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应对策略.docx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应对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应对策略.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应对策略
浅析技术性贸易壁垒和我国的应对策略
绪论
最近几年尤其是我国加入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大家庭中一员以后,贸易量每年不断递增,自从1990年到现在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量增加了近7倍,2006年的出口额更是达到创纪录的9690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三位,仅次于德国和美国。
2006全球贸易增张8%,而发展中国家贸易比重占到创纪录36%,中国的贸易增长速度仍居全球第一。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国外纷纷采取了技术性措施。
使得我国2/3的出口企业遭遇了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2/5的出口产品收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伴随着诸多问题的产生,对技术性壁垒的深入了解也使得我们认识到必须采取主动的方式,从自身着手,探索避免或者是减少贸易萎缩局面方法。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种类、表现形式及特点
1.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含义
技术性贸易壁垒主要是指商品进口国家所制定的那些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商品标准、法规以及检验商品的合格性评定所形成的贸易障碍,即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外国进口商品制定苛刻的技术、卫生检疫、商品包装和标签等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技术要求,增加进口难度,最终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就目前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具体情况看,主要是发达国家如美、日、欧盟等国凭借其自身的技术、经济优势,制定了苛刻的技术标准、技术法规和技术认证制度等,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产生了巨大限制作用。
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种类
1.2.1技术标准与法规
技术标准是指经公认机构批准的、非强制执行的、供通用或重复使用的产品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规则、指南或特性的文件。
有关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也是标准的组成部分。
技术法规是指必须强制执行的有关产品特性或其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包括:
法律和法规;政府部门颁布的命令、决定、条例;技术规范、指南、准则、指示;专门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
在质量标准方面,欧盟规定进口商品必须符合IS09000国际质量标准体系。
目前,欧盟拥有的技术标准就有十多万个,德国的工业标准约有15万种,日本则有8184个工业标准和397个农产品标准。
美国的技术标准和法规就更是多得不胜枚举了。
而且,这些发达国家的技术标准大多数要求非常苛刻,让发展中国家望尘莫及。
1.2.2合格评定程序
合格评定程序一般由认证、认可和相互承认组成,影响较大的是第三方认证。
认证是指由授权机构出具的证明,一般由第三方对某一事物、行为或活动的本质或特征,经当事人提出的文件或实物审核后给予的证明,这通常被称为"第三方认证"。
认证可以分为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
产品认证主要指产品符合技术规定或标准的规定。
其中因产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所以产品的安全认证为强制认证。
欧盟对欧洲以外的国家的产品进入欧洲市场要求符合欧盟指令和标准(CE);北美主要有美国的UL认证和加拿大的CSA认证;日本有JIS认证。
体系认证是指确认生产或管理体系符合相应规定。
目前最为流行的国际体系认证有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体系认证有诸如QS9000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TL9000电信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
1.2.3包装和标签要求
近十几年来发达国家相继采取措施,大力发展绿色包装,主要有:
(1)以立法的形式规定禁止使用某些包装材料,如含有铅、汞和镉等成分的包装材料,没有达到特定的再循环比例的包装材料,不能再利用的容器等。
(2)建立存储返还制度。
许多国家规定,啤酒、软性饮料和矿泉水一律使用可循环使用的容器,消费者在购买这些物品时,向商店缴存一定的保证金,以后退还容器时由商店退还保证金。
日本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发布并强制推行的《回收条例》和《废弃物清除条例修正案》。
(3)税收优惠或处罚,即对生产和使用包装材料的厂家,根据其生产包装的原材料或使用的包装中是否全部或部分使用可以再循环的包装材料而给予免税、低税优惠或征收较高的税赋,以鼓励使用可再生的资源。
欧盟对纺织品等进口产品还要求加贴生态标签,目前最为流行的生态标签OK0-TexStandard100(生态纺织品标准100),是纺织品进入欧洲市场的通行证。
1.2.4产品检疫、检验制度
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产品检疫、检验制度。
