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4415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7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 东西方的先哲.docx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

第一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A卷(课堂针对训练)

双基再现

1.★孔子的思想言论主要保存在(  )

A.《书经》  B.《礼经》

C.《论语》  D.《春秋》

2.★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的学习态度

D.“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3.★★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是因为(  )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盛极一时

B.清康熙帝赞之为“万世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5.★★孔子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意思是(  )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

C.仁是一种道德规范,正身律己才能取得百姓信

D.要以仁爱之心,使人人都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6.★★孔子曰:

“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

“兼相爱,交相利”,“爱无等差”。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

A.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

 A.政论思想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D.为人处事的标准

变式活学

8.★★★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他所指的“礼”是指(  )

A.和谐的人际关系

B.礼貌待人

C.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

D.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9.★★★(第8题变式题)阅读下列材

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论语》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请回答:

(1)材料一孔子所谓“礼”的实质是什么?

 

(2)依据材料的观点并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指出孔子的政治倾向。

 

10.★★(学思之窗变式题)阅读下列孔子言论:

材料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材料二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如何评价这一思想?

 

(2)材料二中孔子追求怎样的君子人格?

 

(3)孔子上述思想对我们今天社会有何积极意义。

实践演练

11.观点争鸣

★★★在中国历史上,孔子一再被“神化”,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期,孔子又被“鬼化”。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孔子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影响到底是“好”是“坏”,还是兼而有之?

 

12.史实再现

★★孔子周游列国时,路上多次遇险。

在陈国的匡邑,被当地士兵和百姓围住五天,弟子们惊恐不安。

孔子安慰大家说:

“周文王虽然死了,他的事业不是落在我们肩上了吗?

如果天意要消灭文王的事业,就不应该让我们为‘道’而奋斗;如果天意要保留文王的事业,那匡人能把我们怎么样呢?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孔子抱有什么信念?

 

B卷(课外提升训练)

理解整合

1.★★孔子“仁”的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

A.分封制的崩溃 

B.劳动者地位的提高

C.教育向民间普及

D.战乱与动荡

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包括()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反对社会改革,维护旧制度

C.主张以德治民,取信于民D.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3.★★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4.★★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上图描绘的是孔子讲学的情形

孔子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

孔子办私学打破了官府的垄断

孔子的教育也有政治功能,如“学而优则仕”,体现了他积极入世的思想主张

“有教无类”实有“类”,女子不能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属于守旧派

A.

B.

C.

D.

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

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6.★★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说: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身也。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孔子对君子人格的规范。

想一想。

这样的君子人格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价值追求?

今天看来,哪些是积极的?

哪些是错误的?

 

拓展创新

7.★★★(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主张用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立己。

材料二:

忠、孝、贞节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祭祀教孝,男女防闲,是礼教的大精神),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的虚伪(丧礼最甚)、利己、缺乏公共心、平等关,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中国人分裂的生活(男女最甚),偏枯的现象(君对于臣的绝对权,政府官吏对于人民的绝对权,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夫对于妻男对于女的绝对权,主任对于奴婢的绝对权),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目服从的社会,中国历史上现实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都是这种道德在那里作怪。

——陈独秀《调和论和旧道德》

请回答:

(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

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

 

(2)陈独秀为什么要大肆抨击旧道德?

 

(3)我们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道德?

 

8.★★★(应用题)阅读下列材料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安黛丽·霍尔说:

“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

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

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综合探究

9.★★★(学科内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仁不富矣,为富不仁矣”。

材料二: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破落奴隶主贵族)也其庶乎,屡空,赐(子贡,孔子的学生经商致富)不受命而货殖焉,意(度)其中。

材料三: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材料四:

子曰: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何可求,从吾所好。

材料五: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请回答: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孔子时代的社会经济生活有什么特点?

(2)从材料三、四、五中可以看出孔子对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持何种态度?

 

(3)材料五中的“义”,孔子指的是什么?

 

(4)我们今天怎样评价孔子的这些经济主张?

