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813104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1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docx

沉降观测施工实施方案

中铁五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HKJX-2标项目二分部

沉降观测培训方案

新建沪昆铁路在采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时,要求线下工程工后沉降必须满足铺设无砟轨道的需要,而沉降观测及其分析评估作为判定线下工程工后沉降是否达到设计预期值的唯一依据,是决定无砟轨道铺设时间的关键。

要做好线下工程工后沉降的预测,就必须对线下工程进行精确、系统的沉降变形观测,并对观测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的分析。

为了保证新建沪昆铁路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工作的顺利完成,制定本培训及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及人员设置

成立沪昆铁路沉降变形观测室、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两级组织机构。

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作为一级观测机构,由经理部总工师牵头,设一名观测室主任,全面负责观测资料管理工作。

各架子队沉降变形观测组设在所在架子队技术室,由各队技术主管牵头,设组长1名,每组至少配4人(至少4名专职测量技术人员)。

每个架子队设一个组,主要人员应固定,直到本项目所有观测内容结束。

各级机构中主要人员应具备基本的电脑(Excel等软件)操作能力和数据统计分析能力。

二、职责划分

(一)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职责

1、项目部沉降变形观测室主要负责制订全标段的观测管理制度,完成观测方案设计,制订观测作业指导书,组织各架子队观测组编制观测计划,并对各队之间的接口进行协调;组织对管段内沉降观测人员进行培训。

2、观测室主任负责组织其他成员对观测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对最终结果负责。

(二)各架子队观测组职责

1、各观测组具体负责编制其管段内的观测计划,完成所有测点的布置、埋设,并做好日常保护工作。

2、按照观测频率要求,完成所有观测项目的观测、数据采集、整理、初步分析,并将该数据上报该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和局经理部沉降变形观测负责人。

3、各观测组必须下辖一定数量的工人组建成专业工班,专门负责测点埋设和观测设备的巡守保护,确保变形观测点按时、准确埋设,观测设备保护完好、不丢失。

4、每个路基工点,在埋设智能数码传感观测元器件前,要修建牢固的房屋,对智能数码传感器的有线传输设备(如数据采集模块、无线传输模块等)进行集中安置、保护。

三、测量仪器配置表及管理

(一)主要仪器配置表

序号

仪器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水准仪

DS05

3

2

3m铟瓦合金钢尺

3m

4

3

2m铟瓦合金钢尺

2m

2

4

便携式电脑

P

1

5

钢卷尺

50m

3

6

遮阳伞

3

7

读数仪表

1

8

剖面沉降仪

1

备注:

项目部总配置

(二)测量仪器管理

1、监测小组设专人负责仪器的保管,测量仪器不得外借,使用完后及时清理并点收入库,并不得在外过夜。

2、仪器使用要有记录,并有签认。

3、测量仪器使用前必须经有资质单位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仪器要进行年检,使用中定期对测量仪器进行检校,保证仪器精度。

当发现测量仪器异常时,应及时上报测量主管工程师,分析原因并做检校或维修。

4、当一般仪器被损坏时要立即报测量主管工程师,并在24小时内由当事人对仪器损坏经过写出书面材料,由测量主管工程师组织测量组工程师对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处理的报告留测量组存档,并把处理报告上报工程部。

5、当重要仪器被损坏时要立即报测量主管工程师,并在4小时内由当事人对仪器损坏经过写出书面材料,由测量主管工程师报工程部长,由分部工程部长组织工程部工程师对损坏原因进行分析,并形成书面的处理报告留分部工程部存档,并把处理报告上报总工程师。

四、观测测试项目与内容

(一)观测测试项目

沉降观测项目包括路基沉降观测、桥涵沉降观测和过渡段沉降观测。

(二)观测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进行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堤本体的沉降观测。

2、桥涵沉降观测内容:

