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地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297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末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周末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周末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周末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周末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周末地理.docx

《周末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末地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周末地理.docx

周末地理

读我国某市城区1980年和2007年日均车流量(部分路口)及趋势分布图,回答9~11题。

9.最有可能位于该市市中心的路口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0.比较该市两个年份的日均车流量变化趋势,判断该市主要扩展方向是

A.向西、向北    B.向东、向南      C.向东、向北    D.向西、向南

11.集合各路口的车流信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最好利用

A.遥感技术                        B.卫星导航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地理信息系统

中国唐代高僧玄奘,于公元627年8月从长安出发,长途跋涉5万余里,于公元631年8月到达摩揭陀国佛教学府那烂陀寺学习。

公元645年2月,回到长安。

图1为玄奘取经路线图,回答1~2题。

1.长安所在的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属于

A.断层B.向斜成谷C.冲积平原D.缓斜平原

2.玄奘跋涉途中

A.从长安至碎叶途中,降水始终减少B.从碎叶至曲女城途中,气温不断升高

C.到达那烂陀时,当地盛行西南风D.返回长安时,当地河流水位处于全年较高值

读图1,回答3~4题。

图1江西省1990-2005年的“三废”排放变化特征

3.江西省21世纪工业废弃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是()

A.工业废水B.工业废气C.固体废弃物D.没有

4.江西省工业废气排放量在21世纪迅速上升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城市发展使绿地减少B.东部地区产业升级,把部分产业迁往江西

C.机动车增多D.完善能源消费结构

目前全国约五分之一的城市大气污染严重,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人建议立法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从根本上减轻尾气排放对空气的压力。

读图2,回答5~7题。

5.上图不能说明的是()

A.汽车尾气对城市污染大

B.汽车尾气危害人体健康

C.汽车尾气使氧气大大减少

D.汽车尾气使大气中的酸性气体增多

6.为解决以上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最合理的是()

A.城市内部禁止汽车行驶

B.大面积植树造林

C.开发便携式呼吸面罩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7.对机动车进行“计划生育”是指()

A.限制汽车产业的发展

B.生产污染小或无污染的汽车

C.汽车数量与环境不适应,应该减少汽车总量

D.尽可能发展小汽车

水文历线是河流流量与时间关系所组成的曲线,图2是“某一河流的某一观测站在某年7月18日至20日的水文历线图”,据此回答4—5题。

4.该河流泛滥时间长达   

A.10小时      B.16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5.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条件下,该地水文历线的洪峰向右偏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观测站上游植被受到破坏

B.观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观测站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D.观测站下游围湖造田

 

下图示意某湖7千年来的湖面变迁状况,该湖多年平均降水量95mmn,蒸发量1315mm。

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信息反映出

 A.古湖泊地势北缓南陡,地带性植被为温带荒漠

 B.湖泊变迁最快的时期是距今7000~距今5700年

 C.湖泊含盐量增大,对周围环境调节作用减弱

 D.距今7000年时,湖泊南北最大距离约为150千米

6.当一年中人湖径流量最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悉尼昼短夜长                B.雅典正值多雨季节

 C.长江中下游正受伏旱的煎熬   D.北印度洋沿岸洋流自西向东流读北半球某地某天气系统过境时风向风速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注:

图中符号

表示风向,此图例表示北风),完成5~6题。

5.此天气系统()

A.多生成在赤道地区的海洋上

B.过境时气温骤降带来大雪冻害

C.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D.常带来大风、特大暴雨等灾害

6.据图推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

A.由西南向东北B.由东北向西南

C.由东南向西北D.由西北向东南

【解析】5选D,6选C。

第5题,根据图中风力的变化(大风-无风-大风),判断该天气系统为台风。

第6题,根据图中风向的变化(西北风-东南风),判断该天气系统的移动方向是由东南向西北。

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

下图为近30年来我国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

回答23~24题。

23.近30年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

24.近30年造成我国境内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如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下降          B.冰川退缩

 C.过度引水灌溉      D.降水减少

下图示意一天内不同时刻沿水泥混凝土面层(指路面最上层)深度的温度变化状况,读图回答31~32题。

31.关于图示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A.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递减

B.14:

00时在10cm深度处温度最高

C.表层温度逐渐向下传递,其最大深度为20cm

D.水泥混凝土面层温度日变化随深度增加而递减

32.分析图示信息所得出的结论中,可以确定的是

A.水泥混凝土比热容小,不适宜作路面建设材料

B.表层剧烈的温度变化会导致路面开裂,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做防裂处理

C.铺设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有效方法

D.一天中10:

00—14:

00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增温最快,应进行洒水降温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来,“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1~2题。

土壤水分

土壤空气

土壤有机质

大气悬浮质

大气水分

实验前

6.3%

25.5%

0.7%

14.6%

18.6%

实验后

23.5%

16.7%

3.2%

3.4%

34.5%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显著效益,下列说法不成立的是  (  )

    A.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B.增强土壤透气性       

C.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     D.减少空气污染

2.根据实验资料,“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在以下哪个地区使用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

读图回答7-8题

7.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图中五地最有可能分属

 A.两种气候类型B.三种气候类型

C.四种气候类型D.五种气候类型

8.下列关于图中五地分布及其地理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①②两地沙漠广布,风力微弱,很少有沙尘暴天气

