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解析含全部文言文选段译文.docx
《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解析含全部文言文选段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解析含全部文言文选段译文.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解析含全部文言文选段译文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专题解析
湖南省汝城县一中 袁利盛
一、(全国Ⅰ卷)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
“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
“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
“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
“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
“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
“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
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
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
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
效仿
【答案】B
【解析】“宠”为“宠爱”“奖赏”之意。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
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③浙西既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答案】B
【解析】②句是用比喻说理,不触及利害关系;④是说他史事擅长,有文采。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
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
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
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答案】C
【解析】“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中“擢”和“知”理解错误,“擢”是提拔,“知”掌管。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译文:
(2)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译文:
【答案】
(1)恰巧元朝派遣脱脱来征收粮饷,用耸人听闻的话威胁梁王,一定要杀掉王祎。
(2)上天已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朝廷取代了它。
你们这些微火残灰,竟敢与日月争辉吗?
【解析】
(1)注意“会”“遗”“必”“胁王以危言(状语后置)”的翻译。
(2)注意“既”“讫”“实”“馀烬”“敢与日月争明”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要严格执行直译的原则;找准得分点:
重点实词、活用词、句式特点、重要虚词、通假、偏义复词;保持译句流畅通顺让,译句和原文语境吻合。
【参考译文】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年时反应灵敏,很聪慧,等到成年后,身材高大,气度非凡。
他目睹元朝政治衰败,就写了七八千字的文章呈送当时的宰相。
危素、张起岩一同推荐了他,没有得到答复。
后来他隐居在青岩山,著书立说,名气一天天大了起来。
明太祖征讨江西的时候,王祎献上了颂词。
太祖高兴的说:
“江南有两位大儒,是您和宋濂。
学问渊博,您不如宋濂。
才思雄健,宋濂不如您。
”太祖创设了礼贤馆,把王祎召入,安置在馆中。
又多次提拔,升到侍礼郎的职位,负责记录皇上的日常起居情况。
任南康的同知府事,有很多好的政绩,太祖赐给他黄金带,非常宠爱他。
太祖即将登位,召王祎来到身边,与他一起商议登基大礼的仪式。
洪武元年八月,王祎上奏:
“祈祷上天赐予长寿的要诀,在于存有忠厚之心,为政宽大,效法自然规律,应顺百姓之心。
严厉的政治,只能施行一时,不能作为长久的政策。
浙西已经平定了,全国征收的赋税应当减少。
”太祖接受了王祎的建议,夸奖了他,然而没有完全听从他的建议。
第二年修《元史》,任命王祎和宋濂为修史的主管官员。
王祎对历史上发生的事情很熟悉,编撰时,删除烦琐杂乱的内容,在著述上花了很大的力气。
《元史》编撰完成后,王祎被提拔为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皇上的命令参与大本堂的教学,他对儒家经典和阐述的道理了解非常透彻,善于引导学生。
皇上在朝廷上召见他问话,必定赐他坐下应答,他不慌不忙地与皇上闲聊。
洪武五年正月,朝廷商议招降云南,派王祎带着诏书前往。
王祎到了云南就吿谕梁王,应该赶快把版图归还给朝廷兵部职方司,否则天朝讨伐的兵马早晚会到来。
梁王不听,没有把王祎安排在招待使者的馆舍住下。
过些天,王祎又吿谕梁王:
“朝廷因为云南百万生灵,不想用军队来歼灭你。
如果你倚仗云南路途险远,抗拒朝廷明明白白的命令,后悔就来不及了。
”梁王害怕,屈服了,当即让王祎改住招待使者的馆舍。
正逢元的残余势力派脱脱到云南征收粮饷,他用恐吓的语言威胁梁王,一定要梁王杀了王祎。
梁王不得已让王祎出来见脱脱,脱脱想要王祎降服,王祎斥责他说:
“天朝已经终结了你元朝的命运,我朝实实在在已经取代了元朝。
你元朝一点点没有烧完的余火,还敢与日月争光明吗?
况且我与你都是使者,我怎么会被你降服!
