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11738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48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docx

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考点汇总

一级建造师《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考前知识点

快速路

完全为交通功能服务

主干路

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

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兼有服务功能

支路

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

P1

 

P2

按结构类型分类

沥青路面

沥青混合料适用于各交通等级道路;沥青贯入式与沥青表面处治路面适用于

中、轻交通道路

水泥混凝土路

普通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与钢纤维混凝土,适用于各交通等

级道路

砌块路

用于支路、广场、停车场、人行道与步

行街

按力学特性分

柔性路面

弯沉变形大、抗弯强度小;破坏取决于

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代表是各种沥青类面层

刚性路面

抗弯拉强度大、弯沉变形小;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

代表是水泥混凝土路面

P3路基与填料: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用做路基填料。

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

基层与材料

1.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宜采用排水基层。

3.常用基层材料:

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基层属于半刚性基层,包括石灰稳定土类基层、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基层、石灰粉煤灰钢渣稳定土类基层、水泥稳定土类基层等。

面层与材料

1.高等级沥青路面面层可划分为磨耗层、面层上层、面层下层,或称之为上(表)面层、中面层、下(底)面层。

P5路面使用指标:

承载力、平整度、温度稳定性、抗

滑能力、透水性、噪声量(承平温滑水声)。

降噪排水路面:

上面层采用OGFC沥青混合料,中、下面层采用密集配沥青混合料。

P6垫层:

①防冻垫层:

道路结构设计总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时,根据路基干湿类型和路基填料的特点设置垫层,其差值即是垫层的厚度。

②排水垫层:

用于水文地质条件不良、路基湿度大时;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③半刚性垫层:

用于不均匀沉降时;宜采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

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

150mm。

基层材料的选用原则:

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

①特重交通:

混凝土类——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沥青混凝土;

②重交通:

水泥稳定粒料、沥青稳定碎石;

③中、轻交通:

无机结合料稳定(水泥稳定、水泥粉煤灰稳定、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级配粒料;

④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

排水基层。

基层的宽度:

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面层混凝土板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板、钢筋混凝土板、连续配筋混凝土板、预应力混凝土板等。

目前我国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

纵向接缝:

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

横向接缝:

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P7抗滑构造:

包括刻槽,压槽,拉槽,拉毛等。

P8

结构

特点

代表

悬浮—密实

结构

内摩擦角小、

黏聚力大

AC型沥青混合料

骨架—空隙

结构

内摩擦角大、

黏聚力小

沥青碎石混合料AM、OGFC排

水沥青混合料

骨架—密实

结构

内摩擦角大、

黏聚力大

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

城镇道路面层宜优先采用A级沥青,不宜使用煤沥青。

主要技术性能:

1.粘结性;2.感温性;3.耐久性;4.塑性;5.安全性;

P13常见不同形式挡土墙的结构形式及特点

参见教材P13表1K411016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P15被动土压力(墙推土)>静止土压力(土、挡墙无相对运动趋势)>主动土压力(土推墙)

P16路基施工.基本流程:

(1)准备工作

1)按照交通导行方案设置围挡,导行临时交通。

2)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3)对已知的测量控制点进行闭合加密,建立测量控制网,再进行施工控制桩放线测量,恢复中线,补钉转角桩、路两侧外边桩等。

4)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对路基土进行天然含水量、液限、塑限、标准击实、CBR试验,必要时应做颗粒分析、有机质含量、易溶盐含量、冻胀和膨胀量等试验。

(2)附属构筑物

新建的地下管线施工必须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

(3)路基(土、石方)施工

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路基、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等。

填土路基

1.排除原地面积水,清除树根、杂草、淤泥等。

应妥善处理坟坑、井穴、树根坑的坑槽,分层填实至原地面高。

2.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坡度陡于1:

5时,需修成台阶形式,每层台阶高度不宜大于300mm,宽度不应小于1.0m。

3.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与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应采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P17挖土路基

1.挖土时应自上向下分层开挖,严禁掏洞开挖。

机械开挖时,必须避开构筑物、管线,在距管道边1m范围内应采用人工开挖;在距直埋缆线2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挖方段不得超挖,应留有碾压到设计标高的压实量。

2.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应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3.

