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518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事思想概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docx

军事思想概述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二章军事思想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军事思想属意识形态的范畴。

自人类有战争开始,人们就对它进行总结、认识、研究、提炼,不断地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将理性认识放到实践中反复验证,逐步掌握其规律,经过军事家系统的概括、整理、提高,就形成了军事思想。

也就是说,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等军事实践,反过来指导军事实践,接受军事实践的检验,并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丰富而丰富。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和分类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通常是指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

对战争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战争的起源、战争的根源、战争的性质、战争的目的、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战争与外交的关系、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战争与兵员动员的关系、战争与地理的关系、战争与教育训练的关系等;对军队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军队的成分、军队的性质、军队的任务、军队的编制、军队的纪律、军队的种类、军队的教育训练、军队的法制建设、军队与国家体制的关系、军队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军队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军队与政党的关系、军队与装备的关系、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的关系等。

对国防的理性认识主要包括国防历史研究、军事院校建设、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建设、战略物资准备、国防动员、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政策、国防法规、后备力量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国防教育、国防建设与政治、经济、外交、周边环境的关系等。

(二)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军事思想具有政治性、时代性、实践性、发展性、继承性的特点。

1、军事思想具有政治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等军事实践,战争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通过暴力手段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

①郝翔,《国防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110-111页;牛力、郭同岭,《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通信指挥学院内部资料(1998),第3页。

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①其主要特征就是暴力。

为了实现不同阶级的利益,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上,反映不同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不同看法和认识。

毛泽东同志和西方近代著名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均认为“战争是政治的一种手段,是政治的继续。

”因此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2、军事思想具有时代性。

时代是根据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划分的历史时期,不同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的形态和战略战术,有着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

军事思想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也必然受到所处时代的影响和制约。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②人们对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必然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政治、经济、文化、战争形式、作战方式、军队建设、武器装备等因素影响和制约。

3、军事思想具有实践性。

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等军事实践,战争等军事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军事思想的不断发展。

军事思想在指导战争等军事实践的过程中,正确的得到肯定和发展,错误的被否定和淘汰或修正,过时遭到摒弃。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

”③可以说,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等军事实践,对军事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并在军事实践中接受检验、得到发展和丰富。

4、军事思想具有发展性。

人类社会总是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野蛮走向文明。

军事思想作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必然随着客观存在发展而发展,发展也是军事思想强大生命力所在。

5、军事思想具有继承性。

军事思想的继承性就是指对传统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遗产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原理、原则和宝贵经验的保留、借鉴。

存在的客观性强制要求人们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相一致,必须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

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理论家,之所以能创造伟大的军事思想和军事理论,不仅由于他们有一定的战争等军事实践,善于总结军事实践,而且在于大量地借鉴前人和别人的军事思想,吸取其他军事思想的精华。

①《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卷第17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卷第10页。

③《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卷第287页。

(三)军事思想的分类

按照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和现代军事思想。

按照不同的阶级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按照不同的国别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我国军事思想和外国军事思想。

按照主导战争不同的兵器划分,军事思想可分为冷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热兵器时代军事思想、热核兵器时代军事思想和高技术兵器时代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萌芽、产生到丰富、发展的过程。

(一)古代军事思想

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主要集中在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国和地中海一带的沿海国家,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两个时期的军事思想。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21世纪—公元1840年)萌芽于夏朝和商朝,形成于西周,成熟于春秋战国,发展至明清。

公元前21世纪,我国就进入奴隶社会,人们开始关注战争、认识战争、总结战争、研究战争,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前期,我国军事思想的水平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据实物和文献记载,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末期,就有兵书出现,如《汉书》就录有《黄帝》十六篇和《神农兵法》一篇。

①到西周时期,《军志》和《军政》②两部军事文献的相继出现标志我国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时的中国社会出现剧烈变革,争霸战争和兼并战争频繁发生,社会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在实践中产生了一大批适应时代要求和战争战备要求的军事理论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同时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理论中也有深邃的军事思想。

此时,我国军事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秦汉到明清,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的发展,由于铁兵器的广泛推广,火药的应用,步、骑、车、水等诸兵种的发展,不同性质的战争交织进行,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丰富和发展,先后有数以千计的兵书问世。

20世纪30年代,陆达节编著的《历代兵书目录》,著录有兵

①《汉书·艺文志·兵书略》

②《军志》和《军政》虽亡佚,但后世许多兵法著作引用其观点和理论,如《孙子兵法·军争》中有“军政曰:

言不相闻,故为金鼓;视不相见,故为旌旗。

书1304部,6831卷。

①总之,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人类军事思想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外国古代军事思想(公元前8世纪—公元17世纪)③主要产生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家。