 

10.★★★★(学科间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

 孔子为入仕为官奋斗了大半生后,终于在50多岁时当上了地方官,继而当上了中央高官,然而他的政治生涯犹如昙花一现,他在政治上的措施也迅速失败;失意中的孔子带着他的思想主张周游列国,但各诸侯国却拒绝采纳他的主张;无奈之中,孔子返回故里,隐退专修诗书,献身教育。

 也许孔子根本就想象不到的是,在他以后,他的思想逐渐广播天下,他的政治主张逐渐成为统治者的统治思想,他本人也受到后人的极大尊敬。

请回答:

(1)孔子为恢复礼治社会的努力为什么屡遭失败?

 

(2)后世统治者为什么极力推崇孔子的学说呢?

 

(3)从孔子的活动中,我们应学习他的哪些可贵品质?

 

高考模拟

11.★★(2005·江苏)

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1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

”——摘自《论语》

材料二吾将以教主尊孔子。

……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

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

……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

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

……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

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摘自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

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

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摘自[日]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

 

(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地位的?

 

第二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

A卷(课堂针对训练)

双基再现

1.★他的政治学说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这个人是()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莫尔     D.圣西门

2.★★柏拉图生活的时代中国历史正处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D.秦朝时期

3.★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本源是()

A.道B.理

C.理念D.物质

4.★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是()

A.先验论B.理念论

C.《国家篇》D.唯心论

5.★柏拉图所谓的“哲学王”必须具备

①智慧②正义感③理性

A.①②③B.①②

C.②③D.②

6.★柏拉图认为进入深奥哲学殿堂的前提是学好()

A.几何学B.物理学

C.天文学D.历史学

7.★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是()

A.阿卡德米学园B.吕克昂学园

C.毕达哥拉斯学院D.巴黎大学

变式活学

8.★★对于柏拉图的思想主张正确的是( )

 A.柏拉图的哲学建立在实在与现象的区别之上

B.柏拉图的理念论是完全正确的

C.把理性世界和感觉世界结合起来

D.护国者要有节制之德

9.★★★(第8题变式)阅读下列材料

 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但是构成这些有形物质的“形式”或“理念”却是永恒不变的。

柏拉图指出,当我们说到“马”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而“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通过上段材料,你认为应怎样正确认识柏拉图的理念论?

 

10.★★★(学思之窗变式)概述柏拉图《国家篇》的主要内容。

分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不能实现的原因。

 

实践演练

11、观点争鸣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哲学家不是躲在象牙塔里的书呆子,应该学以致用,求诸实践。

有哲学头脑的人,要有政权;有政权的人,要有哲学头脑。

你认为这些话有道理吗?

 

12.史实再现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而且,我相信就连全人类也不会得到安宁,――唯有到了那时候,我们的这个国家才有获得生命并见到天日的可能。

     ——《柏拉图全集》第二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柏拉图为何提出哲学家与国王应合

而为一?

 

(2)他的哲学主张与儒家的内圣外王的理论有何异同?

 

B卷(课外提升训练)

理解整合

1.★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院创办者是(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D.泰勒斯

2.★★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A.武士B.士农工商

C.哲学家D.公民

3.★★柏拉图所设想的理想国家中,三个阶级不包括(  )

  A.“哲学王”   B.护国者

C.卫国者     D.生产者

4.★★★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

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

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

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5.★★★下列有关柏拉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论为雅典民主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B.对现实政治不满,不断探究、设计理想社会

C.企图建立哲人统治的理想城邦,但都失败了

D.认为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也不是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

6.★★阅读下列材料

从20岁起,柏拉图就师从苏格拉底,学习研究哲学。

作为柏拉图的导师及朋友,苏格拉底主张灵魂不死,相信有一种确定的、普遍有效的知识,任何懂善的人不会选择恶,这些思想对柏拉图影响深刻。

柏拉图崇拜苏格拉底,认为苏格拉底是那个时代最正直、最智慧的人。

柏拉图的著述以对话录为主,其中绝大多数以苏格拉底为主要对话者。

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离开雅典,在外游历12年。

很快,他便成为知名的哲学家。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请回答:

(1)苏格拉底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苏格拉底之死对柏拉图以后的思想有什么影响?

