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8294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docx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说课稿各三篇37页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

(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朱德像)。

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

朱德

师:

“朱”字是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朱”字),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朱” 。

(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师:

这两横,第二横要写得——

生:

长一些

师:

下面的撇和捺——

生:

要舒展。

师:

他是谁?

生齐答:

 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

“朱德”)

师: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

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

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

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

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

从网上找的

师:

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

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

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

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

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

(出示:

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

扁担

师:

(板书:

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

可以用来挑粮

师:

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

可以用来挑水

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

方便

师:

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放大出示:

朱德记,生齐读)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

言字旁,加个己。

师:

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

右边的竖弯钩不能出头。

师:

(在田字格中范写,用红笔写竖弯钩)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知道这个“记”什么意思吗?

是表示要记住吗?

生:

不是,是记号的意思

师:

(出示:

记号,标志)在这里“记”表示“记号,标志”,就是朱德在扁担上做了个——

生齐:

记号。

师:

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

朱德

师:

(板书:

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

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

扁担

师:

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

生齐:

朱德

师: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

你们突出了——

生齐:

“朱德”和“扁担”

师:

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

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

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

(板书:

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

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

(板书:

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

战士们都劝他,让他不要再挑粮了。

师:

(板书:

劝)朱德听不听劝?

(生摇头)战士们又怎么做的呢?

生:

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

(板书:

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

朱德同志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

师:

(板书:

做)

完成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做

       劝         藏

           战士们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要求)

师:

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zhì      shǒu    ɡōnɡ  ɡānɡ

同志  坚守  围攻  井冈山

bì          chǎn     jì

必须  生产  标记  一块儿

quàn   bìnɡ

劝说  并

dí         lù dǒu

敌人   山高路陡  

fěn suì   yuè

粉碎   翻山越岭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

“冈”“攻”“并”后鼻音。

“路”声母是l,“粉”前鼻音)

师:

老师现在把它们的拼音去掉,顺序改变了一下,你还能认识吗?

(分行出示词串)

朱德  扁担  井冈山

坚守  粉碎  敌围攻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指名读)

师小结:

这排列有规律的,节奏鲜明的词串,每一行就向我们展示了故事中的一幅画面,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

(学生齐读)

师:

(点击:

“攻”“守”变红)让我们将目光停留在这变红的两个字上,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是一对反义词。

师:

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攻的反义词是——

生:

守。

师:

(出示带有田字格的“攻”和“守”)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生1:

“攻”字左边是个“工”,右边是个反文旁。

师:

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1:

“工”字要把横改成提。

生2:

反文旁的撇和捺要写得舒展。

生3:

“守”字上面是宝盖头,下面是个寸。

师:

小朋友们用熟悉的部件加起来记刚学的生字,这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识记方法。

敌人对我们井冈山根据地围攻,我们红军就要——

生:

坚守

(出示:

围攻——坚守)

师:

下棋的时候,对方进攻,你就要——

生:

防守

 (出示:

进攻——防守)

【将生字放在词串中认读,不但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而且有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大意,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词串中的一对反义词,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并在语境中拓展相关的反义词,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便于学生灵活运用。

师:

刚才读课文时,有几个长句子你读得顺畅吗?

(出示长句子: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这个句子说的谁呀?

生:

朱德同志

师:

他去干什么呀?

生:

去挑粮

师:

他一个人去的吗?

生:

不是,他和战士们一道去的。

(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学生根据划分的停顿记号齐读。

师:

我们遇到长句子时,就这样,中间停顿几次,吸吸气再读,句子就不觉得长了。

用这样的方法,请你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学生自由练读,讨论)

(出示:

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齐读)

师:

长句子会读了,相信课文一定难不倒你们。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相机纠正和评价。

【这篇课文长句子较多,读通读顺长句子是读好课文的基础,所以,在长句子的朗读指导上,我用一个句子进行范例,进行方法指导,通过提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白怎样进行语义停顿,为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

师:

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当时是怎样的情况呢?

(出示第一自然段)数一数,有几句话?

生:

2句。

师:

自己读一读,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自由读)

生1:

我知道了时间是1928年。

生2:

我知道了是在井冈山上。

生3: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和毛主席会师了。

师:

你们真会读书,能从这句中读出这么多东西。

以后读书就得这么读。

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

会师是什么意思?

师:

我们先来看这个句子,谁跟谁,在什么地方会师?

生:

朱德同志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上会师。

师:

(出示井冈山会师图片,指着图片介绍)这就是井冈山,看,到处都是连绵起伏的群山。

(指着图片中的人物)这是谁?

生:

毛主席

师:

1927年,毛主席带领部队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

这是谁呢?

