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5097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docx

采矿工程实习报告

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地理位置

**煤矿井田位于贵州省盘县**乡以北至柏果、上以南至洒基镇,距盘县城约12km,行政区划属盘县**乡管辖。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吕梁山脉中段东翼,晋中盆地西缘。

属构造剥蚀成因的低山及中高山地形,区内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地形比较复杂。

三、河流水系

井田内河流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

磁窑河为井田内较大的季节性河流,从井田中部流过。

磁窑河年径流模数正常年1210万m3/km2,丰水年1450万m3/km2,枯水年937万m3/km2。

四、气象及地震

区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昼夜温差悬殊。

冬季少雪,春季风大雨少,夏季雨量高度集中,秋季阴雨天较多。

年平均气温10.1℃。

七月份最热,平均气温24.0℃,极端最高气温36.7℃;一月份最冷,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20.1℃。

年降水量249.5~495.7mm,降雨量主要集中于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3%。

风向以西北风为主,平均风速1.6m/s,最大冻土深度77cm。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鉴定:

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五、地方矿井及老窑

井田东邻香源沟煤业,东南部有火山煤矿,周边无其他生产小窑开采。

六、矿区工农业概况及建材供应等情况

矿区地处城镇附近,农业生产产量较低,主要农作物有枣、玉米、小麦等。

工业生产所需砖、白灰、砂、碎石等建筑材料可在当地解决;所需钢材、高标号水泥、木材则利用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库存材料。

7、水源、电源情况

1.水源条件

中兴矿生活用水主要靠取自东沟内地表砂岩渗水,生产用水主要靠收集东沟内地表水。

第一水源地是磁窑村现有的3眼深层井,主要解决矿区生活用水和临时生产补充用水。

第二水源地是利用磁窑河的“东沟水库”,从东沟水库提水解决矿区的生产用水。

第三水源地是利用交城县“瓦窑集中供水工程”,主要解决矿区生活用水和生产补充用水,属于中远期矿区规划发展用水的主要水源地(不属供水工程设计范围)。

2.电源条件

根据吕梁供电分公司与汾西矿业集团的供电协议,中兴煤矿峁上110kV变电站两回电源一回引自广兴22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LGJ−240mm2、线路长度为16km,本线路单独工作线路压降为0.71%;另一回引自义望11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LGJ−300mm2、线路长度为7.9km,本线路单独工作线路压降为0.32%。

校核义望110kV变电站汾阳220kV段110kV进线电源的压降,导线为LGJ−240mm2、线路长度为17.6km,按线路所带最大负荷计算压降为3.08%,两段线路总压降为3.4%。

中兴场地35kV变电站二回电源引自峁上110kV变电站,线路导线型号为LGJ−240mm2、线路长度为2km,一回电源工作时线路压降为0.26%。

第二节地质特征

一、地层

井田自东向西出露地层有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及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l1)。

第四系中更新统(Q2)分布于山坡及山巅。

现结合详查及钻孔资料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

下段岩性以灰、灰白色角砾状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

上段以浅灰、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泥灰岩为主,厚37m左右。

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

底部以铁铝层为基底,与下伏峰峰组平行不整台接触。

属海陆交互相沉积。

岩性为深灰、浅灰及灰色细-中粒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铝质泥岩、石灰岩及煤线组成。

全组厚33m左右。

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

自K1砂岩底至K3砂岩底,全组厚58.26-93m,一般厚80m。

岩性为深灰、灰黑色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浅灰色砂岩及煤层组成。

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

由K3砂岩底至K4砂岩底,全组厚50-70m,平均63m。

连续沉积于太原组之上。

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

底部以K4(骆驼脖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山西组之上。

属陆相沉积。

厚81-112m,一般厚100m左右。

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

分布于井田的东、东南部,自K6砂岩底-K8砂岩底,连续沉积于下石盒子组之上。

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

广泛分布于井田的中部.以K8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上石盒子组之上,属陆相沉积。

厚102.50-119.00m。

下部多为泥岩与中粗粒砂岩互层,底砂岩所含砾石直径最大可达20-30mm,有时在与下伏地层接触面上,为薄层淡水灰岩,上部以含淡水灰岩的泥岩为主。

8、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

分布于井田的西部及北部,以K9砂岩为底界,连续沉积于石千峰组之上,属陆相沉积。

受风化剥蚀作用,地层出露不全,最大厚度约200m。

以砖红色、紫红色细粒砂岩、薄-中厚层状、紫色、紫红色板状粉砂岩互层为主,夹有紫红色砂质泥岩。

二、构造

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在2号煤层中发现落差最大为7m的逆断层1条,落差小于5m的断层有65条,其中落差大于1m小于5m的正断层13条、逆断层6条。

