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7769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docx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

《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期末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游戏具有()、虚构性、()和具体性等特征。

主动性,愉悦性

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把游戏的本质概括为()。

游戏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

3.我国根据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将游戏分为()和()。

创造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3.帕顿根据幼儿游戏表现出来的社会参与水平,将对幼儿游戏行为分为无所事事、旁观、()、()、()、()六种类型。

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协作游戏

4.()的游戏理论认为:

游戏是宣泄受压抑的欲望的最好途径,因为游戏远离了现实,是一个完全受控于自己的自由天地。

弗洛伊德、埃里克森的“补偿与发泄说”

5.苏联的游戏理论强调(),它以()为依据将游戏分为三类。

社会性,儿童参与游戏的程度和儿童之间的相互关系

6.维果斯基游戏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

();();()。

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强调游戏的社会性本质,反对本能论;强调成人的教育影响,认为儿童与成人的交往在游戏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7.游戏的觉醒理论认为,儿童的游戏不是本能活动,是()。

是受外界刺激的变化而产生的内部需要

8.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

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

补充:

广义的游戏环境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开放性;适宜性;参与性

9.当儿童发生太多奔跑、走动及粗野游戏,较少进行人际合作互动时,则意味着()。

10.传统游戏场地多引发儿童的(),有利于其()。

11.空间密度是指()。

12.电视对儿童游戏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方面取决于()是否适宜,另一方面取决于()。

儿童每天看电视时间长短、节目内容是否健康、是否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发展水平

13.生长在放任自流家庭中的儿童,游戏()。

合作常常失败 

14.每天可为幼儿安排一定的较为集中的自由游戏时间,一般不少于()分钟。

30

15.儿童选择何种主题游戏,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决定:

()作为游戏主题;在某个主题游戏中,有();()的主题游戏也会得到儿童的青睐。

在游戏时间安排上,小班、中班前期应该多(),适当增加简单的(),中班后期、大班可增加结构游戏、规则游戏的时间。

安排象征游戏规则游戏

16.角色游戏的象征性体现在(  )、(  )、(  )三方面。

情景转换、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补充:

角色游戏的特点:

独立自主性、社会性、象征性

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包括三方面,分别是物理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

17.表演游戏的种类包括幼儿表演、()、木偶表演、()。

幼儿表演、桌面表演、木偶表演、影子戏

表演游戏的特点:

表演性、游戏性、创造性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表演性

18.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三种形式分别是()、()和()。

平行介入;合作介入;指导性介入

补充:

表演游戏的环境创设包括:

舞台、布景;道具、服饰(象征性的)与角色

19.结构游戏的基本技能包括插接、(),排列、堆积,黏合,穿、编,()的技能。

镶嵌、螺旋

20..结构游戏的组织与指导模式包括()、命题构造、()三种。

模拟构造、自由构造

21.()是2~7岁幼儿的典型游戏。

22.规则游戏是指()的游戏。

指为实现预定的教育、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制的以规则为中心

23.规则游戏的特点有()、规则性、竞争性和(  )。

目的性和教育性、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24.规则游戏的构成要素有游戏的()、()、()、()。

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玩法、游戏的规则、游戏的结果

25.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有()、游戏要有()、考虑幼儿的()。

明确的教育目的;趣味性;年龄特点

26.以集体共同的活动为目标为游戏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这种游戏是()。

27.培养幼儿注意力的游戏常以学样、你变我也变等方式构思,以促进其()、注意范围扩大、()及有意注意能力的发展。

28.()是教育工作者在自然、真实的游戏情境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感知、记录、分析的过程。

游戏观察

29.游戏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游戏主题、材料、行为习惯等方面。

30.分析游戏观察结果可从()、()、()、()和游戏主题等角度来进行。

游戏空间安排;游戏时间;游戏材料;游戏态度

31.小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

幼儿使用游戏材料方面的情况

32.中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  )。

幼儿之间的冲突

33.游戏观察的扫描法也称时段定人法,即观察者()。

对班级全体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内对每个幼儿轮流进行扫描观察。

34.游戏的定点法也称定点不定人法,即观察者()。

在游戏过程中固定在某一地点观察、记录所有进入该地点幼儿表现的一种方法

35.游戏的追踪法也称定人不定点法,指()。

指观察者事先确定一两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相对集中地观察他们在游戏中的行为表现

36.大班游戏观察的重点在于()。

幼儿如何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游戏

37.游戏观察计划的制定涉及()、()、()和()等多方面的工作。

对象的选择、内容的确定、标准的选定和记录方式的设计与选用

38.()是幼教工作者依据一定的标准,运用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对与幼儿游戏相关的条件、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客观描述并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游戏评价

39.成型玩具对()岁的幼儿来说可以引起游戏的兴趣,未成型的玩具对()岁以上幼儿更具吸引力。

40.社会性玩具是指()的玩具。

41、规则游戏的特点:

目的性和教育性、规则性、竞争性、由成人编制和指导

二、简答题

1.游戏的特征有哪些?