 

拓展创新

7.★★★(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公元前461-429年的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在这个时代结束的前两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四年后,柏拉图在雅典降生。

请回答:

(1)雅典城邦为什么会出现民主制度?

 

(2)简要分析雅典与古希腊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影响。

 

8.★★★(应用题)阅读下列材料

他们虽然一起出生,彼此都是兄弟,但是

老天铸造他们的时候,在有些人的身上

加入了黄金,因此这些人是最宝贵的,

是统治者。

在辅助者军人的身上加了白

银。

在农民以及其他工匠身上加了铁和

铜,但是又由于属于一类,虽然父子相

传,但有时不免金父生银子,银父生金

子,错综复杂。

所以上天给统治者的命

令最重要的就是要他们做好后代的好护卫,要他们注意在后代的灵魂深处所混合的是哪种金属。

如果他们的孩子灵魂里混入一些废铜烂铁,他们决不姑息,应当把他们放到恰如其分的位置上去,安排在农民工匠之间;如果农民工匠的后代中间发现其天赋中有金有银者,他们就应该重视它,把他提升到护卫者或辅助者中间。

要知道,神谕曾经说过:

“铜铁当道,国破家亡。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分析,柏拉图的阶级划分有什么特点?

是否在宣扬血统论?

 

(2)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的社会结构是怎样的?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怎样的体制?

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不能变成现实?

 

综合探究

9.★★★(学科内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灵魂是不朽的,并多次降生,见到这个世界及下界的一切事件,所以具有万物的一切知识。

毫不奇怪,它当然能回忆起以前所知道的关于德性及其他事物的一切。

万物的本性是相近的,灵魂又已经知道了这一切,也就没有理由认为我们不能通过回忆某一件事情――这个活动一般叫做学习――发现其他的一切,只要我们有勇气,并不倦地研究。

由此可见,所有的研究,所有的学习不过只是回忆而已。

――-柏拉图《曼诺篇》

材料二:

  一个极为出色的证明是:

如果你对人们提出合适的问题,他们自己便会对一切作出正确的回答。

可人们心目中要是没有某些知识或对事物的正确了解,是不可能做到这一点的。

当你要他们作数学图或诸如此类的事情时,这种情形表现得特别明显。

材料三:

如果我们在出生以前获得这些知识,带着它一起出世,那么我们在出生前及在出生之时就不仅知道相等、大、小,而且也知道所有这样的理念。

因为我们现在的理论不仅仅涉及相等自身,而且也涉及美自身、善自身、正义、神圣,一句话,涉及所有我们的辩证的回答进程中打上“自身”标记的事物。

因而我们必定也是在出生前就获得了所有这些事物的知识。

         ――柏拉图《斐多篇》

(1)在材料一中,柏拉图阐述了哪些主要观点?

 

(2)在《斐多篇》中,柏拉图极力论证“人在出生前就拥有一切知识”,是否意味着他否定了学习的重要性?

 

(3)我国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这一观点与柏拉图的观点有何不同?

又有何一致性?

 

10.★★★★(学科间综合)

 阅读下列材料:

  柏拉图曾以一个公民的高度责任感,立志投身政治。

然而现实迫使他再也不想投身政治了――雅典输掉了伯罗奔尼撒战争、他的恩师苏格拉底无端被处死,使他对雅典民主政体由怀疑到失望。

探究下列问题:

(1)柏拉图决心不投身政治以后,真的不再关心政治了吗?

为什么?

 

(2)“优越的家庭环境是成才的决定因素”这一观点可否用于柏拉图?