小的陷落柱26个。

无岩浆的侵入。

总之,井田构造以褶曲为主,断层、陷落柱发育,但规模小。

褶曲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但对采区布置影响不大,构造属简单类。

三、煤层

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共含煤14层,自上而下依次为02、03、1、2、4、5、6上、6、7、8上、8、9、10、11号。

含煤地层总厚143.1m,煤层总厚16.21m,含煤系数11.3%。

其中可采煤层平均厚13.24m,可采含煤系数9.3%。

山西组含02~5号6层,煤层总厚7.64m,地层平均厚63.2m,含煤系数12.1%,可采煤层3层,煤号为2、4、5号,可采煤层6.54m,可采含煤系数10.4%。

太原组含6上~11号8层,煤层总厚8.57m,地层平均厚79.9m,含煤系数10.7%。

可采煤层有6、8、9号3层,可采煤层总厚6.70m,可采含煤系数8.4%。

可采煤层特征见表2-2-4。

表2-2-4可采煤层主要特征表

见煤点厚度

(m)

最小—最大

平均

煤层间距

(m)

最小—最大

平均

煤层结构

可采性

稳定性

2

20

20

0

0.78-2.26

1.54

0-1

简单

全井田可采

稳定

2.4-12.7

6.1

4

7

6

1

13

0.65-3.20

1.71

0-1

简单

赋存区大部可采

稳定

0-6.0

2.7

5

13

13

0

0.70-5.39

2.89

0-2

简单

全井田可采

稳定

27.4-36.7

31.9

6

14

14

0

0.87-1.75

1.15

0-1

简单

大部可采

稳定

19.2-25.5

21.7

8

14

14

0

2.50-4.44

3.18

1-2

简单

全井田可采

稳定

1.8-10.6

5.2

9

14

14

0

1.55-3.00

2.11

0-1

简单

全井田可采

稳定

1、2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中下部,K4砂岩下40-57m。

煤厚0.78-2.26m,平均1.54m。

煤层顶板以泥岩为主,底板为泥岩、细粒砂岩,局部为粉砂岩。

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

2、4、5号煤层

位于山西组下部,上距2号煤层2.4-12.7m,平均6.1m。

中西部4、5号煤合并,合并区称5号煤层,分叉区称4、5号煤层。

5号煤层厚0.70-5.39m,平均2.89m,东薄西厚,规律明显。

不含或含1-2层夹矸,结构简单,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

分叉区4号煤层厚0.65-3.20m,平均1.71m,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结构简单,属赋存区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

4、5号煤层顶板岩性为泥岩、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

3、6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上部,L5石灰岩之下,煤厚0.87-1.75m,平均1.15m。

上距5号煤层27.4-36.7m,平均31.9m。

不含或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11-0.40m,煤层结构简单。

煤层顶板岩性为炭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

属大部可采的稳定煤层。

4、8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中下部,L1灰岩之下,煤厚2.50-4.44m,平均3.18m。

上距6号煤层19.2-25.5m,平均21.7m。

为本井田赋存最好的一层煤。

不含或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顶板岩性多为炭质泥岩,局部为L1石灰岩,底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

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

5、9号煤层

位于太原组下部,上距8号煤层1.8-10.6m,平均5.2m,煤层厚度1.55-3.00m,平均2.11m。

不含或偶含一层夹矸,煤层结构简单。

顶底板岩性均为泥岩或砂质泥岩。

属全井田可采的稳定煤层。

四、煤质及其工业用途

1、物理性质和宏观煤岩特征

井田内煤的颜色为黑色,条痕为褐、灰褐色。

条带状结构为主,也有线理状、透镜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

(1)2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1500℃,属难熔灰。

2号煤层为低中灰、低硫的焦煤。

(2)4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1500℃,属难熔灰。

4号煤层为中灰、低硫的焦煤、瘦煤。

(3)5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1500℃,属难熔灰。

5号煤层为中灰、低硫的瘦煤、焦煤。

(4)6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1500℃,属难熔灰。

6号煤层为低灰、中硫的贫煤、贫瘦煤、瘦煤。

(5)8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高熔灰或难熔灰。

8号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的贫煤、贫瘦煤。

(6)9号煤层

煤灰成分以酸性矿物为主,碱性矿物只占少量。

煤灰熔融性(ST)为高熔灰或难熔灰。

9号煤层为中灰、中硫的贫煤。

2、煤的工业用途

本井田煤类2号煤主要为焦煤,4、5号煤主要为瘦煤、焦煤,为炼焦用煤及配煤,经济价值高,6号煤部分为瘦煤、贫瘦煤,少部分为贫煤,可用作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8、9号煤为贫煤、贫瘦煤,发热量较高,可作为动力用煤。