1.游戏具有主动性,是一种自发行为。

2.游戏具有虚构性,是一种假装行为。

3.游戏具有愉悦性,是一种娱乐行为。

4.游戏具有具体性,是一种具体行为。

2.良好的游戏环境有哪些特征?

良好游戏环境的特征:

开放性(游戏的时间、空间、材料以及精神环境的开放);动态性(环境随着幼儿经验的丰富,兴趣、需要的变化而变化);适宜性(环境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和教育要求的;适应幼儿游戏活动的实际需要并能取得好的游戏效果的);参与性(游戏环境应是幼儿参与布置的,能为幼儿所支配的,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摆弄材料,按自己的游戏意愿改变游戏场地)。

3.幼儿园玩具使用的常规有哪些?

4.创设户外游戏场地的要求是什么?

答:

第一,地质地貌多样化;第二,设备、材料多样,注重搭配;第三,合理的区域分布;第四,保持环境的自然性。

5.教师投放游戏材料时应考虑的要求有哪些?

答:

第一,有目的、有计划地投入游戏材料;第二,投入游戏材料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第三,灵活投入游戏材料;第四,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

6.如何进行规则游戏的指导?

1)做好游戏的准备工作

选编适合幼儿的规则游戏;熟悉游戏的玩法及规则;准备游戏场地和所需材料。

2)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引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帮助幼儿了解游戏的玩法、规则;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活动;做好游戏的结束工作。

7.创设游戏环境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

第一,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第二,因地制宜,创设游戏环境;第三,充分发挥游戏环境的整体效用;第四,重视游戏精神环境的创设。

8.影响儿童游戏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哪些?

1.家庭,包括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2.同伴,3.电视,4.课程方案

9.怎样指导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虽是幼儿自己创造的活动,它的发展也必须在成人正确指导下才能实现。

1)做好开展角色游戏的环境与条件的准备;2)对角色游戏过程进行现场指导;3)对角色游戏进行评议

10.配备玩具的时候应遵循哪些原则?

11、表演游戏的指导方法

1)教师示范表演

2)帮助幼儿选择与熟悉表演内容

3)训练幼儿的表演技能

4)通过参与幼儿的表演对游戏进行指导

5)以观众身份进行场外指导

12、结构游戏的特点

结构游戏和角色游戏既可分别独立地进行,又可在进行中联结在一起。

1)多种多样的结构材料是游戏的物质基础

2)幼儿对材料的操作与造型是游戏的支柱

3)建构过程具有创造性

4)结构成品具有艺术性

13、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1)丰富并加深幼儿对物体和构造物的印象;

2)提供结构游戏的材料和活动场地;

3)游戏过程中教师应基于观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4)游戏后适时组织分享活动(包括:

作品展示与讲解、建构活动过程回顾、作品评价)

14、学前儿童积木游戏指导要点是什么: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5、玩具的作用

1)发展幼儿动作,增强幼儿体质

2)增进幼儿的知识,开发幼儿的智力

3)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及互助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

5)玩具是幼儿生活的好伴侣,使幼儿生活得充实而快乐

6)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16、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

1)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与教育性的关系)

2)灵活性原则(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变换游戏玩法、规则;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17、积木游戏的指导:

丰富和加深幼儿对建筑物的印象;让幼儿学会积木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开展游戏,加强游戏的教育作用。

18、根据玩具的功能及教育意义具体可以把玩具分为哪些类型?