试简要说明原因。

 

高考模拟

11.“理念”在古希腊文中的本义是“我们看到的东西”,柏拉图却认为“理念”不应该是人们“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的外观,而应是人们的“灵魂之眼”即理智所看到的事物的真相和本质。

唯有“理念”才是事物的“原型”。

这种观点(  )

A.正确地提示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将“感觉之眼”看到的事物与“灵魂之眼”看到的事物统一起来

C.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唯心论观点

D.揭示了肉眼看不到的“精神世界”的存在

12.阅读下列材料:

  柏拉图死后,阿卡德米学园由其门徒主持,世代相传。

直到529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关掉整个帝国境内传授异教哲学的学校,学园才被关闭,阿卡德米学园共存在了900多年。

回答下列问题:

(1)阿卡德米学园为何能在柏拉图死后世代相传?

 

(2)查士丁尼所称的“异教哲学”是相对于什么而言的?

你知道查士丁尼最著名的活动是什么吗?

 

(3)虽然阿卡德米学园被关闭,但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机构如“学院”、“研究院”的英文名称源于学园“academy”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三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

A卷(课堂针对训练)

双基再现

1.★亚里士多德生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出生于古希腊雅典

B.曾师从柏拉图

C.做过亚历山大的老师

D.创立了吕克昂学园

2.★说“亚里士多德是头小驹,需要的是缰绳而不是囚笼”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苏格拉底

C.孟德斯鸠D.伏尔泰

3、★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学者”的是(  )

A.泰勒斯B.普罗泰戈拉

C.亚里士多德D.柏拉图

4.★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三段论已经可以做演绎法。

三段论包括(  )

A.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B.肯定否定结论

C.小前提、大前提、结论

D.否定、肯定、结论

5.★亚里士多德对生物学、生理学的最初兴趣来源于(  )

A.出生于医学世家

B.家庭经济非常宽裕

C.受柏拉图的影响

D.研究哲学的现实需要

6.★★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理念论的最大弱点在于(  )

A.一味追求尽善尽美的世界而不顾现有的条件

B.为实现未来的理想而放弃现实的幸福

C.认为物质受形式的支配,其现实性是形式确定的

D.否认现实世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

7.★亚里士多德与老师柏拉图、学生亚历山大的关系可概括为

A.中庸状态B.继承发展

C.否定之否定D.和而不同

变式活学

8.★古希腊哲学文化的集大成者说过的名言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当仁不让于师

C.认识你自己

D.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9.★★(第8题变式)“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请回答:

(1)这是谁的名言?

 

(2)请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事迹。

 

(3)上述名言说明了他的什么精神?

 

10.★★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亚里士多德是怎样看待柏拉图的理念论的?

 

(2)反映了他的什么精神?

 

实践演练

11.★★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评价正确的是

①他的哲学认识是从批判苏格拉底的伦理道德问题开始的(  )

②最大的哲学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

③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④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②③④D.②④

12.★★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的大学问家、古代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历代人读他的著作,都会为他的博学而感叹不已。

但他也犯过无知的错误。

他认为男人的牙齿要比女人多。

亚里士多德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

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B卷(课外提升训练)

理解整合

1.★在学园亚里士多德深受柏拉图赏识的主要原因有(  )

①博览群书,有惊人的求知欲

②对老师十分敬重

③善于独立思考

④出身御医之家,经常出入王宫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2.★★下列有关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经常把柏拉图作为批评的对象B.完全否定了柏拉图的理想

C.承认理念世界的存在

D.人不应该追求现实的东西

3.★历史上称亚里士多德及其弟子为“逍遥学派”,主要原因是(  )

A.教学方法别具一格

B.由于他和马其顿王室关系密切

C.他们勤于思考,努力读书

D.讨论具体的问题

4.★★亚里士多德最大的哲学贡献是(  )

A.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真实的存在B.创造了逻辑学

C.发展了柏拉图的理念论

D.为现在许多科学门类奠定了基础

5.★提出“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D.洛克

6.★关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之道”表述正确的是(  )

A.任何事物都有三种状态,即过度、不及和中间

B.中庸之道就是“过犹不及”

C.中庸之道的方法是“和而不同”

D.“哲学王”的提出

7.★★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孔子极力主张“中庸之道”,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也有中庸的主张。

根据所学知识,试比较中西方思想中的“中庸之道”。

拓展创新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