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31926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docx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报告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于199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是1999年教育部批准建立的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全国财经类院校中唯一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世纪90年代中期,面对社会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态势,在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的指引下,为适应社会对高等财经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党委和行政及时提出了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以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为根本,以构建具有财经特点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为核心,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途径,以物质设施条件改善为基础,传承“严谨、勤俭、求实、开拓”的校训精神,发扬光大文化育人的优良办学传统,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扎实实地搞好西南财经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并且初步探索了高等财经院校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路与途径、形式与内容。

2002年11月,我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中期评估。

专家组认为“西南财经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工作非常认真,建设效果非常显著,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形成主题特色”。

在2002年西宁、2004年成都的“三北四川片区”会议上,与会代表普遍认为我校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抓得“具体、扎实”。

对我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管理体制

(一)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定位及指导思想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面向新世纪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建设非常薄弱,制约了高等教育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知识经济时代初现端倪,人们日益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培养德、智、体、美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而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又是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的经济管理人才的关键。

学校及时抓住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这个契机,按照“巩固、提高、有特色、重实效”的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协调配合,通过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全面促进和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2001——2004学年,学校在全体教师干部中开展了三次转变教育思想的大讨论,把实施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在内的素质教育,作为学校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使广大教师充分认同了以下思想:

(1)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文化素质是基础。

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又是人文素质教育,需要通过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业精神。

(2)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使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我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必须要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即一定要坚持以“经世济民,振兴中华”为魂来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关注经济、社会、民生的人文精神,崇尚科学的素养和高尚的艺术品味,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形成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桴鼓相应”的财经人文氛围。

(4)必须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是文化素质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措施,努力把科学教育和文化教育,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努力在每一门课程中贯彻文化素质教育的精神,在自已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自觉渗透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真正做到教书育人,让大学生既懂得如何做事,又懂得如何做人。

(5)开展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在教学计划中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6)要有效地推进文化素质教育,教师必须自觉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文化修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7)要有效地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必须牢记“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行为准则,全体参与、相互协调,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大学自身独有的精神。

通过教育思想的研究与讨论,增强了全校师生员工对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为全面、深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我校是一所以文科为主的财经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将有力地促进我校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树立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精神,带动校风、学风的好转,营造出育人的优良环境,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培养优秀的财经人才。

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财经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我校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以及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时,把文化素质教育定位在提高经济管理人才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培养新世纪企业家和管理者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品质。

我校作为全国财经院校中唯一的一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体现文化素质教育的共性,又要突出财经院校的特色。

我们对此的理解是: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继承和弘扬学校建校52年以来形成的“经世济民、孜孜以求”的西南财大精神,着力提高大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通过文化素质教育,激励学生汲取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树立热爱祖国、献身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培养优良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实现求知、做事和做人的有机统一。

(二)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

我校“十五”发展规划中把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列入8大建设工程首位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之中,明确提出“大力加强在我校设立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力度,通过努力使基地成为特色明显、教育质量居部属院校优秀水平”的奋斗目标。

在2000年学校召开的第十次党代会上,再次鲜明阐述:

“要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主要载体,进一步抓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为贯彻和落实学校党代会的决定,学校制定出了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

文化素质教育的近期目标是:

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先导,完善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体制,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重点,着力抓好教材、课程、队伍、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的文化品位,力争用3到5年的时间,初步构建起具有财经院校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文化素质教育的长远目标是:

用5到10年时间,构建起相对完善的富有财经院校特色的管理体系、教材体系、课程体系,学生考核与反馈体系,组建起一支稳定优秀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建立起与四川省其它高校及其它文化单位的合作机制,显著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优良的经济管理及其他领域专门人才。

(三)文化素质教育的领导和管理体制

1.充分发挥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工作

按照教育部《国家大学生文化教育素质基地建设的实施意见》,学校组成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由校长担任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与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党委办公室、组织人事部、宣传部、学生工作部、教务处、科研处、校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图书馆、财务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形成了一个全校相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的高效、精干、务实、团结的领导小组,制定规划、整合力量、组织协调基地建设工作。

领导小组定期汇报基地建设情况,重大问题及时提交学校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保证了基地建设决策科学化,责任明晰化,管理目标化,工作制度化。

为具体落实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学校于1996年成立了“校中校”——文化素质学校,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任校长,教务处处长与学生工作部部长任副校长,办公室2001年以前挂靠在宣传部,2001年以后挂靠在学生工作部。