桥各墩、台;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涵洞沉降观测。

3、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五、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一)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路基上铺设无碴轨道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符合设计要求;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时,应继续观测;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采取必要的加速完成沉降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并有针对性的对路桥、路隧等过渡段差异沉降进行重点观测,同时代表性观测路堤改良土填筑部分的沉降变形。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

(1)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应根据沉降控制要求、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并结合施工工期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沉降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过渡段和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

①Ⅰ类观测横断面型式:

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于路基面两侧路肩设置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

适用于一般路堤地段的变形监测,主要设置在路堤填筑高度不大、地基可压缩性土层较薄的地段。

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为10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

具体见下图。

 

Ⅰ线Ⅱ线

 

基床表层

基床底层

路基本体

 

 

 

②Ⅱ类观测横断面型式:

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贯穿于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进行监测;在路基面两侧路肩设置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

适用于一般路堤、斜坡路基、地基可压缩性土厚度不均、过渡段等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

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一般为50~10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

具体见下图。

③Ⅲ类观测横断面型式:

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贯穿于路堤基底设置剖面沉降管对地基不均匀沉降、差异沉降进行监测;路堤填筑至基床底层表面后,在基床底层表面两侧埋设沉降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监测。

④堆载预压前在基床底层中心处埋设沉降板,原基底处沉降板接长至高于预压土,将原基床底层表面两侧埋设的沉降观测桩外移至路肩边缘,进行预压土加载,预压土加载完后,继续进行沉降观测。

待预压卸除基床表层填筑后,在路基面两侧及中心埋设沉降观测桩。

适用于设有堆载预压地段:

地基可压缩性土厚、可压缩性土厚度不均、路基填筑较高、地基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斜坡路基、过渡段等路基的沉降变形监测。

监测断面的设置间距一般不大于50m,过渡段范围或地形地质条件变化大时宜加密。

具体见下图。

⑤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如表一。

路基沉降和位移观测断面的设置标准表一

观测内容

断面布置情况

观测断面间隔

适用条件

路基面沉降(Ⅰ类观测断面)

1、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面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桩;2、每隔一个断面设置一个沉降板

≤100m设一个观测断面

1、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2、路堑或高度小于5m的路堤

 

路基面沉降路堤基底沉降路堤稳定观测(Ⅱ类观测断面)

1、路基两侧路肩(预压地段两侧基床底层表面外边缘)和路基面中心各设置一个沉降观测桩

2、基底(预压地段基床底层表面增加)设置一个沉降板(地面横坡大于1:

5时基底设

置两个沉降板)

3、两侧路堤坡脚外1~2m处、10~12m处各设置一个位移观测桩

≤50m设一个观测断面

其他路基(复杂条件下需要加密)

紧靠桥台处、10m、3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

桥路过渡段

涵顶及两侧边墙外3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

涵路过渡段

路堤基底全断面沉降观测

基底设置一个剖面沉降管

25%的Ⅱ类观测断面

横向结构物处在结构物顶面与结构物轴线成45°布置

 

(3)过渡段变形监测断面

①桥路过渡段一般采用Ⅱ类、Ⅲ类监测断面。

一般每50m布置一处。

过渡段位置按图示进行加密,即台后1m、10m、30m处应布置监测断面。

 

 

 

桥路过渡段纵向监测剖面设置示意单位:

m

 

②涵洞等横向构筑物中心一个,离边墙1m以及级配碎石外5m

各布置一监测断面,共5个,其中涵洞顶布置Ⅰ类或A-1型断面;路堑挖方地段一般采用E型断面,每50m布置一处。

2、观测点的设置原则

(1)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2)路基沉降监测分为: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和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包括:

在路基底部预埋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及路基面沉降监测桩,或一个剖面沉降检测管;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只有路基面设置沉降监测桩。

①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100m设一个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中间50m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过渡地段监测断面且应加密。

一般桥路过渡段,在距台尾5m处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1m、20m、30m等处各设一个一般的沉降观测断面。

