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3977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docx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课题研究

 “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

教育研究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实践中的事实,进行了解、收集、整理、分析,从而发现和认识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律。

(2)

教师为什么要成为研究者呢?

  首先,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教学系统是有教师、学生、教材、媒体等要素构成。

其中教材即教学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要不断融入新鲜的血液,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教材;新的课程开发国家把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和教师,教师即是课程的消费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设计者,这就要求就是应以研究者的身份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教育的对象学生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不同的智力水平等等,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创造性地进行教育,开挖他们的智慧潜能,这些无疑都必须教师具备较浓厚的科研意识,要求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

  其次,教育研究是教师成长的必备条件。

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能力提高和专业情意的发展,都离不开研究。

这是因为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通过研究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还有利于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改革方案。

由于了解了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思想观念,教师才有可能了解自己还存在什么不足,进而采取行动改进自己的工作。

一名师范毕业生由新教师成为合格教师,可以在实践中感悟或师于名师,而模仿和向老教师请教是一条成为合格教师的捷径,可以少走弯路,缩短成熟期;而从基本胜任到名家名师的成长,则需要像科学家那样的探索研究,用理性的目光,大胆尝试,创造性地改进自己的工作,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业内的行家里手。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如美国的桑代克、我国的陶行知等人,他们都是教师出身,但他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探索出教育的真谛,成为大教育家,被后人敬仰。

孙维刚老师从事教改实验,一搞就是18年。

从1980年秋季开始,他在数学这门课上进行着眼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知识结构教学"实验。

从1986年开始,他又开始实践"大幅度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课题研究。

第三轮实验是在他患膀胱癌继续接受手术治疗的严竣日子里开始的。

这一轮的实验中,他教的学生摘取了37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孙老师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教师"。

  三轮实验,孙维刚为中国教育事业耕耘出一片育人成材的高产田。

这一实验从1980年到1997年,历时三轮,共18年。

伴随着累累教育硕果,荣誉也接踵而至,孙老师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十大杰出教师、北京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十大杰出教师、全国十佳师德标兵、"五一劳动奖获得者,"1998年3月,孙老师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了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除了各级各类的个人荣誉称号外,孙维刚还被评为数学特级教师,当选为中国数学会会理事,首批国家级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

凝聚着他37年,特别是18年心血的著作《我的三轮教育教学实验》一书也已问世,成为畅销书,一连印了好几版。

  再次,只有教师成为研究者,才能使教研活动根植于课堂,也才能使教育研究成果很好的在教育实际中加以应用,较好的变为教育生产力。

“教师即研究者”运动的积极倡导者藤豪斯谈到:

“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改进教学,或如何能满足课程规划。

如果教学要得到巨大的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

”教师通过研究,可以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现代的教育发展观、人才观、教育教学观构建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和动力;还可以构建以生为本的高效的课堂创新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教育研究的理想是,每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位教师都是科学共同体的成员。

 最后,进行研究可以使教师更加热爱教育工作,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位。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教师参与研究还可以破除教师群体对研究的迷信,增强自己的自尊、自信和自立的能力。

研究人,研究人的心理,研究人的天性,不仅能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且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孩子们一起建设"精神家园",是一件永远快乐的事情。

教师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就必须在自己的从教生涯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改进。

 名师魏书生经常收到一些青年教师的来信,信中常常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怎样提高教学效率的?

魏书生的答复是提高教学效率主要靠边教学、边研究,从科研的角度来认识教学,人们从事某项劳动,大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重复式,一种是科研式。

比如工人造机器,农民种庄稼,重复式的劳动就是只沿袭前人,沿袭自己的昨天,循规蹈矩,一成不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这样做,劳动效率当然只能今天和昨天一样,昨天和去年一样,谈不上提高,劳动者本人心理也会感觉累,感觉枯燥无味,疲乏厌倦。

科研式的劳动者呢?