2.建立健全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体制

在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按照分工负责制,职责到人,任务到岗,措施到位。

其中,由教务部门统一负责并规划第一课堂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水平的目标与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在发挥我校经济类管理类学科的优势的基础上,强化了理工类课程的建设。

学生工作部牵头负责文化素质学校的日常管理,组织实施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第二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通过挖掘现有师资潜力,聘请校外专家,整合分散的文化资源,提高了文化教育资源的利用率。

其它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保障规划内容的具体落实。

如团委负责艺术团建设、学生社团建设、以及寒暑假社会实践“三下乡”等各类文化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宣传部运用各种思想文化阵地和传媒,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全方位营造文化素质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科研处负责组织专业学术讲座;组织人事部门牵头负责师资和管理;图书馆为文化素质教育提供文献保障;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负责教学设施的建设、维护;后勤和基建等部门负责生活服务、绿化和校园环境整治;财务部门负责对专项经费的使用进行管理等等。

每学期各职能部门都将学校要求的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工作与部门日常工作计划衔接起来,统筹规划、认真落实、逐项考核。

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的重要工作,如每年度校园文化月系列活动的主题思想及其活动内容,由领导小组统筹意见,提交校务会议讨论决定,再交由文化素质学校牵头布置运作。

二、我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组织实施情况

根据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我们通过以下一系列措施落实目标任务。

(一)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在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校积极探索文化素质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结合的途径。

不断加强和完善富有财经院校特色的文化素质课程体系。

1995年,我校在保留“数学”、“应用文写作”、“计算机应用”的基础上,首次将“现代科技概论”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初步确立了人文教育与科学精神培养并举的路子。

1999年着手基地建设以后,第一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从1999级学生开始,针对原来的教学计划中存在的忽视学生自主选择的问题,强调教学计划的指导性,突出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个性培养,对教学计划中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给予重点扶持,实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潜在课程”为一体的文化素质教育体系。

在1999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单列140学时用于开设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大体分为科学技术类、人文科学类、文学艺术类三个基本模块,同时在法学、英语、行政管理等专业开设《数学》课程;从2003级开始,又将《大学语文》列入公共课程模块,要求每位学生必修。

文化素质教育开出的课程主要有科技发展简史、科学学、大学生生理与心理健康知识、数学建模、政治学、现代西方哲学、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武术历史与文化、《论语》、《孟子》述评、唐宋诗词鉴赏、实用美术、音乐欣赏、电影欣赏等。

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规定,实践环节学分应占总学分172学分的10%-15%。

学生在上述模块中任意选择课程学习,但必须修满8个文化素质学分方可毕业。

学校也要求各院系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必须设立面向全校的任意性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跨院系、跨专业选修课程;要求法学、英语等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必须包含除上述文化素质课程外,还必须开设其他理工类课程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倡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把专业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与文化素质教育等相结合,使第一课堂的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内容更适应文化素质教育的时代发展要求,强化了第一课堂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2002年,我校在金融学和会计学两大专业建立“双语教学实验班”,以期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2004年我校开始探索按学科大类招生和培养的改革。

工商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经济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学院、财政税务学院、统计学院等7个学院14个专业,占全校47%的学生已实现了按大类招生与培养,这一措施,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并整体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充实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之成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

文化素质学校依据其教育特点,重点充实了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堂较为固定的教育内容是两大块,一个是周末课堂,一个是周三、周四晚上的文化素质系列讲座。

周末课程对全校学生开放。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意选择,现场报名、随到随听。

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名著导读》、《装饰画》、《国画》、《油画欣赏》、《油画技法》、《书法鉴赏》、《新闻采访与写作》、《办公自动化软件应用》、《音乐欣赏》、《中华历史人物鉴赏》、《大学生性健康教育》、《NLP成功心理学》等等。

学生所学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结业证书。

如作品获得省级以上奖励,按学校的有关规定可转换为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学分。

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成为第一课堂选修课的有益补充。

文化素质学校在每周三、周四安排1—2次文化素质教育系列讲座,邀请知名专家学者到校演讲,内容涵盖文学艺术、哲学历史、人文地理、科学技术等。

曾经邀请了四川省社科院的教授讲中国传统文化、四川师范大学的教授讲授“交响乐欣赏”、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与财大学子“对话”、四川博物馆的专家介绍三星堆艺术、著名作家阿来到校和学生聊写作、台湾著名吉它艺术家叶登民到校介绍吉它艺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心灿讲“数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等。

