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8600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docx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

发展规划

前言

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制定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能源又快又好发展,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兰州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全市规划编制工作总体安排要求制定。

回顾“十一五”全市能源行业发展建设成就,分析能源形势和能源消费需求,阐明“十二五”期间全市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支柱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增强能源保障能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规划是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培育能源和新能源产业的重点专项规划,是全市“十二五”能源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规划期为2011年到2015年。

以2010年为基准年。

一、发展基础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市能源发展紧紧围绕国家能源政策和发展重点,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能源发展方针,在政策和投资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能源建设和投资规模显著增加,能源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和提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特别是以电源工程、电网建设和改造为重点的电力投入进一步加大,热电联产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水电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

农村电网改造逐步实施,“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无电地区电源建设工作有序开展,城市电网改造获得重大突破。

能源供需持续稳定增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水电、天然气等优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进一步上升。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能源行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能源建设和运行的宏观调控得到加强并明显改善。

“十一五”能源发展规划目标提前完成,能源供应基本满足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求。

1.能源建设成绩

(1)电力建设保持较快发展

电源建设方面,充分利用地方煤炭资源,建成了兰州铝厂自备电厂、大唐西固热电公司“上大压小”2×300MW热电联产、柴家峡水电站等电力项目,开工建设了国电兰州范家坪热电联产工程、黄河河口水电站等一批大型电力项目。

黄河支流湟水河及大通河流域内水电开发取得突破,建成大通河铁城沟水电站、杜家湾水电站等一批水电项目。

到“十一五”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8.75万千瓦(其中水电134.55万千瓦,火电304.2万千瓦),“十一五”期间新增装机容量296.92万千瓦(其中水电41.92万千瓦、火电255万千瓦);在建水电站9座,装机规模22.16万千瓦。

电网建设方面。

供电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兰州东750KV变电站于2005年9月投运,标志着甘肃乃至西北电网进入超高压电网时代,已形成坚强的330KV双环网结构,220KV电网得以优化,兰州地区750、330、220KV电网是甘肃乃至西北电网的中心及枢纽点。

截止2010年底,兰州市共有750KV变电站1座,主变1台,容量1500MVA;330KV变电站7座,主变16台,变电容量3810MVA;220KV变电站5座(含开关站1座),主变10台,变电容量1290MVA。

其中海石湾、炳灵电压等级为330/220KV,承担着兰州220KV与330KV电网的联络作用;新庄、和平、兰州西、永登电压等级为330/110KV承担着为兰州高压配电网供电及部分电厂电力送出的任务。

城网建设改造步伐加快,通过加强骨干电网建设和开展大规模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十一五”累计完成110KV及以下电网建设投资24亿元,到2010年底兰州地区共拥有110KV变电站61座,35KV变电站10座,拥有变压器113台,容量379万KVA;共有35KV及以上输电线路157条,合计2269KM;6-10KV架空线路388条,合计2993.636KM;0.4kV线路2244.2998KM。

110KV兰州城市电网已形成了以和平变、兰州北开关站、桃树村变、龚家湾变、柳泉开关站、东川开关站为电源支撑点的双环或三环供电网络结构,郊县区域110KV电网以放射状网架结构为主。

10KV配电网以建立层次分明的三级配电网络为目标,正在规划建设之中。

通过电网建设与改造,城乡低压配电网络明显改善,城市配电网络建设步伐加快,“两改一同价”成效显著,缺电县、无电乡用电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2)石油天然气建设步伐加快

原油加工能力得到提升,达到年处理1050万吨的规模;国家重要石油储备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兰州180万立方米原油商业储备库、100万立方米原油生产运行库和300万立方米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开工建设。

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基本建成,兰州天然气供应得到充分保障。

“十一五”期间,新增居民用户约19万户、餐饮用户520家、茶浴炉用户120家、采暖锅炉1434吨、汽车加气站用户33家、工业用户发展14家。

门站增加1座,天然气输配管网新增641KM,其中高中低压管线增加51KM,庭院管线增加590KM,区域调压站增加9座。

尤其在“十一五”期间完成了23公里长输管线东延段以及配套的次高压环网工程,使得市内主供气管网形成了东西对持南北分输的供气格局,极大的优化了市区供气管网,提高了供气规模,满足了“十一五”期间用户快速发展需求。

年供气量从2005年的6.91亿立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11.27亿立方米。

同时建成天然气输配系统的SCADA系统(数据采集及监控信息系统)工程和日处理30万立方米LNG液化天然气项目。

形成了具有长输管线、市区次高-中-低三级压力管网及各类门站、调压站(箱、柜)等较为完善的供气格局,城市管网现已覆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等五大城区。

