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docx
《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
园林的设计与空间结合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最早的造园造诣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祭祀神灵的场地、供帝王贵族狩猎游乐的场地和居民为改善环境而进行的绿化栽植等.初期的园林主要是植物与建筑物的相结合,园林造型比较简单,建筑物是主体,园林仅充当建筑物的附属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园林逐渐摆脱建筑的束缚,园林的范围也不仅局限于庭园、庄园、别墅等单个相对独立的空间范围,而是扩大到城市环境、风景区、保护区、大地景观等区域,涉及人类的各种生存空间.然而总体来说,建造园林的目的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整地、理水、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等途径,创造出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优美环境.某些特殊的艺术,如插花、盆景等,因其创作素材和经营手法的相同,都可归于园林艺术的范围.当今的园林形式丰富多彩,园林技术日趋提高,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园林应该是与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科学技术水平、文化艺术特征、历史、地理等密切相关的,它反映了时代与社会的需求、技术发展和审美价值的取向.
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这四项工作都需要通过物质材料和工程技术去实现,所以它是一种社会物质产品.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个要素经过人们有意识地构配而组合成有机的整体,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给予人们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就此意义而言,园林又是一种艺术创作.园林艺术不同于音乐、绘画、雕塑等其他艺术,园林具有实用价值,它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园林艺术正是以这种实用技术为基础的,成为人类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组成部分.园林既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每个空间都有其特定的形状、大小、构成材料、色彩、质感等构成要素,它们综合地表达了空间的质量和空间的功能作用.设计中既要考虑空间本身的这些质量和特征,又要注意整体环境中诸空间之间的关系.
一、空间及其构成要素
空间的本质在于其可用性,即空间的功能作用.一片空地,无参照尺度,就不成为空间,但是,一旦添加了空间实物进行结合便形成了空间,容纳是空间的基本属性.“地”、“顶”、“墙”是构成空间的三大要素,地是空间的起点、基础;墙因地而立,或划分空间,或围合空间;顶是为了遮挡而设.与建筑室内空间相比,外部空间中顶的作用要小些,墙和地的作用要大些,因为墙是垂直的,并且常常是视线容易到达的地方.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空间的构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顶与墙的空透程度,存在与否决定的构成,地、顶、墙诸要素各自的线、形、色彩、质感、气味和声响等特征综合地决定了空间的质量.因此,首先要撇开地、顶、墙诸要素的自身特征,只从它们构成空间的方面去考虑,然后再考虑诸要素的特征.并使这些特征能准确地表达所希望形成的空间的特点.
二、空间的形式
园林空间有容积空间、立体空间以及两者相合的混合空间.容积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围合,空间为静态的、向心的、内聚的,空间中墙和地的特征较突出.立体空间的基本形式是填充,空间层次丰富,有流动和散漫之感.容纳特性虽然是空间的根本标识,但是,设计空间时不能局限于此,还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草坪中的一片铺装,因其与众不同而产生了分离感.这种空间的空间感不强,只有地这一构成要素暗示着一种领域性的空间.再如一块石碑坐落在有几级台阶的台基上,因其庄严矗立而在环境中产生了向心力.由此可见,分离和向心都形成了某种意义和程度上的空间.实体围合而成的物质空间可以创造,人们亲身经历时产生的感受空间也不难得到不同的感受.
三、空间的封闭性
空间的围合质量与封闭性有关,主要反映在垂直要素的高度、密实度和连续性等方面.高度分为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和视距的比值,通常用视角或高宽比D/H表示.绝对高度是指墙的实际高度,当墙低于人的视线时空间较开阔,高于视线时空间较封闭.空间的封闭程度由这两面三种高度综合决定.影响空间封闭性的另一因素是墙的连续性和密实程度.同样的高度,墙越空透,围合的效果就越差,内外渗透就越强.不同位置的墙所形成的空间封闭感也不同,其中位于转角的墙的围合能力较强.
