12=200~300mm,取h=250mm;

结构平面布置见图2

图2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平面布置图

3.板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1)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标准值:

70mm厚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0.07=1.750kN/m2

15mm厚混合砂浆抹底      17×0.015=0.255kN/m2

水磨石地面0.65kN/m2

合计2.655kN/m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5.0kN/m2

合计1.2x2.655+1.3x5=9.686kN/m2

(2)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

l0=ln=2000-200=1800mm

边跨:

l0=ln+a/2=1800+120/2=1860mm

又l0≤ln+h/2=1800+70/2=1835mm,取l0=1835mm。

因跨度差:

(1835-1800)/2000=1.75%<10%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计算简图:

图3板计算简图

各截面的承载力及配筋计算

板弯距计算                 表1   

截面

边跨中

离端第二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弯距系数

+1/11

-1/11

+1/16x0.8

-1/14x0.8

M=aMql02 (kN·m)

1/11×9.686×1.8352=2.965

-1/11×9.686×1.8353=-2.965

1/16×9.686×1.82x0.8=1.570

-1/14×9.686×1.82x0.8=-1.793

 

fy=270N/mm2, fc=14.3N/mm2,a1=1.0,h0=70-20=50mm

正截面配筋计算表2

截面

边跨中

B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M(kN·m)

2.965

-2.965

1.570

-1.793

0.078

0.078

0.041

0.047

0.959

0.959

0.979

0.976

(mm2)

313.30

313.70

162.73

186.41

选用钢筋

φ8/φ10@200

φ8/φ10@200

φ8@200

φ8@200

实际配筋面积

322

322

252

252

配筋率

0.46

0.46

0.36

0.36

 

ρmin=max(0.2%,0.45f1/fy)=0.23%<0.36%,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根据计算结果及板的构造要求,板边缘加500mmφ8@200,板角双向φ8,主梁两侧加φ8@200,各伸出500mm,分布钢筋取φ8@250,画出配筋图如图4所示:

图4板配筋图

4.次梁的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

(1)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的恒载:

   2.655×2=5.310kN/m

次梁自重:

     1.2×25×0.2×(0.4-0.07)=1.980kN/m

次梁侧抹灰:

1.2×17×0.015×(0.4-0.07)×2=0.202kN/m

活荷载设计值:

  q=6.5x2=13kN/m

合计:

20.492kN/m

(2)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各跨计算跨度:

中间跨:

l0=ln=6000-250=5750mm

边跨:

l0=ln+a/2=5750+240/2=5870mm

又l0≤1.025ln=5894mm,取l0=5894mm。

计算简图:

图5次梁计算简图

内力计算:

次梁的弯距计算            表3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系数aM

+1/11

-1/11

+1/16

-1/14

M=aMql2 (kN·m)

1/11×20.492×5.8942=64.71

-1/11×20.492×5.7502=-61.60

1/16×20.492×5.7502=42.34

-1/14×20.492×5.7502=-48.40

次梁的剪力计算            表4   

截面

A支座

B支座左

B支座右

c支座

剪力系数av

0.45

0.60

0.55

0.55

 V=avqln(kN)

0.45×20.492×5.755=53.07

0.60×20.492×5.755=59.04

0.55×20.492×5.750=64.81

0.55×20.492×5.750=64.81

正截面强度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

边跨:

bf’=l0/3=5894/3=1965mm

跨中:

bf’=l0/3=5750/3=1917mm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

判断截面类型

h0=h-35=400-35=365mm, 纵向主筋HRB400级fy=360N/mm2

a1fcbf’hf’(h0-hf’/2)=1.0×14.3×1917×70×(365-70/2)

             =606.96kN·m>55.242kN·m

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强度计算                 表5

截面

边跨中

第一内支座

中间跨中

中间支座

M(kN·m)

64.71

-61.60

42.34

-48.40

αs=M/(α1fcbf’h02)

支座M/(α1fcbh02)

0.176

0.162

0.116

0.127

0.195

0.178

0.124

0.136

计算配筋(mm2)

AS=ξbh0α1fc/fy

565.4

516.2

359.6

394.4

选用钢筋

3

16

3

16

2

16

2

16

实际配筋面积(mm2)