B.④地太阳辐射能可能比③地丰富

C.④地分布的纬度可能比③地高

D.⑤地所属的气候类型只分布在大陆西岸

下图为某局部地区土壤再分配速率(吨/公顷·年)等值线图,土壤再分配速率正值表示沉积,负值表示侵蚀,读图回答8—9题。

8.①、②、③、④四条虚线所在位置冲沟(流水侵蚀形成)最发育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沿MN线所作的地形剖面最有可能是上右图中的

    A.Ⅰ           B.Ⅱ               C.Ⅲ            D.Ⅳ

图4是从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到的利比亚东南部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分布的照片。

读图回答7~8题。

7.试判断该种土地利用类型及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A.军事基地国防安全

B.聚落人口分布

C.种植业区灌溉设施

D.油田资源产地

8.关于该图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获得该图像的技术属于GPS技术②该图像将会成为GIS系统中的重要信息③该地区为典型的冬雨型气候④畜牧业和灌溉农业是该地区代表性的农业地域类型⑤该地区是世界重要的石油、煤炭等常规能源的产地⑥该地区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比较丰富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④⑥D.②⑤⑥

 

36.(30分)图6为缅甸部分区域示意图,图7为伊洛瓦底江①地的年水位变化图,图8为图6中②、③两地的气温和降水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简析伊洛瓦底江的水位变化特征,说明①地最高水位年内变化曲线出现双峰形的原因。

(8分)

(2)比较②、③两地自然带的类型,并解释②地自然带的形成原因。

(6分)

(3)说出②、③两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中的限制因素及应采取的措施。

(8分)

(4)目前正在铺设④地至中国昆明的油气管线,简析④地作为该油气管线起点的区位条件。

(8分)

36.

(1)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干湿季,(2分)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水位高,冬半年水位低。

(2分)5-8月峰值主要由雨季造成;10月峰值与飓风(或热带气旋)降雨有关。

(4分)

(2)②热带草原带③热带季雨林(雨林)带。

(4分)②西部为山地,地处西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热带草原带。

(2分)

(3)②干旱;灌溉。

(4分)③洪涝;防洪排涝。

(4分)

(4)近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2分)邻近中国西南地区,油气输出不必绕行马六甲海峡,大大缩短运输距离;(3分)缅甸西海岸重要港口。

(3分)

 

36.(

36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

风光所打动。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

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

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描述银川平原年蒸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原因。

(12分)

(2)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

(12分)

(3)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分别分析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12分)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等降水量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4分)

(1)造成该地区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七、八月份造成该地区大范围洪水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有利和不利的自然因素。

(14分)

(3)该地区是我国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试分析其生产特点。

(8分)

(1)(2分)地形台风带来强降水天气

(2)(14分)有利因素:

雨热同期,水热充足,生长期长,地形多样,生物资源丰富,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和水能资源都很丰富。

(8分)

不利因素:

易受伏旱、洪涝和台风等自然灾害威胁;地形崎岖,平地较少,利用难度大;红壤贫瘠,分布较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6分)

(3)(8分)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科技水平较低,产品面向国际、国内市场,生产实现专业化,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资本集中程度低,企业间竞争激烈等。

 

37.下图为成渝经济开发区资源、交通与城市分布及发展规划图,读材料回答问题。

(30分)

材料一2011年3月1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

成渝经济区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面积20.6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重要的人口、城镇、产业集聚区。

成渝经济区规划为“双核五带”布局,是继长三角、京津豫、珠三角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经济区域。

成渝经济区中的重庆沿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全国第三、西部第二个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将以现有产业为基础,高起点、有选择地承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业等七大产业,打造18条产业链。

(1)根据材料一,描述图示地区城市分布特点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产业发展带的比较优势。

(4分)

 

 

(2)根据材料,简述重庆两江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有利条件。

(8分)

 

 

(3)分析产业转移对重庆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

(12分)

 

 

(4)根据材料二,指出甲城市浓雾出现的主要季节,并分析该季节浓雾形成的主要原因。

(8分)

 

(1)邻长江,水运便利(4分)。

(2)煤、天然气、盐、水及水能等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城市密      

    集,市场广阔;国家政策的支持。

(每点2分,8分)

(3)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4分)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4分)区域内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分)

(4)主要集中(秋)冬季(2分);盆地(河谷)地形,大气稳定;(2分)河流众多,空气湿度大;(2分)(秋)冬季多晴日,夜晚降温快;城市凝结核多。

(2分)

36.(36分)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每当你来到贺兰山下的银川,都会被那一片片迷人的湖泊湿地和悠闲的水乡风光所打动。

上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

如今从黄河灌区逶迤而来的一条条水渠,将湖泊湿地重新连通,塞上湖城风采得以重现。

  材料二

“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和“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

    

(1)描述银川平原年蒸发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原因。

(12分)

    

(2)银川平原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分析银川地区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优势。

(12分)

    (3)银川湿地对当地环境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分别分析上世纪60年代、90年代造成银川湿地的储水量一度大幅下降的原因?

(12分)

 

 

题号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建筑土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