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7600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9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docx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DOC49页1

设备管理知识手册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运行机制的调整,企业设备管理模式也发生了变革,顺应机制而生的中国石油一建设备管理新模式,逐渐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日益成为促进企业生产和经营的重要基础,已得到企业越来越多员工的认识和关注。

为了普及设备管理知识,进一步贯彻标准、程序文件,确保设备管理在“两个体系”有效运行,在结合设备管理工作实践的基础之上,编写了设备管理知识手册,旨在为设备管理工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指导,内容有偏颇或错误,欢迎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1设备管理概述

1.1设备定义

实际使用寿命在一年以上,在使用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公司规定在2000元以上),且能独立完成至少一道工序或提供某种动能的机器。

1.2设备全过程管理

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对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所进行的技术、经济的综合管理。

实现设备全过程管理,就是要加强全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横向协调,克服设备制造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的脱节,提高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为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创造条件。

1.3设备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管理

设备有两种形态,即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

一、设备的实物形态管理

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直至报废的全过程即为设备实物形态运动过程。

设备投入使用后,由于物理和化学的作用而产生磨损、腐蚀、老化等,使设备实物的技术性能逐渐劣化,因而需要修复与更新。

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就是从实物形态运动过程,研究如何管理设备实物的可靠性、维修性、工艺性、安全环保性及使用中发生的磨损、性能劣化、检查、修复等技术业务,其目的是使设备的性能和精度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确保设备最佳的输出效能。

二、设备的价值形态管理

新购置的设备,经安装调试合格投入使用前,其价值形态表现为财务账面上的原值。

设备投入使用后,一方面,设备运行需要资金的继续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折旧,使它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销售予以回收,表现为原账面价值的减少,即设备的净值逐渐降低。

当设备不再继续使用或报废,通过出售,回收部分剩余价值或残值。

设备价值形态管理就是从经济效益角度研究设备价值的运动,即新设备的投资及设备运行中的投资回收,运行中的耗损补偿,维修、技术改造的经济性评价等经济业务。

其目的就是使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

实物形态是价值形态的载体,价值形态是实物形态的货币表现,二者既对立又统一,设备综合管理的实质就是设备实物形态管理和价值形态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以追求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

1.4设备管理的方针、原则、主要任务

一、设备管理的方针

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

(1)以效益为中心。

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的优化组合,确保企业设备的保值增值。

(2)依靠技术进步。

一是适时进行设备更新;二是运用高新技术对老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三是推广设备诊断技术、计算机辅助设备管理等管理新手段。

(3)促进生产经营发展。

就是要正确处理企业生产经营和设备管理的辨证关系。

(4)预防为主。

就是企业为保证设备综合效率,防止设备非正常劣化,在依靠检测,故障诊断等技术的基础之上,逐步向以状态维修为主的维修方式上发展。

设备制造部门应听取和收集使用单位的信息资料,不断改进设计水平,提高制造工艺水平,转变传统的设计思想,逐步向“无维修设计”目标努力。

二、设备管理的原则

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1)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

指设备制造单位在设计的指导思想上和生产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寿命周期内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经济性等指标,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

设备使用单位正确的使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及时向设备的设计、制造单位反馈信息。

(2)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

这是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设备持续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

(3)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

这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的有效措施。

修理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的追求修理,他阻碍技术进步,经济上也不合算。

企业必须依靠技术进步,改造更新旧设备,以技术经济分析为手段,进行设备大修、改造、更新的合理决策。

(4)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技术管理包括对设备的设计、制造、规划选型、维护修理、更新改造等技术活动,以确保设备技术状态完好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经济管理是指对设备投资费、维持费、折旧费的管理,以及设备的资产经营、优化配置和有效营运,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

(5)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

要求建立从企业领导到一线工人全员参与的设备管理体制,实行专群结合的全员管理。

全员管理有利于设备管理的各项工作的广泛开展,专业管理有利于深层次的研究,两者结合有利于实现设备综合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推行设备综合管理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应实行设备全社会管理与企业设备管理相结合。

三、设备管理的主要任务

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为中心,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设备管理体制,实行设备综合管理,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降低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1.5设备管理的基本要求

通过技术、经济和组织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综合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更新与改造,保持设备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不断改善和提高装备素质,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公司的生产发展、技术进步、经济效益服务。

