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4101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2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表格式教案三

课题

第一节 浮力第二课时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材

分析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

教具

乒乓球、水、水槽、铁块、弹簧测力计、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装置等。

第二课时

自我检测:

如图所示,是一位先生巧用物理知识将帽子送

给楼上

女士的情景。

此过程中应用的关键知识是()

A.气球受到重力

B.帽子质量大于气球质量

C.帽子密度大于气球密度

D.空气对物体有浮力作用

2.如图所示,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______N;从图乙、丙可以看出

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_有关.

三、课后延伸: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      力,这样的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        。

2、一石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7牛,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2.7牛,该石块所受水的浮力是______牛;如把它全部浸在酒精中称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3.1牛,该石块所受酒精的浮力是______牛;石块浸没在不同液体中所受浮力大小不等,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______有关.

3、甲、乙两实心球静止在液体中,如右图所示:

若甲、乙体积相同,甲、乙受浮力比较()

A、F甲>F乙   B、F甲<F乙C、F甲=F乙    D、无法判断

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是3∶5,密度之比是3∶10,若把它们浸没在同种液体中,则它们所受的浮力之比是()

A.3∶5B.3∶10C.1∶2D.2∶1

4.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实心物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F,如果把物体浸没在水中央,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5,则该物体的密度是(   )

A.1.0×103kg/m3B.0.8×103kg/m3

C.1.5×103kg/m3D.1.25×103kg/m3

5.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秤读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是______N,浮力的方向是_________,物体的体积为______m3。

7.将同一小石块分别浸没在水和某种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__kg/m3,,这种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__kg/m3.(g取10N/kg)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一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2.进一步练习使用弹簧秤测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

教材

分析

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推导和理解

教具

 空易拉罐(自备,每组2/5个)、小容器(自备,每组至少1个)、弹簧秤2×9只

  一、新课引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浮力,并且得到了三种计算浮力的方法,它们分别是(师生共同回忆,教师板书):

  1.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其所受浮力F浮=G物;

  2.用弹簧秤测定物体浮力。

把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为F1,将物体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F2,则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F1-F2;

  3.利用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求得浮力:

F浮=F下-F上。

  师生讨论:

这三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第一种只适用于计算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所受浮力,第二种不适用于质量过大的物体,第三种不适用于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既简单又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是2000年前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所以称之为阿基米德原理。

(板书:

阿基米德原理)。

二、进行新课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

首先,我们一起来做两个实验:

  实验一:

  每组分发一块大小相等的橡皮泥(当众分发,增加可信度),给大家3-5分钟的时间,利用橡皮泥做一条小船,看哪一组的船装“货物”最多“货物”是规格相同的钉子。

  分组实验:

  (由于问题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实际,极大地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各组成员分工协作,争先恐后,开始行动。

有的用手捏,有的先用笔杆轧成“饼”,再把四周折起,做成“船”,做完后纷纷放入水中,投放“货物”。

“……10、11、12……20……”。

在这九个组中,有八个组“装货”在十个以上,有两个组在20枚钉子以上。

在整个过程中,同学们兴奋不已,继而每个同学却为自己的“小船”最终“沉没”而惋惜顿足。

虽然老师还没有提出做船的目的,但事实上他们在做的过程中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

“怎样做,才能装货更多?

”)

  实验二:

  请同学们拿出自备的空易拉罐,慢慢地压入水中,感受手掌受力变化。

(教师示范表演)

  2.提出问题

  教师:

通过前面的两个实验,请大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3.猜想与假设

  教师: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两个实验作出自己的猜想,并说出猜想的根据。

  (正如课前预料,同学们纷纷作出反应)

  教师:

(把各种猜想结果写在黑板上)我们今天着重研究浮力与浸入液体的深度和物体的底面积是否有关。

(并引导学生取得共识)这就是浮力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也就是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是否有关?

有什么关系?

