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细胞的增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7591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1细胞的增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61细胞的增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61细胞的增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61细胞的增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61细胞的增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1细胞的增殖.docx

《61细胞的增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细胞的增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1细胞的增殖.docx

61细胞的增殖

细胞的增殖

考点同步解读

《细胞增殖》是讲述细胞的第一个生命阶段,认识细胞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只有首先了解这一生命现象,我们才能让学生逐步认识生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

所以本节内容是我学习生物学知识、了解生物生命现象的基础,因“细胞增殖”作为本章本节知识与前面所学知识如“呼吸作用或者是光和作用”,都离不开细胞的参与,但是这些过程不是单个细胞能完成的,这就和本节课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同时也为今后学习“细胞的分化和衰老”等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聚焦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该时期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但都还不太完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抓住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生物科学知识有效地整合到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去,丰富和发展原有知识体系,在大脑中建构起新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联系。

本节课的授课形式以学习分析正确例证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是“学与教”的过程模式。

另外还有多媒体辅助和互相讨论法来让学生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本节课教学内容理论性强、抽象复杂,所以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

充分利用多媒体、挂图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运用小组合作和互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和思考来增加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促进课堂的动态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并能理解相对表面积和细胞物质交换效率的关系。

2)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3)概述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并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

4)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

2.能力目标:

1)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生长的原因。

2)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并能绘出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简图。

3.情感目标:

1)认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使学生对生命的运动性、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等哲学问题有正确的认识。

2)通过对实验思路的分析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养成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工作作风。

3)通过描述有丝分裂过程,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审美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1)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真核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2.教学难点:

1)真核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各个时期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以及DNA数量的变化。

2)理解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的动态变化。

教学策略

细胞增殖的第二个课时主要是针对有丝分裂过程的讲解,尤其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这部分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那么就应该活用多种方式来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在本节内容的讲解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归纳总结,以期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和提炼的能力。

如在讲解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四个分裂期各自的特点和变化,可以让学生阅读后用科学而精练的语言来归纳,还能够锻炼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可以增强他们临场发挥和临危不乱的能力,更是有助于他们在做非选择题时,对文字的准确把握。

教师在此时只是进行适度的点拨。

在讲解有丝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数量变化时,先在分时期学习有丝分裂特点时,针对有确定数目的有丝分裂模式图给学生进行初步的数目确定,在之后画图解总结时,归纳成概括的有丝分裂数量变化。

从特殊到概括,从个体到整体,使学生对此问题更容易理解。

并为下节课的各时期数量变化表格总结和曲线图绘制打下基础。

而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讲授,将动植物细胞相同时期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学生观察,并自己得出二者的不同点。

在要求学生参考书上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解,自己尝试绘图,在绘图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和相同点。

最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共同点即有丝分裂的实质,使学生理解有丝分裂对生物遗传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1.回顾上一节内容并导入新课:

利用一道“细胞周期”相关的练习题进行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并请同学思考回答“细胞周期”的概念,强调概念中的关键易错点。

由此引出上一节第二个重点,即“有丝分裂间期”的特点,强调间期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变化,为本节课的内容埋下伏笔。

并导入新课——有丝分裂的分裂期。

2.分裂期概述:

强调分裂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人为将其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本节课首先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来描述各期的变化特点。

3.前期:

首先请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中有丝分裂前期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尝试用简洁科学的语言总结该时期所发生的变化。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几个比较陌生的专业名词,鼓励他们大胆推测这些名词的含义,并总结前期的几点变化。

可以同桌展开小型讨论。

“着丝点”“纺锤丝”“纺锤体”“姐妹染色单体”是四个相对陌生的专有名词,请同学起来描述自己的想法,教师适当引导。

前三个名词都可以基本总结,但对“姐妹染色单体”,稍有难度。

教师进行讲解。

结合板书简图,用形象的语言讲授出DNA、染色体及姐妹染色单体的关系。

另请同学来归纳分裂前期的变化,教师利用前期的相关图片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

学生总结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现出前期的三点变化,并针对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提出设问。

4.中期:

同样是学生先自主学习,同桌互相讨论,以期可以整合归纳出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

请同学将自己归纳出的特点向全班表述。

并请其他同学加以完善,最终得出中期的两个特点。

适时的鼓励,使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开始变得有兴趣起来。

对新的名词“赤道板”的讲解,可以重点突出“赤道板”的位置,联系“赤道”,学生自然明白赤道板就像赤道一样,不是真实存在的。

5.后期: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小组讨论,尝试用干练的语言总结后期的三点特点。

此时学生讨论激烈,对特点的总结也出现一定的分歧。

教师适当参与讨论,适时点拨。

请同学进行描述。

并请其他同学提出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大家一起将后期的特点进行完善。

把书中冗长的表述精练化,这时教师只是课堂的参与者,将发言权尽量交给学生,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甚至互相争论,最后达成共识。