(3)煤炭生产和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煤矿建设通过兼并重组、安全改造、改扩建和资源整合等技术改造项目的实施,煤炭产量从2006年的553.12万吨降至2010年的486.03万吨,年均降幅达2.26%;本市自产煤炭不能满足需求,不足部分从市外调入。

“十一五”期间,窑街煤矿对窑街煤田三矿、海石湾矿井深部扩大区进行勘探;兼并改造永登县哈拉沟煤矿,收购红古区獐儿沟煤矿;开工建设油页岩炼油综合利用项目、金河煤业公司通风运输系统改造、海石湾煤矿通风运输系统改造等重大技改工程;市属企业实施了兰阿煤矿和碳洞沟煤矿的安全改造项目。

(4)新能源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兰州具有较丰富的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拥有优质的硅矿资源,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

近几年,我市新能源产业起步发展,初步形成了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应用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以风力电机、塔架生产为主的风电零部件装备产业正在建立;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及沼气发电项目基本建成;以可再生能源利用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投入持续增加,农村沼气建设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为民所办的实事之一,农村沼气、太阳能利用、农村节能技术和设施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建立了种植—养殖—沼气—生活用能的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初步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截至“十一五”末,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生态家园模式户3.903万户,养殖小区小型沼气工程2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处,沼气适宜普及率达到30%;累计推广太阳灶5.8609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44万平方米;推广节能炉2.5万台,改建省柴节煤灶15万台、节能炕7.9万铺。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取得进展,已建成运行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应用面积约60万平方米,实施光电建筑应用项目2项,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101.35KW,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科研教学办公楼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甘肃土木工程科学院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光电应用建成投运;浅层地能推广应用取得成效,建成地源热泵系统有15个,总建筑面积约43.1万平方米,约占兰州总供暖面积的0.8%。

2.能源生产继续增长

2006—2010年,我市能源生产总量持续增长。

能源生产总量由2006年的1884.32万吨标准煤(以热当量法计算,下同)增长到2010年的2282.55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4.23%。

其中:

煤炭从2006年的553.12万吨下降到2010年的486.03万吨,年均降幅达2.26%;发电量从2006年的121.06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167.2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7.63%。

其中:

火电从2006年的96.53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146.1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0.29%; 水电从2006年的24.53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23.1亿千瓦时,年均增长-1.16%;天然气从2006年的7.56亿立方米到2010年增长到11.2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9.81%。

(图1):

2010年能源生产结构图

2010年能源生产结构为原油66.57%,煤炭15.33%,火电7.81%,天然气6.99%,液化石油气1.06%,可再生能源占2.24%(水电1.23%)。

一次能源生产中可再生能源比例为8.4%(水电5.06%)。

3.能源消费持续增长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以及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市能源消费逐年较快增长。

能源消费总量从2006年的1557.01万吨标准煤增长到2010年的1984.89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约5.5%。

其中:

煤炭从2006年的1073.57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324.89万吨,年均增长4.68%;天然气从2006年的7.56亿立方米增长到2010年的11.27亿立方米,年均增长9.81%;用电消费从2006年的190.18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的412.99亿千瓦时,年均增长23.43%。

表1:

兰州市2006—2010年能源消费表

指标名称

计量单位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能源消费总量(标准量)

万吨标煤

1557.01

1676.96

1773.48

1848.3

1984.89

煤炭

万吨标煤

778.76

764.3

822.94

914.43

957.06

汽油

万吨标煤

20.73

24.23

25.72

25.48

26.31

柴油

万吨标煤

52.64

49.25

53.48

44.49

66.36

煤油

万吨标煤

6.39

7.53

7.42

7.75

6.58

天然气

万吨标煤

91.8

93.46

98.33

112.65

149.9

液化石油气

万吨标煤

4.19

3.75

4.3

6.02

3.69

电力

万吨标煤

190.18

221.5

233.1

215.5

412.99

(图2):

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

2010年能源消费结构为煤炭48.22%,电力20.8%,成品油5%,天然气7.55%,液化石油气0.19%,其他18.24%。

4.能源行业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1)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电力企业基本完成“政企分开、厂网分开”改革,电源建设出现了“三多”(即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投资来源多渠道化)的有序竞争格局,为进一步推行“竞价上网”电力改革奠定了基础。

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按照“两改一同价”工作的统一部署取得显著成果,实现“三公开”、“四到户”和“五统一”,推进城乡用电同价,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随着我国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打破垄断、引入竞争、建立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原则的电力市场竞争规则,构建新的电力市场体系为目标的电力体制变革将进入实施阶段。

(2)天然气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兰州燃气化工集团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与中石油昆仑燃气进行战略重组,改制为兰州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得到上游气源的保障,为集团公司在市场的拓展上提供更大的便利和发展空间,为我市清洁能源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

(3)煤炭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