但是测量液体体积的量筒,对少量液体而言,误差是比较大的。

对某种确定的物质而言,体积和质量、重力是—一对应的。

为了测量的方便(从结果出发指导实验),我们研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4.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5.收集证据(进行实验)

  6.分析论证分组分析数据

 

  课堂小结

教师:

(在得到F浮=G排之后,首尾呼应)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第四种计算浮力的方法。

它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比较简单的方法。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三节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4)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教材

分析

重点

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难点

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具

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

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

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

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

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

  (相等。

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

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

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

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2.实验:

  两个外形相同的铁罐子,一个空心,一个装满沙;同时按入水中,松手后实心的下沉,空心的上浮最终漂浮。

  [质疑]:

(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空心的铁罐子为什么能漂浮呢?

可能是             因为什么呢?

  (因为它是空心的,F浮>G物,所以能上浮,最终能漂浮。

  

(2)要想让实心的铁罐子也漂浮,可以怎么办呢?

  (把沙取出来,变成空心的。

  (3)大家的想法是如何调节的铁罐子的浮沉的呢?

(F浮不变,挖空使G物变小,当F浮>G物,铁罐子自然就浮起来了。

  [指出]: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采用“空心”的办法,不仅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还可以使下沉的物体变得上浮或漂浮。

  3.应用·轮船

  

(1)原理:

采用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来增大浮力,使浮力等于船和货物的总重来实现漂浮。

  

(2)排水量:

满载时,船排开的水的质量。

  即:

排水量=m船+m货

  2.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

(不变)

  3.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

  (变,ρ海水>ρ水,所以V排海水<V排水)

 4.它是沉下一些,还是浮起一些?

(V排变小了,所以上浮一些)

  [强调]:

同一条船在河里和海里时,所受浮力相同,但它排开的河水和海水的体积不同。

因此,它的吃水深度不同。

  ·潜水艇

  原理: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在水中的浮沉。

  [强调]:

潜水艇在浸没在水下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相同。

  ·气球和飞艇

  [演示]:

“热气球”的实验。

[质疑]:

酒精燃烧后袋内空气密度怎样变化?

  

原理:

ρ气<ρ空气,(即利用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通过改变气囊里气体的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的大小来实现升降的。

)使它受到的F浮>G物而升空。

  ·其他应用

  密度计、盐水选种等。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十章小结与复习要点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3、知道浮力的应用。

教材

分析

重点

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

难点

物体的浮沉及其应用

教具

   知识精讲

  1、浮力的大小与阿基米德原理

  

(1)浮力大小的测量。

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测出一个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再将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则前后两次的读数之差就是物体在该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即F浮=G-F'。

  

(2)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就是阿基米德原理。

  (3)浮力的计算。

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

F浮=G排或F浮=ρ液V排g

  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F浮—浮力—N;ρ液—液体的密度—kg/m3;V排—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m3;

  g—N/kg。

   2、物体的浮沉及其应用

  

(1)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若受到的重力为G,受到的浮力为F浮,则①当F浮>G时,物体上浮;②当F浮<G时,物体下沉;③当F浮=G时,物体悬浮。

  

(2)浮沉条件的应用

  应用之一:

潜水艇。

潜水艇是通过向水舱内充水和向外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从而实现浮沉的。

  应用之二:

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来测液体的密度的仪器。

它放在不同的液体中漂浮时,露出液面的体积不同,根据液面对应的刻度读出液体的密度。

  应用之三:

氢气球、热气球、飞艇。

这些飞行器都是利用空气的浮力浮在空中的。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装有少量细沙的长直平底玻璃管漂浮于水面,玻璃管的底面积为5×10-4m2,浸入水中的长度是0.1m,求:

  

(1)玻璃管和细沙总重多少?

  

(2)当向水中撒入一些食盐并搅拌均匀后,玻璃管向上浮起0.01m,此时食盐水的密度多大?

(ρ水=1.0×103kg/m3,g=10N/kg)

巩固练习:

  1、弹簧秤下挂一物体,静止时弹簧秤的示数是10N,将物体逐渐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将__________,若物体浸入水中一半时,弹簧秤的示数为6N,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

  2、因为______________。

  3、重力为9.8牛顿的木块浮在水面上,它的密度是0.5×103千克/米3,木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____牛顿,要把木块全部浸入水中,需加方向____________的力_____________牛顿。

   4、把一小球放入盛满酒精(ρ酒精=0.8×103千克/米3)的温水杯中,它沉入容器底部,从杯中溢出8克酒精;若将该小球放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它漂浮在水面上,从杯中溢出水的质量为(  )

  A、大于8克

  B、等于8克

  C、小于8克

  D、无法判断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一节功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功都不省功。

教材

分析

重点

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难点

功的概念。

教具

一、引人新课:

提问:

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

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1.学生实验:

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

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

2.学生实验:

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呢?