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

石方路基

1.修筑填石路堤应进行地表清理,先码砌边部,然后逐层水平填筑石料,确保边坡稳定。

2.先修筑试验段,以确定松铺厚度、压实机具组合、压实遍数及沉降差等施工参数。

3.填石路堤宜选用12t以上的振动压路机、25t以上轮胎压路机或2.5t的夯锤压(夯)实。

4.路基范围内管线、构筑物四周的沟槽宜回填土料。

P18路基材料与填筑材料要求:

不应使用淤泥、沼泽土、泥炭土、冻土、盐渍土、腐殖土、有机土及含生活垃圾的土做路基填料。

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填土应分层进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

500mm。

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1.管顶以上50cm范围内不得使用压路机。

2.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不大于50cm时,应对管道结构进行加固。

3.当管道结构顶面至路床的覆土厚度在50~80cm时,路基压实时应对管道结构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

”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碾压应从路基边缘向中央进行,超高处由内侧向外侧。

土质路基压实质量检查:

(1)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不符合质量标准时应采取措施改进。

(2)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

(3)路堤边坡应密室、稳定、平顺。

(4)路基顶面(路床)应进行压实度和弯沉值检测。

并符合设计或相关标准要求。

P20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1)淤泥、淤泥质土及天然强度低、压缩性高、透水性小的黏土统称为软土。

具有天然含水量较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等特点。

软土基处理施工方法有数十种,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具体可采取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等处理措施。

(2)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因地制宜进行处理,并采取防冲、截排、防渗等防护措施。

加筋土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土基

灰,若三氧化硫含量偏高,易使路面起

拱,直接影响道路基层和面层的弯沉值

P23

 

抗冻、抗收缩:

二灰>水泥>石灰;早强:

水泥>石灰>二灰;水稳:

水泥>石灰。

P25石灰稳定土与水泥稳定土:

压实与养护:

(1)压实系数应经试验确定。

(2)摊铺好的石灰稳定土应当天碾压成活,碾压时的含水量宜在最佳含水量的±2%范围内。

水泥稳定土宜在水泥初凝前碾压成活。

(3)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两侧向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应由内侧向外侧碾压。

纵、横接缝(槎)均应设直槎。

(4)纵向接缝宜设在路中线处,横向接缝应尽量减少。

(5)压实成活后应立即洒水(或覆盖)养护,保持湿润,直至上部结构施工为止。

(6)养护期应封闭交通。

石灰粉煤灰稳定砂砾(碎石)基层:

压实与养护:

(1)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0mm,且不宜小于100mm。

(2)碾压时采用先轻型、后重型压路机碾压。

(3)禁止用薄层贴补的方法进行找平。

(4)混合料的养护采用温养,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采用沥青乳液和沥青下封层进行养护,养护期

视季节而定,常温下不宜小于7d。

P30机械施工:

(5)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

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滑靴并辅以厚度控制方式。

(6)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

P31压实成型

1.根据摊铺完成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情况严格控制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时机。

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

2.初压宜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

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

复压应紧跟在初压后开始,不得随意停顿。

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

3.密级配沥青混合料复压宜优先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进行碾压,其总质量不宜小于25t。

对粗集料为主的混合料,宜优先采用振动压路机复压。

层厚较大时宜采用高频大振幅,厚度较薄时宜采用低振幅。

4.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

终压应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的振动压路机。

5.为防止沥青混合料粘轮,对压路机钢轮可涂刷隔离剂或防粘结剂,严禁刷柴油。

6.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

P32开放交通:

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应待摊铺层自然降温至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P34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的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

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

摊铺系数应通过试验段取得。

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P35压实与成型:

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的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2.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宜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OGFC混合料宜采用12t以上钢筒式压路

机碾压。

3.振动压路机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

不得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以防沥青混合料被搓擦挤压上浮,造成构造深度降低或泛油。

P37模板:

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置1处支撑装置。

2.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严禁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模板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P38接缝1.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

胀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

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胀缝板和安装传力杆。

2.缩缝应垂直板面,采用切缝机施工,宽度宜为4~6mm。

切缝深度:

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的1/3,且不得小于70mm;不设传力杆时不应小于面层厚的1/4,且不应小于60mm。

