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20362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docx

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2011年5月金融学期末名词、问答、论述题参考答案

1、直接融资:

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2、经济货币化:

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3、企业信用:

是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其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4、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6、货币乘数:

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7、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8、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9、票据贴现:

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10、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通货膨胀风险、汇兑风险等,经济发展的内在复杂性使这些风险相互关联。

11、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通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12、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13、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14、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5、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16、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17、泡沫经济——是伴随信用发展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

即依靠信用造成虚假需求,虚假需求又推动了虚假繁荣,导致经济过度扩张。

当信用扩张到无法再支撑经济虚假繁荣时,泡沫就会破灭,并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甚至导致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

18、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通货膨胀的含义。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是: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城乡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2)批发物价指数:

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3)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2、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两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

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两论的积极意义表现在:

(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

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

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

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

和适用性。

两论的不足之处是:

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3、金融监管概念以及其必要性。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规定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在上述涵义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内容。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

(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4、货币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1)规定货币材料。

(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主币和辅币。

(4)规定货币铸造权或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

(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有多大的支付能力。

(6)准备制度,如金准备、外汇准备、有价证券准备或物资准备等。

5、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1)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

回购交易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但协议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央行批准的,可用于在该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央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2)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特点:

A、流动性强。

回购协议主要以短期为主。

B、安全性高。

回购协议的交易场所是经国家批准的规范性场内交易场所,只有合法的机构才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几乎是无风险交易。

C、收益稳定且超过银行存款收益。

D、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利用回购协议融入的资金不属于存款负债,不用交纳存款准备金。

6、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A、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B、如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经济紧缩,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同时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A、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引致短期资本大量流入。

从而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动荡。

还会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胀。

B、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7、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2)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优点:

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3)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不足之处:

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8、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1)不以盈利为目标。

央行应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为己任,不以盈利为目标。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

一旦出现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甚而出现整体性的银行流动性危机,或政府需要立即支出大笔款项时,央行应能立即拥有并付出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

(3)保

(4)业务活动须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业持业务的公开性。

务只能在其法定范围内进行,对法律许可以外的业务中央银行不得经营,如不得从事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等。

9、基础货币及其主要投放渠道。

(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主要包括:

A、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B、对政府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C、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

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主要通过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的业务。

10、影响货币均衡实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货币均衡的实现除了利率机制发挥作用外,还有以下影响因素:

(1)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必须具有足够并且有效的调控手段。

(2)国家财政收支要保持基本平衡。

(3)生产部门结构要基本合理。

(4)国际收支必须保持基本平衡。

11、简述国际储备的含义和作用。

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可用于干预外汇市场,平衡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

一国国际储备主要包括:

黄金储备、外汇储备、特别提款权和在IMF的储备头寸。

国际储备的作用:

(1)削减国际收支困难;

(2)维持本币汇率稳定;(3)充当对外举债的信用保证。

12、通货膨胀主要有哪些类型,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通货膨胀的分类:

按通货膨胀的原因可划分为: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结构失调型和预期型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

(1)按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

公开型通货膨胀与隐蔽型通货膨胀;

(2)按物价总水平上涨的幅度不同,一般又把通货膨胀划分为爬行式通货膨

胀、温和式通货膨胀、奔腾式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

13、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什么特点,

(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和调控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14、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为什么要统筹考虑三个基本原则,

(1)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是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简称“三性”原则。

(2)三个基本原则之间既相互统一,又有一定矛盾。

(3)正是因为三者之间的矛盾性,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才必须统筹考虑三者关系,综合权衡利弊,不能偏废。

一般应在保持安全性、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盈利的最大化。

15、简述金融全球化对一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金融全球化会削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这是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

(2)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经济金融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外部因素的影用。

响,使国家货币政策在执行中出现有效性降低的情况。

(3)同时,国际游资也会因一国利率提高而大量涌进该国,从而使该国紧缩通货的效力受到削弱。

16、长期国际资本流动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有什么区别,

长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资本的跨国流动。

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资本跨国流动。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

(1)投资目的不同;

投资期限与稳定性不同;

(2)

(3)对一国货币供应量影响不同;

