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50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79.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docx

规划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方案

密级:

编号:

MY-CH20130610

 

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XXXXXXX有限公司

二○一九年六月十日

 

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设计负责人:

审核意见:

主要设计人:

审核人:

 

年月日年月日

 

批准单位或部门(盖章):

审批意见:

审批人

年月日

设计策划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任务名称

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

项目编号

MY-CH20130610

委托单位

XXXXXXX有限公司公司

策划依据

本项目测量任务书

设计策划负责人

其他策划人员

设计过程策划

评审内容

负责人

时间要求

备注

设计输入安排

1天

 

设计输出安排

1天

设计评审安排

1天

设计验证安排

1天

设计审批安排

1天

备注:

  

设计输入及评审

设计名称

技术设计、专业技术设计书

设计输入编写人

时间

1天

序号

设计输入文件名称

适用性评价

备注

1

《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4

《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18316-2008)

5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8)

6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7

《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T1016-2008)

8

9

10

11

12

13

14

输入评审

负责人

参加评审人员

评审意见和结论:

备注:

设计评审表

设计文件名称

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

技术设计书

评审负责人

评审依据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4-2005)

评审方式

会 审

参加评审人员

评审时间

评审目的

项目设计及技术设计的对指导生产的意义及可行性

评审内容

1、技术路线及工艺方法

2、控制网布方案

3、地形测量技术要求

4、质量控制

评审意见及结论:

 

备注:

1概述

为了满足万隆镇规划控制测量项目需要,同时也满足万隆镇规划设计及城镇发展需要,建立万隆镇基础规划控制网,服务城市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公司受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委托,将对该项目进行实地布网并实施控制测量。

项目位于紫金县万隆镇,整个测区涉及面积约40平方公里,测量范围由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在1:

10000地形图上标示的红线为界。

根据合同要求,项目期限为1个月,我公司务必于2013年7月10日前向河源市绿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提交全部内外业测量资料。

2测区概况

2.1自然地理情况

2.1.1地理状况

紫金县万隆镇隶属广东省惠州市,项目测区地处东经121°39′~1124°46′,北纬23°36′~23°45′之间,万隆镇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东江中游,处于粤东北山区与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的结合部,属山地丘陵地区。

山岭与盆地相间,东江自北向南纵贯全境。

在山间和东江河边,分布着冲积小平原和宽广的谷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适宜种植粮食作物、蔬菜、甘蔗、亚热带水果。

万隆镇东距博罗县50公里,西距河源市高新区5公里。

整个测区范围跨越约40平方公里,测区呈带状,范围内以居民地、耕地及丘陵为主。

测区内树木较多,通视条件一般,测区内道路较狭小,通行、通视较为困难。

2.1.2地形地貌

项目测区属谷地平原,东江自北向南经测区西部流过。

万隆镇目前正在进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40%属未建成区。

南部均为典型的城郊农村区域,有少数丘陵分布其间,测区海拔在37米至357米之间,平均约为40米,相对高差约为60米。

2.2人文环境

测区居民地主要分布在东江江畔,依山傍水。

农村居民大多数为客家人,使用的方言为客家话,民风淳朴。

居民地自然环境相对良好,植被覆盖达50%以上。

土壤有黄壤、红壤、赤红壤、水稻土等。

自然生长的植被灌木、乔木等。

区内丘陵、坡地种植果树,主要有荔枝、桂园等;耕地种植水稻,蔬菜等。

2.3交通状况

项目测区可乘车经建设大道到途经东环路到达,测区北部东环路至万隆镇有S242省道通过,万隆镇,城镇有纵横各两条道路,向南有乡镇公路从万隆镇自西北向向东南连接至东环路。

其它农村地区有乡村路相连。

2.4气候情况

本地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约为22℃,1月气温约为12℃,7、8月气温在28℃以上,白天最高气温高达40℃以上。

年均降水量1600-1700毫米之间,多集中在4-6月。

主要对测量不利的天气有阴雨、暴雨和酷热。

空气质量较好,成像度清晰,较少出大雾天气,一般不影响测量人员外出作业。

3已有资料情况

3.1图件资料

由甲方提供的1:

10000地形图1幅(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图件精度满足控制选点设计要求,可供踏勘和图上选点使用。

3.2平面高程控制资料

由甲方同河源市国土资源局协商提供的由广东省国土厅测绘院施测的GPS-D级点3个、GPS—E级点三个,成果属1980西安坐标系,可作为测区控制测量起算点和校核点;其中提供的点中有四个GPS—级E点高程为四等水准,成果属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可作为本测区高程控制的起算点和校核点。

4引用文件

1.《城市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CJJ/T8-2011)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8314-2009)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2898-2009)

4.《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4356-2009)

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国家测绘局(CH/T1004-2005)

6.《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

国家测绘局(CH/T1016-2008)

