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新建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建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建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新建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图
总平面规划图总图-001
工艺平面布置图工艺-001、工艺-002
一、总论
(一)项目背景
1、项目名称:
有限公司
15万锭高档精梳无结纱项目
2、项目承建
有限公司
企业法定代表:
企业项目负责人:
企业地址:
电话: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范围
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关于《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及相关纺织行业产业政策;
(2)《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计划》;
(3)国家《纺织行业调整振兴规划》;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及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5)县工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6)企业提供的有关资料。
编制范围:
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本报告对项目背景、提出的理由、建设条件、市场需求以及工艺路线、设备选型、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项目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和评价,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4、企业概况
*****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股份制纺织企业。
始建于1970年,2000年改制为民营股份制企业。
企业历经年发展,现积累固定资产原值3亿,厂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
企业生产规模,棉纺锭7万锭,织机300台,年生产棉纱1万吨,布750万米。
现有职工2100人,其中各类技术人员360人。
已成为有规模效益的纺织企业。
企业产品有纯棉纱、混纺纱、精梳纱和坯布。
纱的品种,主要是6S~60S各种规格普梳、精梳和OE纱。
布的品种,全棉市布和涤棉混纺细布。
产品销往广东、江浙沿海后加工纺织企业,部分产品出口。
企业建立了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客户稳定,形成较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关系,产品畅销不衰。
另外,企业还有原棉收购加工业务,为农民服务。
年收购、加工原棉1万吨能力。
企业是集原料、纺织为一体的大型综合纺织企业。
2009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8亿,销售利税3500万。
企业银行信用等级为AA级,企业资产负债率51%。
5、项目提出理由
(1)纺织产业持续增长
纺织产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之一,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和满足社会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并在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纺织工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和建设,已经形成了完整工业体系,并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出口大国。
在高科技新兴产业不断发展的今天,纺织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力系数达到1.25,纺织工业仍然是重要支柱产业。
2007年,我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突破3530万吨,占世界纤维加工总量的40%。
2008年,纱产量2148.9万吨同比增长3.91%,布产量710亿米,同比增长5.1%,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8年,纺织服装出口717.69亿美元,同比下降0.41%,这主要是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影响,国外市场需求乏力。
2009年,纺织行业呈恢复性增长。
专家预测,世界经济从金融、经济危机中恢复,需要较长过程,预计未来三年,纺织行业将保持6%的较低增长速度。
可以预见,通过国家刺激经济计划和纺织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纺织行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全面结构调整,在“十二五”计划期间,我国纺织业将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纺织依然是朝阳产业。
(2)纺织区域结构调整机遇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业存在东西发展布局不平衡问题。
近年来由于东部沿海地区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客观上已经形成加快产业转移要求。
我国沿海地区凭借地理优势、资金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逐步发展成为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设计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和贸易中心。
但是随着市场配置资源推动,纺织服装加工和生产向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相对便宜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已形成主要趋势。
