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88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整车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书.doc

B项目空调系统设计计算报告

编制:

批准:

日期:

06.12.30

目录

一、汽车空调热负荷计算………………………………………………….………..…..2

1.空调系统原理图………………………………………………….………….…2

2.汽车空调热负荷………………………………………………….………….…3

2.1边界条件的确定……………………………………………….………….….…3

2.2热平衡关系的建立………………………………………………………….…..4

2.3空调热负荷计算…………………………………………………………….…..5

2.4空调系统制冷量的确定………………………………………...………………11

二、制冷剂循环流量……………………………………………………………..….…..11

1.压焓图状态点的确定……………………………………………………….….11

2.制冷剂循环流量…………………………………………………………….….12

三、所选压缩机与汽车动力匹配计算……………………………………………....….12

四、冷凝器能力计算…………………………………………………………………….14

五、蒸发器能力计算…………………………………………………………………….14

六、送风量的计算………………………………………………………………….……15

B22空调计算报告

一、汽车空调热负荷计算

1.空调系统原理图

汽车空调系统采用蒸汽压缩式制冷原理。

B22空调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贮液干燥器、热力膨胀阀、蒸发器、高低压管组成,其原理为:

低温低压液态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一定压力下吸热气化,变成低温低压气态制冷剂,然后被压缩机抽吸压缩,成为高温高压气态制冷剂,再经过冷凝器放热,冷凝成低温高压液态制冷剂,然后经过热力膨胀阀,制冷剂恢复到低温低压状态,重新流入蒸发器吸热气化,从而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制冷循环示意图如下:

图1制冷循环示意图

根据奇瑞企业标准Q/SQR.04.072-2005《整车空调系统环境实验及其评估方法》,对汽车空调系统进行环境模拟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以下要求:

1)怠速工况:

环境温度40℃±1℃、相对湿度50%±2RH、日照1KW/m²、迎面风速10km/h、空档位/P档、鼓风机最大档、全冷(LO)、吹面方向、内循环、测试时间45min、车内无人,满足条件后开始试验,车内平均温度(室内头部温度点)不高于38℃;

2)40km/h工况:

环境温度40℃±1℃、相对湿度50%±2RH、日照1KW/m²、迎面风速40km/h、4档位/D档、鼓风机最大档、全冷(LO)、吹面方向、内循环、测试时间45min、车内1人,满足条件后开始试验,车内平均温度(室内头部温度点)不高于28℃;

3)90km/h工况:

环境温度40℃±1℃、相对湿度50%±2RH、日照1KW/m²、迎面风速90km/h、5档位/D档、鼓风机最大档、全冷(LO)、吹面方向、内循环、测试时间45min、车内驾驶员位置乘坐1人,满足条件后开始试验,车内平均温度(室内头部温度点)不高于25℃;

4)120km/h工况:

环境温度40℃±1℃、相对湿度50%±2RH、日照1KW/m²、迎面风速120km/h、5档位/D档、鼓风机最大档、全冷(LO)、吹面方向、内循环、测试时间45min、车内车内驾驶员位置乘坐1人,满足条件后开始试验,车内平均温度(室内头部温度点)不高于25℃。

2.汽车空调热负荷

B22空调热负荷计算设定条件为:

所有传热件面积B22M0数据为参照;所有传热件厚度以B22初版断面厚度为参照;在汽车行驶速度时,对应的压缩机转速以B22发动机3.0L款为参照。

汽车空调热负荷主要包括新风(或漏风)热、车厢壁传热、乘员散热、设备照明放热、发动机传热等形成的负荷。

2.1边界条件的确定

2.1.1车内条件的确定

由试验分析可知,夏季人体感到舒适的温度是24~26℃,由舒适转为不太舒适的分界线是28℃左右;故定义室内空气温度:

车内相对湿度小于30%或大于70%都将使人感到不舒服,在45~60%之间比较适宜;故定义车室内相对湿度:

根据人体卫生要求,每人应有的新鲜空气量。

考虑到汽车经常会停车开门,新鲜空气得到补充,在此定义换气量:

(按计)。

2.1.2车外条件的确定

综合考虑夏季的高温酷暑和车用冷气系统经常使用的环境,结合有关资料,将该车的车外边界条件确定为:

日照强度:

;;;

环境温度:

;相对湿度:

2.1.3汽车行驶速度及压缩机转速的确定

行驶速度:

压缩机皮带轮直径:

发动机皮带轮直径:

发动机/压缩机传动比:

变速箱主减速比

变速箱3档减速比

轮胎滚动半径

对应发动机转速

压缩机转速

变速箱4档减速比

对应发动机转速

压缩机转速

压缩机平均转速

发动机在1140rpm时的输出功率:

20Kw(待定)

2.2热平衡关系的建立

传入车厢内的各种热负荷的总和即构成了该车的热负荷,为简化计算,采用了稳定传热的近似计算法,由热平衡关系可得:

式中:

——空调热负荷;