教师最后将后期的变化特点展现在多媒体白板上,并指引学生思考此时的DNA、染色体等的数量发生何种变化。

6.末期:

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将课本中相关内容总结为4点变化。

请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并点拨学生将末期的特点与前期相联系,发现二者的关联。

将这四个时期讲解完之后,穿插两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刚学过的知识,题目如下:

1.某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染色体数目为16个,那么该物种染色体数为:

B

A.4个;B.8个;C.16个;D.32个

2.在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最清晰的时期是:

C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对这四个时期的特点的学习,主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是起着引导和点拨的作用。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有目的的阅读课文,锻炼他们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同时希望增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适当的鼓励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推测,发现这种学习方法的益处。

7.植物有丝分裂图解及相关数量变化: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简图,起到一定的示范效应,并能再一次将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巩固复习。

同时将不同时期的DNA、染色体和姐妹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在画图过程中,请同学一起回忆每个时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所说的特点,在黑板上画图。

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的印象,又明白了图解的画法。

对相关数量变化的讲解,由于在分段讲解各时期特点时,已经针对特殊的植物细胞模式图有了印象,故此时可以直接用概括的表述,即“假设体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均为2N”,来与学生共同总结数量变化。

且每一时期在画图之后就归纳总结数量变化。

教师画图结束后,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笔记上同样画图,这时可要求学生画的简图中的染色体数目与黑板上的不同,并要求他们边回忆每个时期的特点,边画出相关的模式图。

本段内容讲完,学生对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已经有了一个全面的学习。

并且绝大多数同学都有了较深的印象。

利用这种不同形式的重复记忆,学生既不会厌烦,又对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8.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相似,请同学们一起观看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FLASH动画,并将动物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按同时期展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观察不同点。

学生在经过细致的观察之后,有了大致的答案。

此时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中相关内容,尝试总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自主阅读并小组讨论之后,针对二者的不同给出了非常好的答案,甚至比课本中总结的还要精练。

而对于二者的相同点,学生有所迷惑,教师可适当点拨,即让学生思考有丝分裂的实质,有丝分裂中发生变化的最重要结构是什么。

此时就有同学得出近似的答案,其他同学也陆续有了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即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动态变化过程是相同的。

9.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解:

已经有了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解的经验,对于动物细胞的图解,放手请学生参考书上的图解自己来画出,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图。

此时教师观察各位同学的画图,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和纠正。

学生画好后,对黑板上学生画出的图解进行细节上的修改,并对观察到的一些画图解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进一步的强调纠正。

通过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学习,学生不仅再一次对有丝分裂各个过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在比较中把动植物细胞的异同收入囊中。

10.有丝分裂的意义:

在讲授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共同点时已适当点拨了有丝分裂的实质,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有丝分裂的意义。

并组织学生阅读课本中相关内容,并将课本上所述的有丝分裂意义归纳为两点。

课堂巩固练习:

1.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染色体20个,则这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的个数为:

A

A.10B.15C.20D.30

2.若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这个细胞就停留在:

D

A.分裂期前期B.分裂期中期

C.分裂期后期D.分裂间期

3.下图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某个时期,据图回答:

(1)此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期;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2)此细胞分裂结束以后,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个DNA分子。

(3)此时期继续进行,进入下一个时期时,细胞发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五、附板书:

教师所做板书(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及每时期的数目变化)

DNA:

2N→4N4N4N4N2N(子细胞)

染色体:

2N2N2N4N2N

染色单体:

0→4N4N4N00

学生所做板书(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模式图)

(需要强调的细节问题用不同颜色的笔标注出来。

如中心体,如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如何在图中表示等。

评课意见

高旭萍老师认为我的本堂课的总体思路是不错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以辅导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学生自主阅读归纳知识点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在之后的模式图的处理方面,让学生自己边总结边画图既能使学生记忆深刻,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不是平时上课那种一味的听老师讲的状态。

学生活动很多,且形式较多样。

对一些细节方面,高老师提出了几点意见。

首先是上课伊始的回顾环节,在抛出问题之后,先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回忆时间,再来提问,而不要问完立刻就找同学回答,这样反而没有如期达到让学生回顾复习的目的。

其次,在画模式图的时候,我为了让染色体更清晰,用了彩色粉笔,而实际上,此处的不同颜色表示染色体配对应该与以后他们会学到的知识稍作联系,否则学生会在以后学习的时候出现疑问和思维的混乱。

最后,高老师认为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因此在后半部分教学,尤其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处理上,稍显仓促。

若将前面的拖沓时间减少,那么在后面的讲解中,则会更加从容。

这一点还需要在不断的教学过程中反复磨练,才能有所感悟。

真正成熟的教师,对每堂课能讲多少内容,学生能接受多少内容都是有着精准的把握的。

邓新杰老师对本次教学设计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这种学生当主角,老师当配角的教学方式不仅符合现在要求的教学策略,而且在处理上也不显生硬,有种顺理成章之感。