沿海地区优势企业将利用自身品牌、技术、资金的优势和内地劳动力、市场和地方政策优势,兼并、改造内地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产地销”与“销产地”的有效结合,实现优势企业资本扩张和异地发展。
中西部地区的纺织服装企业利用国家和地方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利用本地区在劳动力成本、市场容量、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创造吸引国内和国外资金、人才、技术开发的条件,接纳纺织企业转移。
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已经成为历史大趋势,为中西部地区发展纺织工业提供了机遇。
通许华银纺织建设项目,就是在全国纺织产业区域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3)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
我国纺织产业向集群化模式发展,是我国纺织工业走向集约化、专业化的重要形式。
产业集群具有显著的市场活力,已成为纺织工业最活跃的经济载体,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极为重要作用。
纺织产业集群是近年来在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形成的,具有较高产业集中度和突出产业特色的城镇,目前已形成相当的规模。
产业聚集所产生的优势,主要有规模效应,有在产品、服务、专业化,配套、互补方面的优势;其次在市场信息、生产信息、技术信息、营销信息方面,有信息优势;再有集聚、扩散和带动发展的优势。
由于产业高度集聚,生产成本、交易成本降低。
资本、劳力、技术自由配置,又有投资成本低的优势。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19个市(县)、19个镇的调查。
纺织产业集群作为推动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增长的区域经济组织形式,为非公有制中小纺织企业集约式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对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占领国际市场,对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增加社会就业和财税收入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被调查的38个市(县)、镇的纺织产业工业总产值近5000亿元,利税超过300亿元,出口交货值1200亿元,安排就业300多万人。
纺织产业集群区在纺织工业和当地经济中有重要地位。
以县镇中小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还与大中城市大企业大集团遥相呼应,为中国早日成为纺织强国做出了贡献。
提高纺织产业集中度,集群化,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方向。
(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改造升级
企业改造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纺织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
自国务院出台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以来,淘汰落后产能就成为各行业调整振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面对2010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将“调结构、促转变”定为经济工作主旋律,更加注重经济运行质量和结构的优化,从传统的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创新,从政府投资驱动转向以坚持市场为导向,从过度依赖外需转向依靠内需消费,从外延粗放扩张转向内涵集约发展,更加高效地利用资源,尽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为了应对纺织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所带来的压力与挑战,棉纺织行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淘汰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加强对传统织造、染整及化纤行业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结构。
调整品种结构的重点是提高新技术纤维的产业化和应用、产业用纺织品的开发,不断增强市场有效供给能力。
棉纺织行业的改造重点是“三无一精”,提高清梳联、自动络筒和无梭织机比重和精梳产品比重。
提高企业装备现代化水平和产品档次。
(5)**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县委县政府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三大体系、一个载体”建设,实现“两大跨越”的重要决策。
省长在全省土地利用、城乡和产业集聚区规划工作会议强调提出:
坚持协调性、科学性和前瞻性原则,认真编制好土地利用、城乡统筹和产业集聚区三个规划,以城市发展和产业集聚区为中心,努力推动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快实现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在促进中部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
**县委县政府正是抓住项目建设,加快通许工业集聚区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
**县棉花和劳动力资源优势突出,大力发展纺织工业,有利于实现棉花资源就地加工转化升值,带动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
有利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有利于增加城镇就业岗位,保持社会稳定。