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应在涵洞一侧(最好在填土较高一侧)5m处设一个完整的沉降观测断面,涵洞顶部及另一侧分别设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完整的沉降监测断面除按过渡段及距离确定外,还应选择路基较高,或加固较深的断面。

②正线路堑地段,及地质条件简单且路堤不高时,每50m设置一个一般的沉降监测断面。

工点较短时,按填、挖分别设置。

3、观测元器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测点及观测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按设计图进行,且标设准确、埋

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1)位移观测桩:

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打入设计深度,将预制边桩放入孔内,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位移观测桩在一般路基填筑前埋设。

位移观测桩结构设计见下图。

 

 

位移观测桩结构设计示意图

(2)沉降观测桩:

桩体选择Φ20m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

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

0.3m,桩周0.15m用M30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详见下图。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

(3)沉降板:

沉降板在地基处理完成后埋设。

沉降板由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壁厚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

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度不小于1cm。

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③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土的逐渐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0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螺丝套扣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

路堤填筑和运架梁期间应注意保护沉降板。

 

 

(4)单点沉降计:

单点沉降计是一种埋入式电感调频类位移传感器,是变磁阻式传感器中的一种,由电测位移传感器、测杆、锚头、锚板及金属软管和塑料波纹管等组成,其中主要部分是是电测位移传感器,包括密封壳体及壳体内设置的电感线圈、活动杆和数据处理电路,应用的导磁金属杆移动,引起电感线圈的电感量变化,通过测量电路将传感器电感量变化转化为输出电压频率变化,经频率检测仪接收并转换为位移量。

①对于单点沉降计等电测元件及检测仪器的选配,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企业厂家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

②采用钻孔引孔埋设,钻孔孔径Ф108mm,钻孔壁垂直。

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30m时,应采用直径14mm的不锈钢测杆,埋设深度≥30m时,应采用直径20mm的不锈钢测杆。

③用于路基基底沉降观测的单点沉降计,埋设深度原则上埋设至强风化岩面。

当强风化岩埋深很大,单点沉降计的埋深深度应根据路堤填高等确定,即单点沉降计应埋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单点沉降计的顶面至垫层底面。

④用于路基填料沉降变形监测的单点沉降计埋设深度至路堤基底或垫层顶面,单点沉降计的顶面至路基面。

(5)剖面沉降管:

在地基加固完成后路堤填筑施工前在褥垫层顶部开槽埋设剖面沉降管,槽底中粗砂找平,表面回填5cm中粗砂并与褥垫层相平,两端部应进行有效防护。

剖面沉降管采用专用塑料硬管,其抗弯刚度应适应被测土体的竖向位移要求,导管内十字导槽应顺直,管断口密合。

剖面沉降测量是将剖面沉降仪探头预埋在剖面沉降管内,按一定间距依次读数,起始端管口标高采用水平仪按照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

剖面沉降管应选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及稳定性好的仪器,仪器生产企业应具有相应的生产许可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和质量等证明文件,并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业绩和信誉评价。

路基剖面沉降管的埋设见下图。

路基剖面沉降管埋设布置图

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及垫层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在涵洞及附近设置管时,在涵顶填土0.6m厚开槽施工埋设,原则同基底剖面管埋设方法。

剖面沉降管埋设位置在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头设置0.5m×0.5m×0.95mC20素混凝土保护墩。

并于一侧管口处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及管口必须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6)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

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底板采用沉降板底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底板水平,填土至0.6m高度碾压密实后开一小凹坑将压力计放入坑内,用细粒土将坑填平后,继续施工路基填土。

埋设完成后,将压力计监测线沿水平方向甩到坡脚后,在坡脚处设C20素混凝土保护墩(0.5m×0.5m×0.95m),墩内预埋剖面管管材,监测线从管内穿出;墩旁设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m×0.5m×1.6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待上部一层填料压实稳定后,连续监测数日,取稳定读数作为初始读数。