——通过车顶和车门等车身外构件传入车厢内的热负荷;

——通过发动机舱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通过地板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通过挡风玻璃及各门窗玻璃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换气新风带入车厢的热负荷;

——车内电机及照明灯的热负荷;

——乘员人体散发的热负荷及车内零件散热量;

图2B22空调热负荷示意图

2.3空调热负荷计算

2.3.1通过车顶和车门等车身外构件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由于太阳辐射的影响,车身外构件的表面温度会比环境温度高出许多,为了简化这一部分热负荷的计算,需要引入日照表面温度概念。

日照表面温度是指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车身表面实际温度。

由于车顶和车侧的日照强度和传热系数并不一样,和也不相同。

其中:

式中:

——车身外表面吸收系数,取0.9;(汽车长期使用后的经验值)

——车顶太阳辐射强度,

——车侧太阳辐射强度,

——车外空气与车外表面的对流放热系数

——车顶传热系数

——车侧传热系数

——环境温度

——行驶速度

壁面传热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

——传热系数;——传热面积;——传热温差;

显然有:

式中:

——车顶散热面积,测量得出约1.96m²

——车侧散热面积,测量得出约8.94(5.42)m²

——车内温度;

为简化计算,车身各部分均按照多层均匀平壁传热考虑,根据有关传热理论,有:

式中:

——内表面放热系数,车内空气按自然循环考虑,其值取为15;

——各层绝热材料的厚度;

——各层绝热材料的导热系数;

车顶部分,由外板(钢板)0.8mm、空气间隙80mm、内饰板6mm组成,导热系数分别为51.63,5.5,0.028,单位为。

车侧部分,其结构是由钢板0.8mm、空气间隙47mm和内饰板6mm组成,导热系数分别为51.63,5.5,0.05,单位为。

在确定了各部分的传热系数后,就可以计算出各部分的日照表面综合温度:

所以:

2.3.2通过发动机舱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发动机舱温度在规定的外部条件下约为90℃,发动机舱壁面积约为0.6m²,由钢板0.8mm、隔热垫3mm及成型地毯6mm组成,导热系数分别为51.63,0.055,0.055,单位为。

发动机舱侧的表面放热系数按强制循环考虑,取。

所以其传热系数为:

所以:

2.3.3通过地板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地板的面积约为4.24m²,其外侧温度推荐取38℃,外侧放热系数取,地板由地毯、钢板及一层沥青板构成,其厚度分别为5mm,1.2mm,5mm,地毯和沥青板的导热系数分别为0.05和0.04,单位为。

通过地板传入车厢的热负荷按多层均匀平壁传热计算。

其中地板传热系数为:

所以:

2.3.4通过挡风玻璃及各门窗玻璃传入车厢的热负荷

经测量,前风挡玻璃厚度5mm,面积1.249㎡;其它玻璃厚度4.0mm,面积1.632㎡。

其导热系数取0.65。

该部分的热负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车内外的温差而传入的热量,另一部分是太阳辐射热。

式中:

——太阳辐射通过玻璃的透入系数,取;

——太阳辐射热量,由于挡风玻璃不是垂直安装,前风挡面积约为1.249m²,与水平夹角约29.482度。

经计算,垂直方向的投影面积约为0.6㎡,水平方向的投影约为1.1㎡,门窗玻璃垂直面积约为1.632㎡。

——玻璃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系数,取0.08;

——遮阳修正系数,取1;

所以:

2.3.5换气新风带入车厢的热负荷

式中:

——换气量;

——空气密度,在40℃时为1.128kg/m³;

——40℃时车外新风状态比焓100.5KJ/Kg;

——25℃时车内空气状态比焓55.5KJ/Kg;

2.3.6车内电机及照明灯的热负荷

主要考虑风机电机传热(约300W)、音响传热(按高音或中音25W/个、低音50W/个计)及顶灯传热(约40W)等。

B22扬声器布置:

前门4个(2个高音,2个低音),后门2个(低音),IP上2个(中音)。

据经验,此热负荷值按总功耗的15%计算:

故:

2.3.7乘员人体散发的热负荷及车内零件散热量

2.3.7.1乘员人体散发热量

根据一般人体散热资料,司机人体散热按148W计,乘员(男性)人体散热按118.4W计。

根据经验公式:

式中,---司机人体散热量;

---男性成人乘员散热量;

---车室内乘员数;

所以:

2.3.7.2车内零件散热量

考虑车内零件散热量,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车内零件热传导率;

--车内零件表面积;

--车内零件表面温度。

这里取;

--车内空气温度。

这里取。

由于车内零件表面积不易求得,可用试验测得的值。

日本丰田公司测得轿车。

这里取此经验数据。

计算车身热负荷时,取上述两组数值中较大的一组列入热负荷范畴。

这里取209W。

综上所述:

2.3.8汽车空调热负荷

2.3.9各部分热负荷所占比重

序号

分热负荷名称

分负荷值

总热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IT认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