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590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对外友好往来》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识:

掌握唐朝和日本的关系、遣唐史和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的情况;隋唐与新罗的频繁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能力:

通过对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特别是日本、新罗和天竺等国的友好往来情况的学习,启发学生思考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主要原因,和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日本、新罗与隋唐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相似性的比较,以及对佛教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唐朝所起作用的分析,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

2.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出的精神的了解,激发学生积极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2.通过对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的了解,激发学生为自己祖先的业绩感到自豪的崇敬之情。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今天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幻灯片显示)旧金山唐人街:

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一条街叫“唐人街”,你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

(幻灯片显示)唐朝壁画《礼宾图》反映了唐时与外交往的一个场面。

你知道隋唐时期与中国长期通好的有哪些国家吗?

古代新罗、天竺、大食、波斯等国分别是指今天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日本是中国的近邻,两国在经济文化上早有密切关系。

你知道隋唐时期两国交往的史实吗?

你能举出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具体事例吗?

要想知道这许许多多问题的答案,就让我们来学习这一课吧!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隋唐对外交往的特点隋唐时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大,对外交往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的气象。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的第一段,然后找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

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有以下一些特点:

①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乃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②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③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都有频繁的外贸活动。

④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出示幻灯片)唐朝中外交往:

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陆路从长安出发,向西经过河西走廊,越葱岭到达波斯、大食、欧洲,向南到达印度。

水路从扬州出发,向东到达朝鲜、日本;向南到达东南亚、南亚、一直到西亚。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课本上的插图《职贡图》(或用投影放大)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使节远道来到中国,向中国皇帝进献他们的珍稀宝物,这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途径。

《职贡图》就反映了边远各族和外国使节携贡品,来唐朝贡的情景。

图中贡使骑着高头大马,前后卫士们为其张盖护拥。

贡使后面的许多人,有的提着鸟笼,有的背着象牙,有的拿着孔雀掌扇,还有人头顶着宝物,兴高采烈地边走边谈。

此画的作者是阎立德,画高61.3厘米,宽191.5厘米,我们看到的只是局部。

同学们,隋唐时期(特别是唐朝)的对外关系绝不仅仅停留在接受外来的贡品上,而是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的外交,下面我们通过对唐朝和日本、新罗、天竺的关系的学习,来进一步了解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

二、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出示幻灯片)同学们,上图是一艘遣唐使船的模型。

隋唐时期日本人到中国乘坐的*的船。

“遣唐使”作为一个特殊的词语,已经被中日两国人民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日本“遣唐使”来华情况。

学生看书后

为了吸收中国的文化成果,日本选派了不少留学生入唐学习,他们被分配到长安国子监学习各种专门知识。

他们在中国长期学习,与中国诗人学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其中最著名的是晁衡。

留学生和学问僧在传播唐朝制度和文化中起了很大作用。

请同学看书回答,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日本派遣唐使;②到唐朝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③使团把赠品给唐朝,唐朝回礼给日本使团,实际是两国之间的贸易。

唐朝与日本之间的交往对日本产生了什么样*?

.

(出示幻灯片)

①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②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比如京城的建筑,货币的样式,诗歌、独特的茶文化等。

那时候,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也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

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

出示幻灯片:

鉴真的简介从鉴真六次东渡中,你们能得出什么启示?

请大家讨论后回答。

生甲:

鉴真六次东渡,表明了鉴真有一股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精神。

生乙:

鉴真为传播唐朝文化、促进中日交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肯定这种行为,并为中日睦邻友好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想一想,鉴真东渡为什么会在中国和日本产生这么大*?

鉴真和尚在日本生活了10年,最后死在日本。

鉴真也把丰富的中国文化,如宗教、建筑、雕刻、医药等传到了日本,受到日本人民的欢迎和尊敬。

鉴真曾经居住过的奈良唐招提寺里,直到现在,还供奉着鉴真大师的在世时就做成的他的塑像。

日本政府立法尊奉它为

国宝”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唐和日本的关系里,共有三个

方面的内容:

日本遣唐使、唐朝对日本文化*、鉴真东渡。

下面请同学们看书,总结出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学生自学后,教师总结:

①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②新罗商人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③新罗引进了唐朝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④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在宫廷和民间流行。

我们再简化一些,以便于记忆。

唐朝和新罗的交往要点有:

使节往来和留学生、贸易往来,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文化交往。

同学们,唐朝时和周边国家交往很多,除了和日本、新罗的交往外,就是和古印度的交往。

《西游记》里的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就源于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时称天竺)求法之事。

(出示幻灯片)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从玄奘和尚的图片描绘的是玄奘从印度学成后归国的情景。

玄奘身穿和尚服,胸前挂着念珠,脚穿草鞋,腰前系着小包袱。

他左手拿经书,右手执拂尘(用来驱赶蚊蝇),背上背着用竹子做的书箱。

书箱顶上是遮阳蔽雨的伞,伞前垂下的线挂着一盏小油灯。

现在请同学们看书,了解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及玄奘西游之事。

四、玄奘西游

(出示幻灯片)玄奘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包括今以及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的方位、道里、疆域、城市、人口、风俗人情、名胜古迹、历史人物、传说故事,是研究这些地区*重要材料。

现在《大唐西域记》已译成数国文字,成为一部世界名著。

同学们,听了上面的讲解。

结合你们平时看到的《西游记》的原著、影视等作品。

比较一下书中、影视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到的玄奘有何异同?