答:

社会性玩具,认知性玩具、活动性玩具、科学性玩具、语言表演玩具、音乐玩具、娱乐玩具、结构游戏玩具。

三、论述题

1.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

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有:

第一,小班幼儿的角色游戏直依赖主题形象玩具,。

他们有什么玩具就玩什么游戏,离开玩具,游戏也就停止。

第二,他们的角色游戏以不断摆弄玩具为主,他们喜欢反映熟悉角色中的个别行为,但对角色和规则的理解较差。

第三,小班角色游戏的主题和角色均带有不稳定的特点。

常表现为盾到别人玩什么,自己就模仿玩什么。

第四,小班角色游戏以个人独立游戏、并列游戏为主,他们还不会彼此交往,因而常发生冲突,并表现为大喊大叫,不会解决矛盾。

小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有:

第一,创设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激发幼儿玩角色游戏的兴趣,引起幼儿对玩具操作的积极性;第二,教师以角色身份,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和游戏的发起者与指导者介入幼儿游戏。

第三,应利用再现式评议和教师讲评式评议。

2.中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

中班角色游戏的特点有:

第一,游戏主题较小班扩展,仍以日常生活为主,能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内容,但情节仍较简单。

第二,幼儿对角色扮演积极性提高,并能初步按所理解的角色职责行动。

第三,出现游戏前商讨计划、分配角色、商定游戏情节的行为。

第四,幼儿喜欢对游戏进行评议平议中争论较多。

中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一,教师应创设局部的主题游戏环境,提供主题形象玩具与游戏材料,增强幼儿独立性和创造性。

第二,有计划地指导角色游戏的开始部分,使幼儿学习组织游戏的方法,培养他们先构思后行动的能力。

第三,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以提高幼儿角色扮演水平和合作交往能力。

3.大班幼儿角色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大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第一,游戏的主题广泛、丰富,能反映所能理解的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与现象。

第二,游戏中有明显的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与集体性。

第三,角色份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之间的关系。

第四,对游戏规则有足够的认识。

第五,会自制玩具,充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

第六,会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议游戏表现积极。

大班角色游戏的指导要点:

第一,指导幼儿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

第二,指导幼儿园自己创设主题角色游戏的环境、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

第二,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扮演角色等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

第三,评议游戏占重要地位,它是教师对幼儿言行的评价,也是幼儿对自己、同伴言行的评价。

4.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及其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

幼儿表演游戏的特点包括:

第一,表演性,这是表演游戏区别于其它类型游戏的根本特征。

第二,游戏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幼儿参加表演的动机是为了追求表演的满足和快乐;二是表演游戏的内容常常有幼儿认知、情感的特征,他们有表演并不完全忠实于作品,因而常发生删改伤口以及只反映文艺作品中某个侧面,渲染他们认为有趣的、重要的情节的现象。

第三,创造性,幼儿表演游戏也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活动,他们的表演是对文节伤口的一种再创造。

中班幼儿表演游戏的指导要点包括:

第一,中班幼儿表演游戏指导上要注意年龄特点。

在组织中班幼儿的表演游戏过程中,教师应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时间和窨并注意材料的结构化程度。

第二,幼儿的表演游戏需要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教师应当为幼儿准备封闭的或半封闭的窨,这个空间最好在一定时间内是固定的,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保证幼儿有不少于30分钟的游戏时间。

为中语辞幼儿提供的材料要简单易搭配,不能是幼儿需要花很大时间和精力才能够准备好的材料,当给中班幼儿的材料种类过多时,会对活动造成干扰,材料以2-4种为宜。

第三,在游戏的最初开展阶段赌一要帮助幼儿做好分组工作,讲解角色更换原则。

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幼儿的游戏,不要急于示范,要耐心等待幼儿协商、讨论,提醒幼儿坚持游戏主题。

在游戏展开阶段,教师应提高幼儿的角色表现意识,可以参与幼儿的游戏,为幼儿提供适当的示范。

5.试论如何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指导幼儿表演游戏。

答:

大班幼儿表演游戏的年龄特点是:

能独立完成角色分配任务,并有很强的角色更换意识;游戏的目的性、计划性较强,能自学表现故事内容;具有一定的表演意识,但尚待提高;具备一定的表演技巧,能灵活运用多种表现手段,但表现水平尚待提高。

在组织大班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较多类的游戏材料以鼓励和支持他们进行多样化探索。