”有人劝说脱脱:
“王公向来享有很高的名望,不可加害于他。
”脱脱捋起衣袖说:
“今天即便他是孔圣人,从道义来说,我也不能让他活着。
”王祎看着梁王说:
“你杀了我,天朝大兵紧跟着就会到来,你转身之间就要大祸临头了。
”王祎就这样遇害了。
二、(全国Ⅱ卷)
康保裔,河南洛阳人。
祖志忠,讨王都战没。
父再遇,从太祖征李筠,又死于兵。
保裔在周屡立战功,及再遇阵没,诏以保裔代父职,从石守信破泽州,又从诸将破契丹于石岭关,领登州刺史。
寻知代州,移深州,领凉州观察使。
真宗即位,召还,以其母老勤养,赐以上尊酒茶米。
诏褒之,为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入,诸将与战于河间,保裔选精锐赴之,会暮,约诘朝合战。
迟明,契丹围之数重,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保裔曰:
“临难无苟免。
”遂决战。
二日,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兵尽矢绝,援不至,遂没焉。
时车驾驻大名,闻之震悼,废朝二日,赠侍中。
以其子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继彬为洛苑使。
继英等谢曰:
“臣父不能决胜而死,陛下不以罪其拏幸矣,臣等顾蒙非常之恩!
”因悲涕伏地不能起。
上恻然曰:
“尔父王事,赠赏之典,所宜加厚。
”顾谓左右曰:
“保裔父、祖死疆场,身复战没,世有忠节,深可嘉也。
”保裔谨厚好礼,喜宾客,善骑射,弋飞走无不中。
尝握矢三十,引满以射,筈镝相连而坠,人服其妙。
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上知之,乃复厚赐焉。
方保裔及契丹血战,而援兵不至,唯张凝、李重贵率众策应,遇契丹兵交战,保裔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敌乃退。
当时诸将多失部分,独重贵、凝全军还屯,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节选自《宋史·康保裔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再遇阵没 及:
趁着
B.寻知代州。
移深州 寻:
不久
C.会暮,约诘朝合战 会:
适逢
D.援不至,遂没焉 遂:
于是
【答案】A
【解析】“及”在文中的意思是“到了,等到”。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保裔奋身杀敌的一组是
①保裔选精锐赴之②左右劝易甲驰突以出
③杀伤甚众,蹴践尘深二尺④身复战没,世有忠节
⑤屡经战阵,身被七十创⑥腹背受敌,自申至寅力战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答案】D
【解析】①说康保裔选精兵出征,②说身边人劝康保裔逃跑,⑥是说张凝、李重贵作战的情形。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保裔世代行伍出身,一心报效朝廷。
其祖康志忠、其父康再遇先后战死边境。
他代父职后,又随众将攻破契丹。
宋真宗即位,召他回来,给予赏赐嘉奖。
B.康保裔抱定赴死信念抗击契丹。
契丹大举入侵,双方约定次日早晨交战,契丹却提前至黎明层层包围宋军,保裔不愿苟免于死,战至兵尽矢绝,最终阵亡。
C.康保裔战死沙场引起强烈反响。
他的死讯传来,皇上深深震惊哀悼,停止朝会两天,又赐封其子官职,同时一再表示,保裔是为王事而死,理应厚重褒奖。
D.康保裔品行端正,严谨厚道。
他待人接物讲究礼貌,又擅长骑马射箭,射飞禽走兽无不中;在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与他共同抗敌,敌军这才退去。
【答案】D
【解析】在康保裔与契丹血战时,张凝、李重贵率领军队策应他,没有与他共同抗敌。
11.把第Ⅰ卷(选择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译文:
【答案】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解析】几个重点词语:
贷,借;劳,犒劳;“没”通“殁”,死亡;鬻,卖;以,目的连词,来。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
译文:
【答案】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
“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
【解析】几个重点词语:
议,建议;上,上奏;状,情形;吾曹,我们;面目,脸面。
【参考译文】
康保裔,是河南洛阳人。
祖父叫康志忠,在攻打汴梁时战死了。
父亲叫康再遇,跟太祖打李筠,友死在战场上。
康保裔在周朝屡立战功,等到康再遇战死之后,皇帝下诏书让康保裔代替了父亲的职位,跟石守信一起攻下了泽州。
又和一些将领在石岭关打败了契丹人,做了登州刺史。
不久又作代州,又做深州刺史,还做过凉州观察使。
后来真宗即位,把康保裔诏回朝内,因为母亲年老需要勤加奉养,哪上等的尊酒茶米赐给他。
皇帝下诏书嘉奖了康保裔,又让他去做了高阳关都部署。
契丹兵大举入侵,诸将与契丹人在河间开战,康保裔亲选精锐的士兵参与战斗,恰逢傍晚,同契丹人约定第二天早晨打一仗。
但第二天一早,契丹人就把他们重重包围,手下劝康保裔换掉盔甲骑马突围逃跑,康保裔说:
“面临大难不能苟且偷生。
”于是就决战。
打了两天,杀死了不少契丹人,地下尘土都踩了二尺深,但最后弹尽粮绝,援兵却迟迟不来,所以战死了。
当时皇帝驻扎在大名,一听到康保裔战死了震惊难过,皇帝两天不上朝,追赠康保裔为侍中。
封康保裔的儿子康继英为六宅使、顺州刺史,康继彬为洛苑使。
康继英等奉旨谢恩说:
“父亲没有打胜仗就死了,陛下你不降罪给我们,我们就感到侥幸了,我们蒙受了超出一般的恩惠啊!