四、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应从单个空间本身和不同空间之间的关系两方面去考虑.单个空间的处理应注意空间的大小和尺度、封闭性、构成方式、构成要素的特征(形、色彩、质感等)以及空间所表达的意义或所具有的性格等内容.多个空间的处理则应以空间的对比,渗透、层次、序列等关系为主.空间的大小应视空间的功能要求和艺术要求而定.大尺度的空间气势壮观,感染力强,常使人肃然起敬,多见于宏伟的自然景观和纪念性空间.小尺度的空间较亲切宜人,适合于大多数活动的开展.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好像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当将两个存在着显著差异的空间布置在一起进,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游览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意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而作为园林专业的学生,最为关心的就是如何把设计做好.许多人认为只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即可.其实不然,对于设计而言,掌握好设计的方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在真正面对一个设计题目时,在收集了相关信息资料后,遵循一定的设计方法才能把设计工作推向深入.园林设计本身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要想设计好园林,还必须对园林有一深入透彻的了解.
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基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对整个基地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其中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基地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形状、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详细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园林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它作为一个全新的内容完全不同于制图技巧的训练.园林方案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五个特性,即创作性、综合性、双重性、过程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时,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才能设计出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园林作品.对初学者而言,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应该是其专业学习训练的目标.
2.综合性
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作为一名园林设计者,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园林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广场、居住区绿地、公园、风景区等等.因此,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3.双重性
作为一门设计课程,它的思维活动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之处,具有思维方式双重性的特点.园林设计过程可概括为分析研究——构思设计——分析选择——再构思设计……如此循环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分析”阶段,设计者主要运用的是逻辑思维,而在“构思阶段”,主要运用形象思维.因此,平时的学习训练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4.过程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5.社会性
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方案设计的方法
功能和形式对设计者来讲,是始终要关注的两个方面.方案设计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先功能后形式”和“先形式后功能”两大类.它们的判别主要体现为方案构思的切入点与侧重点的不同.
“先功能”是以平面设计为起点,重点研究功能需求,再注重空间形象组织.从功能平面入手,这种方法更易于把握,有利于尽快确立方案,对初学者较适合.但是很容易使空间形象设计受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园林形象的创造性发挥.
“先形式”则是从园林的地形、环境入手,进行方案的设计构思,重点研究空间组织与造型,然后再进行功能的填充.这种方法更易于自由发挥个人的想象与创造力,设计出富有新意的空间形象.但是后期的功能调整工作有一定的难度,初学者一般不宜采用.
上述两种方法,并非截然对立的,对于设计者而言,需要两种方式同时交替进行,在满足平面功能的同时,也注重空间形式的表达.
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形态构成的审美法则是人们的审美意识的一种反映,而形态构成自身的构造规律是客观的.与审美意识相比,构形的规律要稳定得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构形的方法、规律是基本,审美意识的提高则依赖于自身的修养.只有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趋于完备.
形态的视知觉
1.单纯化原理
形的要素变化(如长短、方位、角度的变化,基本单元的开头变化等)越小、数量越少,就越容易被人认识把握.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对简单的几何形比较偏爱.对于复杂的形体,人们也倾向于将它们分解成简单的形和构造去理解.构造简单的形容易识别,而尽可能地以简单的形和构造去认识对象的方法,就称为单纯化原理.
2.群化法则
群化法则反映了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各个部分之间由于在形状、大小、颜色、方向等方面存在着相似或对比,部分之间联系起来形成整体.
3.图底关系
人们在观察某一范围时,把部分要素突出作为图形,而把其余部分作为背景的视知觉方式.“图”指的就是我们看到的“形”,“底”就是“图”的背景.
4.图形层次
在立体构成中,从观察的角度看,形与形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实在的前后关系,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层次.在平面构成中,人们也倾向以这样的关系去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各个形.根据不同的平面图形关系,可确定其中各个形的前后层次关系.
形态的心理感受
1.量感
就是对形态在体量上的心理把握.
2.力感和动感
由于实际生活中对力、运动的体验,使我们在看到某些类似的形态时会产生力感和动感.
3.空间和场感
场感是人的心理感受到的形对周围的影响范围.空间感必须以体形作为媒介才能产生,完全的虚空并非我们构成意义上的空间.
4.质感和肌理
质感是人们对形的质地的心理感受.通过对形的表面纹理的处理,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创造极为多样的视觉感受.同样材质的形,也会由于不同的肌理处理产生极其悬殊的视觉效果.
5.错觉和幻觉
错觉是人们对形的错误判断,幻觉是由形引起的人的一种想象.二者有细微的差别.
6.方向感
有运动感、力感的形体能体现出方向感,但反之却不尽然,有方向感的形体不一定体现出运动感和力感.方向感和形体的轮廓有直接的联系:
当各个方向上的比例接近时,形体的方向感较弱,反之则较强.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为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本人应更加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完善园林设计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