603

603

402

402

ρmin=max(0.2%,0.45ft/fy)=0.2%<402/(400x200)=0.5%,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斜截面强度计算:

次梁斜截面强度计算               表6  

截面

A支座

B支座左

B支座右

C支座

V(kN)

53.07

59.04

64.81

64.81

0.25βCfcbh0(kN)

0.25×1.0×14.3×200×365=261.0kN>V    截面满足要求

0.7ftbh0(kN)

0.7×1.43×200×365=73.07kN>V      按构造配箍

箍筋(双肢)

φ6 @200   

Asv(mm2)

2×28.3=56.6

2×28.3=56.6

2×28.3=56.6

2×28.3=56.6

配箍率ρsv=Asv/bs

1.415%>ρsv,min=0.24ft/fyv=1.27%,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因各个支座处的剪力不大,以构造配筋,不加密,沿梁长均取双肢

6@200。

根据构造要求,次梁深入支座长度取0.4lab=210mm,弯钩长度取15d=210mm

绘次梁配筋图,见图6:

图6次梁配筋图

5.主梁的设计(按弹性理论计算)

(1)荷载计算

永久荷载设计值:

次梁传来的恒载:

   7.492×6=44.952kN/m

主梁自重:

(折算为集中荷载)     1.2×25×0.25×(0.6-0.07)x2=7.95kN/m

次梁侧抹灰:

(折算为集中荷载)1.2×17×0.015×(0.6-0.07)×2x2=0.65kN/m

G=53.55kN/m

活荷载设计值:

  Q=13×6=78kN/m

合计:

G+Q=131.55kN/m

(2)截面承载力计算及配筋

各跨计算跨度:

中间跨:

l0=lc=6000mm且≤1.05ln=5800,取l0=5800

边跨:

l0=ln+a/2+b/2=5600+240/2+400/2=5920mm

又l0≤1.025ln+b/2=5940mm,取l0=5940mm。

各跨相差不超过10%,近似按等跨计算,取较大者l0=5940mm。

计算简图:

图7主梁计算简图

根据内力系数表,求得各种不利组合:

弯矩最不利组合情况              表7

边跨跨中

B支座

C支座

中间跨跨中

组合情况

1+3

1+2

2+3

2+4

Mmax(kN·M)

200.81

-239.69

-193.28

127.05

剪力最不利组合情况              表8

端支座内侧

B支座左侧

B支座右侧

C支座左侧

C支座右侧

组合情况

1+2

1+2

2+3

Vmax(kN)

105.16

-103.04

158.01

-141.28

141.28

承载力计算:

主梁正截面强度计算 及配筋              表9

边跨中

B支座

C支座

中间跨中

M(kN·m)

200.81

-239.69

-193.28

127.05

受压区高度x/mm

12.79

143.13

111.66

8.26

AS/mm2

998.3

1421

1109

629

选配

3

22

2

22+2

20

3

22

2

22

实配面积(mm2)

1140

1388

1140

760

配筋率/%

0.81

1.03

0.84

0.54

ρmin=max(0.2%,0.45ft/fy)=0.2%,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

主梁斜截面强度计算及配筋               表10

端支座内侧

B支座左侧

B支座右侧

C支座左侧

C支座右侧

Vmax(kN)

105.16

-103.04

158.01

-141.28

141.28

0.25βCfcbh0(kN)

0.25×1.0×14.3×250×540=482.6kN>V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V-0.7ftbh0

<0按构造配箍

>0按计算配箍

AS/s

取双肢φ6,根据构造要求AS/smax=0.228

选配

φ6@200

φ6@250

配箍率/%

0.11

0.09

ρsv,min=0.24ft/fyv=0.13%,为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全梁通长取φ6@150(ρsv=0.15%)

集中荷载两侧附加箍筋面积Asv=F/fyv=131500/270=487.2mm2

每侧各配3根φ8双肢箍(实配Asv=12x50.3=604mm2,s=200mm)

根据计算结果及主梁的构造要求,梁侧加腰筋2

14,弯钩长度取15d=330mm

绘主梁配筋图,见图8

 

主梁配筋图图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