2001—2004学年,共举办各类讲座近300场次,听众6万余人次,在学生中培养出了一批讲座爱好者。

许多学生正是在聆听讲座中,培养出了对科学技术和文史哲的爱好。

学生选修文化素质课、听文化素质教育讲座一览

年份

选修第一课堂(人次)

选修第二课堂(人次)

学术讲座(人次)

文化素质学校讲座(人次)

图书馆阅览人数

图书馆书刊借阅(册)

2001—2002学年

150495

400

19250

3660

484309

332510

2002—2003学年

149104

760

19300

3800

645874

363217

2003—2004学年

155507

663

13670

3800

542551

229901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使之成为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亮点

社会实践也是深受学生欢迎,实效明显的文化素质教育途径之一。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较早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

《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研和创新活动,并将“第二课堂”作为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规定学生必须获得4个学分才能毕业。

2003年学校制定了《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科研资助与奖励暂行办法》,设立本科学生科研项目,对每个项目给予500元的经费支持,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年来,共开展各类课外活动600余项,参与人数超过10万人次。

2001—2004学年,仅参加学校数学建模比赛的人数累计达到409人;2004年“创业计划大赛”,校内参赛作品98件,参赛人数达702人。

学校重点指导和扶持开展了一批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课堂空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我校在开展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是全校性相对固定的大型文化活动与经常性的小型活动相结合。

学校自1989年开始,把每年的五月定为校园文化月,举办艺术节活动,内容包括文艺演出、大合唱、演讲比赛、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卡拉OK大赛、青春风采比赛等,历时一个多月,是每年学校文化活动的最高潮。

十月,则举行“金色之秋”文化素质活动周活动,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主干,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每年的五月、十月,学校洋溢着节日般欢乐的气氛,演出、展览、讲座、比赛,各项活动精彩纷呈,让师生们享受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这两项活动都写进了校历,成为学校固定的传统节目。

除此以外,面向全校师生的“光华讲坛”每周举行专业学术讲座;学校经常性地举行“新生文艺汇演”、“新年晚会”、“创业计划大赛”、“光华杯”辩论赛等单项活动,这些形式灵活,不定时开展的相对小型活动,成为了大型活动的有益补充,避免了时冷时热的局面,保障了文化活动的延续性。

二是文化艺术活动与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

为文化活动赋予思想主题,是提升活动层次,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有效举措。

学校经常举办“英语节”、“科技节”、“广告节”等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科技活动、“公民道德宣传教育月”、“‘四五’普法宣传教育月”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以小品话剧比赛、辩论赛、演讲比赛、征文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达到了文化素质教育与思想素质教育相互促进的目的。

三是全校性活动与各院系的活动相结合。

除了学校举办的活动以外,各院系还举办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如工商管理学院的“文化素质大赛”,金融学院的“英语短剧”比赛,财税学院的读书活动,语言文化学院的“英语节”等,由于学院在举办活动时注意突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使活动有声有色。

这些院系举办的各具特色的活动与艺术节等大型校园文艺活动结合在一起,使财大呈现出活动不断、热点不断、影响不断的可喜局面,营建了浓郁文化氛围。

四是校园内活动与校园外活动相结合。

学校建立有固定实习基地101个,并且与德阳部分企业、青羊区各街道办事处、甘孜州康定县、阿坝州黑水县等建立了“三下乡”社会实践基地。

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开展多种类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了文化素质教育的空间,拓展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

与此同步,学校积极承担省、市组织的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到老少边穷地区宣讲“三个代表”重要精神、进行文艺演出,传播先进文化;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等与杜甫草堂、武侯祠等人文历史景点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让青年志愿者担任义务导游;工商管理学院与成都盲聋哑学校开展文明共建活动,培养学生们对残疾人的爱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服务社会;经济学院与崇州市人民政府共建经济学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法学院与成都高新区法院开展共建活动,把法庭搬到了学校,增强了大学生的法纪观念,成为全国高校法律专业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型,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媒体宣传报道;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与成都西御河街道办事处团工委开展共建活动,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出道德药方,获得社区群众的交口称赞。