”说完就流泪哭得爬不起来了。
皇帝悲伤地说:
“你爹是为国家而死的,封赏,当然要厚重。
”然后皇帝对左右的大臣说:
“康保裔的父亲、祖父,全部战死沙场,现在他也战死了,他们祖辈都有忠心,绝对值得褒奖。
”康保裔为人恭谨仁厚知礼节,好结交宾朋,擅长骑马射箭,箭无虚发,射飞鸟走兽没有不射中的。
曾经手握三十支箭,拉满弓射出去,筈镝一个个被射了下来,人人都佩服他的射术之妙。
康保裔大战无数,身上有七十处战伤。
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犒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掉器物珍玩来偿还。
皇帝知道后,就重重赏赐他。
当康保裔与契丹人血战的时候,援兵却迟迟不至,只有张凝、李重贵分别领兵策应,遇到契丹兵交战,康保裔被敌人包围,李重贵与张凝去救援,却腹背受敌,从申时到寅时全力作战,才把敌人击退。
当时各个将领都损失大半了,只有李重贵与张凝回到军屯,张凝建议上奏将士立功情况的文书.李重贵叹息记:
“大将陷敌阵亡,而我们却计算功劳,有什么脸面呢!
”皇帝听说了这事,就嘉奖了李重贵与张凝。
三、(课标全国卷)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
“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
“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
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
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
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
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
归顺
【答案】D
【解析】趣:
通“促”,副词,马上、迅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
B.
C.
D.
【答案】B
【解析】
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
是指花云被缚后的表现,
是表现花云被捕后的凛然正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B.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
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
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服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尽艰辛后安全存活。
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答案】B
【解析】应是元帅朱文逊战死在前,陈友谅攻破城池在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答案】
(1)贼寇进攻三天不得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2)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解析】
(1)注意“以”“缘”“堞”的意义。
(2)注意“弃江中”“浮断木”的省略和“浮断木”的句式特点,以及“实”的意义。
【参考译文】
花云,是怀远人。
身材魁梧,皮肤黝黑,勇猛无比。
至正十三年癸巳,他提着剑到临濠拜谒太祖。
太祖认为他是奇才,命令他带兵攻占城邑,所到之处便被攻克。
太祖打算攻取滁州,带领几个骑兵在前行走,花云也在内。
突然遇到数千个贼兵,花云掩护太祖,拔剑跃马冲入敌阵。
贼兵大惊说:
“这个黑将军勇猛非凡,不可正对他的锋芒。
”大军到达,于是攻克了滁州。
太祖带部队渡长江,花云一马当先。
攻克太平以后,因为花云的忠勇,太祖让他做了身边的警卫。
被提升为总管。
领兵征战于镇江、丹阳、丹徒和金坛,都被攻下。
经过马驮沙时,遇到凶悍的强盗数百名拦路挑战,花云边打边行军三天三夜,将强盗全部擒杀。
太祖在太平设立行枢密院,提拔花云做院判。
花云奉命赶赴宁国,部队陷在山泽中达八天之久,众多强盗结伙阻拦。
花云手持长矛,呐喊出入敌阵,杀敌千百人,而自己身不中一箭。
花云回军驻扎在太平。
陈友谅带着水军来攻城。
花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朱文逊战死。
贼寇进攻三天没有入城,利用大船趁着涨水,沿着船尾攀爬城墙的垛口上去。
城被攻陷,贼兵捆绑了花云。
花云身体一振,大吼一声,绳索全部绷断,他跳起来夺了看守的刀,砍死了五六个人,骂道:
“贼兵本来就不是我主上的敌手,为何不快点投降!
