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7392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3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docx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

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ABCDE-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AD'

几何特征:

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

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p-a'b'c'd'e'

几何特征:

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

部分

分类:

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表示:

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p-a'b'c'd'e'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

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

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

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

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

部分

几何特征:

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

何体

几何特征:

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定义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侧视图(从左向右)、

俯视图(从上向下)注:

正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长度;

俯视图反映了物体左右、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侧视图反映了物体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即反映了物体的高度和宽度

⑵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3)直观图:

斜二测画法

(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

(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

(2).平行于y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z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

(1)画轴

(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1)几何体的表面积为几何体各个面的面积的和。

(2)特殊几何体表面积公式(c为底面周长,h为高,h为斜高,|为母线)

 

锥侧面积

 

(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

 

V台二1(s'SSS)hV圆台1

—p就护匸

(4)球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

V球=4-.r3;S球面=4二R2

3

第二章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D,C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AB

(1)平面

1平面的概念:

A.描述性说明;B.平面是无限伸展的;

2平面的表示:

通常用希腊字母a、B、丫表示,如平面a(通常写在一个锐角内);

也可以用两个相对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BC

③点与平面的关系:

点A在平面〉内,记作A:

;点A不在平面〉内,记作A--:

点与直线的关糸:

点A的直线1上,记作:

A€I;点A在直线1夕卜,记

作Al;

直线与平面的关系:

直线I在平面a内,记作Ia;直线I不在平面a内,记作I二a。

(2)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即直线在平面内,或者平面经过直线)

应用:

检验桌面是否平;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A.I,B・IA:

.,B・:

.=I二*

(3)公理2: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

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2及其推论作用:

①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②它是证明平面重合

的依据

(4)公理3: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

平面a和B相交,交线是a,记作aAa。

符号语言:

PAC]B=Ap|B=I,P・I

公理3的作用:

1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2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

交线必过公共点。

3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空间的两条直线有如下三种关系:

共面直线相交直线:

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平行直线:

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异面直线:

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

2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示为:

设a、b、c是三条直线

a//b"■=>a〃c

c//b

强调:

公理4实质上是说平行具有传递性,在平面、空间这个性质都适用。

公理4作用:

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

3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4注意点:

1a'与b'所成的角的大小只由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0的选择无关,为

3T

简便,点0—般取在两直线中的一条上;

2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0€(0,);

3当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记

作a丄b;

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有共面垂直与异面垂直两种情形;

5计算中,通常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2.1.3—2.1.4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1、直线与平面有三种位置关系:

(1)直线在平面内一一有无数个公共点

(2)直线与平面相交一一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

(3)直线在平面平行一一没有公共点

指出:

直线与平面相交或平行的情况统称为直线在平面外,可用aa来表示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2.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

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

简记为:

线线平行,则线面平行

符号表示:

A―

匚」〃

bB=>a//aaIIb

222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

1、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3Ia

2、判断两平面平行的方法有三种:

(1)用定义;

(2)判定定理;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2.2.3—2.2.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

1、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anp=b

 

作用:

利用该定理可解决直线间的平行问题。

2、定理:

如果两个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符号表示:

//

作用:

可以由平面与平面平行得出直线与直线平行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2.3.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1、定义

如果直线L与平面a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a互相垂直,记作L丄a,直线L叫做平面a的垂线,平面a叫做直线L的垂面。

如图,直线与平面垂直时,它们唯一公共点P叫做垂足。

2、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注意点:

a)定理中的“两条相交直线”这一条件不可忽视;

b)定理体现了“直线与平面垂直”与“直线与直线垂直”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1、二面角的概念:

表示从空间一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

A

a

2、二面角的记法:

二面角a-l-B或a-AB-B

3、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3.3—2.3.4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1、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

2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平面(公理1、公理2、公理3、公理4)

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3.1倾斜角和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的概念:

当直线I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I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a叫做直线I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I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a=0°.