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加快发展纺织工业是县发挥比较优势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农区工业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对推进县域经济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加快工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纺织发展规划要求
省“十一五”纺织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我省纺织工业要按照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要求,着力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和产业链条完善,把我省建设成为集约化程度高、上下衔接、竞争力强的新型纺织工业基地。
把纺织工业作为全省优势产业强力培育,全力做精、做大、做强现有纺织骨干企业,鼓励和扶持民营纺织工业加速膨胀规模,使纺织工业尽快成为河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
到2010年,棉纺生产能力力争达到1500万锭以上。
加快建设全国优质棉纺生产基地,推动棉纺生产能力由中心城市向棉花主产区集中,分散布局向纺织园区集中,棉花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等7个棉花主产区的棉纺生产能力达到1300万锭,占全省的87%,成为棉纺织生产基地。
引资升级扩大纺织生产规模,符合河南省纺织发展建设开封棉纺织生产基地的规划要求。
(二)项目概况
1、项目法定地址
项目法定地址,产业集聚区,工业大道北端,总占地面积330.62亩。
2、建设规模
(1)建设规模
项目生产建设规模,15万锭高档精梳环锭纺纱生产线和1920头转杯纺纱生产线。
年生产纯棉精梳纱1.6万吨,纯棉OE纱0.6万吨。
纺纱工艺主机设备和辅助设备,主要采用国产先进技术设备。
工艺关键设备,如自动络筒机拟采用国际最先进的设备。
设备选型及工艺设计,满足企业采用新型纺织材料和根据市场变化调整产品需要,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3、产品方案
项目产品方案,品种为高档纯棉精梳无结纱(32S~60S)和纯棉OE纱(10S~21S)。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代表品种,为JC9.7tex(60S)、JC14.5tex(40S)、JC18.2tex(32S)纯棉精梳无结头纱和OE58.4tex(10S)作为测算项目经济效益和评价依据。
产品方案及产量
序号
品种
年产量(吨/年)
锭数
1
JC9.7tex(60S)纯棉精梳无结纱
3240
54000
2
JC14.5tex(40S)纯棉精梳无结纱
5185
45360
3
JC18.2tex(32S)纯棉精梳无结纱
8160
51840
4
小计
5
C58.3tex(10S)纯棉OE纱
6000
1920
6
合计
4、项目内容
项目场地总面积330.62亩(包括市政道路),被工业大道分成两部分。
工业大道以东(称东区)占地50.12亩(实际可用32亩),工业大道以西(称西区)占地280.5亩(实际可用234亩)。
(1)西区建设内容
西区为主要生产区,建15万锭环锭纺精梳生产线及配套设施。
分纺1和纺2两个生产厂房和预留1个厂房。
①纺1,新建10万锭纯棉精梳无结纱全流程生产线。
生产40S以上纯棉精梳无结纱,选择全新最先进纺纱设备。
②纺2,搬迁改造5万锭普梳,为纯棉精梳无结全流程生产线和增加10台转杯纺及配套设备。
生产32S纯棉精梳无结纱和21S以下OE纱。
改造内容,利用老厂部分设备,新增2套清梳联、5套精梳、细纱48台长车、16台自动络筒机和10台转杯纺纱机。
③预留一个厂房,拟增加300台喷气织机,生产高档服装面料,与产业集聚区服饰企业配套。
(2)东区建设内容
东区为生产生活综合区。
①搬迁年1万吨能力轧花厂项目。
②综合办公楼项目。
西区不布置厂前区,综合办公区布置在东区,有利于管理。
③员工生活服务区,建筑面积30000㎡。
东区地块呈三角形不规整,面积小(可用32亩),不适合建厂。
但是可作为生活服务区建设,解决本项目员工和通许产业集聚区外来工,3000人的住宿生活问题。
5、主要建设条件
(1)该项目已列入县经济总体发展规划和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符合地区规划要求。
(2)县为招商引资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引进资金建厂和纺织企业转移。
县委县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投资环境。
(3)原材料供应有保证。
是我国产棉大省,县是优质棉产区,棉花资源丰富。
通许是农业大县,土地、人力成本较低,有资源优势。
(4)***有限公司有年创业发展的历史,培养集聚了一批有专业技术管理人才,有人才优势。
(5)交通运输便利。
高速公路网体系建设完善,,物流运输方便快捷。
(6)县产业集聚区公用基础设施的依托条件较好,道路、管网完善,水电供应有保证,有利于建厂。
6、项目投入总资金及效益情况
项目投入总资金共计39953万元,其中流动资金5807万元。
年销售收入66470万元,销售利润6273万元,上缴税金及附加6178万元。
经估算,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7.23%,投资回收期6.50年,资本金财务收益率24.04%,其他各项财务指标也是可以接受的。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一
项目基本情况
1
项目占地
亩
330
2
建筑面积
万㎡
14.9
3
纱产量
吨/年
22585
4
用工
人
1130
5
棉花
吨/年
24030
6
水
吨/年
66000
7
电
万度
6991
8
柴油
吨
100
二
经济指标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9953
1.1
建设投资
万元
33217
1.2
建设期财务费用
万元
929
1.3
流动资金
万元
5807
2
销售收入
万元
66470
平均年
3
增值税
万元
4124
平均年
4
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412
平均年
5
年总成本
万元
55368
平均年
6
销售利润
万元
6566
平均年
7
年上缴所得税
万元
1642
平均年
二
评价指标
1
每元建设投资投入产出比
元
2.00
2
投资利润率
%
16.43
平均年
3
投资利税率
%
27.79
平均年
4
销售利润率
%
9.88
平均年
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1.12
所得税前
财务内部收益率
%
17.23
所得税后
6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5.73