为什么?

   

答:

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3.学生实验:

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

哪次“累”一些?

为什么?

   答:

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

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

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板书:

      一、功   

二、讲授新课:

   

功这个物理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请同学们看插图,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或者共同的要素。

移动的距离和力之间有何关系?

   

分析得出:

l.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讲述:

必要的意思就是一个都不能少,请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

   

[演示1]手提着钩码在空中静止不动,问拉力是否对钧码做功?

为什么?

  

[演示2]手提着钩码匀速水平移动一段距离,问拉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为什么?

  

2.物理学中,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

   即  

功=力×距离用

功的公式:

W=FS。

     W-功-焦耳(J),F-力-牛顿(N),s-距离-米(m)。

3.功的单位:

焦耳(J)

l焦耳=l牛顿·米 1J=1N·m

〔例题l〕一台拖拉机耕地时,牵引力是28500牛,前进了l00米,此拖拉机的牵引力做了多少功?

[例题2]马拉着重为19600牛的车在水平路面上前进了400米,做了3×105焦耳的功。

车受的重力有没有做功?

马的水平拉力是多少牛?

   分析:

因为马在水平路面上前进,竖直方向上没有通过的距离,所以车受的重力不做功。

求马的水平拉力,可从已知拉力做功和车前进的距离,由W=F·S公式求得。

   答:

车受的重力没有做功,马的水平拉力是750牛。

   

功的原理: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四、小结: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W=F·S及单位1焦耳=l牛·米。

   

五、布置作业:

课本P64第1、2、3题。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二节功率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功率的概念。

(2)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概念。

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3)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实际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教材

分析

重点

理解做功率的物理意义;能用公式P=W/t解答相关的问题。

难点

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教具

一、复习:

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

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

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

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

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学上常采用b情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

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

很显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新课教学:

阅读课本111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功率:

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

P=W/t P-功率-瓦特(W);W-功-焦耳(J);t-时间-秒(s)。

1W=1J/s,1KW=103W。

举例说明瓦特的物理意义。

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四、例题讲解

例1.建筑工地上,水泥板质量是1t,起重机在20s内匀速把它提升到5m的高度,起重机提升重物的功率是多少W?

合多少KW?

(g=10N/kg)

例2.起重机以0.1m/s的速度将重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5m,起重机做功多少J?

它的功率是多少W?

合________KW. 

五、课堂练习(测)(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做的功越多,它的功率一定大B、机械做功时间短,它的功率一定大

C、机械做功越快,它的功率就越大D、做相同的功,机械用的时间长,它的功率大

2.下列都是功率的单位的是()

A、W、J/sB、KW、PaC、W、N/mD、N/m2、N·m

3.某机械在2min内把600N的物体匀速提升4m,这个机械的功率为()

A、2400WB、1200WC、20WD、50W

4.10kw的机器正常工作时,每分钟做的功是()

A、10JB、2.4×107JC、6×105JD、104J

5.一台机器的功率是750W,它表示的意思是()

A、这台机器1min做功是750WB、这台机器1min做的功是750J

C、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JD、这台机器1s做的功是750W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三节 动能和势能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教材

分析

重点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

《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或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

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通过“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新课学习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

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

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

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

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

从而得到结论:

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

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

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

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3.能量的单位:

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动能、势能以及其他能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三、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讨论,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等概念及其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

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4)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

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

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

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

为什么?

四、作业:

P70第1、2题。

二次备课

教学

后记

 

课题

第四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能用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3)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教材

分析

重点

机械能及其转化

难点

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理解和运用

教具

滚摆、铁锁、细绳、溜溜球、铁架台、钢球、细线、带弹簧的斜面。

引入新课:

一、我们在初二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回答,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学生讨论回答

二、情景:

操作乒乓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动手动脑搞探究:

1.老师提问:

为什么乒乓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

这需要学生自己探究:

实验1:

滚摆实验:

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2.学生实验

先将滚摆置于最高点,然后释放摆轮。

分析:

摆轮在最高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