公元前8世纪—公元5世纪是西方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战争的规模、样式、性质、作用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争具有了鲜明的政治目的,成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并有了专门的军队组织和相应的军事制度,战争的规模也越来越大。

古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富,频繁发动战争,在战争实践中涌现一大批著名的将帅,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古罗马军事思想。

古希腊军事思想主要散见于希罗多德的《希腊波斯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散战争史》、色诺芬的《长征记》等历史著作和军事人物的军事活动史料记载中,代表人物有伯里克利、色诺芬、埃帕米农达斯、亚历山大等。

古罗马军事思想主要见之于历史学家波里比拔、阿庇安、塔西佗、李维等有关罗马历史著作中,代表人物有汉尼拔、费边、凯撒、屋大维等。

“从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献中,可以发现希腊先贤的著作中含有相当丰富的战略思想……始终包含海权因素在内。

”④因此,在这一点上,古希腊军事思想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重陆轻海”刚好相反,“重海轻陆”。

从公元5世纪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的中世纪时期,也就是封建社会时期,主要代表作有毛莱斯著的《战略学》、李欧著的《战术学》、弗里德里希二世著的《战争原理》、《军事典范》等。

中世纪宗教神学在文化领域占绝对统治地位,军事思想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直处于低潮。

(二)近代军事思想

1、中国近代军事思想(1840-1949年)⑤

中国近代军事思想是在中国军事思想新旧变革、中西融合中不断发展的,它主要代表中国近代封建统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阶级的利益,是一种带有过渡性质的军事思想⑥。

反映封建地主阶级和洋务派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林则徐、魏源、曾国藩等,代表作主要有《海国图志》、《曾胡治兵语录》等;反映农民阶级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洪秀全、杨秀清等,代表作主要有《太平军目》、《兵要四则》、《行军总要》等;反映资产阶级阶级军事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孙中山、黄兴、蔡锷、蒋介石、蒋百里、杨杰、白崇禧等,

①王显臣、许保林,《中国古代兵书杂谈》,解放军出版社,1983年版。

②王厚卿,《中国军事思想论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朱梅生,《军事思想概论》,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④纽先钟,《西方战略思想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中国近代军事思想内容庞杂,带有过渡性质,本节将毛泽东军事思想纳入中国现代军事思想体系中论述。

⑥王厚卿,《中国军事思想论纲》,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代表作主要有《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军国民篇》、《国防论》、《国防新论》、《游击战纲要》等。

2、外国近代军事思想(1640-1945年)

外国近代军事思想可分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和马恩列斯军事思想。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代表人物主要有马基雅弗利、拿破仑、克劳塞维茨、若米尼等,主要代表作有《君主论》、《佛罗伦萨史》、《罗马史》、《战争论》、《战争艺术概论》。

从19世纪中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外国近代军事思想大发展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有马汉、杜黑、施利芬、福煦、鲁登道夫、富勒等,代表作主要有《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现代战争》、《战争原理》、《总体战》、《装甲作战》等①。

马恩列斯军事思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吸取了以往军事思想的精华,正确地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和客观规律,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列主义理论体系和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关于战争根源的学说、暴力革命的学说、人民战争及战略学说、无产阶级军代建设学说和国防建设学说等②。

(三)现代军事思想

一战结束后,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机械化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形成了“三维”作战空间。

二战结束后,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种势力重新分化组合,形成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世界的格局。

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世界进入后冷战时期,即多极格局,各种军事理论相继涌现。

比较著名的有利德尔·哈特的《战略论》、柯林斯的《大战略》、拉塞尔·F·韦格利的《美国军事战略与政策史》等。

这些军事理论著作反映了一些共同特点,“美、俄、英、法、德、日等国在军事战略思想上,都遵循全球性、威慑性、联盟性、均衡性的战略方针”③;“在作战指导思想上认为火力是作战威力的基础,集中兵力是作战胜利的奥妙,强调突然性是夺取战争主动权的原则,把机动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④;“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上始终遵循与国家安全基本目标相适应的原则、合理够用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坚持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效率效能原则、依法治军原则等。

”⑤

上世纪90年代,人类迎来一场空前广泛而又深刻的军事变革,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化,军事思想也随着战争形态的变化由机械化战争的军事思想向信息化战争的军事思想

①郝翔,《国防教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

②卿竹松,唐晶荣,《军事思想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③李效东,《比较军事思想》,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④李效东,《比较军事思想》,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⑤李效东,《比较军事思想》,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转化。

三、军事思想的体系内容及代表作

军事思想一般包括战争观、方法论,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战争指导思想等内容,这些内容相互联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总的看法和基本态度,主要是认识战争起源、战争性质、战争作用、战争消亡等根本性问题。