到部队、农村、工厂演出,把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渗透到军营、基层。

学校还积极参加所在社区青羊区精神文明建设,2002年年6月,各学院与学校所在的青羊区的12条街道社区结对共建,开展宣传教育、志愿者服务、文体交流和实习调研等多方面的合作。

此外,学生还广泛参与大运会、西部论坛、中国科协年会、骨髓捐赠、援助藏区活动等活动。

2004年,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和学生科研项目资助,鼓励同学带着课题深入乡镇农村、企业单位、街道社区开展活动,共投入资金40万元,资助科研和社会实践立项129个。

项目内容从关注农民增收、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研究、农民工留村子女生存状况,到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到金融衍生品设计调查、川中油气田风险管理宣传调研、沱江污染后状况调查、大学生网络娱乐心理性格实证分析等等。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为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紧扣社会焦点,结合专业特色,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专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境界,特别是增强了情操高尚,关爱社会文明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独立意识,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西南财经大学学生文化艺术活动一览表单位:

年度

辩论赛

演讲比赛

知识竞赛

书法摄影赛

征文及诗朗诵比赛

平面设计及装机大赛

舞蹈大赛及综合文艺晚会

大学生原创歌曲大赛

合计

2001—2002学年

3

1

1

1

2

1

5

0

13

2002—2003学年

4

1

1

1

2

1

5

1

16

2003—2004学年

4

1

1

2

2

2

6

1

19

合计

11

3

3

4

5

4

16

2

48

(四)强化文化素质学校和学生社团的载体作用

在1995年学校下发的《关于加强我校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设立一个假日文化艺术学校,将功能从双休日文化素质活动延伸、拓展到校园文化素质教育的各个方面。

1996年学校成立了“校中校”——文化素质学校。

文化素质学校对第二课堂的文化素质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统一计划、组织协调、经费保障、检查督导”这16个字上。

文化素质学校有专门的办公室,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和专兼结合的教育人员,统一规划和协调各方面力量,负责每学期课程设计、教室安排、教师聘请、讲座策划方面的事宜,开展周末课堂、每周三或周四的讲座等第二课堂的活动。

文化素质学校为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经费和物质条件保障,并对教师的授课情况进行考评,对讲座的效果进行跟踪调查,定期开展检查和督导工作。

文化素质学校还与社会各界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以此来推进我校文化素质教育活动的开展。

先后邀请了四川省歌舞团、成都市歌舞团、战旗歌舞团、四川音乐学院等专业文艺单位来学校演出,聘请过多名社会知名专家学者作为文化素质学校的兼职教师。

鼓励和支持优秀学生社团的发展,使学生社团成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载体。

学生社团作为一种学生根据自己特长和爱好自愿组成的群众性组织,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灵活性。

我校现有包括学生艺术团、书画协会、摄影协会、音乐协会、吉他协会、舞蹈协会、“起点”话剧社等,光华文学社等在内的注册的学生社团40多个,会员达2000余人,每年参加社团活动上万人次。

2002年学校正式成立了西南财经大学艺术团,下设民乐队、声乐队、舞蹈队和话剧社。

成员主要由艺术特长生、有一定文艺基础又有参与文艺活动热情的积极分子组成,现有成员近200多人。

两名老师专门负责艺术团的日常工作,每周邀请省内知名艺术家作艺术指导。

艺术团自成立以来,承担了学校“艺术月”、“文化训练,素质周”以及重大节日、纪念日的许多重要演出活动。

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全国艺术歌曲比赛等重大活动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学校的演讲协会和辩论协会组织的比赛、科研协会组织的WTO宣传,心理协会组织的“525心理健康活动周”,文学社组织的诗歌朗诵会,环保协会组织的废旧电池回收等,都在校内外获得很好的反响。

校艺术团、起点话剧社、摄影协会等更是在每年的校园文化月及校内外各类比赛中充当了重要角色。

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吸引和培养了大批多才多艺的同学,同学们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并带动了其他众多的学生参与,形成了较强的辐射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同时还使更多的同学学习和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五)注重制度文化建设,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为了推进文化素质教育,学校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和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相结合。

在文化素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文化素质学校的组织协调下,各个职能部门有条不紊地围绕总目标,努力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新生进校之初,学校就将汇编成册的各项管理制度——《学生手册》,教学计划等发放至每位同学,并通过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各学院组织学生学习与考试,让学生明白学校倡导什么、反对什么,从而自觉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实行集主修制、辅修制、第二学位制、双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