在游戏的最初阶段,教师除了提供时间、窨和基本材料外,应尽可能少地干预。

随着游戏的展开,教师应该及时给幼儿提供反馈,提高幼儿表现故事、塑造角色的能力。

对大班幼儿来说,反馈的侧重点应在如何塑造角色上。

要帮助幼儿注意运用语气、语调、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来塑造角色。

丰富游戏情节与提高幼儿表现能力同步进行,反思性谈话和小组讨论是实现两者行之有效的方式。

6.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小班幼儿没有一事实上的结构游戏目的,不会事先构思,他们只是无计划地摆弄结构元件。

他们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对自己结构的物体加以命名。

这一时期的幼儿还不会事先想象好所要塑造的形象,然后有目的地去做。

在结构活动中,他们对结构的动作感兴趣,重复着指导结构元件垒高然后推倒的动作,从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这一时期的结构游戏常常以个人建构为主,合作意识差。

在成人的指导和示范下,小班后期幼儿的结构活动逐渐有了主题,但很不稳定,不会利用自己的结构物开展游戏。

小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第一,教师首先要引导幼儿认识结构材料,有意识地搭简单的物体给他们看;也可以带领他们参观中

大班幼儿的构造流动,引起幼儿对构造活动的兴趣。

第二,为幼儿准备足够数量的结构材料,安排结构场地并保证游戏时间。

第三,在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结构技能,并鼓励幼儿尝试独立构造简单物体。

第四,教师要经常有意识地让幼儿说出自己所构造的物体的名称,也可以根据幼儿搭出的形象验以适当的命名。

第五,建立结构游戏的简单规则,如爱护结构材料,游戏结束后应整理好游戏材料和场地等。

第六,教会幼儿整理和保管玩具的最简单方法,使他们参参加部分玩具的整理工作,培养其责任感和自理能力。

7.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中班幼儿的目的性较前期明确。

并且逐步有了简单的构造计划,他们对结构游戏的操作过程仍有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们又开始对构造成果感兴趣。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能够独立地构造一些料为复杂的物体,也会按主题进行构造。

他们开始能美化结构物,并能围绕结构物开展游戏,如果前期有所培养,已经能够在成人提示下较独立地整理结构玩具。

中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

第一,教师应设法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的构造活动奠定基础,幼儿的构造活动是他们对周围生活经验的反映,因此,教师应结合各领域教学和散步、参观等活动,加强幼儿对事物结构造型的了解;第二,培养幼儿设计构造方案的能力,学习有目的地选材,学会看平面结构图等;第三,着重指导幼儿掌握构造技能,并用这些技能去塑造各种物体。

第四,着重指导小组的构造活动(3-4人),教会他们如何共同讨论,制订方案,进行分工,友好地进行游戏。

第五,组织幼儿评价构造成果,鼓励他们独立地、主动地发表意见,肯定幼儿的发明创造,促进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

第六,举办展览,供幼儿评价和欣赏。

8.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与指导方法有哪些?

答: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

这一时期的幼儿,已经有一定的独立建构能力,事先能进行一事实上的设想和规划,结构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更强。

他们往往能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几天甚至几周的建构流动,勇于克服困难,直到达到建构目的为止。

大班幼儿已掌握了许多复杂结构技能,在建构活动中,除了熟练、迅速地建构复杂物体外,还要追求结构物的逼真性、复杂性、新颖性、艺术性。

幼儿的合作意识进一步加强,喜欢几个人一起友好地建构物品,并围绕结构物进行情节复杂、内容多样的创造性游戏。

在正确的教育下,幼儿集体观念增强,常常以几个人共同建构的某种大型物品为自豪,有一定的荣誉感。

大班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方法:

第一,丰富幼儿结构游戏造型知识和生活印象,启发幼儿为结构游戏活动收集素材,以保证结构主题和内容不断丰富与发展;第二,指导幼儿进行集体建构活动,教会他们制定计划,如协商确定主题,商量建构步骤及方法、分工协作、确定建构规则,使大家创造性地共同建构一个复杂物体;第三,重点指导幼儿掌握新技能,并帮助幼儿运用新技能去实现自己的构思。

第四,教育幼儿重视建构成果,可以通过展览会,开展各种游戏提高幼儿对结构成果意义的认识,并提高他们分析评价的能力。

第五,引导幼儿开展参加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大型结构游戏,这种结构游戏是以部分幼儿小型结构游戏为基础的。

9.小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答:

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处在“动即快乐”的阶段,幼儿对游戏中角色的动作、材料感兴趣,而且表现出“自我中心”,只对自己所做的事感兴趣,不会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与别人作比较。