方法论主要是回答如何认识战争规律,并研究在此基础上如何指导战争,使战争按照人们的意志转移等问题。

战争观和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军队和国防建设思想主要是认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本质和根源是什么,军队和国防建设与国家政治、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建设,军队和国防等。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在大量军事斗争的实践中,不同时代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总结、创造了大量军事思想,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

《孙子兵法》和《战争论》。

《孙子兵法》5000余字,春秋末期孙武所著,是我国丰富的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最早最有影响的军事理论专著,享有“东方兵学鼻祖”、“世界第一兵书”、“兵学圣典”、“兵经”、“古代谈兵之祖”的美誉。

全书分“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十三篇,包含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被列为我国古代《武经七书》之首①。

《孙子兵法》在当今世界的研究和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拓展到政治、经济、商业、外交、教育、体育、医疗等各行各业中。

《战争论》,普鲁士卡尔·冯·克劳塞维茨(1780-1831年)所著,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奠基作。

全书共3卷8篇124章,约69万字,对战争的性质、战争理论、战略、战斗、军队、防御、战争计划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详尽的阐述。

《战争论》代表了近代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最高成就,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

①《武经七书》,宋神宗元丰三年四月,下诏校定《孙子》、《吴子》、《六韬》、《司马法》、《三略》、《尉僚子》、《李卫公问对》,并雕版刊行,号称“七书”。

武经七书即源于此。

第二节中国军事思想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代表作

(一)《吴子》

《吴子》,战国卫国人吴起著,共2卷6篇。

战略思想:

“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主张搞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民众进行道德教育,强调政治与军事并重。

作战指导:

“料敌”、“应变”、“因形用权”、“审敌虚实”,主张全面了解情况,正确判断敌情,恰当选择作战方向。

治军:

“以治为胜”、“教戒为先”,主张把严格训练放在首位,强调赏罚分明,选贤任能,以提高部队的军事素养。

(二)《司马法》

《司马法》又称《司马穰苴兵法》,春秋齐国司马穰苴著,史书记载有155篇,但保存下来的只有5篇。

提出了“以战止战”的战争观,主张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揭示了“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的战争本质以及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一卓越见解;在作战指导上强调“智”、“勇”、“巧”、“无复先术”,主张因敌致胜,避免老一套打法;在军队管理教育上主张“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即治国的一套不能用于治军,治军的一套不能用于治国。

(三)《六韬》

《六韬》相传是太公吕尚所著,但经史学家多方考证,认为是后人假托太公之名所著。

《六韬》共6卷60篇,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以周文王、周武王与吕尚问答的形式出现。

“文韬”论述的是战前怎样提高国家的实力和做好战争准备;“武韬”论述的是军队的体制和对敌作战的策略;“龙韬”论述的是军事上的指挥和部署;“虎韬”论述的是在开阔的战场上与敌作战应注意的问题;“豹韬”论述的是部队协同作战,最大限度发挥军队效能,扩大战果的问题。

(四)《尉僚子》

《尉僚子》相传是战国尉僚所著,分5卷24篇。

提出了:

“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

武为表,文为里”,阐述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提出:

“故凡集并,千里者旬日,百里者一日”、“卒聚将至,深入其地,错绝其道。

”强调突然袭击,要求展开要快,大胆深入,快速推进;提出:

“天官十日,不若人事”,论述了人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五)《三略》

《三略》又称《黄石公三略》,西汉末年黄石公所著,分上、中、下三略。

论述了用兵要慎重:

“不得已而用之”;目的要明确:

“将以诛暴讨乱也”;将帅要贤能:

“人贤之智,圣明之虑,复薪之言,廊庙之语,兴衰之事,将所宜闻”;治军要严明:

“将无还令,赏罚必信”等。

(六)《李卫公问对》

《李卫公问对》全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是唐太宗李世民与卫国公李靖研究、商讨军事的言论记录,分上、中、下3卷。

此书内容丰富,论题广泛,阐述了“奇正”、“虚实”、“示形”、“分合”等,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还就列阵、军制、攻防和训练提出了独到的创造性的见解。

(七)《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系春秋末期因避齐国内乱到吴国的孙武所著,现存13篇。

其中《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重点论述了军事学的基本理论和战略问题;《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主要探讨了战术问题;《火攻》、《用间》论述了作战中的两个特殊手段。

其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1、关于战争理论

⑴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孙子在《计》中开宗明义地说“兵者,国之大事”,接着提出“道、天、地、将、法”五事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而五事中最为重要的是“主孰有道”,“道”就是政治。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在《形》篇中提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在《行军》篇中提出“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与众相得”等,都强调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密不可分,表现了孙武对战争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卓见远识。