2000年1月12日,欧委会发表了《食品安全白皮书》,推出了内含80多项具体措施的保证食品安全计划;2000年7月1日开始,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标准,部分产品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仅为原来的1/l00-1/200。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依据《食品、药品、化妆品法》、《公共卫生服务法》、《茶叶进口法》等对各种进口物品的认证、包装、标志及检测、检验方法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日本依据《食品卫生法》、《植物防疫法》、《家畜传染预防法》对入境的农产品、畜产品及食品实行近乎苛刻的检疫、防疫制度。
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技术贸易壁垒。
1.2.5信息技术壁垒
EDI和电子商务将是21世纪全球商务的主导模式,而电子商务的主导技术是信息技术。
目前,发达国家在电子商务技术水平和应用程度上都明显超过发展中国家,并获得了战略性竞争优势;而发展国家其是不发达国家在出口时因信息基础设施落后、信息技术水平低、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市场不完善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健全等而受到影响,在电子商务时代处于明显劣势,导致信息不透明,如合格认定程序;信息传递不及时,如技术标准更改;信息传递途径不畅通等,这样,新的技术壁垒-信息技术壁垒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发达国家之间形成了。
1.2.6绿色技术壁垒
绿色技术壁垒是指那些为了保护环境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措施。
为避免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遭到灾难性的危害,国际社会签订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如《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修正案、《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生物多样化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安全协定书》等等。
1996年4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专门技术委员会正式公布了IS014000系列标准,对企业的清洁生产、产品生命周期评价、环境标志产品、企业环境管理体系加以审核,要求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这是一种自愿性标准。
目前,IS014000正成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技术壁垒。
主要发达国家还先后分别在空气、噪声、电磁波、废弃物等污染防治、化学品和农药管理、自然资源和动植物保护等方面制定了多项法律法规、许多产品的环境标准。
如美国UL和"绿十字"、欧盟的"EU制度"、加拿大的"ECP"等等。
另外,西方发达国家以保护环境为名,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频频征收环保税,还要求根据谁污染谁治理原则,污染者应彻底治理污染并将所有治理费用计入成本,也就是使环境资源成本内在化,否则是进行生态倾销,应征收生态反倾销税。
1.3技术壁垒的主要形式
1.3.1制定苛刻的技术标准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许多国家纷纷制订和修订环境标志技术法规,由于各国环境与技术标准的依据和指标水平、检测和评价方法等不同,有可能对外国商品的市场准入需求构成贸易壁垒或被新贸易保护主义所利用,冲击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
1.3.2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
产品认证是政策相关部门颁发相当于质量证书的证明。
仅以电子、电器、机械类产品为例,强制性的颁发产品认证书的认证项目有诸如美国的UL、加拿大的CSA、欧盟的CE等。
这些认证标志已成为电子产品、机械产品输往美、加和欧盟的通行证。
目前我国出口企业做产品检测一定要到美国、欧盟等相关实验室做,因为我国实验室出具的检测报告美国、欧盟不予承认。
因此,相对我们国家来说,对于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更高了。
1.3.3繁琐的检验程序
许多发达国家通过颁布繁琐的技术调查、取证、辩护、裁定等程序并强制出口商执行,结果费时、费力、增加出口难度;二是很多国家不认可同等效力的出口国的检验方法和检验程序,另搞一套做法,让出口商执行;三是将检验要求延伸至生产领域,如不少国家对进口植物产品要求有一定的隔离种植期,对木质包装物的生产要求特殊的熏蒸处理等。
1.4技术性壁垒的特点
1.4.1隐蔽性
技术壁垒间接作用于国际贸易领域中,它的保护性更为隐蔽,影响更难预测。
它在看似公平的法律法规中,掺进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和人为的因素,有意把一些标准或规定复杂化,使外国进口商品难以符合这些规定的要求,成为一些国家限制外国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借口。
1.4.2广泛性
技术性壁垒涉及面非常广。
从产品看,不仅包括初级产品,还涉及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工业制成品;从过程看,其涵盖了研究开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等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从领域来看,从有形商品扩展到金融、信息等服务贸易及环境保护等各个领域。
1.4.3法规标准日趋严格
各国为有效保护本国市场,阻碍外国商品的进入,不断在标准和法规上下功夫,使原有的标准和法规日趋严格。
例如1990年美国国会批准《营养标准和教育法》,加强了对食品标签的管理职能,要求FDA对营养的正确标志加以管理。
其后,又制定了与FDA相关的法律《婴儿药法》、《茶叶进口法》等。