所得税前
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年
6.50
所得税后
7
财务净现值(Ic=12%)
万元
19511
所得税前
财务净现值(Ic=12%)
万元
10661
所得税后
8
盈亏平衡点
%
56.42
平均年
9
资产负债率
%
70.48
第2年
10
流动比率
%
118.91
第2年
11
速动比率
%
49.23
第2年
12
利息备付率
%
1.29
第2年
13
偿债备付率
%
1.02
第2年
14
总投资收益率(ROI)
%
18.15
平均年
15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41.43
平均年
(三)研究结论
1、结论意见
项目以调整产品结构为目标,实现纺织产业升级和产品升级。
项目内容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符合国家纺织产业政策。
项目在通许产业集聚区内建设,企业外部配套设施和投资环境依托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建设。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基准要求,财务内部收益率较高,投资利润率也较想,盈亏平衡点低,有抗风险能力。
综合评价结果,项目是可行的。
(四)问题与建议
1、从项目敏感性分析可知,运营期产品成本是主要敏感因素,建议企业加强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建设初期期,加强项目资金管理,降低财务费用和控制好建设投资。
2、根据市场不确定因素分析,项目存在许多不利发展因素和风险。
建议企业清醒认识和采取预防措施,预防风险。
3、生产高档精梳纱线,对梳理、牵伸、落棉率、温湿度及纺专器材和工人操作等要求较高。
建议企业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对员工加强培训,提高生产工人的技术素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确保生产正常运行,达到高产、高效、高质量的目的。
4、可行性研报告完成后,建议企业按建设项目程序,抓紧项目的备案审批和环境、安全评价和资金筹集等工作,以确保项目如期建设投产,早见效益。
二、市场预测
2008年以来,世界纺织品服装市场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呈现缓慢增长疲软态势。
国内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有限,需求保持旺盛。
国家为应对世界金融经济危机,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实行稳定国外市场,扩大内需的鼓励措施,使我国纺织服装业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增长。
在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纺织经济的基本面,总体平稳向好。
(一)需求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技术应用,纺织新材料不断涌现,并在纺织产品中大量应用,极大地拓展了传统纺织业的发展空间,纺织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加丰富多彩。
满足了现代人追求高质量、纯天然、个性时尚、安全环保和功能性纺织服装产品需求。
纺织新技术、新纤维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对纺织生产及消费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消费观念的更新。
尤其是化纤新材料,运用复合、超细、多异、共聚、纳米级纤维等技术发展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制成的纺织服装具有较好的服用性能和保健防护功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其次溶剂法生产的新纤维素纤维和蛋白纤维,增加了天然纤维新品种。
这些纺织新材料,使纺织产品的应用领域大大拓展,不但在服装、家用纺织品领域,而且还扩展至医疗卫生、安全防护、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土木工程、机电冶金及海洋工程等各个产业用纺织品领域,形成发展新趋势,不断推动纺织业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市场
我国是纺织服装出口大国,占世界纺织服装贸易的10%,占国内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主要出口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市场。
近年来,实行出口多元化市场战略,国外市场不断扩大。
尤其是对西亚、非洲、东盟、苏联、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发展较快,促进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稳定增长。
东盟自由贸易区机制启动后,我国出口东盟纺织品不断增加,2009年已超过对日本出口,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第三大市场。
欧美市场是我国的传统出口市场,尽管不断受倒贸易保护反倾销反补贴调查,限制中国纺织品,但是双边贸易额基本持稳定。
预计,随着我国纺织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的不断提高,通过认证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纺织品比重逐渐上升,在欧美高端市场竞争力增强,我国纺织品出口将会进一步稳步增长。
2010年上半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呈恢复性快速增长态势。
自中国海关总署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6个月中国纺织服装累计出口额888.78亿美元,同比增长22%。
在今年上半年的中国纺织服装出口中,纺织品出口同比约增长32%,服装及其附件出口同比约增长16%。
预计下半年增速有所降低,全年平均可保持15%以上的增长速度。
在当前形势下,我国纺织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机遇是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国家地位提高,对世界事务有较强的话语权。