五、井田水文地质

中兴煤矿位于清交矿区西南部,地形陡峻,沟谷深切,基岩裸露,黄土零星分布。

地势大体为北部高、南部低。

磁窑河为井田内较大的河流,在岭底村东500m处分叉,分为东沟和西沟,两沟汇入磁窑河,最后汇入汾河。

井田处于煤层深埋区,基岩出露上石盒子组,石千峰组及刘家沟组地层。

1、含水层组

(1)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含水层组

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及峰峰组石灰岩为主要含水层组。

含水结构以溶隙、溶孔为主。

(2)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石灰岩溶蚀裂隙含水层组

太原组以碎屑岩类夹石灰岩为主,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

含水层主要为L5、L4、K2。

据火山精查区的541号孔水文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492-0.0690L/s·m,渗透系数0.71m/d,水位标高789.40m,说明本组含水层富水性弱。

(3)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本组砂岩不发育,常见有2号煤以上砂岩,5号煤下砂岩和K3砂岩,均不发育。

以细粒砂岩为主。

(4)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组

本组含厚砂岩多层,由于广泛出露,易于接受补给,所以常在沟谷有一些泉水涌出,水量一般很小,最大0.6L/s。

据火山精查区资料,本组含水层其富水性弱。

(5)第四系全新统砂砾孔隙含水层

分布于磁窑河沟谷中,磁窑河河谷冲积层由砂砾层组成,厚5m左右为软的淡水。

2、隔水层

9号煤底至奥陶系顶面之间的岩层,厚60m左右,以泥质岩类为主,为隔水层。

各基岩含水层之间的岩层,厚度较大,裂隙不发育,可视为隔水层。

3、充水因素分析

(1)、地表水体对矿井的影响

①、井田内无大的地表水体,较大沟谷为市儿沟,由于井田内煤层埋藏较深,故地表水体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②、井田内地形起伏较大,地势为北高南低,大气降水除少数消耗于蒸发及地表径流外,其余均汇入磁窑河或渗入地下。

但对因采矿活动可能引起的地表下沉低洼、塌陷地带将会产生暂时积水现象,应引起重视。

(2)、含水层对矿井的影响

①、山西组砂岩裂隙水

井田先开采山西组2号煤层。

2号煤层顶板砂岩孔隙裂隙含水层补给面积小,富水性弱,一般对2号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②、太原组灰岩岩溶水

太原组薄层灰岩岩溶裂隙承压水,该含水层水头压力较高(水位标高为+792.22m),是2号煤层底板间接充水水源。

该含水层组与2号煤层之间有稳定可采的4号和5号煤层及砂泥岩隔水层,能起到一定的隔水作用,在正常地层层序不会发生该含水层水直接涌入2号煤开采工作面,但在遇到导水陷落柱及大的断裂构造时有发生突水的危险。

③、奥陶系灰岩岩溶承压水

煤系地层下伏的厚层灰岩含水层,亦为2号煤层底板间接充水水源。

(3)、断层及陷落柱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井田内地表未发现断层和陷落柱。

(4)、采(古)空区积水对矿井充水的影响

经估算,2号煤层采空区积水面积174000m2,积水量117418m3。

在同层开采时应注意留设隔离煤柱,而在开采2号煤之下的煤层时,采空区积水将是开采工作面主要充水水源,必须采取提前预疏放方法疏干上覆采空区积水,确保安全回采。

4、奥灰突水性分析

井田内奥灰含水层水位标高为800-870m,井田内可采煤层为2、4、5、6、8、9号煤层。

井田内除2号煤层东南角不带压外,其它部分及煤层均为带压开采。

通过最大突水系数计算结果可知,2、4、5、6号煤层处于带压开采安全区,8号煤层底板标高在455-563m为带压开采过渡区,>563m标高为带压开采安全区,9号煤层底板标高在450-587m为带压开采过渡区,>587m标高为带压开采安全区。