邓新杰老师对本节课提出的意见主要在时间处理方面,认为本节课可以把内容再减少一点,给学生更充分的时间来思考问题和展开讨论。

这样才是真正达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目的。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中较满意的地方:

1.本节内容的设计宗旨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整个一堂课讲下来,教师只是起了一个引导点拨的作用。

学生的自主阅读、讨论、归纳和总结过程中,不仅将整节课的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更是对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即使是一些相对陌生的专业名词,教师也放手让学生大胆推测,大胆想象其可能的意义和作用。

这种“权力下放”的感觉让学生觉得很新鲜,也很感兴趣。

教师适当的鼓励,会让学生更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如此这般,整节课下来,教师的作用几乎只是展示了每一小节的大标题并充当了配角,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设疑、自己解决。

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并体验了充当主角的快乐感。

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把自己的观点用简洁利落的语言表达出来,不漏知识点,不多废话。

这其实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这不仅使学生在日后做非选择题时会用精简的语言陈述答题,同时让学生明白只有把自己的观点用正确的方式表达给别人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这也体现出各学科的互相渗透,基础学科必须学好,才能在自然科学的研究中走的更远。

2.不同形式的重复记忆。

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是比较抽象的,如果学生对此有畏惧或者厌烦心理,那么是很难让学生主动接纳这些知识点的。

因此我想到利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重复式记忆。

这样学生既不会厌烦,也能有较深刻的记忆。

首先是学生自主阅读,这是第一遍记忆,只是粗略的了解。

之后是学生自己整合归纳知识点,这就要求学生不仅看了,还得看懂,把这知识变成自己的,才能讲给别人听,这一遍,作用很大,意义非凡。

第三遍,就是图解,学生说,教师画图,让学生把刚刚总结完善的各时期特点进行进一步的语言上的精练和熟悉。

第四遍,学生自己画图解,要求在画图解的时候,边回忆各时期特点和变化边画,让学生把空洞的文字变成形象的图画,记忆形态发生改变。

最后,总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时,再一次对各时期特点进行重复。

稍微有所变化的特点,既让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细节印象,又让学生对各时期特点有了新的层次的理解。

如此下来,学生想忘都忘不了。

而且在整个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产生任何的厌烦心理。

另我惊喜的是,在这样反复的记忆中,同学们对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的细节记忆非常清楚,还有不少同学有了新的理解。

并且,从做题的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在题目中的呈现方式是多样的,如此不同形式的记忆,使学生把大多数的方式都掌握了,遇到题目也是会临危不乱。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1.本节课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虽然条理清晰,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较多,而且学生活动较多,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能某些时候学生的讨论还未尽兴就要结束,整体的教学节奏较快。

在这一点上,我的确是有所欠缺。

备课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备的还不够充分,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节奏。

作为一名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我还是应该多问多听多想,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多磨练自己,才能更好的把握教材把握学生。

2.本节课的设计中,虽然真正贯彻了学生为主体,老师为辅助的教学策略,但由于这一节的内容相对较抽象,且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更多的联系实际,或用形象的表述方法来讲解抽象的问题。

这一方面我的考虑欠佳,可能会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没办法用联想的方式掌握,毕竟这种方式是更容易牢记知识点的。

针对这一点,我进行反思,认为在备课过程中,要有自己的风格,利用新老师的优势,学会善用活泼形象的语言。

在备课讲课的时候,还是要再大胆一点,再有想法一点。

讲完此课后,我思考,为什么不再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呢?

因此我考虑,可以让学生事先准备各色橡皮泥,在讲完有丝分裂各时期特点之后,以几人小组为单位用橡皮泥做出各时期的细胞模式图。

可以把四个时期分给不同的小组来做模型,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时间。

这种物理模型的教学方式新颖有趣,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为了做出最完善的模型,就要求学生对各时期的特点烂熟于心,这不就是我想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吗?

所以,我觉得,不能因为担心课堂秩序不好管理这种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3.本节课在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方面,不够完善。

没有明确的将情感目标渗透到本节的教学过程中。

不过我认为,情感目标是一个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渗透,而不仅仅是每节课的一句或者两句话就能表达的。

同时,也并不是每一节课都可以适当的表现情感目标。

从另一个角度讲,我觉得情感目标更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在价值观和对事态度上的契合,或者说是教师把自己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所拥有的对事对人的感慨传递给学生。

作为一名新教师,这种公开课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历练。

一堂完整的公开课,要求从备课到讲课到评课到反思,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

能够完整的进行下来,使我的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提高。

在高老师和邓老师以及其他同组老师的帮助下,我学会了从哪些方面把握教材,关注学生的哪些动向,某些知识点如何处理,根据考试大纲分清轻重点等等,收获是我没有想象到的大。

由衷的感谢王主任给我这样一次机会,让我发现公开课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有用。

让我有了很大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