请大家讨论一下回答。

生甲:

相同之处是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

最后都取得了成功。

生乙:

不同之处是《西游记》里的唐僧有观音指点,有功夫超群、神通广大的三个徒弟保驾,甚至连坐骑都是龙变的。

而现实中的唐玄奘却没有这般幸运,完全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和勤学不倦的精神取得成功。

前者是虚构的,后者是真实的。

同学们,到现在为止,这一课的内容,我们就学习完了。

下面,

我们通过投影,把本课的知识结构梳理一下,以便掌握

玄奘有哪些贡献?

我们应该学习它的什么精神?

鲁迅为什么称他为“中国的脊梁”?

它与鉴真有哪些共同之处?

学生讨论……

教师综合归纳,精讲点拨。

课后小结

(1)唐朝为什么能够吸引万国来朝?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并由此引出下一个问题:

唐朝国家安定强盛、经济文化繁荣,对各国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陆路和海路交通比过去发达,为中外相互往来创造了条件。

(2)以史为鉴:

唐代的对外交流给我们什么启示?

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

课后习题课后查找资料鉴真与玄奘的共同之处是什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隋唐时期我国同亚洲各国,

这种友好交往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总结出唐文化的世界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

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本课的难点,在于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频繁,它与当今的开放有什么区别。

教学过程

导入:

唐朝的繁荣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目光,大唐帝国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之精华,而灿烂的中国文化也深深*了自己的友好邻邦……

遣唐使渡海西来

1、遣唐使中国唐代时,日本派赴中国的使节团。

唐朝代隋以后,日本沿袭遣使入隋的旧制,继续派出遣唐使。

630年第一次遣使,最后一次在838年。

初期使团共200余人,乘船2艘,以后增为4艘,人数增至500余人。

空海入唐漂着图

2、空海

日本佛教真言宗开祖。

密号遍照金刚。

赞岐国(今香川县)人。

15岁至京都习儒,而后信佛。

804年与最澄等入唐求法,从长安青龙寺惠杲受密法。

3年后归国,奉诏弘传真言宗,以平安(京都)东寺和高野山为传教根本道场。

逝后,追谥为弘海大师。

3、鉴真东渡

(688~763年)扬州江阴人,俗姓淳于。

原为扬州大明寺高僧,精通佛经和医学。

日本僧人荣睿。

普照等曾邀请他去日本,先后五次东渡,均未成功。

753年,已双目失明的鉴真带着弟子第六次东渡,到达日本。

他带去佛教经典以及建筑、雕刻和医学等知识,对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和日本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鉴真在日本十年,深受日本人民的崇敬,死后葬在日本的唐招提寺。

4、唐招提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

简称招提寺。

在日本奈良市西京五条。

由唐鉴真主持,于759年建成,与东大寺的戒坛院并为传布和研究律学的两大道场。

平安时期初兴盛一时,后逐渐衰微,镰仓时期一度复兴,后衰落。

现存有创建初期的金堂、讲堂。

存有鉴真和尚夹纻坐像等重要文物及多种古写经、古书籍等。

三和寺:

据说新罗善德女王11年(642年)慈藏律师从唐朝回国以后,在五台山找观音菩萨时,到头陀山建筑黑莲台,这是今天的三和寺。

但这毫无根据,实际上由梵日国师建筑的三公庵才是三和寺的前身。

三和寺也叫做三公庵、黑莲台、中台寺。

在太祖时正式改称为

5、崔致远

新罗末期人。

字孤云,本籍庆州,868年,12岁,入唐留学。

18岁,登宾贡科。

曾为唐官吏,后入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做《讨黄巢檄》,据传黄巢读其檄文,惊而堕于椅下,一时名动天下。

885年归国,官至侍读兼翰林学士守兵部侍郎知瑞书监事。

以时务策十余条上真圣女王,不见实行。

为中央地方官吏10余年,终限于出身,无法实行其改革主张,又不满当时朝政,弃官隐居于伽耶山。

罗亡丽兴,不知所终。

或云得道成仙。

6、玄奘唐代高僧,法相宗创始人,佛经翻译家、旅行家。

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

幼年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20岁在成都受具足戒。

曾游历各地,参访名师。

627年他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645年正月,玄奘带着657部佛经回到长安。

后从事佛经翻译工作。

20年间译出佛经75部1335卷。

他还根据旅途见闻,写了一本《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亲历的110国、传闻的28国的情况。

玄奘取经图那烂陀寺遗址玄奘讲经处

《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大唐西域记》

玄奘题名石佛座

长安兴教寺玄奘墓塔

大雁塔地宫供奉的玄奘舍利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探寻玄奘西行足迹活动内容:

由老师或同学自由分组,每个小组选择玄奘西行路线的一部分。

根据玄奘西行路线图和最新的亚洲地图,找出玄奘西行的路线(现代)。

根据这条路线,找出玄奘西行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在

搜集这些城市的图片和文字等资料。

将资料成多媒体课件或网页,在课外活动时间作展示和汇报。

课堂练习

1、阅读材料:

“条条青槐街,相去八九坊。

--引自课本

请回答:

(l)这句话是唐朝人对哪座城市绿化的描述

(2)说说这座城市重要性的表现?

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家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