5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合同精神,本着满足城镇规划设计的需要,本项目最终将提交的电子文档基于MicrosoftOffice标准的格式,成果数据格式为.DOC或.XLS的。

同时提交纸质文档供业主及设计单位使用或存档,成果资料均A4纸彩打并装订成册。

5.1坐标系统、投影方式、高程系统

5.1.1平面坐标系统:

1980西安坐标系

5.1.2投影方式:

高斯—克里格投影,中央子午线L0=114°

5.1.3高程系统:

1985国家高程基准。

5.1.4时间系统

GPS测量采用GPS时间系统

手薄记录采用世界协调时UTC

5.2控制点的精度

四等平面控制网中的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0.05m。

四等以下网中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0.05m。

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相对于起算点的最弱点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0.02m。

6设计方案

6.1软件和硬件配置要求

6.1.1硬件

6.1.1.1测绘仪器

仪器名称

精度

型号规格

制造厂

仪器号

双频动态GPS接收机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S086894S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T0860537S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T08860541S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H093750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T07021S

3㎜

±1ppm

灵锐S86

南方测绘

H093514S

水准仪

DSZ05

DINI

天宝

7386

6.1.1.2其它设备

设备名称

性能

型号规格

制造厂

数量

台式电脑

酷睿2

四核Q9500

HPPRO4500

HP

1台

笔记本电脑

酷睿2双核T6

HP421

HP

1台

小汽车

两驱

东风风行

柳汽

4辆

对讲机

TK388G

健伍

6对

劳保用品

6套

6.1.1.3仪器检定要求

6.1.1.3.1基本要求

全部仪器必须经过检定合格方可投入生产使用,且仪器必须在检定证书规定的合格使用期限内使用。

6.1.1.3.2仪器的检验

a、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

1、圆水准器轴应与仪器旋转轴平行的检验与校正。

2、十字丝横丝应与仪器旋转轴垂直的检验与校正。

3、i角的检验与校正。

b、全站仪的检验与校正:

1、水准管轴应垂直于仪器旋转轴的检验与校正。

2、十字丝竖丝应垂直与横轴竖丝。

3、视准轴应垂直于横轴竖丝。

4、横轴应垂直于竖轴的检验。

5、竖盘指标差的测定。

6、光学对点器的检验与校正。

c、GPS接收机的检查内容

1、GPS接收机外观情况。

2、GPS接收机配件完好情况。

3、GPS接收机配件齐全情况。

4、传输线及设备通信情况。

5、圆水准气泡检校情况。

6、通电检测情况。

7、RTK手薄运行情况。

6.1.2软件

软件名称

用途

型号规格

制造厂

数量

GPSPROV4.0

基线解算

网平差

南方测绘

1套

平差易

水准网平差

南方测绘

1套

控制精灵

电子记录软件

南方测绘

1套

CASS9.0

成图

南方测绘

1套

Ofice2003

报告编写

微软

1套

6.2技术路线及工艺流程

6.2.1技术路线

本项目控制测量基于广东省国土厅测绘院布设的GPS-D级点的基础上布网。

布设的GPS-E网采用静态观测方法以保障测区最终成果的数学精度。

本项目运用高效的作业方法、数据采集及资料整理,形成集信息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分析和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测绘成果,形成其后城镇规划所需的数据和成果资料。

6.2.1.1准备工作

进场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技术准备、人员准备、资料准备和仪器设备准备。

(1)技术准备:

主要包括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文件,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国家相关规程、行业标准,地方性法规、标准、细则;其他有权单位制定的法定性相关文件。

(2)人员准备:

主要包括对参加项目测绘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相关技术规程、规定,明确工作要求,掌握调查方法。

(3)资料准备:

控制点成果、点之记等基础控制测量资料;小比例尺地形图、谷歌影像图及其他相关资料。

(4)作业设备准备:

主要包括交通工具、调查设备、计算机、GPS及入库软件等。

6.2.1.2控制网的建立

(1)依据规范要求合理地在测区布设控制网。

要求在实地踏勘、调查,应将点位选设在坚实稳固与安全僻静之处,点位应便于寻找、长期保存和引测。

(2)控制点观测应遵守作业方式方法并严格按规范执行。

(3)观测成果应当严格检验,当符合误差标准时,才能开始上机计算。

(4)必须针对性地在各作业小组进场前进行技术交底与必要的技术培训。

(5)开始观测前应充分做好检查、校正仪器等相应的准备工作。

6.2.1.3检查验收

(1)检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关键,应当严格实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

(2)检查员应在外业小组作业时到工地进行过程检查,了解小组对技术设计的执行情况,了解工程进度。

(3)检查内容及检定标准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及技术规程。

6.2.1.4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文明施工展现企业良好公众形象!