5、矿井水文地质类型评价

井田2、4、5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和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2号煤层大部分存在奥灰带压开采,4、5号煤层全部存在奥灰带压开采;2号煤层含有少量采空区积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2号煤层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4、5号煤层的导水裂隙带能够导通2号及4号煤层的采空区积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4、5号煤层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井田6、8、9号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太原组灰岩岩溶含水层,间接充水含水层为奥陶系灰岩岩溶含水层,6、8、9号煤层均存在奥灰带压开采,且6、8、9号煤层开采时形成的导水裂隙带均能到达上层煤的煤层底板,沟通上部煤层采空区积水,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6、8、9号煤层的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5、矿井涌水量

补充勘探地质报告对矿井涌水量采用了富水系数法、大井法分别进行了预算,并确定了中兴矿井300万t/a生产规模达产后,正常矿井涌水量可采用2200m3/d,最大矿井涌水量3150m3/d。

考虑井筒淋水、井下消防洒水等,本设计确定正常矿井涌水量为2200/24+10(井筒淋水)+2394/24(井下防尘)=201m3/h,取200m3/h;最大矿井涌水量400m3/h。

六、井田勘探程度及资源/储量

全井田资源储量中,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的2号煤层资源储量4020万t,煤类均为焦煤。

未批采4、5、6、8、9号煤层资源量25430万t,其中贫煤12544万t,贫瘦煤5149万t,瘦煤4215万t,焦煤3522万t。

七、煤层开采技术条件

1、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2号煤层的顶板大多为砂质泥岩,较破碎,不稳定,采后5-6个月来压。

底板为泥岩或细粒砂岩,采后1年左右发生底鼓。

4号煤层顶板大多为砂质泥岩,底板大多为泥岩。

5号煤层顶板为细粒砂岩,底板为细粒砂岩。

6号煤层顶板为石灰岩,底板为砂质泥岩。

8号煤层顶板主要为砂质泥岩,底板主要为细粒砂岩。

9号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底板主要为粉砂岩。

2、瓦斯、煤尘及煤的自燃

(1)瓦斯

据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中兴煤矿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43.38m3/min,相对涌出量为24.23m3/t,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

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为2.6m3/min,相对涌出量为1.45m3/t。

(2)煤尘

据12号钻孔各煤层煤尘爆炸性试验,2、4、5、6、8、9号煤层煤尘均具爆炸性。

(3)煤的自燃

2008年12月16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关于《山西省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度矿井瓦斯等级和二氧化碳涌出量鉴定结果的批复》表明各煤层自燃等级为Ⅲ级,自燃倾向性质为不易自燃。

3、地温

井田内无井温测量成果资料,根据清徐详查资料,地温梯度均小于3℃/100m。

井田属地温正常区。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境界及储量

一、井田境界

按照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8年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

1400000830173),井田范围由下列5个坐标点连线圈定而成。

全井田东西长5.5km,南北宽4.0km,面积19.8625km2。

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井田范围拐点坐标

点号

X

Y

1

4166150.

19600300

2

4170150

19600300

3

4170150

19594800

4

4169000

19594800

5

4166150

19596300

二、储量

本井田构造简单,资源可靠性高,故系数取10%,经计算全矿井工业资源/储量29323.6万t,扣除永久煤柱损失后的设计资源/储量27929.1万t,再考虑工业场地、大巷和开采损失等因素后,共获得可采储量20806.6万t。

第二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一、矿井工作制度

矿井年工作日330d。

其中,井下实行四班制,净提升时间为16h;地面实行三班制。

二、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井田内地质储量较丰富、可靠,全矿井可采储量为24388.0万t/a。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300万t/a计算,服务年限49.5a。

三、矿井服务年限

储量备用系数取1.4,矿井生产能力按300万t/a计算,矿井服务年限为49.5a,其中第一水平服务年限21a。

第三节井田开拓

井田开拓方式

(1)中兴场地副斜井。

井筒净断面为10.48m2,坡度24°46′,安装2JTP-1.6型双滚筒提升绞车。

(2)中兴场地主斜井。

井筒净断面17.32m2,斜长599m,倾角26°50′42″,安装带宽800mm的大倾角强力胶带输送机和架空乘人装置。

(3)峁上场地小煤窑副斜井。

井筒净断面13.8m2,斜长888m,倾角31°11′32″。

三、水平划分及标高

水平划分及标高

本井田为一单斜构造,煤层埋藏标高+460~+780m,煤层走向为北西、北北西向,倾角小于12°。

根据煤层的赋存条件,确定全井田在上、下煤组分别设开采水平,上煤组即第一水平标高设在+760m,下煤组即第二水平标高设在+680m。

峁上主斜井落地于9号煤层底板+680m水平,马庄风井落地于2号煤层,水平标高为+624m,利用斜巷与下煤组沟通,构成通风和排水系统。

四、采区划分

全井田上煤组划分为四个采区:

一采区(双翼采区)、二采区(单翼采区)、三采区(单翼采区)和四采区(双翼采区);全井田下煤组共划分为两个双翼采区:

五采区(双翼采区)和六采区(双翼采区)。

即全矿井共划分为六个采区:

上煤组四个采区,下煤组两个采区。

七、开采顺序

上下煤层采用下行扒皮开采,同一层煤采用顺序开采方式,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由近及远,初期先采上煤组,待下煤组解放后,可以实行上下煤组配采,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各煤组中先采上层煤,后采下层煤,这样有利于下煤组瓦斯的释放。

第四节井筒

根据矿井开拓部署和通风安全等要求,共有五个井筒,即行人斜井、副斜井、主斜井、回风斜井、马庄风井。

1、行人斜井。

该井筒担负全矿井人员上下井和进风任务及安全出口。

2、副斜井。

该井筒担负矿井矸石提升、材料、小型设备升降,承担除下大件以外的辅助提示任务,兼进风及安全出口。

3、回风斜井。

作为全矿井回风井筒之一。

4、峁上主斜井。

承担矿井运煤的主要任务和提升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的运输通道,兼做进风井和安全出口。

5、马庄回风立井作为矿井的另一个安全出口。

第五节井底车场

1、中兴井底车场

井底车场为环形车场,位于中兴场地主副斜井井底,今后矿井生产主要集中在井田的中东部。

现将主要硐室介绍如下:

(1)井下消防材料库

在井底车场中设有消防材料库,设计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装备有消防列车和相应的消防器材。

(2)中央水仓、泵房、变电所

在副斜井井底车场附近布置有中央水泵房和中央变电所,其中中央水泵房主水仓容积为620m3,副水仓容积为530m3。

中央变电所硐室巷道净断面积为12.76㎡,硐室长度为30m。

以峁上主斜井井底中央排水系统为主。

(3)井下爆炸材料发放硐室

矿井在井底布置有一个井下爆破材料库,爆破材料库为壁槽式,支护方式为砼砌碹,具有独立的通风系统,炸药允许最大存放量为5t,雷管允许最大存放量为5万发。

矿井地面不设爆破材料库,由民爆管理部门直接运至矿井工业场地,由民爆专职管理人员护送直接运往井下爆破材料库。

实际上该库存在安全隐患,主要是库房巷道与主要运输巷道的轨道巷垂直距离为45.5m,不足60m安全距离要求。

2、峁上主斜井井底车场

中兴井底车场主要承担除大件外的辅助运输任务,峁上主斜井井底车场承担排水、大件运输、煤炭运输等任务。

第三章大巷运输及设备

第一节运输方式选择

一、井下煤炭运输

根据矿井生产能力、开拓方式、采区及工作面布置等,井下新开拓巷道原煤输送采用钢绳芯阻燃强力带式输送机。

二、井下辅助运输设备选型

1、材料运输

中兴井田内煤层倾角一般为3~15°,井下巷道一般沿煤层或者煤层顶底板布置,巷道的坡度一般也在3~15°之间。

因此,矿井初期选用SQ-1400型无极绳绞车牵引1t固定式矿车作为大巷辅助运输,布置在上煤组西翼轨道大巷。

无级绳绞车技术参数如下:

无极绳绞车型号:

SQ-1400/110

绞车功率:

110kW

滚筒直径:

1400mm

最大牵引力:

90kN

公称绳速:

0.2~2.5m/s

最大倾角:

12°

牵引重量(含平板车):

30t

适运距离:

≤2300m

2、人员运输

目前,中兴煤矿在行人斜井内布置有一套架空乘人装置,担负人员上、下井。

第二节矿车

一、矿车类型

根据国家煤矿装备标准化、系列化、定型化的要求,辅助运输设备选用标准600mm轨距1t固定矿车,配置适量的与1t固定矿车相匹配的材料车及平板车,综采设备考虑整体运输,选用载重25t特制平板车。

二、矿车数量

按照排列法计算矿车数量,并参照部分生产矿井实际矿车使用情况配备材料车、平板车数量,各类型矿车及增加数量见表3-2-1.

表3-2-1矿井主要车辆的型号及配备

顺序

矿车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1t固定箱式矿车

MG1.1-6B

100

新增

2

材料车

MC1-6B

40

新增

3

平板车

MP1-6A

40

新增

4

特制平板车

载重25t

40

新增

第四章采区布置及装备

第一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