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81153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2016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2016.1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卷上)

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

“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

……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此制度(  )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解析】根据材料“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可知该制度为人才选拔制度即科举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故B项错误;科举制将选拔官吏的权力由地方上升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宗法制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基础,故D项错误。

【答案】C

2.对于管仲,孔子认为他使齐国“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众至今仍受惠于他的功德,并赞赏他“如其仁”;孟子抨击他背弃旧主、不知礼仪。

这说明了(  )

A.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

C.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

D.儒家思想得到新的发展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解析】材料虽然体现了孔子和孟子对人物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此并非本题

主旨所在,而是要突出这种变化说明的问题,故A项错误;看似儒家学派内部存在分歧,但这并不是本题主旨所在,故B项错误;战国时期更加注重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本题无关,故C项错误;由孔子到孟子对管仲的评价发生变化,由赞赏其仁到抨击其不知礼仪,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3.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表1西汉、西晋时期秦岭淮河以北、以南郡数统计表

全国所辖郡数

秦岭淮河以北郡数

秦岭淮河以南郡数

西汉

103

74

29

西晋

162

86

76

A.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B.政治中心实现了南移

C.西汉时的疆域比西晋小D.经济中心实现了南移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重心南移

【解析】根据材料所给数据,不同时期北方和南方郡数统计,由西汉时期的74:

29到西晋时期的86:

76,说明南北经济水平差距缩小,故A项正确;材料与政治中心南移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与西汉和西晋时期我国疆域的大小无关,故C项错误;经济重心实现南移是在南宋时期,与材料及史实均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A

4.“或问:

格物须物物格之,还只格一物而万理皆知?

日:

怎得便会贯通?

若只格一物便通众理,虽颜子亦不敢如此道。

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材料体现了朱熹(  )

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

C.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D.强调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

【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朱熹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中没有涉及到通过实验途径,且格物致知也并非是寻求科学真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须是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

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体现了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和探究的思想,故C项正确;朱熹思想中没有涉及到个体的价值和人性的尊严,故D项错误。

【答案】C

5.“(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  )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代大学士

【解析】根据材料“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可知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故A项正确;大学士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并不能对皇权构成限制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无意说明大学士擅长玩弄权术与否,故C项错误;大学士不仅没有宰相名义也没有宰相实质,故D项错误。

【答案】A

6.《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

这一变化(  )

A.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变B.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D.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7.梁启超曾说:

“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

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

”材料中“有意义的革命”是指(  )

A.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B.进步力量通过暴力掌握国家政权

C.社会性质得到了改变D.改朝换代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调整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部落政治”“贵族政治”等表述,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强调政治制度实现了变革,故A项正确;材料并没有突出暴力掌握国家政权,故B项错误;社会性质与材料中的“部落政治”和“贵族政治”等关系不甚大,故C项错误;材料与生产关系的调整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A

8.1905年,孙中山在东京留学生欢迎会上说:

“吾侪不可谓中国不能共和,如谓不能,是反夫进化之公理也,是不知文明之真价也。

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

”这表明孙中山(  )

A.认为改革是当时中国最好的选择B.反对中国将来走共和之路

C.主张通过暴力革命建立共和政体D.借助进化论思想宣传革命

【考点】辛亥革命

【解析】根据材料“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

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之共和,而为此不完不备之立宪乎”可知其主张革命而非改革,故A项错误;根据所给材料可知,其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其主张暴力革命,流血斗争,实现民主共和,所以其是主张通过暴力方式建立共和政体的,故C项正确;材料中虽然提到了进化思想,但此处并不是进化论,故D项错误。

【答案】C

9.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

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

这一现象(  )

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

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考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众多的主义传入中国,这其中也包括马克思主义,故A项错误;各种主义的涌入是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反映而非国民崇洋媚外心态的反映,故B项错误;各种主义的传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使人们更加理性的来思考,哪种主张更能够挽救民族危亡,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的倡导作用,故D项错误。

【答案】C

10.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

“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

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解析】国民革命时期上层知识分子已经和广大的农民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意思实际上就是中国近代的各个运动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此点正是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未成功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已经开始注意将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革命的一个特点,故D项错误。

【答案】B

11.以下是2014年我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情况示意图。

下列选项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八年抗战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B.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C.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解析】材料重点在突出中华民族各个部分都曾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不是

在于整体,故A项错误;材料所述各个部分都曾经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意在说明抗战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故B项正确;材料无意在说明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起了中流砥柱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将中国的抗战放在世界的范围之内来评价和考量,故D项错误。

【答案】B

12.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认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彻底破坏

C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D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

我国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

【考点】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解析】我国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54年宪法中,故A项错误;文革期间我国未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只能说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遭到践踏和破坏,但不能说彻底破坏,故B项错误;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故C项错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获得通过,标志着我国的基层民主得到加强和扩大,故D项正确。

13.《民主与城邦的衰弱》中指出:

“在(雅典)城邦的范围内,……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但从政治层面上说,公民还是被视为体制内部可进行互换的单一体,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

”这表明古代希腊(  )

A.城邦体制造就了民主政治生活B.民主政治的运行得到法律保障

C.真正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公民的政治权利没有受到重视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

【解析】材料的主题并不在于强调城邦体制,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法律在这个体制内起到了平衡的作用,它是平等的准则”可知,法律保障了民主政治的运行,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尽管社会生活具体而言对公民都很不利”可知,公民并未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从政治层面上来讲,公民的政治权利还是受到重视的,故D项错误。

【答案】B

14.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