当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25%-30%时,采用切缝机进行切割。

切割用水冷却时,应防止切缝水渗入基层和土层。

(5)混凝土板养护期满后,缝槽应及时填缝。

填缝料的充实度根据施工季节而定,常温施工与路面平,冬期施工宜略低于板面。

填缝料应与混凝土缝壁粘附紧密,不渗水。

在面层混凝土弯拉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填缝完成前,不得开放交通。

养护时间14~21d,到设计弯拉强度的80%。

一般保湿养生,昼夜温差>10℃或日均温<5℃应保温。

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弯拉强度40%后,混凝土完全达到设计弯拉强度且填缝完成后,方可开放交通。

P41病害处理:

板缝处破损

人工剔凿5cm以上,涂刷界面剂增加粘结强度并采用不低于原道路混凝土

强度的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灌注

 

边角破损

凿除部分如有钢筋应保留,不能保留应

植入钢筋。

新旧道路界面涂界面剂

路面错台或板块网状开

重新夯实道路路基

P46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符合下列规定:

(1)非承重侧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结构棱角不损坏时方可拆除,混凝土强度宜为2.5MPa及以上。

(2)芯模和预留孔道内模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能保证结构表面不发生塌陷和裂缝时,方可拔出。

2.

模板、支架和拱架拆除应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原则。

3.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应在预应力张拉前拆除;底模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拆除。

P47热轧钢筋接头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接头宜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接头。

(2)焊接接头应优先选择闪光对焊。

焊接接头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的有关规定。

(3)机械连接接头适用于HRB335和HRB400带肋钢筋的连接。

(4)当普通混凝土中钢筋直径等于或小于22mm,在无焊接条件时,可采用绑扎连接,但受拉构件中的主钢筋不得采用绑扎连接。

(5)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片的交叉点焊接宜采用电阻点焊。

(6)钢筋与钢板的T形连接,宜采用埋弧压力焊或电弧焊。

P49应在钢筋与模板之间设置垫块,确保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垫块应与钢筋绑扎牢固、错开布置。

P49混凝土的抗压强度1.在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配和质量评定时,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应以边长为150mm立方体标准试件测定。

试件以同龄期者3块为一组,并以同等条件制作和养护。

2.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中规定了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方法,包括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法以及非统计法三种。

工程中可根据具体条件选用,但应优先选用统计方法。

3.对C60及以上的高强度混凝土:

留取不少于10组试件,采用标准差未知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P50混凝土运输:

运送混凝土拌合物的容器或管道应不漏浆、不吸水,内壁光滑平整,能保证卸料及输送畅通。

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均匀性,不产生分层、离析等现象,如出现分层、离析现象,则应对混凝土拌合物进行二次快速搅拌。

严禁在运输过程中向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

采用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泵连续工作,受料斗应有足够的混凝土。

泵送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

P51混凝土浇筑

面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混凝土浇筑:

1)对于大方量混凝土浇筑,应事先制定浇筑方案。

2)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

3)采用振捣器振捣混凝土时,每一振点的振捣延续时间,应以混凝土表面呈现浮浆、不出现气泡和不再沉落为准。

混凝土养护:

洒水养护的时间,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

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等要求以及高强度混凝土,不少于14d。

P52存放的仓库应干燥、防潮、通风良好、无腐蚀气体和介质。

存放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宜超过6个月。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计算时应考虑结构的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P54预应力筋采用应力控制方法张拉时,应以伸长值进行校核。

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差值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之差应控制在6%以内。

否则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后,方可继续张拉。

P55先张法预应力施工:

放张预应力筋时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放张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应分阶段、对称、交错地放张。

放张前,应将限制位移的模板拆除。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1.预应力管道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金属管道接头应采用套管连接,连接套管宜采用大一个直径型号的同类管道,且应与金属管道封裹严密。

2)管道应留压浆孔与溢浆孔;孔道的波峰部位应留排气孔;在最低部位宜留排水孔。

2.预应力筋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穿束后浇混凝土时,浇筑混凝土之前,必须检查管道并确认完好;浇筑混凝土时应定时抽动、转动预应力筋。

2)

先浇混凝土后穿束时,浇筑后应立即疏通管道,确保其畅通。

3)混凝土采用蒸汽养护时,养护期内不得装入预应力筋。

P56预应力筋张拉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不得低于强度设计值的75%。

2)预应力筋张拉端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曲线预应力筋或长度大于等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宜在两端张拉;长度小于25m的直线预应力筋,可在一端张拉。