他还从战争与政治的关系出发,在军事史上第一次提出“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必以全争与天下”,这种战略思想不仅在当时具有普遍意义,而且对2000多年后的今天军事斗争、外交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⑵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孙子在《作战》篇中说:

“凡用兵之法:

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在《军争》中说:

“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在《作战》篇中说:

“不再籍,粮不再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得车十乘己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

阐明了战争必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主张用缴获敌人的物质来补充自己。

2、关于战略战术

⑴先胜而后求战

孙子在《计》篇中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

”在《形》篇中说: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等,他要求对敌我双方决定胜负的各种条件和因素进行全面比较,主张战前周密谋划,做好充分准备,坚决反对打无把握之战。

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在《谋攻》篇中指出:

“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认为:

知彼知己必先察敌之情,审敌之势,知敌之谋,这样才能“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地形》),他还对用间收集敌情进行了研究。

这是孙子发现的知彼知己这一指导战争胜利的普遍规律,知彼知己两者缺一不可。

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这一规律。

这一规律不仅适用于古今战争,而且对指导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斗争具有普遍意义。

⑶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在《虚实》篇中指出:

“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军争》篇中指出:

“后人发,先人至”、“先处战地而待敌”,在《势》篇中指出: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

以利动之,以本待之。

”孙子认为要通过主观努力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否则会因落后陷入被动挨打,要予敌假象,善于引诱敌人,调动敌人。

⑷我专敌分

孙子在《虚实》篇中指出: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孙子认为要用假象调动敌人,将自己的部队团聚在一起,使敌人的部队分散,造成敌寡我众,以我之十对付敌之一,当然,众寡不是固定的、绝对的,实战中的众寡全系于主动和被动。

孙子对这一战略的概括的深刻性、科学性、辩证性真是令2000多年后的我们叹为观止。

⑸兵贵神速

孙子在《作战》篇中说:

“故兵贵胜,不贵久”、“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在《军争》篇中说:

“故其疾如风”、“动如雷震”;在《九地》篇中说: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

孙子主张速战速决,反对旷日持久,否则军队疲惫,锐气挫折,消耗国力,使政治、军事陷于危险的境地。

⑹出奇制胜

孙子在《势》篇中说: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环相生,如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孙子提出了正确掌握奇正变化,出奇制胜这一重要指挥作战的原则,要求使自己的军事力量形成一种像激水和鸷鸟一样的态势。

⑺避实而击虚

孙子在《势》篇中说:

“兵之所加,如以石投卵者,虚实是也。

”在《虚实》篇中说:

“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胜,避实而击虚”。

孙子认为避实而击虚是克敌制胜的基本战术,虚实表现在军队数量、质量,将帅素质,上下关系,后勤保障等;要经常研究敌情变化,及时转换虚实,造成以我之实击敌之虚的有利态势。

3、关于军队建设

⑴选将标准

孙子在《谋攻》篇中指出:

“将者,国之辅也。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在《地形》篇中要求将帅: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民是保,而利于主”。

他认为将帅是“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坚持“智、信、仁、勇、严”的选将标准,要求将帅深谋远虑、公正无私,克服贪生怕死、鲁莽偏激的弱点。

⑵军队组建

孙子在《势》篇中说: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在《九地》篇中说: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

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孙子认为军队的建制应从编制入手,所谓分数就是在军队的组织编制上层层节制,各级将领官佐有职有权,各尽其职,军队要组织得严密而有条理,并且孙子还十分重视并研究了利用“鼓金旌旗”对部队进行统一指挥。

⑶治军原则

孙子在《地形》篇中指出:

“视卒如爱子”、“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如骄子,不可用也。

”孙子主张爱兵,但决不是不严格要求,对士卒的教育管理要严爱相兼,赏罚有信。

《孙子兵法》是2400多年前问世的,其中揭示的一般性的军事规律不仅对当时而且对现在及将来具有指导意义。

当然,《孙子兵法》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存在消极的内容,如:

孙子不能区别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强调速决战,反对持久战;主张作战中掠夺对方老百姓田野上的农作物,损害对方人民的利益,愚弄士卒等等。

我们不能苛求2400多年的古人,但要实事求是地加以评判、学习和借鉴。

第三节外国军事思想

一、外国古代军事思想

(一)外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孕育与形成

原始社会末期、奴隶社会初期,随着人类早期的战争的出现,军队、兵器、谋略及军事思想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

这一时期,外国关于军事思想的文献记载较少、较零散。

目前尚没有发现专门的军事文献①。

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出现了颇具才能的政治家、军事家,从这些政治家、军事家的成就和思想中反映了外国古老的军事思想。

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第五位法老,是一位杰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