他们总是千万百计地从旧中夺出新来,千方百计地想比昨天于得更巧、更好,劳动效率更高。

由于立足于干方百计想新办法,他们工作效率当然高,劳动者本人的心理也会感觉轻松快乐,积极充实,进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劳动。

于是我便努力叮嘱自己一定要从科研的角度看自己的教育工作,要力求从旧中看出新来。

今天的我应该比昨天的我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提高。

我的观念更新了,世界在我的眼里就新了。

自己新、他人新、世界新、工作新,人工作起来效率才高。

从科研的角度来看,就常觉得:

今天讲课要比昨天有新的突破;语言要比昨天更吸引人,更有感染力;表情要比昨天更使人愿意接受;姿态要比昨天更自然;板书要比昨天更富启发性;如学生的感情要比昨天融洽。

做不到多方面比昨天强,就只做一个方面中的某一小点,这样嘱咐自己去上课时,精神上就感觉很愉快,就总觉得有新的值得研究的课题。

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不只是承担“园丁”“蜡烛”的角色,教师也有自己的生命,自身也需要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和学生一起成长”这也是新的教育理念之一。

教师这门职业是一门非常专业化的职业,需要进行专门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和训练。

而成为专门化教师的最好途径就是参与研究。

目前在国际教师教育领域,“教师作为研究者”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被认为是教师提高自身意识和专业能力的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

中小学教师如何开展教研课题研究

(一)

引子:

一线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和感受

  神秘:

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专家才能做

  繁忙:

整天忙于教学、批改,根本没时间搞科研

  无奈:

有很高的科研热情,但苦于找不到课题

  头痛:

不知从何下手,缺乏一套实用的科研方法

  

  思考一:

教育科研对我们究竟有何用?

  教育科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以教师的身份进入研究:

不是专家的研究,不要把自己当成专业研究者。

教师的身份决定研究的方式是行动研究、叙事研究,研究的内容是日常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所做的是对自己工作的研究:

研究的问题不是他人的,而是自己工作中真实具体的问题,不是完成规定性任务,而是教师自己发自内心实实在在的需要,不是假研究,不是在研究报告评比之后就成了封存的历史,更不是在轰轰烈烈科研结束之后又可悲地回到“习俗化”的教育教学水平上来。

  研究教师自己的问题:

不是去研究宏大的教育问题,对教师而言,不断的思考、琢磨就是研究,对那些司空见惯、熟视无睹的事物用心去发现,对那些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常规和说辞反复琢磨,试图去改变貌似合理的历来如此的大多数的想法与做法,哪怕是一点点。

(传统的教学常规适合新课程吗?

  思考二:

对中小学教育科研如何诠释?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态度,来面对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朱永新: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朱永新:

《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每日三省自身,写教育日记千字。

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思,皆可入文。

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计360万字)来本公司。

  理赔办法:

“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成功者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即现投万元者可成百万富翁或富婆。

  这幽默的文字道出了教育科研的最有效的方法,教师成长的秘密——写教育随笔。

  思考三:

关于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的概念:

是指以学校为基地,以学校内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内容,以学校管理和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研究目的,所开展的教学行动研究活动。

涉及三个重要概念,即: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行为:

教师个人----自我反思?

、教师群体----同伴互助?

、专业研究人员---专业引领。

  2、自修反思式教研——自主发展?

找到自己。

别人的指导是必要的,但真正的名师不是靠别人培养出来的。

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虽接受必要的外界要求和指导,但主要以自修和经常反思为主的一种学习研究方式。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载体,一个平台,一艘航船。

那么这个载体该怎样打造,这个平台怎样搭建,这艘航船又该驶向何方呢

  3、建议教师读的书——边学习边反思

  l?

读教育报刊——了解同行在思考什么。

  l?

·读教育经典——以史为鉴。

  l?

·读中学生的书——走进学生心灵。

  l?

·读人文书籍——开阔视野。

  l?

·读无“字”书——采撷课程资源。

  一、课题研究概述

  1、什么是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教育的客观规律的过程,也是通过认识教育规律来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

  中小学课题研究必须坚持以校为本的原则,密切结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实际。

  2、课题研究的特点:

  系统性,有计划,多因素。

  规范性,区别于纯粹的经验行为。

  整体性,研究的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

  规律性,尽可能合乎教育规律。

  创新性,有理论和实践的新意。

  3、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应该以常规教研活动为主要的研究形式。

  常规教研活动应该做到人人参与,课题研究不必追求人人参与。

  课题研究必须与常规教研活动紧密结合,不要出现“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4、课题研究的积极作用: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

  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办学特色的形成。

  5、中小学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缺乏研究意识;

  教师普遍有畏难情绪;

  不知道如何下手;

  形式主义严重;研究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脱离。

  功利主义严重。

  6、课题的类型

  教育科研课题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

从研究的性质看,科研课题可分为理论性课题和应用性课题。

教育规律的探索、方法论的研究、有关现象的特点的揭示、某些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分析等都属于理论性课题,这类课题一般不针对某一具体教育现象,其研究成果具有较广泛的指导意义。

象“构建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研究等课题;针对教育的具体实践,为解决教育实践中某一个领域或某一方面的具体问题展开的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

象“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验”、“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与评价研究”等。

应用性研究的成果一般可以直接用于教育实际。

  二、课题的来源

  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来源于教育实践和理论文献两大方面,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源于工作实际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与职责,应当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呢?