(4)对汇率和利率的影响不同。

17、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1)消费者信用控制。

(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3)不动产信用控制。

(4)优惠利率。

(5)预缴进口保证金。

18、简述发展中国家货币金融发展的特征。

(1)货币化程度低下。

(2)金融体系呈二元结构,即现代化金融机构与传统金融机构并存。

(3)金融市场落后。

(4)政府对金融实行过渡干预。

1、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1)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金融体系中,各金融机构的业务具有明确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或信托保险等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

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2)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世纪70年代后,特别是近10年来,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

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3)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1995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4)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2、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

如何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1)“双挂钩”的安排;

(2)实行固定汇率制;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

(3)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项目的支付,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

(1)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世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贸易和投资都有很大

的发展。

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所有

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2)其次,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稳

定更让人神往;

(3)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4)总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

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

(1)特里芬难题。

早在50年代末,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

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

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为国际收支失衡安排了两种调整机制。

由于各国因本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因而不得不经常调整各货币间的比价,但各国政府很难把握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做法已难为各国接受,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做出货币贬值的决定,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

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3、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根据国际货币协议,由各国政府按照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确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并把汇率的上下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下,各国货币的汇率由于政府承担着干预的义务而保持相对稳定。

国际汇率的稳定,不仅减少了汇率风险,而且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就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不再规定黄金平价和汇率

波动的上下限,而是根据政策目标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调整或浮动的汇率制度。

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下,各国可以免除为维持固定汇率而承担的干预外汇市场的风险,从而防止外汇储备的流失。

此外,各国政府还增强了对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管理权,它们可以利用汇率的调整,改善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和平衡。

但是,汇率的频繁浮动和人为扭曲,妨碍了国际经济间经济贸易的正常顺利进行,各国汇率政策都采取利己主义,从而削弱了国际合作,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

这两种汇率制度安排各有利弊。

当前世界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已呈现多样性。

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并非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简单取舍,而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盯住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之间做出选择。

我国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它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汇率制度。

4、试述通货膨胀形成的理论原因,并结合国情论述我国通货膨胀形成的特点。

(一)、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二)、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给过多,但深层次上的原因还有:

1、需求拉上,包括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投资需求膨胀和消费需求膨胀;2、成本推动,包括工资推动,利润推动;

3、结构因素,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失调;

、其他原因,如供给不足,预期不当,体制转轨等因素。

(三)、我国通货膨胀4

的特点是:

1、短期性;2、非政策性

5、如何理解不同体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你认为现阶段我国中央银行应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直接调控,央行是复合的中央银行,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其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都极为初级和直接,如信贷规模、利率管制、直接干预等。

2.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央银行实行间接调控,中央银行是整个金融体系的核心,专门充当金融体系的监管者,可用货币政策工具丰富多样,包括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政策等等。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的存款按法定比率上交央行作为准备金。

它是央行调控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工具。

效果:

A、通过决定和改变货币乘数影响货币供给

B、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

C、即使有超额准备金,其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D、限制了商业银行的派生存款能力

局限性:

A、效果过于猛烈,不能做日常工具

B、对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和存款影响不一致,政策效果不易把握。

(2)再贴现政策是指央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央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效果:

A、再贴现率主要作用于短期,调整货币供给量。

B、由于再贴现率在利率体系中的的关键作用,具有告示效应。

C、申请再贴现资格的规定,其作用着眼于长期,主要能改变资金流向。

局限性:

A、主动权不在央行,商业银行对是否办理再贴现有选择权

B、调节作用是有限的

C、虽易于调整,但会引起市场利率波动。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央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

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优越性:

A、主动性强,灵活性强,可根据变化随时调节买卖数量和方向。

B、效果和缓,震动性小,影响范围广。

局限性:

A、央行必须有强大金融实力

B、有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

C、必须有其他金融工具配合。

3.我国现阶段已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中央银行应大力推进货币政策工具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我国应重点使用公开市场政策和再贴现政策,并通过改革逐步完善这两大政策所需的经济金融条件,从而保证其作用的有效发挥。

6、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

(1)两大政策有有内在的统一性。

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国家履行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两个最重要的调节手段,在市场经济中,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由于根本利益一致,具有统一的总体经济目标,,为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2)两大政策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但由于这两大政策在我国也是各有其特殊作用,调节的侧重面也不同。

(3)因此,这二者既不能简单地等同或混同,又不能各行其是,而应该相互协调,密切配合,以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

(4)在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A、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B、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C、两大政策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D、从实际出发进行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

(5)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是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

但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正确确定两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及其具体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