挑战主要表现在,高档产品要面对发达国家和后工业化国家,在纺织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竞争力不强。
中低档产品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印尼等,竞争加剧。
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纺织品结构、质量与我国差别不大,但其人工成本比我国低,价格竞争力较强。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纺织企业必须认真对待,积极调整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以高质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高档产品,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进一步稳定和扩大纺织品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三)国内市场
1、内需快速增长
国家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对我国造成的不利影响,2009年初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利好经济政策和措施,并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2010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和刺激消费,落实国家发展目标和社会保障体系完善。
使内需快速增长,近年来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18%的速度增长,商务部预计2015年,我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超过日本。
在内需拉动下,国内纺织品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扩大,纺织品内需比例不断提高。
据统计,纺织品内销比例已经由2000年的66.8%,提高到2007年的73.1%,2009年达到75%,保持稳定持续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国家重视三农问题解决,实行积极地扶持政策,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快速致富。
积极的三农政策,使农村消费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扩大内需和拉动我国纺织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宏观经济向好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纺织工业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纺织未来发展将转向国际化,实行稳定国外市场,扩大内需市场的发展战略。
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纺织行业必将创造新的辉煌。
2、企业需求增加
棉纱是纺织服装加工的基础性大宗商品,需求面广量大。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供数据,我国到2010年人口达13.75亿,人均纤维消费量将达到18公斤/年,其中人均棉纤维消费量将达人均7.5公斤/年。
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棉纤维消费量将进一步扩大。
另外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必然增长,纺织品社会需求与人口增长呈正相关。
纱线主要提供给针织、色织、家纺、机织等生产企业加工产品。
就这些行业的发展,对用纱线需求量,进行分析预测。
针织行业。
根据针织行业协会预测,我国每年约新增加针织大园机4000~4500台。
针织行业今后几年的用纱量,将保持在8%~10%的增长。
2010年,该行业内销用纱及化纤长丝量将增加到107万吨,其中用纱线量80万吨、精梳纱用量将达50万吨。
色织行业。
色织行业发展十分迅速。
2010年,色织布、牛仔布内销产量可达60亿米,折用纱及化纤长丝量105万吨,其中用纱线量70万吨、精梳纱用量32万吨。
家纺行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镇化建设,城乡居民住宅面积的增加和旅游饭店数量的增多、交通工具的增长,对家用、装饰用纺织品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
家纺行业每年纤维消耗量占全纺织行业纤维消耗量的1/3。
2010年,家纺行业纤维消耗量将达1000万吨。
尽管目前房地产调控,交易量下降,预计仍有10%的增长速度,家访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棉机织业。
棉、混纺及化纤机织物生产量以年均4%增长。
预计2010年,其生产量可达540亿米,用于出口90亿米,内销棉织物450亿米。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支高档织物需求量增大,棉织物平均用纱支数不断提高,按百米折纱量为18公斤计算,机织物用纱量将达682万吨左右。
其中,纯棉精梳纱需用量约150万吨。
产业用纺织品。
汽车、建筑、水利、医疗和军工行业用纺织品及民用纱线等用棉纱线量,预计2010年,可达60万吨,其中精梳纱30万吨。
目前我国纱线产量已超过2200万吨。
但产品结构仍以中低档常规产品为主,能够占领纺织品高端市场的产品不足30%。
高档、功能性、时尚化的纱线比例,远远满足不了下游面料及服装生产,对高档纱线的需求。
据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统计,目前市场需高档精梳纱约500万吨,而国内企业的产量只有170万吨左右,巨大的供需缺口,使我国需要的精梳纱,一直依赖进口。
另外在新型纤维的开发和使用上,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面料纤维组分平均为1.3种,而进口面料的纤维组分平均为3.5种,混纺交织为市场需求的主要品种之一。
纱线是各类织物生产的原料之本。
随着纺织品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市场对纺织品的质量、品种要求亦愈来愈高。
对棉纱线的要求已迅速向精梳,细特、无接头、无毛羽方向发展。
要求纱线条干均匀,且越来越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