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7555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docx

诗歌鉴赏思想内容观点态度导学案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自己琢磨】

感情(按诗歌体裁分类):

(一)山水田园诗: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二)边塞征战诗:

①主战思想(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意欲建功立业的豪情、报效祖国的激情、抨击主降派、讽刺当朝无能)。

②反战情绪(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思念亲人的悲伤、征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③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惊异于塞外绝域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

①表达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向。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四)别离贬谪诗:

①依依不舍的留念;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④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乡怀远诗:

①羁旅愁思:

张继《枫桥夜泊》②思念亲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③征人思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④闺中怀人:

王昌龄《闺怨》

(六)咏物诗:

①内容:

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节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②常用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比喻、拟人、对比、烘托。

(七)闺怨诗:

①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爱情。

②表达闺中生活的孤独寂寞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③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

④因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阅读步步高“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一节,写出探究所得。

 

【相互切磋】

一.真题回顾。

1.(2013年)醉眠唐庚

(l)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2分)

答: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4分)

答:

2.(2012江苏卷)梦江南温庭筠

⑴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2分)

答:

3.(2011·江苏卷)春日忆李白杜甫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4.(10年江苏卷)送魏二

(2)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4分)

答:

5.(2009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 飞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

6.(2008江苏卷)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4分)

 答:

(2)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7.(2007江苏卷)鹧鸪天·送人辛弃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

8.(2006江苏卷)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无]魏初

(1)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9.(2004江苏卷)征人怨柳中庸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

年份

诗歌

内容主旨

思想感情

观点态度

2004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二.逐项突破。

(一)诗歌的内容主旨

1.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

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

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

遥远。

②修禊:

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

③卖饧:

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

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3分) 

答:

清明节前后,作者思乡情切,在夜晚折下江头的柳枝以寄托思乡之情。

虽然那不是家乡的柳枝,也让作者皱眉伤感,所以说“不是苏堤也皱眉”。

(3分)

2.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3分) 

答: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请给这首诗某几句拟一个标题

(二)、解题方法:

1、要知人论世   

2、要结合时代特点

3、要利用暗示信息 

4 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5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6 从诗词意象入手

(三)答题步骤:

第一步:

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戌诗或山水田园诗;(确定题材)

第二步:

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具体分析)

第三步:

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情感。

(主旨情感)

(二)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

1.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⑴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

⑵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 

参考答案:

14.(8分)

⑴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

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3分)

方法一: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

徂:

cú过去,逝。

问题:

试简析“倦”字是如何贯穿全篇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歌前六句,描写了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

凉气侵袭卧室,月光洒满庭院,风吹露滴,月朗星稀,飞萤自照,宿鸟相呼,这幅“秋夜图”,暗示了作者彻夜未眠,实写“身倦”。

尾联直抒胸臆,作者原来是为国家而忧心,点出“心倦”。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方法二:

从题目入手。

3.

暮春回故山草堂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试简析“幽竹”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的前两句描绘了鸟稀花残春光渐逝的暮春景色,反衬出幽竹的可贵,表达了诗人对不被环境所屈、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的礼赞。

方法三:

从意象入手。

4.待储光羲不至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问题:

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解析】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诗人一大早就打开重门等待储光羲的到来,他坐立不宁,一会站起来,一会坐下去,都在倾听是否是友人到来的车马声。

好像听到了友人身上佩戴玉石撞击的清脆之声,诗人正要出门迎接,谁知这竟是一种错觉。

可见诗人等待之切。

然而,从早一直等到晚,外面下起了“疏雨”,友人仍没有到来。

于是诗人终于明白了,友人不会来了,是自己自作多情。

透过诗中一系列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等候好友时的神态,感受到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答案:

这首诗紧扣标题中的“待”字,描写了诗人等待客人的种种情景。

表达了诗人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心情。

方法四: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5.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

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

元朝屡召出仕,坚辞不应,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

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从注释②中可知,一、二、三句中的“无梦还家”“独立青峰”“天地寂寥”表达了作者国破家亡的孤寂、痛苦之情。

第四句“几生修得到梅花”,结合注释①可知,表现了诗人面对元军的威逼利诱表现出来的孤傲不群、坚贞自励的情怀。

方法五:

注意特殊意象、历史典故、注释

 

1、抓住诗题        古诗的诗题常常就是诗歌的中心事件。

许多古诗诗题的本身就透露出了感情基调。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个“送”字说明了此诗表现的是惜别之情。

2、抓住关键词    有些古诗,诗人在诗中用一两个词语来点明诗的感情,抓住了这些关键词,也就能快速地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故园情”就可推知此诗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3、抓住题材类型    人们常按题材把古典诗歌分成若干类,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体相同。

4、抓住景物形象特点    景物形象可分为“乐景”和“哀景”两类。

5、抓住典型意象    作品中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作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的主观情意。

要熟记笔记和读本上常见意象的内涵。

6、抓住注释

注释分类

所暗示内容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诗人的创作动机及本诗的思想感情。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从中揣摩出本诗的感情基调。

介绍别人评价

暗示本诗的艺术特色或本诗的思想内容。

(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1.

溪桥晚兴(郑协:

南宋遗民)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草木茂盛)。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问题: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我不同意。

本诗表面上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却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2.

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试题:

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评价:

“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

”你同意这看法吗?

答:

(示例一)①同意。

(步骤一)②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

(步骤二)③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步骤三)

(示例二)①不同意。

(步骤一)②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定燕子翻飞,绿水环绕人家,虽富有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不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

(步骤二)③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步骤三)

(一)、常见的设问方式:

1、……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

请谈谈你的看法。

2、诗人对XX事件的评价客观吗?