4、路基沉降观测仪器要求

位移边桩、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地基沉降板采用DS05型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单点沉降计、定点式剖面沉降测试压力计采用智能型频率检测仪观测;剖面沉降管原则上要求采用DS05型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5、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及沉降观测要求

(1)用于观测位移及沉降的基桩,必须置于不受填土荷重影响的稳定地基内,基桩及位移观测桩在观测期间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2)填筑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不大于0.5cm。

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应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3)路基沉降观测的频度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观测频率见“沉降与稳定观测频次一览表”,观测后及时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

沉降与稳定观测频次一览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或堆载预压

一般

1次/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堆载预压或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第2、3个月

1次/2周

6个月以后

1次/月

运架梁车通过

运架梁车通过前后

各1次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支承层铺设前后

各1次

道床板铺设前后

各1次

轨道铺设前后

各1次

无碴轨道铺设后

第1个月

1次/2周

第2、3个月

1次/月

3~12个月

1次/3月

 

(4)沉降水准的测量精度为1mm,读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的测量精度为±4mm/30m。

观测结果应纳入竣工文件。

(5)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6、其它

未尽事宜按照《评估指南》、《观测手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7]85号)及相关施工规范、规定执行。

施工单位在收到沉降变形技术方案后,应结合具体设计方案、各段落的实际情况并按照《指南》及《手册》的要求编制《沪昆铁路HKJX-2标段沉降变形观测实施方案》上报江西公司审批。

(二)桥涵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涵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涵基础沉降变形等符合设计要求。

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桥涵主体工程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2个月。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1、沉降观测的内容

桥梁(梁体、桥墩、桥台)、涵洞各个施工阶段的垂直沉降。

梁、涵洞的水平位移监测根据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2、观测标的设置原则

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桥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四角布置。

观测标志应尽量靠近地面(水面),距地面(水面)高度应在1m左右。

在地质条件较好地段,每个墩台可设置一个观测点,岩石地基、嵌入岩石桩基础的桥墩,选择典型墩(台)、涵洞进行观测,其余地段的墩台应不少于2个观测点,布置于墩台两侧。

但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变化较大的墩台,观测点总数不应少于4个。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方便观测、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承台观测标承台观测标原则上不少于两个观测标。

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

①标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位于墩身两侧。

②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4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2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1.0m左右的位置,以不被掩埋、不被破坏、便于观测为原则;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

 

承台与墩身观测标设置

(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下图。

(4)梁体观测标

①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其余现浇梁(包括支架现浇制梁、移动模架制梁、节段拼装制梁等)逐孔设置观测标,当实测弹性上拱度大于设计值的梁,前后未观测的梁应补充观测标,逐孔进行观测。

②观测标的布置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位于两侧支点及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3跨以上连续梁中跨布置点相同,详见下图。

梁部测点横向布置示意图

 

连续梁梁部测点纵向布置示意图

③钢结构桥梁梁部不存在徐变,为了观测变形,每孔设置6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及跨中设置。

④对大跨度桥梁等特殊结构应由设计单位单独制定变形观测方案,施工单位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观测。

咨询单位组织评估。

(5)涵洞观测标

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

每个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数量每涵不少于6处。

①涵洞自身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

②涵洞除应进行自身的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

涵洞顶填土后观测点可设置在到帽石两侧:

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两侧各设置两个测点,同时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进行观测

的方式。

涵顶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

涵洞

观测标埋设见下图。

3、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1)承台观测标

沉降观测桩:

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高出埋设表面3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观测标的设置详见“下承台观测标设置图”。

承台观测标设置

(2)墩身观测标

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

见“墩身观测标设置图”。

12020

210020

 

墩身观测标设置图

(3)桥台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可参考图“下承台观测标设置图”、“墩身观测标设置图”设置。

(4)预应力混凝土梁梁体观测标桥面铺装完成前可参考图“下承台观测标设置图”、“墩身观测标设置图”设置,桥面铺装完成后的布置及观测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桥面铺装完成后的梁体徐变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设计图纸有明确指定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