2、倾斜角a的取值范围:

0°WaV180°.当直线I与x轴垂直时,a=90°.

3、直线的斜率:

一条直线的倾斜角a(a工90°)的正切值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斜率常用小写字母k表示,也就是k=tana

⑴当直线I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a=0°,k=tan0°=0;

⑵当直线I与x轴垂直时,a=90°,k不存在.

由此可知,一条直线I的倾斜角a一定存在,但是斜率k不一定存在.

4、直线的斜率公式:

给定两点P1(x1,y1),P2(x2,y2),x1半x2,用两点的坐标来表示直线P1P2的

斜率:

斜率公式:

k=y2-y1/x2-x1

3.1.2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1、两条直线都有斜率而且不重合,如果它们平行,那么它们的斜率相等;反之,

如果它们的斜率相等,那么它们平行,即-1

注意:

上面的等价是在两条直线不重合且斜率存在的前提下才成立的,缺少这个前提,结论并不成立.即如果k仁k2,那么一定有L1//L2

2、两条直线都有斜率,如果它们互相垂直,那么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反之,

如果它们的斜率互为负倒数,那么它们互相垂直,即y-y厂k(x-X。

3.2.1直线的点

斜式方程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直线I经过点P0(x0,y0),且斜率为k

2、、直线的斜截式

方程:

已知直线I的斜率为k,且与y轴的交点为(0,b)y二kx•b

3.2.2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已知两点P1(x1,x2),P2(x2,y2)其中(XjUXzypy?

y-y1/y-y2=x-x1/x-x2

2、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已知直线I与x轴的交点为A(a,0),与y轴的交点为B(0,b),其中a=0,b=0

3.2.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1、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By0(A,B不同时

为0)

2、各种直线方程之间的互化。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33两直线的交点坐标

1、给出例题:

两直线交点坐标

L1:

3x+4y-2=0L1:

2x+y+2=0

解:

解方程组3x4八2-°得x=-2,y=2

(2x+2y+2=0

所以L1与L2的交点坐标为M(-2,2)

3.3.2两点间距离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3.3.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点P(x°,y°)到直线I:

Ax+By+C=0的距离为:

d=^身:

By。

二寸A2+B2

2、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已知两条平行线直

Ci-C2

A2B2

第四章圆与方程

4.1.1圆的标准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M(Xo,yo)与圆(x—a)2•(y—b)2=r2的关系的判断方法:

(1)(X。

—a)2(y°—b)2>r2,点在圆夕卜

(2)(沧-a)2(y°-b)2二r2,点在圆上

(3)(xo_a)2(y。

—b)2

4.1.2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

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明显。

4.2.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直线I:

axby^0,圆C:

x2y2DxEyF=0,圆的半径为r,圆心

(-D,-旦)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判别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22

(1)当d-r时,直线I与圆C相离;

(2)当d时,直线I与圆C相切;

(3)当d:

:

r时,直线I与圆C相交;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的位置关系.

设两圆的连心线长为l,则判别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依据有以下几点:

(1)当Iri「2时,圆C与圆C2相离;

(2)当I=「1「2时,圆Ci与圆C2外切;

(3)当|「1_「2I:

I:

汀1•「2时,圆Ci与圆C2相交;

(4)当I=|ri—「2I时,圆Ci与圆C2内切;(5)当I:

|「1—「2|时,圆Ci与圆C2内含;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

法判断:

(1)设直线I:

AxByC=0,圆C:

X—a•y—b2二「2,圆心Ca,b到I的距离为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1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o),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yy^r2(课本命题).

2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o,yo),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o-a)(x-a)+(yo-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唯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x,y,z),x、y、

分别是P、QR在x、y、z轴上的坐标

2、有序实数组(x,y,z),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x,y,z)来

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

坐标,记M(x,y,z),x叫做点M的横坐标,y叫做点M的纵坐标,z叫做点M的竖坐标。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1、空间中任意一点R(xi,yi,zj到点之间的距离公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