1.6衡量设备管理水平的标志

设备管理工作涉及到资金、物资、劳动组织、技术、经济、生产经营目标等各方面,要检验和衡量各个环节的管理水平,必须建立和健全设备管理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它可以定量评价设备管理工作的绩效,因此,设备技术经济指标是衡量设备管理水平的标志。

一、技术指标

(1)设备利用率=实际作业台班/制度台班×100%

(2)设备完好率=设备完好台日数/设备制度台日数×100%

(3)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大修理台数/计划大修理台数×100%

(4)设备综合效率=时间开动率×性能开动率×合格品率

(5)完全有效生产率=设备利用率×设备综合效率

二、经济指标

(1)设备新度系数=年末设备净值/年末设备原值

(2)设备资产保值增值率=年末设备总净值/年初设备总净值×100%

(3)投资回收期=投资总额/(年均利润+年均折旧)

(4)净资产收益率=年均利润/设备净值×100%

三、常用考核指标

(1)设备利用率

(2)设备完好率(3)设备大修理计划完成率

(4)无重大、特大设备事故(5)设备新度系数(6)净资产收益率

2设备前期管理

根据设备综合管理理论,企业应实行设备全过程管理,即从设备的规划直至报废的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一般分为前期管理和使用管理两个阶段。

企业设备前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包含设备的规划、选型与购置、验收、安装与调试等。

2.1设备规划

设备规划又称设备投资规划,是企业中长期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设备投资规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之上,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

制订和执行设备规划对企业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产品质量提高,扩大再生产以及其它技术措施的实施,起着促进和保证作用。

因此,设备规划的制订必须首先由企业生产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在全面执行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的前提下,提出规划草案,经组织相关职能部门讨论、修改整理后,送企业领导办公会议讨论批准即成为正式设备规划,并下达设备管理部门执行。

2.2设备选型与购置

一、选型的基本原则

(1)生产适用所选购的设备应与本企业生产及扩大再生产规模相适应。

(2)技术先进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要求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保持先进水平,以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延长设备技术寿命,并满足HSE的要求。

(3)经济合理要求设备价格合理,在使用过程中能耗、维护费用低,并且投资回收期较短。

二、选型应注意的问题

(1)设备的生产效率;

(2)设备的工作精度;(3)设备的能耗指标;(4)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5)设备的安全性与环保性;(6)设备的配套要求;(7)设备主要零部件的互换性;(8)设备操作性;(9)设备操作技术要求;(10)设备的经济性;(11)设备的交货期及售后服务条件。

三、设备购置

设备的购置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对于单台设备价值较低的设备,通过调研、选型分析后,直接与制造商或经销商签订合同;二是对于价值较高的设备(按集团公司的要求,单台设备价值在100万元以上的设备),要求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

设备的招标分为三种方式:

(1)公开招标。

公开刊登招标广告,含国际性竞争招标和国内竞争性招标;

(2)邀请招标。

即不公开刊登招标广告,根据事前的调查,对国内有资格的经销商或制造商直接发出投标邀请;(3)议标(又称谈判招标)。

它是非公开、非竞争性招标,它是由招标人物色几家厂家直接进行合同谈判。

设备购置要签订合同,设备购置合同的签订,要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规定,对方应有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经双方签章(加盖合同专用章)、签字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国内合同的主要内容

(1)设备名称、规格型号;

(2)数量和质量;(3)合同价格及付款方式;(4)交货期限及交货地点、运输方式及费用;(5)违约责任;(6)未尽事宜的解决方式;(7)附件技术协议及售后服务承诺。

设备订货合同签订后,设备在制造过程中,要对设备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作好监造工作,要求厂家作好设备制造的过程控制。

2.3设备验收

设备货验收包括设备出厂前的验收和设备到货后的验收两部分。

一、设备出厂前的验收主要是针对重要设备而言,在工程工期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设备正点投入使用,在设备出厂前,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到厂家进行初步验收,并监督发货情况。

这样尽可能避免设备零部件的错发和漏发,尽可能避免货运装车、封车不规范而造成的设备损坏,为设备正常安装提供保证。

二、设备到货验收包含设备到货的及时性和设备完整性两方面。

1、设备到货的及时性

(1)不允许提前太多的时间到货,否则设备购买者将增加占地费、保管费以及可能造成的设备损坏;

