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38383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docx

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2.2.第四节动物的行为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1、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重点、难点)

2、能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重点)

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研究动物的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初步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能力。

讨论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密切。

教法与学法指导:

1、本节课采用直观导入法:

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跑的狮虎……

2、本节课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

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4~98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理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总结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资料及有关的图片、故事等以便课上表达交流。

教学环节

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2分钟)

1.播放动物世界的一段视频。

提出问题:

你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活动?

 

教师总结:

这些活动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板书课题:

2.2.4动物的行为

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投影展示:

学习目标)

 

观察、思考、讨论。

学生讨论后

有觅食、攻击、防御、

繁殖、迁徙等

 

明确目标熟悉学习任务,依标自学。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初步感知什么是动物的行为。

 

自主学习10分钟

 

 

自主探究

提出疑惑

(8分钟)

 

实验探究

8分钟

 

启发点拨

(8分钟)

 

一、布置学习任务

1、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如、、、、迁徙行为等。

2、动物的有些行为可以分为行为和行为。

3、动物的有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动物的决定的,称为行为。

如等。

4、动物的有些行为是通过后天的

逐渐表现出来的,称为行为或

行为。

这种行为是在的基础上,通过作用,由

和获得的。

5、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由、、、、

、等。

6、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具有明显的,成员之间具有明确的

它们利用、、

及来传递信息。

7、我们研究动物的行为,目的在于认识

,利用对人类有益的动物,

和有害的动物,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和谐发展。

1、对自学效果的检查:

10分钟后找同学回答以上问题。

2、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分析讨论个人尚未解决的问题。

并派代表展示自己小组的答案,与全班同学一起交流。

3、查看学生列举的需要交流问题,巡回指导。

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一〉分析教材94—95页内容,观察图2.2-31所示多媒体图示:

 

母鸡抱窝小鸟喂鱼

 

蚯蚓走迷宫实验大山雀喝牛奶

 

黑猩猩用树枝取食黑猩猩摘取食物

〈二〉[说一说]上述动物的行为中,哪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

哪些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的?

教师共同总结: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

〈三〉[想一想]你还能再举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吗?

〈四〉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

学习行为有遗传因素的作用吗?

〈五〉[看一看]

1:

鸡的绕道取食

2.鸡的绕道取食图片,提出问题:

“经过很多次的尝试,鸡终于找到能走到食物面前了,换了你呢?

说明你比鸡学习能力强,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一样吗?

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1)实验动物是怎样取得食物的?

(2)重复实验中,动物取得食物的尝试次数有什么变化?

(3)不同的动物学会绕道取食有快慢差别吗?

启发:

于是我们人类也更需要学习,以适应我们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

师生总结:

动物也有思维性。

在恶劣的环境下知道动脑吃到食物。

这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2.多媒体展示:

小狗算算术、猴子骑自行车、小狗钻火圈等

教师讲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又叫后天性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性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归纳总结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

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形成

(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

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形成的行为

获得途径

由体内(遗传因素)所控制的

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 )获得的。

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进化趋势

无脊椎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动物越高等,后天行为越发达,占全部行为的比例也越大

二、动物的社会行为

过渡:

“动物的社会行为”,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蚂蚁、蜜蜂、犀牛等等一些动物群居生活的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蚂蚁、野驴、企鹅、猕猴等群体的社会行为的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参与其中讨论。

1、社会行为有什么特征?

2、群体内部有哪些联系的方式?

3、哪些动物有社会行为?

4、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过渡:

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物进行信息交

让学生根据图片

流的图片,

 

通讯行为

动物是怎样传递信息。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

然后说出动物个体间传递了什么信息?

(播放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

 

孔雀开屏

 

蛙鸣

教师引导:

总结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类传递信息。

设疑:

我们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是什么?

教师共同总结:

认识到研究目的在于认识动物活动的规律,利用有益的动物,防范有害的动物等。

由于这部分内容较为简单,学生小组合作可以完成,老师不做讲解只出示答案

 

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同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自主探究,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的有关内容,系统的形成知识网络

 

1、根据老师提出的学习任务分组讨论问题,

2、学生分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结合教材94—95页2.2—31的图

独立思考完成

 

答:

母鸡抱窝、小鸟喂鱼、小羊吃奶

答:

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香蕉、黑猩取食

 

候鸟迁徙、孔雀开屏

鹦鹉说你好、小狗做算术、海豚转圈表演

 

答:

有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完成的

 

依据的探究方案开展探究活动。

观察鸡经过多少次错误尝试才能找到食物,并记录下每次找到食物的时间,做好记录。

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学生展示结果并交流实验体会。

 

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绕开第二根木桩而取到食物。

尝试次数减少

 

有。

越高等的动物尝试的次数越少

 

观察、思考、讨论、归纳

 

由学生思考总结这节课的知识,并且复述,加深记忆争取当堂知识当堂掌握。

 

小组讨论、交流

分别找3、4、5小组成员回答

 

自学课本96—97页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讨论解答问题,小组代表解答问题

 

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注意听讲

 

讨论、总结。

学生总结归纳对动物的社会行为的认识。

 

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学生在课本上识记。

动物利用声音、形体姿态、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

 

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目的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自学。

学生不能自学的通过合作小组来解决,合作小组不能解决的教师点拨。

 

小组合作讨论.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

 

通过让学生观察鸡的学习行为,体会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学习与实践相联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生活熟悉的例子入手,解决了问题也就引出了两种行为的概念并比较出二者的区别。

 

培养总结概括,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并在这一环节中,注意向学生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实现本节课的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求知中体验,在体验中求知,从中感受到快乐的学习。

 

 

构建网络

融会贯通

(4分钟)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动物行为、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的概念以及先天行为和后天行为的的联系与区别。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总结归纳

学生自主回顾

本节所学所得。

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等方面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分层练习

 

当堂达标

(5分钟)

A类作业:

将助学P77当堂达标部分1—7独立完成

B类作业:

将助学P77当堂达标第8、9题独立完成

课下作业:

C类作业:

完成助学76合作探究,以及78自我感知,上交老师。

自主完成,课堂检测及时互纠,查漏补缺。

强调学生纠缠

堂清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规范性。

1、板书设计:

2.2.4动物的行为

 

教学反思:

1、知识源于生活,从观察动物的行为入手,区分哪些是生物生来就有的行为,再看资料分析材料,进一步让学生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然后探究一种动物的行为,加深理解动物行为的成因。

2、通过实施探究性实验,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的体验、课堂的各个环节能够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让学生分析讨论,动物先天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动物自身的意义。

对于“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要求学生能亲自完成,由于课上时间有限,我把它放到了课后完成,课上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探究的一般步骤,结合课本有关问题分析讨论表达交流,让学生在课后的实验中少走弯路。

对“社会行为”的学习,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蚂蚁、蜜蜂、犀牛等等一些动物群居生活的资料,课上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归纳出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学习格局,变成了课堂中自主学习。

学生会的尽量不讲、少讲,学生能合作、探究学习的,我仅仅是给予了指引。

在学习过程之中,我没有料到学生会有那么多奇妙的思想,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来展示各种行为方式,很不错。

整堂课,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生物的热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