这里就有许多值得研究的课题。

例如,语文、外语教师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数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化学教师研究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学校教育管理人员研究如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与管理等等。

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工作困难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工作中也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的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

例如,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如何鉴定学生的学习能力等问题,就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至今没有科学答案的问题,作为学校管理者,作为教师如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就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

  源于教育改革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例如,关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研究、关于构建新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关于校长负责制改革的研究等等。

这些课题的研究,既能向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有利于微观教育问题的解决。

  源于经验总结很多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教育经验。

但往往又是零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

因此,这些经验往往个人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

若运用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

例如“单元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教学法”等等,都是通过这些途径得来的。

  源于教育现象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也会从中发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例如,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十分突出,如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主任、教师十分困惑的问题。

“留守儿童”是一个普遍现象,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平时的德育工作、教学工作加强他们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完全可以作为课题加以研究。

  源于课题指南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我们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一些课题作为我们的研究课题。

此外,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不具备特别的研究能力,不能承担一些大型的项目研究,但可以申请子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都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

这里介绍几种课题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即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材料,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的方法。

基本步骤为:

选择课题→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方法→制定调查方案→开展调查→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

  文献法文献研究法就是对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研究方法。

文献包括图书杂志、电子资源、档案文件、会议资料等。

基本步骤为:

确立课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做好摘记→分析文献→得出结论、提炼观点。

  实验法借鉴自然科学的实验方法,在教育实践中采取的“假设—求证”活动。

基本步骤为:

提出研究假设→选择实验对象→进行前测→开始实验→进行后测→对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案例法以具体的事例、题例、课例为研究对象,在了解、认识、分析的基础上,寻找出一些更为积极的教育方法的过程。

基本步骤为:

确立案例→呈现案例发生的过程→分析和诊断案例→归纳结论、得出启示。

  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强对实践活动及其所依赖的背景的理解而进行的反思研究。

步骤: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行动研究可以理解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或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

做到“没有无行动的研究,也没有无研究的行动”。

  叙事研究法所谓叙事研究就是抓住人类经验的故事性特征进行研究,并用故事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式。

其基本步骤为:

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进行观察访谈(记述事件)→整理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教学反思)。

  叙事研究可以使教师看到平时司空见惯的事情的意义,通过对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对待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叙述,达到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并在反思中改进自己的教育实践,重建自己的教育生活的目的。

  必须注意,在教育科研中,仅用单一的方法进行研究难以得出科学研究结果,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点与局限性。

采用单一的方法,往往只能获取部分信息,而遗漏许多其它有用信息,难以做出全面准确的结论。

因此提倡使用综合的方法,或几种方法并用,或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进行研究。

例如进行某项调查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以得到大量数据,但也要辅之以访谈调查,以使

中学教师做研究难在哪里

 

 

中学教师明显感到有畏难情绪,觉得要求太高,研究很难。

我们一线教师有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其中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教育理念。

确实,每位老师所介绍的经历故事,都是在他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回忆,都有闪光点。

但是,大家却表示很难成文,也没写过教育叙事案例。

这说明,我们老师有太多的故事,但却缺乏梳理与反思,只要跨出“反思”这一步,每个人都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中学教师还在苦思冥想,还在为写什么而苦恼。

静心想想,平日里中学教师工作任务多,压力大,所以“让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提法并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那么,中学教师做研究到底难在哪里?