生:

朱德同志

师: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这就是——

生:

会师

师:

现在这儿这儿有了两支部队,人数——

生:

增多了

师:

力量更——

生:

强大了

师:

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

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1:

大家很高兴,有一个战士都举起了手中的枪。

师:

是的,他双手举起枪来庆祝

生2:

他们在挥舞着红旗

生3:

他们都笑了,露出了牙齿。

师:

是的,大家都开心地笑了。

生4:

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紧紧地握住了手。

师:

是呀,大家多开心啊!

让我们也高兴地读出这句话。

(生齐读第一句,读出了高兴的语气。

师:

(指图,引读第二句)红军在——

生:

山上

师:

山下不远处就是——

生:

敌人

【借助图片,随文理解“会师”,将枯燥的历史知识的介绍化为学生积极主动的观察,理解。

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说说战士们是怎样高兴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体会战士们会师时的兴奋和激动,第一句的朗读指导也就水到渠成。

四、巩固生字,指导写字

师:

(出示带田字格的“志”,指名读)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生1:

上面是个“士”,下面是个“心”。

生2:

上面 “士”字,第二横短。

师:

你观察得真仔细。

(教师范写,“士”字第二横用红笔写。

)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所以上面是个“士”字。

你会给这个字组词吗?

生1:

同志

生2:

斗志

师:

我们比赛的时候要有斗志,争取拿——

生:

第一名

生3:

志气

师:

我们小孩儿要有志气。

生4:

志向

师:

是的。

我们从小要有远大的志向。

(出示词语:

同志  志向  志气  立志,学生齐读)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在习字册上把这节课学的5个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

(学生书写,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识字写字是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

在指导写字这一环节,我把生字从结构的角度分类,让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细心书写,培养生自主观察、思考、分析、评价的能力。

在交流中相互提高,在相互肯定中获得成功感,从而激发他们今后主动、自觉观察字形的兴趣。

五、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师:

这节课,我们一起初读了《朱德的扁担》,知道了朱德总司令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坚守井冈山根据地,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故事。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品读课文。

课后请大家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出示作业: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给生字找朋友,和同学比赛,看谁知道得多。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

(二)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

(课件出示朱德像)。

小朋友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

朱德

 

  师:

朱字是个生字(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朱字),手竖起来,跟着老师一起写朱。

(生跟着老师后面书空)

 

  师:

这两横,第二横要写得——

 

  生:

长一些

 

  师:

下面的撇和捺

 

  生:

要舒展。

 

  师:

他是谁?

 

  生齐答:

朱德

 

  (教师完成板书:

朱德)

 

  师:

关于朱德,你知道些什么呢?

请你简单地介绍介绍。

 

  生1:

朱德从小就跟他的爸爸和爷爷生活在一起。

 

  师:

哦,你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

 

  生2:

朱德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革命家

 

  师:

你这些事怎么知道的?

 

  生2:

从网上找的

 

  师:

从网上搜索我们需要的资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生3:

朱德同志是十大元帅之一。

 

  师:

这个你也知道,不简单。

他是十大元帅

 

  生齐:

之首

 

  教师补充介绍:

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

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大家都称他朱总司令建国以后,他任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师:

(出示:

扁担图片)认识这是什么吗?

 

  生齐:

扁担

 

  师:

(板书:

扁担)这里的担读轻声。

 

  (指名读)

 

  师:

你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1:

可以用来挑粮

 

  师:

不仅可以用来挑粮哦

 

  生2:

可以用来挑水

 

  师:

(出示朱德挑粮的图片)人们可以把很多的,很重的东西装在箩筐或桶里,挂在扁担的两头,把扁担的中间挑在肩上,这样行走起来就比较

 

  生齐:

方便

 

  师:

这根扁担可不是普通的扁担,现在珍藏在军事博物馆里呢。

为什么呢?

仔细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放大出示:

朱德记,生齐读)看看这个记怎么写的,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吗?

 

  生:

言字旁,加个己。

 

  师:

你有什么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生:

右边的竖弯钩不能出头。

 

  师:

(在田字格中范写,用红笔写竖弯钩)竖弯钩要写得舒展。

知道这个记什么意思吗?

是表示要记住吗?

 

  生:

不是,是记号的意思

 

  师:

(出示:

记号,标志)在这里记表示记号,标志,就是朱德在扁担上做了个

 

  生齐:

记号。

 

  师:

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生齐:

朱德

 

  师:

(板书:

的,指着板书的课题)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呢?

你能通过朗告诉大家吗?

 

  (生1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什么?

 

  生齐:

扁担

 

  师:

课文写了谁的扁担?

 

  (生2读课题)

 

  师:

他突出了——

 

  生齐:

朱德

 

  师:

课文写了谁的什么?