因此,该年龄的幼儿不在乎游戏结果,也发现不了别人的违规,而且自己会破坏规则。

右在捉迷藏游戏中,如果假装没有看到他,幼儿自己会说:

“我在这儿呢”幼儿不理解规则的意义,只对躲藏这一动作感兴趣,至于结果无所谓。

教师要为小班幼儿选择规则简单,通过使用实物、玩具和简单的动作来完成的游戏。

小班的规则游戏,有时游戏的情节本身就是规则,而且只有一种角色,大家有共同的游戏任务,如有主要角色,往往是教师扮演。

教师在组织小班的规则游戏时注意多让幼儿体验游戏动作的快乐,满足幼儿对游戏过程的兴趣,还要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规则并提醒幼儿遵守。

10.中、大班幼儿规则游戏的特点及指导要点有哪些?

四、案例分析题

1.案例:

以“我的家真美丽”为主题的游戏中,教师先引导小朋友们谈自己家附近的各种游乐场、商店、超市等设施,同时在建筑区里投放了大家一同制作的各式屋顶、招牌、数字牌、秋千、滑梯、果树、草坪等材料,然后,教师在建筑区建了一幢孤零零的住宅楼,引导小朋友美化这里的周围环境。

小朋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他们搭建出各种高大漂亮的住宅楼,还贴上了楼号,装上了漂亮新颖的“窗户”、“门”,在住宅楼的附近搭建出幼儿园、医院、超市、公园、停车场等建筑。

通过给这些建筑物挂招牌,小朋友们还认识了许多字,培养了小朋友们认识汉字的兴趣。

在活动中,教师还注意引导小朋友们怎样美化环境,小朋友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在“小区”里种上各种绿树、鲜花,在“楼房”周围铺上绿油油草坪,摆上路灯、亭子、长椅、垃圾筒等公众设施。

在老师的不断启发引导下,小朋友们搭建的小区环境新颖漂亮、别具一格,充分显示出小朋友们的独特创造力。

请结合学前儿童游戏教育实施基本原则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个活动组织与实施中的合理之处。

规则游戏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包括:

(一)游戏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有二,第一,处理好规则游戏的游戏性与教育性的关系,第二,充分发挥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二)灵活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第一,根据幼儿的举、需要变化游戏玩法、规则,第二,逐步提高游戏的难度。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2.某老师在语言活动“小乌龟开店”的基础上,组织一次表演游戏。

教师一一出示早已准备好的道具。

介绍完道具,配班老师带领全班幼儿“开火车”离开活动室去“剧场”看表演,主班老师忙着在活动室里布置场景:

一家花店、一家书店、一家气球店。

场地布置好了,幼儿由配班老师带领进“剧场”。

主班老师提问:

“谁愿意上来表演?

”“哗!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

老师挑了五个没有举手而上次语言活动表现又不好的幼儿上来表演。

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老师请了五个“坐得好的孩子”上来表演,五个孩子表演同一个角色。

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

   结合我国对学前儿童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试分析该活动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游戏活动。

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处主性、接纳性原则。

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案例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

”第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

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醒……”这都充分体现教师干涉过多,没有新生和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高速自己的计划,敏感的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

而案例中明显教师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3.冬天到了,幼儿园开展冬季锻炼。

有一位大班的老师认为在扔沙包活动中可以教幼儿学会测量,于是他把幼儿带到了户外。

户外的地面是由一块块方形的水泥砖铺成的。

他先让幼儿扔沙包,然后问:

“怎样才能知道扔得多远?

”幼儿说:

“可以数地上的方块。

”“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呢?

”在老师的不断提问和要求下,幼儿举出了可以用棍子、跨步、绳、布条等不同方法。

老师很满意这样的结果,认为教学目标达到了。

然而,整个过程对幼儿来说索然无味。

请你说出这个活动的问题何在?

规则游戏的编制要求包括:

第一,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第二,要有趣味性,第三,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进行阐述,只要自言其说,均可得8-10分)

4.某大班角色游戏区,几个幼儿在玩“食堂”的游戏。

突然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生菜、熟菜混杂在一起,一些青菜分别散落在桌上、地上,还有几个幼儿拿着蔬菜当武器相互追打。

“检查卫生啦!

”,这时只见老师手臂上戴着“卫生检查员”的袖套,到“食堂”检查卫生来了。

“卫生检查员”一一指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