其实,最主要的问题不是时间与方法的问题,而是观念的问题。

我们给研究罩上了神秘的面纱,砌上了厚厚的围墙,认为研究是专家、学者的事,认为与我们的距离太遥远。

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教学研究的意义。

苏翁曾说过: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我们如果能够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能够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与意义,能够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为对学生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不断改革自己的教学工作,对教育的理解深度也将不断增加。

另外,教育教学研究决不神秘,不是不可触及,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与学员们开玩笑说,给你们上课的都是博士、教授,今天就我们中学教师在一起对话,咱们也不必枉自菲薄,因为中学教师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很多宝贵的一手资料,我们的思考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种朴素的行动研究吧。

只要进行理论学习,进一步反思,进行提炼与总结,就能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

对中学教师的研究而言,最简便实用、最容易进行的研究,就是反思性的教育教学叙事研究了。

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很多,关键是发现值得思考与研究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说清自己的感悟,将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就是教育叙事案例。

用一个公式:

教育叙事案例=背景+问题+教学实录+问题解决+反思提炼。

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我最反对写东抄一段西摘一段的拼凑式论文,有价值的文章是在经验基础上,有点思考有点理论的案例分析,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的教师力所能及的研究,也是真正起到促进自身发展与改进工作的研究。

  总之,中学教师做研究不妨如此尝试这样的过程:

想自己的问题、做自己的事情、说自己的故事、借专家的理论、写自己的感悟。

专家讲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要联系教改实际开展教育科研

教育科学研究是以拓展教育科学知识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为目的的,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一个最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研究始于问题,教师从事研究要从问题入手。

有的地区或学校为了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每学期都进行论文评选,这虽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没有研究的实践过程,论文从何而来?

东拼西凑的组合文章,失去了论文的灵魂----独到与创新。

所以为促进教师研究能力的提高,必须先组织教师参加研究的实践,认真研究和解决教育中的问题。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理念、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很大的变化,给教师的创新性工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时间。

怎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在大班额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教好综合课程,在新课改中教师角色有哪些变化等等,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

在新一轮课改中,强调了对教师进行培训及教师的反思性实践。

但如果教师在培训中只是听听讲座或参与一些教育教学活动,而没有将培训和自己的教育实践相结合,特别是不能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用在培训中学到的理论做指导进行深入研究,将教、训、研结合起来,这种培训对教师也是作用不大的。

新课改带来的大量的鲜活问题,给教师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我们常看到一些教师或学校也很重视教育研究,但他们不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而只是盲目去攀比大课题,追求课题的级别和档次,将研究和学校教育变成两张皮。

诚然,参加一些大课题的研究对一些学校也是需要的,特别是在一些合作的大课题中,有专家指导,有来自全国的仁人志士交流,也会受益匪浅。

但对于学校特别是对教师个人不能忽视联系自己实践的研究。

为了有效地发现问题,可以请其他教师帮助审视自己的教育过程,相互切磋并提出问题。

当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在选题上总的要求是宜小不宜大,宜实不宜虚,宜活不宜死。

就是说应尽量选择小课题,以小见大,做深做透,而不要大题小做,浮光掠影,要选择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不选择抽象空泛的问题,要随着改革的发展灵活选题,也可以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对原题做适当调整,而不要固步自封,一成不变。

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教育科研要以教育经验做基础,教师往往是凭自己的经验来工作来研究,许多教师的论文往往是“经验式论文”,但经验又往往是局部的、片面的,这就要求在研究中将经验和理论、实践结合起来。

在课题研究中应建立必要的理论基础,并注意理论和实际结合,注意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经验知识,转化和拓展经验知识,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必要的实证材料的支持,将经验上升为具有一般规律性的可以推广的理论知识。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使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这就要求教育研究应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决定了在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相互印证。

针对教师研究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改工作的需要,我们特别倡导进行个案研究,此种研究可以对对象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可靠的材料。

在新的课改中,课堂教学要进行全面深入的变革,许多教师对此感到困惑,以一节课作为一个研究的个案,组织教师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如何改革课堂教学会有很大的帮助。

个案研究对于教师来说看得见摸得着,贴近教师的实际工作,也有助于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个案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且个案代表某类事件或事物,具有典型性。

个案研究是通过一个个体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及对他们所处环境条件的了解,通过分析归纳找到能概括这个个体的特征及原因。

在个案研究中,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首先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分析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碰撞,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理论观点的阐发。

最后再寻找形成个体特征的原因,并提出教育的建议。

当然,个案研究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是提供一个例证,代表性小,但它能给人以启迪,个案研究最大的好处是能帮助教师解决自己身边的问题。

另外,我们还倡导由教师、研究人员、行政人员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教师在研究工作中有自己的优势,如了解教育的需求,有教育经验,便于开展现场研究,教师是教育研究的主力军。

但他们也需要教育研究人员在教育理论、研究设计、研究方法等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样,教师从事教育科学研究也需要行政人员的参与和支持。

组成三结合的研究队伍是许多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功的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