狠抓安全文明生产和施工一直是每一个工程企业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和责任,“安全第一”,“安全是工作的基础”。

本次测量工作我公司将制定有效、可行的安全文明施工方案,编制此方案的目的,旨在进一步加强施工安全管理,保障工程及人身安全,提升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完成。

6.2.2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表

 

 

 

 

6.3平面控制测量

6.3.1布网选点要求

1.利用测区附近GPS-C、D级点作为起算,在测区内均匀布设10-12个GPS-E级控制点,点位平均距离约为3km。

2.GPS-E级网采用一次性全面布设,联测高一级控制点不少于2个,联测3个以上2011年广东省国土资源厅测绘院布设的河源市东环高速控制网中的GPS-E级点。

3.控制网做到布点均匀,保证点位易于保存和使用,基础稳定,既要满足GPS观测的条件,又方便于常规控制测量的使用。

4.周围应便于安置接收机、便于操作、视野开阔。

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其距离不得小于200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m。

6.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如大型建筑物、水面等)。

7.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

6.3.2标石埋设

1.GPS-E级点的规格为上底12cm×12cm,下底20cm×20cm,高60cm的正四棱台,如图1所示;一、二级导线埋石点标石面标记如图2所示:

GPS-E

EL01

图1图2

2.控制点在水泥地面埋石有困难的,可切割出20cm×20cm的方框,切割的宽度为5毫米,深度为2厘米,中间埋入长8厘米、直径为12毫米的螺钉,埋入深度8厘米用于代替埋石点,表面切割的标志与相应等级埋石点一致。

3.楼顶上的埋石点的规格为:

上底20cm×20cm,下底30cm×3Ocm,高15cm的正四棱台;楼顶上的埋石应现场浇灌。

 

4.各GPS点埋设完成后应现场绘制点之记。

5.对联测旧点时,采用原点名。

GPS-E级点编号为EL01、EL02……等。

6.3.3GPS接收机选择要求

所用于观测的GPS接收机必须符合下表中所罗列的条件

接收机的选择

等级

GPS接收机类型

观测量

同步观测接收机数

D

双频或单频

L1载波相位

≥2

E

双频或单频

L1载波相位

≥2

6.3.4GPS测量布网精度要求

各等级GPS网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下表规定。

最小边长不应小于平均边长的1/2;最大边长不宜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

当边长小于200米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2cm。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级别

平均距离(km)

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mm/a)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D

5

≤20

≤40

E

3

≤20

≤40

6.3.5测量异步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异步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GPS等级

D

E

闭合环或附合环边数/条

8

10

6.3.6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GPS测量各等级的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

项目

卫星高度角(°)

有效观测卫星数

平均重复设站数

时段长度(min)

数据采样间隔(s)

PDOP值

观测方法

等级

静态

静态

静态

静态

静态

静态

D级

≥15

≥4

≥1.6

≥60

5-15

<6

E级

≥15

≥4

≥1.6

≥40

5-15

<6

6.3.7GPS观测要求

1)GPS作业时应采用静态模式观测。

2)城市GPS测量可不观测气象要素,但应记录雨、晴、阴、云等天气状况。

3)作业组在进入测区观测前,应事先编制GPS卫星可见性预报表。

预报表应包括可见卫星号、卫星高度角和方位角、最佳观测卫星组、最佳观测时间、点位图形几何图形强度因子等内容。

4)观测组应严格按调度表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保证同步观测同一卫星组。

当情况有变化需修改调度计划时,应经作业队负责人同意,观测组不得擅自更改计划。

5)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电缆应联接无误,接收机预置状态应正确,然后方可启动接收机进行观测。

6)每时段开机前,作业员应量取天线高,并及时输入测站名、年月日、时段号、天线高等信息。

关机后再量取一次天线高作校核,两次量天线高互差不得大于3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记录在手簿。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入测量手薄备注栏中。

7)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作业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各通道信噪比、实时定位结果及存贮介质记录情况等。

8)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当时段观测时间超过60min以上,应每隔30min记录一次。

9)一个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得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进行测试(发现故障除外)、改变卫星高度角、改变数据采样间隔、改变天线位置、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10)观测员在作业期间不得擅自离开测站,应防止仪器受到震动和被移动,防止人和其他物体靠近天线遮挡卫星信号。

11)接收机在观测过程中不应在接收机近旁使用对讲机,雷雨过境时应关机停测,并卸下天线以防雷击。

12)观测中应保证接收机工作正常,数据记录正确;每日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数据转存至计算机硬盘、软盘上确保观测数据不被丢失。