(2)不准延期到货,否则将影响工程的工期。

2、设备完整性

(1)设备到货的交接及保管工作;

(2)组织相关部门验收,按照设备装相单,对设备及设备部件、备件、技术资料进行清点,并作好清点记录,仔细检查设备有无损伤,有损伤的部位要作好损伤检测及记录工作;(3)有损伤的设备要作好索赔工作;(4)填写到货验收记录。

2.4设备安装与调试

一、设备安装

车间、预制厂设备安装定位的基本原则:

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及维护、检修、安全、工序连接等方面的要求,具体考虑下列因素

(1)适应工艺流程的需要;

(2)保证最短的生产流程,方便工件的存放、运输;(3)满足设备维护、维修、安全操作的需要;(4)平面布置排列整齐、美观。

设备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基础图纸施工,安装好预埋件,并作好基础的验收工作。

设备安装主要内容

(1)制订安装工作流程;

(2)清洗设备;(3)安装地脚螺栓;(4)安装垫铁;(5)设备就位调整;(6)安装验收。

二、设备调试

设备调试主要内容

(1)空载试运;

(2)静负荷试运,指含额定负荷试运和1.25倍超负荷试运;(3)动负荷试运,指1.1倍额定负荷试运。

三、设备交付使用验收

需要进行安装与调试的设备,设备试运完毕后,由使用单位设备部门牵头,会同技术部门、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安装单位对整个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予以验收,合格后在验收单上签字认可,并填写设备安装与调试验收移交记录。

对于不符合项,要求安装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完毕后按以上程序重新组织验收,直到安装调试验收合格为止,最后由使用单位设备部门编写设备安装验收报告。

3设备使用管理

3.1设备入库与调拨管理

设备购置完毕后,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办理入库手续需附上领导批复报告或公司设备部门、财务资产部门联合签发的设备准购证,同时办理资产调拨手续。

为了提高办事效率,简化工作流程,公司设备部门已将原来的设备入库单和设备调拨单二合一。

3.2设备台账与档案管理

设备办理入库后,要及时按照《机械设备管理标准》要求,建立设备台账与设备档案,内容要齐全,资料要规范。

同时,将设备相关信息录入公司物资装备管理网中,便于公司及时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掌握设备的使用状况与分布,有利于对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3.3现场设备管理组织机构与制度

抓好现场设备管理工作,一要靠组织,二要靠制度。

首先,应按照上级主管部门及《机械设备管理标准》的要求,建立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合理配备设备管理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只有组织落实,人员到位,才能较好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其次,应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现场设备管理应建立以下基本制度。

一、机长负责制

实行机长负责制,是全员设备管理的重要体现;建立设备管理机长负责激励机制,明确机长的职责、义务,明确奖惩规定,是管好现场设备的有效途径。

二、“三检制”

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在设备开机前、设备运行中、设备关机后对设备进行检查,通过例行检查,及时排除隐藏的设备故障,防止设备故障扩大。

三、定期检查制度

现场设备管理人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检查设备的技术状况与运行状态;检查设备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设备操作与保养规程,操作保养设备;机长是否认真负责,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等。

四、定期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价制度

定期对设备技术状况进行评价,是现场设备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设备设施及工作环境管理程序及设备设施完整行管理程序的一项重要内容,评价后应填写《设备技术状况评价表》。

3.4现场设备标牌管理

现场设备应有齐全的设备铭牌、公司资产标牌、设备机长挂牌。

机长牌要求如下:

长80mm,宽40mm,厚度为0.5-1mm铁牌,采用白底红字,字迹要求工整。

现场使用的卷板机、剪板机、卷扬机、龙门吊、桥式吊车、锅炉、烘干房、电焊机房等应悬挂安全操作规程牌。

安全操作规程牌要求如下:

长500mm,宽350mm,厚度为1.5-2mm铁牌,采用白底红字,字迹要求工整,牌面清晰。

3.5设备本体与周围环境

一、对设备本体的要求

1、摆放整齐、表面清洁、润滑良好、安全接地。

2、零部件、附属装置齐全,紧固、调整、防腐好。

二、对设备周围环境的要求

1、焊机房内应无管件、弯头、配件,地面无尘土,焊机上无放置焊条、面罩、砂轮片等工具物品;把线盘整齐,挂放有序,面罩、焊条、保温筒等放置整齐。

2、卷板机槽内应及时清扫,槽内、机体上应无氧化铁,无尘土、无积水。

3、剪板机前后应无成料、废料,周围应无杂草、无垃圾,保持环境清洁。

4、剪板机、卷板机应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5、其它独立作业的设备应放置在平坦,无杂草、无杂物,地势较高的坚实的水泥或砂石地面上工作,禁止设备在倾斜状态下作业。

3.6电焊机的使用

1、电焊机应放置在电焊机房内。

公司自制的旧电焊机房统一喷兰色,并写有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黄色字样;新购置的每4台电焊机制作一栋电焊机房,由生产厂家统一制作,颜色统一喷兰色,并写有中国石油天然气第一建设公司黄色字样,字体采用宋体,字号用初号字。

电焊机房应安全接地,因局部作业需将焊机露天作业的,应作好防晒及防雨雪措施。

焊机把线应使用标准把线,截面积不得小于35mm2,地线应使用铜导线连接,把线、地线禁止用铝线代替。

2、地线与平台、装置之间的搭铁连接,应使用宽度50mm的扁铁,平台搭接,不得使用钢筋或圆钢代替。

3、焊机接线应全部采用终端连接,把线之间连接也应使用终端,用绝缘胶布包扎完好。

4、禁止将电焊把线盘绕在一起作业。

3.7设备防护管理

1、电气仪表调校设备应做到进房作业。

2、对于无法进房作业的设备,应作好防雨雪措施,应使用蓬布遮挡,蓬布大小以能完全遮住设备为基准,。

3、禁止设备在蓬布覆盖情况下作业。

4、闲置设备应集中存放,并进库或进棚,在无库无棚情况下,应放置在坚实的水泥或砂石地面上,下面用道木垫起,禁止放置于泥土之中或直接放于地下,上面用蓬布遮盖,蓬布大小以能完全盖住全部的闲置设备为基准。

5、闲置设备存放前应进行一次全面的维护保养。

6、剪板机应搭设防护棚,卷板机应制作可移动的轮式活动罩,卷板机操作台应制作保护箱,以使卷板机受到保护,防止损坏。

4设备保养与维修

4.1设备保养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性的进行维护保养,尽可能地保持设备的精度和性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设备维护保养就是对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经常的检查、调整和处理。

一、三级保养制

我国在总结计划预修制的基础之上,提出并逐步完善起来的一种以保养为主、保修结合的保养修理制。

三级保养制将经常性的进行维护保养工作分为日常维护保养、一级保养和二及保养等三种级别的保养。

1、日常维护保养

日常维护保养简称日保或例行保养。

它是操作工人每天必须进行的保养,主要内容包括:

班前班后检查,清洁设备各个部位,检查润滑部位,使设备经常保持润滑清洁;班中认真观察、听诊设备运转情况,及时排除小故障,并认真作好交接班记录。

2、一级保养

一级保养简称一保或定期保养。

这是一项有计划定期进行的维护保养工作。

它是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辅导,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调整设备各个部位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等一系列的工作。

一保完成后应作好记录并由设备员组织验收,一保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消除隐患。

3、二级保养

二级保养简称二保。

这是以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对设备的规定部位进行分解检查和修理。

其内容除一保内容外,还要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修理,以及更换磨损件,对润滑系统清洗、换油,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查和修理。

二保完成后,维修工应详细填写检修记录,由设备员和操作工人验收,检修记录交设备员存档。

二级保养的目的是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延长大修周期。

二、设备点检制

设备点检制是日本TPM(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全员生产维修)中的一项内容。

这种制度将维修管理的重心由保养转移到了检查,可使设备的异常和劣化能早期发现,避免因突发故障而导致的损失,它代表了保养修理制的最新发展阶段,在这里作简单介绍,仅供参考。

所谓点检制,是指为了维护设备所规定的机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检查标准、内容和周期,由操作工、专业点检工或专业技术人员凭感觉和简单测试工具,对设备进行检查,并依据标准判断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决定维护检修工作的设备维护管理制度。

点检工作一般分为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两类。

日常点检主要由操作工进行,定期点检主要由专业点检工负责,操作工配合,这种点检经常是连检带修。

为作好点检工作,应遵循下列基本要求:

(1)实行全员管理。

只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才能有效实现这种以预防为主的点检制。

(2)设置专职点检员。

(3)点检员应有相应的管理职能、职权。

(4)要有一套科学的点检标准、点检表和制度。

点检工作的方法可归纳为12个工作环节,如下图:

定标定项检查 处理

定点定法改进评价

定期定人记录分析

(1)定点:

确定设备需要检查的维护点。

(2)定标:

制定检查、处理标准。

(3)定期:

按点的不同确定检查周期。

(4)定项:

检查的项目要明确作出规定,一点也可能有多项。

(5)定人:

确定检查人。

(6)定法:

确定检查方法和检查手段。

(7)检查:

检查的环境条件,是停机还是运行,设备解体或不解体。

(8)记录:

逐点检查,按规定格式认真记录。

(9)处理:

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的处理情况。

(10)分析:

对检查记录和处理记录进行定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将分析情况反馈给管理部门。

(11)改进:

根据记录和分析的问题,采取改进措施。

(12)评价:

对每一项的改进都要进行评价,要看经济效果,然后不断完善,进行循环往复的实施,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2 设备维修

4.2.1设备的磨损

设备购置后,无论是使用还是闲置,都会发生磨损,设备磨损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

1、有形磨损(又称物理磨损)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在外力或自然力的作用下,产生的磨损。

设备的有形磨损导致设备的性能、精度等的降低,使得设备的运行费用和维修费用增加,效率降低,反映了设备使用价值的降低。

2、无形磨损(又称经济磨损)

设备的结构和性能并没有发生变化,但由于技术的进步,制造同类设备的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提高,致使原设备相对贬值;或者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造出性能更完善,效率更高的设备,使原有设备相对陈旧落后,其经济效益相对降低而发生贬值。

3、两种磨损的特点及补偿方式对比

有形磨损

无形磨损

相同点

设备原始价值贬值

设备原始价值贬值

不同点

在修理之前,常不能工作

无需修理,可以继续工作

局部补偿

修理

现代化改造

完全补偿

更新

更新

4.2.2设备寿命的概念

设备的寿命分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

1、自然寿命

设备的自然寿命,又称物质寿命,它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直到因物质磨损而不能继续使用、报废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它主要是由设备的有形磨损所决定的。

搞好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可以延长设备的自然寿命,但不能从根本上避免设备的磨损,因为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设备不断老化,维修所支付的费用也逐渐增加,从而出现经济上不合理的使用阶段。

2、技术寿命

设备的技术寿命就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延续的时间。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产品的质量和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由于不断涌现出技术上更先进、性能更完美的机械设备,这就使得原有设备虽还能继续使用,但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质量和技术要求。

由此可见,技术寿命主要是由设备的无形磨损所决定的,它一般比自然寿命要短,而且科学技术进步越快,技术寿命越短。

3、经济寿命

设备的经济寿命是指设备从投入使用开始,到因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算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主要由设备年消耗成本和设备年运行成本两个因素决定。

设备年消耗成本就是每年所分摊的设备购置费和资金占用费,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而降低。

设备年运行成本是指维持设备运行所发生的费用,它随着设备使用年限增加而增加。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年均总成本是时间的函数,这就存在着使用到某一年份,其平均综合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

在这一时间前后,平均综合成本都将会增高。

所以设备的经济寿命是从经济的观点确定的设备更新的最佳时刻

 

设备经济寿命估算公式

其中:

P—设备目前实际价值

LN—第N年末的设备净残值

λ—设备的低劣化值(逐年递增的费用)

 

4.2.3设备的磨损规律

机器零件磨损曲线

上图为机器零部件的磨损曲线,

由图可知,零件的磨损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磨合阶段,从设备投入开始到T1时间段,这是设备的初期磨损阶段,零部件接触面磨损较为剧烈,较快地消除了原有加工的粗糙面,形成最佳表面粗糙度。

第二阶段为渐进磨损阶段,从T1时间段到T2时间段,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零件以相对恒定的速度磨损。

第三阶段为加剧磨损阶段,从T2时间开始,设备磨损到一定程度后,磨损加剧。

按照以上磨损规律,设备修理的最佳选择点,应该是设备由渐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