”敌人大怒,打碎了他的脑袋,把他绑在桅杆上,乱箭射他。
花云仍大骂不改变,至死声音还很雄壮,时年三十九岁。
太祖做了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建立忠臣祠,将他们一起祭祀。
当战事正紧急的时候,花云的妻子郜氏祭告家庙,牵着三岁的儿子,哭着对家人说:
“城一旦被攻破,我丈夫必死无疑。
我要守道义不独自活在世上,但是不可使花家断了后嗣,你们好好把他抚养大吧。
”花云被俘之后,郜氏投水而死。
侍儿孙氏埋葬了她,抱着孩子离开,路上被人劫掠到九江。
孙氏连夜找到一户渔民,摘下簪子耳环托他们代养小孩。
等到汉兵战败,孙氏回来窃走了小孩,逃跑渡长江,遇上败军抢走船只把他们丢弃在江中,靠着断木漂浮进入芦苇洲中,采摘莲子喂养小儿,七天都未死去。
历经一年到达太祖那里。
孙氏抱着小孩拜见太祖,泣不成声,太祖也流泪,把孩子抱到膝上,说:
“大将的种啊。
”太祖赐小孩名炜,他的五世孙请求世宗,追赠郜氏为贞烈夫人,孙氏为安人,立祠堂祭奠。
四、(北京卷)
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者,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誊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
“清,蚩妄人也。
”或曰:
“清其有道者欤?
”清闻之曰:
“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亦谬。
”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
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
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呜呼!
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
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
“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
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
【注】①市:
买卖场所,后文也指经商、交易。
②雠:
这里指售出、成交③直:
价值、价钱。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善药居:
聚集,搜集
B.积券如山券:
借据,欠条
C.未尝诣取直诣:
前往
D.终不复言复:
回答
【答案】D
【解析】A选项考“居”,属于常用词的偏僻义项;B选项考“券”,属于偏僻词;C选项考“诣”,是初中课文《桃花源记》中学过的偏僻词。
而D选项考“复”,则是实实在在应该掌握的常用词。
“复”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清优主之 不害清之为富也
B.市人以其异,皆笑之 清不以怠遇其人
C.清其有道者欤 执其道不废
D.求者益众,其应益广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答案】D
【解析】A选项考的是虚词词性,两个"之",一个是代词,一个是助词;B选项考的是虚词的实词意义,第一个"以"是动词;第二个"以"是介词。
C选项仍是在考虚词词性,两个"其",一个是副词,一个是代词。
只有D项的两个“益”都是“更加”的意思。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译文:
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拍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
译文:
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
译文:
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向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王者众矣天下
译文:
那些穷困料到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会多起来
【答案】A
【解析】译文中“等待”这个意思是原文中没有的。
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生意场的交往也不一定都是津津计较的,宋清就是一个例证。
B.宋清认为做生意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追求高尚的做人的境界。
C.计较蝇头小利不仅是一般上人的本性,也是某些士大夫的通病。
D.宋清与人交往不仅异于普通商人,也高于某些以士大夫自居的人。
【答案】B
【解析】这是对文中人物的过度拔高,可以通过正文中宋清的自白找到这一选项的问题。
10.第二大题文言文《宋清传》中说“清之取利远,远故大”,意思是“宋清谋取利益放眼于长远,因为考虑到长远索引获得的利益较大”。
这概括了宋清经商的特点,请从文中举一例加以说明,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一概括的领悟。
(不少于200字)(10分)
【答案】略
【解析】阅读延伸题是今年语文高考的新题型,它是在在阅读的基础上做延伸,既要考阅读能力,是阅读题的一部分,又要考写作能力,要结合自己的积累。
文言文延伸题是关于取利长远的,先让考生从文言文篇目中举一个例子,再去联系生活进行阐发。
要求考生先解决文中的问题,再书写自己的体验。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孟子曰:
“仁者如射,发而不中,反求诸身。
”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有善射者,教吾反求诸身,手持权衡,足蹈规矩,四肢百体,皆有法焉。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答案】B吾尝学射矣始也/心志于中/日存乎鸽手往从之/十发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
一法不修/一病随之/病尽而法完/则心不期中/目不存户/十发十中矣。
【解析】主观题仍然是断句,而非标点或翻译,这是北京卷自2004年坚持至今的特色。
抓住句末语气词,再根据文言文骈句较多,句子对称的特点很容易搞定,
【参考译文】
宋清,他是长安西边药场的人,储存有好的药材。
有从深山大泽采药来的人,一定会把药材送到宋清这里来,宋清总是好好地招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