你是如何理解的?

3、这首诗体现了XX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全诗予以分析。

(二)、答题要领:

1、体悟要深入:

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入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

2、分析要细致:

第一,要紧扣原诗的内容。

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

第二,要注意点面结合。

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

第三,注意把观点态度的评价和表达技巧的分析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一起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分析是怎样表达的。

3、归纳要全面:

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情感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理清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

一是避免陷入为主,用固有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

二是要避免没有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又失公允的。

(三)、答题步骤

第一种模式:

第一步,旗帜鲜明表态,不能模棱两可。

第二步,抓住诗句具体分析一句一句说。

第三步,要有一个归纳总结,扣住古人评价要点。

第二种模式:

第一步,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并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

第二步,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给予中肯的评价。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牛刀小试】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淮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朝·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①郑板桥:

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淮县县令。

②年伯:

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亲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括,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大,表尊敬。

试题: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参考答案】(步骤一)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二)“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三)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2、(2008·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问题】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

请作简要概括。

【答案】上片写友人一路山水行程,含蓄地表达了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①郑 燮②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似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 ①年伯:

古时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

包大中丞,包括,曾任山东布政使,署理巡抚,故称“中丞”;大,表示尊敬。

②郑燮,清代诗人,画家、书法家,号板桥。

作画题诗时任山东潍县县令。

试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思路分析] 本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作答:

(1)确定这首的题材是什么,通过阅读上面的内容,可知,此诗可归入“忧国伤时”类,具体来说是同情人民的疾苦。

(2)具体分析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如“一枝一叶”是什么意思要分析清楚。

(3)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这是一首忧国伤时之作。

(步骤一)“一枝一叶”原指竹子的枝叶,在风中“萧萧”而动,紧扣了“画竹”的画面,又紧扣了“卧听”的诗面,同时它比喻发生在老百姓中的点滴小事。

他直言不讳地提出,作为地方官,应该对老百姓的“一枝一叶”都要加以关心。

(步骤二)表现了诗人对民间疾苦的真切关怀和同情。

(步骤三)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即事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问题:

这首诗的题目为“江村即事”,诗中写了哪些事?

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答案:

写了①渔翁夜钓回来,②懒得系船,而让渔船任意飘荡,③安心睡眠的事。

写出了钓者悠闲的生活情趣。

1、(2008·全国高考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 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

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问题: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

请进行简要分析。

[思路分析] 本题分析思想情感前两句主要可抓住“雨”字来分析。

雨丝而及网,由网字可分析出诗人的愁绪。

后两句可抓住“鸟”字分析,由“门前几可罗雀”分析世态的炎凉。

参考:

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

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冷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愁绪;三、四两句写了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看出作者对世态冷暖的感叹。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

钩疏箔:

把帘子挂起。

问题:

试简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浪卷、云涌、风吹、雷鸣的壮美景象,营造了雄浑壮阔的意境。

三四句作者挂帘开窗,“卧看千山急雨来”,表达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激动与满怀的豪情。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绝句石柔

来时万缕弄轻黄,去日飞球满路旁。

我比杨花更飘荡,杨花只是一春忙。

注:

石柔,宋朝人,他一生远离故土,辗转仕途,曾任密州教授。

联系诗意,谈谈诗人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案:

诗人借杨花的随风飘落,不能自主,抒发自己离别家园,往来仕途而生活不得安定的感慨。

(或:

诗人借残春飘荡的杨花,抒发了自己辗转仕途的无奈和思乡。

4、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⑴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作者通过画上风骨朴素淡雅的梅花刻画抒发了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四、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

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

):

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

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试题:

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

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请简要说明。

【解析】姜夔的这首诗可算是惜墨如金,不仅描绘了一幅精雅清幽的石湖图卷,而且还鲜明地展现出一个人物形象。

诗作写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清幽恬静;后两句既写景又写人,范成大以廊庙之才,归隐江湖之上,视富贵如浮云,远离尘嚣,沉醉于自然美景,怡然自乐。

该题考查的是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诗歌的鉴赏评价可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解答此题需要全面理解诗意,命题者给出的注解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对范成大这个人物有所了解。

根据题干的指向,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趋炎附势的小人,能做到“人不到”,足见操守清介,志在遂初,这是对范成大品格的称颂,是符合诗意的。

把“人不到”中的“人”理解为泛指一般人,“人不到”则表明无人相扰的幽静,这种理解也是符合诗意的。

作答这类开放性的评价题,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关键是要结合诗意说明理由,做到言之有理即可,但不可脱离诗意妄加评价。

【参考答案】示例一:

这种说法有道理。

此诗赞誉石湖美景,也包含对石湖主人的赞颂。

“人”指势利小人,这些人在范氏去职归隐后不再与他来往,范氏不以为意,反而享受田园之乐,这与作者终生不仕的人生态度相契合。

示例二:

这种说法不确切。

此诗描绘了石湖清幽恬静的美景,表现的是作者对石湖主人归隐田园的赞赏之情。

“人”只是泛指,无人相烦正是幽静的要素,不是写范成大失势后的世态炎凉。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题: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

“引“句更妙。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月更新颖。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有人认为它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

不同意。

后两句写户内一灯如豆,枯坐敲棋,独坐无聊。

表现诗人落寞失望、焦躁怅惘的心绪,并非“闲敲棋子”。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

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

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

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

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问题:

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不恰当。

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色而产生幻觉的一种独特感受,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

批评者却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

【身手大显】

1.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蘋洲烟雨:

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

③镜湖:

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