6.3.8外业观测记录

6.3.8.1记录项目要求

1)测站名、测站号。

2)观测年月日及天气状况时段号。

3)观测时间应包括开始与结束记录时间宜采用协调世界时间填写至时分。

4)接收设备应包括接收机类型号码及天线号码。

5)近似位置应包括测站的近似纬度、近似经度与近似高程,纬度与经度应取至1′,高程应取至0.1m。

6)天线高应包括测前、测后量得的高度及其平均值,取至0.001m。

7)观测状况应包括电池电压、接收卫星信噪比(SNR)、故障情况等。

6.3.8.2记录格式要求

1)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应按规格现场记录,字迹要清楚、整齐、美观,不得涂改、转抄。

2)外业观测记录各时段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将每天外业观测记录结果录入计算机硬盘或软盘。

3)接收机内存数据文件在卸到外存介质上时,不得进行任何剔除或删改,不得调用任何对数据实施重新加工组合的操作指令。

4)观测时应量取仪器高两次,两次读数差不大于3㎜,取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并输入GPS接受机中。

6.3.9数据预处理

1)基线解算采用厂家提供的软件在微机上进行。

2)以已知的WGS-84坐标作为基线解算依据,根据软件包说明按缺省参数进行解算。

3)基线解算可采用多基线解或单基线解,每个同步观测图形应选定一个起算点。

起算点应按连续运行跟踪站、已知点坐标和单点定位结果的先后顺序选择。

4)观测值应加入对流层延迟修正,对流层延迟修正模型中的气象元素可采用标准气象元素。

5)基线应采用双差固定解

6)处理结果中应包括相对定位坐标及其方差阵、基线及其方差阵—协方差阵等平差所需的元素。

6.3.10数据检验

数据检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同一时段观测值的数据剔除率宜不大于20%。

2)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下式要求:

dS≤2

σ

式中:

dS—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该级别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及实际平均边长计算的标准差,以下各式同),单位为毫米(mm)。

3)各等级GPS网相邻点间弦长精度应按下式计算:

σ=

式中σ——为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a——为固定误差(mm);

b——为比例误差系数(1×1O-6);

d——为相邻点间距离(km)。

4)各独立环的坐标闭合差WS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的规定:

WX≤3

σ

WY≤3

σ

WZ≤3

σ

WS≤3

σ

式中:

WX、WY、WZ为坐标差分量闭合差

WS——环闭合差,WS=

n——闭合环边数;

5)GPS网中任何一个三边构成的同步环闭合差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WX≤

σ

WY≤

σ

WZ≤

σ

WS=

式中:

WX、WY、WZ—环坐标分量闭合差;

WS—环闭合差。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该级别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及实际平均边长计算的标准差,以下各式同),单位为毫米(mm)。

6)GPS网外业基线预处理结果,其独立异步环或附合线路坐标闭合差应符合下列公式的要求。

WX≤2

σ

WY≤2

σ

WZ≤2

σ

WS≤2

σ

WS=

式中:

WS—环闭合差;

n—闭合环边数。

经检验符合要求后,采用GPS网平差软件在微机上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和二维约束平差,解算出各点的1980西安坐标成果。

6.4高程控制测量

本项目测区的高程度控制,由于现阶段测区附近的最高等级的水准点,只有国土厅测绘院2011年布设的东环高速四等水准点。

因此征得业主同意,以已知的四等水准点为起算点,测区的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与要求联测。

具体以测区范围内2-3个已知的水准点作为起算点和检核点,在整个项目测区选定30%的GPS-E级成一个水准网,以此作为整个测区各等级GPS控制网高程拟合的起算点。

高程拟合采用二次曲面拟合方法计算出各控制点高程。

各等级GPS网的高程拟合可以合并计算。

6.4.1水准测量

6.4.1.1水准测量精度

本项目水准测量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水准测量的每公里偶然中误差和全中误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测量的精度

等级

每公里偶然中误差(mm)

每公里全中误差(mm)

四等

5

10

6.4.1.2水准测量的观测要求

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仪型号

视距(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离地面高度(m)

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

四等

DS3

100

≤3.0

≤10.0

三丝能

读数

≥2次

DS1

DS05

150

注:

L为附合路线K皮,以公里为单位

1)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

采用中丝读数法时直接读出距离,观测顺序为:

后—后—前—前。

2)当水准路线为附合路线或闭合环时采用单程测量,当采用单面标尺时应变动仪器高度并观测两次,水准支线应进行往返观测或单程双转点法观测。

3)使用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观测的操作程序与气泡式水准仪相同,观测前圆水准器应精确校正,观测时应严格置平。

4)水准观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观测前应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观测时应用白色测伞遮蔽阳光,迁站时宜罩以白色仪器罩,

②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的三角架时应使其中两脚与水准路线的方向平行而第三脚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③同一测站上观测时不得两次调焦。

④观测中不得为了增加标尺读数而把尺桩台安置在沟边或壕坑中。

⑤每测段的往测和返测的测站数应为偶数,由往测转向返测时两根标尺应互换位置并应重新整置仪器。

6.4.1.3水准测量观测限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