3)张拉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对孔道的摩阻损失进行实测,以便确定张拉控制应力值,并确定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

4)预应力筋的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要求。

当设计无要求时,可采取分批、分阶段对称张拉。

宜先中间,后上、下或两侧。

P57孔道压浆

1.孔道压浆宜采用水泥浆。

水泥浆的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不得低于30MPa。

2.压浆后应从检查孔抽查压浆的密实情况,如有不实,应及时处理。

3.压浆过程中及压浆后48h内,结构混凝土的温度不得低于5℃,否则应采取保温措施。

当白天气温高于35℃时,压浆宜在夜间进行。

4.埋设在结构内的锚具,压浆后应及时浇筑封锚混凝土。

封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宜低于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80%,且不低于30MPa。

5.孔道内的水泥浆强度达到设计规定后方可吊移预制构件;设计未要求时,应不低于砂浆设计强度的75%

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技术基层要求

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

1.5〜2.0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5〜1.0mm。

3.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酯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

当防水材科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10%(质量比)。

4.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拋丸打磨。

5.水泥混凝土铺装及基层混凝土的结构缝内应清理干净,结构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

基层处理:

基层处理剂可采用喷涂法或刷涂法施工,待其干燥后应及时进行防水层施工。

P58防水卷材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

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

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

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

卷材的展开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

5.当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滚铺时卷材上面应采用滚筒均匀辊压,并应完全粘贴牢固,且不得出现气泡;2)在搭接缝部位,应将相互搭接的卷材压薄,相互搭接卷材压薄后的总厚度不得超过单片卷材初始厚度的1.5倍。

防水涂料施工:

1.防水涂料严禁在雨天、雪天、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施工。

2.防水涂料宜多遍涂布。

3.涂料防水层内设置的胎体增强材料,应顺桥面行车方向铺贴。

铺贴顺序应自最低处开始向高处铺贴并顺桥宽方向搭接,高处胎体增强材料应压在低处胎体增强材料之上。

P61支座施工一般规定:

1)当实际支座安装温度与设计要求不同时,应通过计算设置支座顺桥方向的预偏量。

2)支座安装平面位置和顶面高程必须正确,不得偏斜、脱空、不均匀受力。

4)活动支座安装前应采用丙酮或酒精解体清洗其各相对滑移面,擦净后在聚四氟乙烯板顶面凹槽内满注硅脂。

重新组装时应保持精度。

5)墩台帽、盖梁上的支座垫石和挡块宜二次浇筑,确保其高程和位置的准确。

垫石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P65桥梁改建方案:

①新、旧桥梁的上部结构与下部结构互不连接;②新、旧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相互连接;③新、旧桥梁的上部结构连接而下部结构分离。

P67围堰施工的一般规定:

1.围堰高度应高出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最高水位(包括浪高)0.5~0.7m。

2.围堰外形一般有圆形、圆端形(上、下游为半圆形,中间为矩形)、矩形、带三角的矩形等。

土围堰施工要求:

1.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

填土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2.堰顶宽度可为1~2m,机械挖基时不宜小于3m。

内坡脚与基坑的距离不得小于1m。

P68钢板桩围堰施工要求:

1.有大漂石及坚硬岩石的河床不宜使用钢板桩围堰。

2.钢板桩可用捶击、振动、射水等方法下沉,但在黏土中不宜使用射水下沉办法。

P69沉桩方式及设备选择

1.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

2.振动沉桩宜用于锤击沉桩效果较差的密实的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3.在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振动沉桩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桩施工。

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在重要建筑物附近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4.静力压桩宜用于软黏土、淤泥质土。

5.钻孔埋桩宜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且河床覆土较厚的情况。

P70施工技术要点

1.预制桩的接桩可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机械连接。

2.沉桩时,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间隙应为5~10mm;桩锤、桩帽或送桩帽应和桩身在同一中心线上;桩身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3.沉桩顺序: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4.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5.在沉桩过程中发现以下情况应暂停施工,并应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贯入度发生剧变;2)桩身发生突然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3)桩头或桩身破坏;4)地面隆起;5)桩身上浮。

P71泥浆护壁成孔

正、反循环钻孔:

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设计未要求时端承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摩擦型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

冲击钻成孔:

1)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

2)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

P72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

灌注桩各工序应连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须浇筑混凝土。

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P73水下混凝土灌注

(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须具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