齐读

 

  (生齐读课题)

 

  师:

你们突出了

 

  生齐:

朱德和扁担

 

  师:

相同的内容,根据需要,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读法,突出的重点也就不一样。

 

  【指导个性化地朗读课题,根据不同的问题,学生需要突出不同的内容,让听者根据需要提取相关的信息,最后教师进行了有效的总结和学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紧扣题眼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文字敏感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

朱德爷爷为什么会在扁担写上这三个字呢?

请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教师范读课文)

 

  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怎样的故事呢?

故事中有哪些人物?

 

  生:

故事中有朱德和战士们

 

  师:

(板书:

战士们)他们之间围绕扁担发生了什么事呢?

朱德跟扁担之间?

 

  生:

朱德用扁担挑粮食

 

  师:

(板书:

挑)战士们见了,怎么做的?

 

  生:

战士们都劝他,让他不要再挑粮了。

 

  师:

(板书:

劝)朱德听不听劝?

(生摇头)战士们又怎么做的呢?

 

  生:

战士们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师:

(板书:

藏)朱德同志又怎么做的?

 

  生:

朱德同志同志又做了一根扁担。

 

  师:

(板书:

做)

 

  完成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做

 

  劝藏

 

  战士们

 

  【初读课文后,概括故事的大意,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并用简单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能力,初步培养了概括课文大意的能力。

 

  师:

下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

(出示自读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大声读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师读要求)

 

  师:

课文中的生字词会读吗?

 

  (出示生字词)

 

 

 

  同志坚守围攻井冈山

 

  必须生产标记一块儿

 

  劝说并

 

  敌人山高路陡

 

  粉碎翻山越岭

 

  (开火车读,通过评价提醒:

冈攻并后鼻音。

路声母是l,粉前鼻音)

 

《朱德的扁担》课堂教学实录(三)

课文记叙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事情,赞扬了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如何更好地突破这个重点呢?

我一改传统的逐段分析的教学模式,代之以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辩中明白,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片段1:

老师:

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学生:

挑粮上山。

老师:

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学生1:

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

学生2:

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

学生3:

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老师:

说得对。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

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学生2:

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学生3:

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学生4: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学生5:

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学生6:

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片段2:

老师:

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学生1:

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

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

学生2:

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学生3:

他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老师:

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学生1:

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

朱德工作很忙,现在还要走这么多路,说不定会累出病来的。

学生2:

而且山高路陡。

老师:

什么是“山高路陡”?

学生1:

山很高,路也不平。

学生2:

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

老师:

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

(老师做了个手势)

学生1:

路很窄。

学生2:

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

学生3:

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

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老师:

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老师:

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学生1: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

学生2:

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

学生3:

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

老师:

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片段3:

老师:

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

学生:

没有。

老师:

从哪个词看出来?

学生:

不料。

学生:

也就是没有如愿以偿。

学生:

朱德又找来一跟扁担,写上:

“朱德记”三个大字。

老师: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1:

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学生2: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学生3:

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

学生4:

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老师: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

学生:

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

老师:

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成功点击:

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的再现,从人物的行动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们带着情感进入主客观高度融合的审美境界。

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它的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

这时,通过教师有效地引导,当学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时,心灵的闸门就已经开启了,人物的个性得到鲜明地再现。

教学是一种艺术,让教学充满生命的气息,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一)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粹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全文虽没有一句对话,但却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革命队伍中官兵互敬互爱,同甘共苦的场面。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可以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红军指挥官的形象,而且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表现出革命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的句子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尊敬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知道挑粮路途遥远、山高路陡,体会挑粮的艰辛。

2、第3自然段是全文教学的重点。

要从中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和战士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3、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四、说教法、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自己的身边去发现,去对比,加强对当时革命状况的了解,从而引发对革命事业的崇敬之情。

(二)、创设情境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一个特定的情境,把学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尊敬与热爱。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始终从重点内容入手,一开始从课文中的遣词中明白了挑粮的艰难,需要的是年轻力壮的战士才能胜任。

朱德年纪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坚持要去。

另一个重点就是“扁担”,始终抓住“扁担”,从战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记”三个字,层层递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

(四)、精读领悟

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

齐读、小组读、师生读、表演读、配乐读,让读成为情感体验的快乐过程。

通过多读来揣测人物的行动和心理。

把握、理解课文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在第一课时,结合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讲述了本文的时代背景,并通过学生的自读,教师的点拨明确了此时红军所处的严峻形势,即“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是敌人。

”坚守阵地相当的困难。

第二课时,在这个基础上,我主要完成二、三自然段的教学。

导入时主要是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教师提问: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只要说出当时坚守阵地困难重重即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导入第二自然段的学习。

当时真的是形势严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