1.4.4争议性
WTO原则允许各国根据自身特点(如地理及消费习惯等),制定与别国不同的技术标准。
因此,许多国家可以利用各国标准的不一致性,灵活机动地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
这样就导致不同国家之间相互协调的难度加大,更多的引发国际贸易纠纷。
1.4.5双重性
实行技术贸易壁垒有其合理性,即真正为了实现规定的合法目标是可以采取合适的壁垒措施的。
正常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指合法合理地采取技术性措施以达到合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及生态环境的目的,如禁止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可以保护进口国的生态环境,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等等。
2.技术性贸易壁垒产生的原因
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贸易壁垒是贸易自由化当中的不和谐音。
新的世界贸易规则促进各国贸易更加自由、更加畅通,在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国际竞争加剧了国外优势产业对国内弱势产业的威胁,设立各种贸易壁垒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选择。
正是由于发达国家具有新技术的优势,使得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和环境贸易壁垒,而发展中国家只能利用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这种措施又是新的国际贸易规则所不允许的,这就造成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争论。
在我看来,归根结底还是为了谋求自身利益。
社会进步及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安全健康意识空前加强,越来越关心产品对身体健康和安全的影响,也是一个因素。
以致在国际贸易中以健康、安全和卫生为主要内容的新贸易壁垒日益增多,人类在考虑利益的同时不得不意识到对自己没有人身危害才是一切的基础。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关心赖以生存的地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而要求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本身及其生产加工过程都不要以破坏环境或牺牲环境为代价;同时要求生产这些产品时也不要以牺牲劳动者的健康为代价。
于是,绿色壁垒和社会壁垒等新贸易壁垒将在国际贸易中不断出现。
新贸易壁垒的日益增多与传统贸易壁垒受到的约束关系很大。
传统贸易壁垒如关税、许可证和配额等的使用不仅会受到国际公约的制约和国际舆论的谴责,而且也易遭到对等报复。
因此,这些传统贸易壁垒措施将来的发展空间不是很大,这就为绿色壁垒等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新贸易壁垒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和手段。
技术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特别是信息技术产品,涉及的技术问题较为复杂,容易形成新贸易壁垒。
同时高灵敏和高技术检测仪器的发展使检测精度大大提高,给一些国家设置新贸易壁垒提供了技术和物质条件。
近几年,主要发达国家因经济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之势,随着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弱化纷纷寻求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产业。
在WTO中许多国家经常会出现一些因为技术壁垒而引发的争端,例如我们国家和美国,欧洲,日本会出现一些例如电子和纺织品等等的分歧和争端。
有关成员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依然存在,他们出于保护国内产业得到考虑,总是希望通过各种手段限制货物的进口。
WTO贸易规则原则上禁止配额,许可证和高关税等传统的贸易保护措施,但WTO并不禁止成员国为了保护人类,动植物的生命和健康,或为了保护环境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原则上已禁止的配额高关税等传统贸易保护措施,而对进口货物规定必要的卫生和技术要求,正因如此,有关成员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必然会更加关注卫生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
3.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出口遭受影响的原因
3.1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
3.1.1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从传统产品到高技术产品都受影响
我国的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第一位,然而机电产品受发达国家在噪声污染、电磁污染、节能性、兼容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技术限制,仅1992年就有80亿美元出口产品受到影响,到1998年达200亿美元。
比如美国要求出口到该国的一般电子、电器产品均要符合FCC或UL规定的一系列标准,如不符合上述标准的话,一律不准许进口。
而欧盟则规定欧盟国家以外的工业品要想进入欧盟市场就必须加贴CE标签。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约有90亿美元的出口机电产品受到有关《臭氧层保护国际公约》的限制而被禁止生产和销售,还有80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绿色标志制度的影响,240亿美元出口产品达不到发达国家环保包装要求而受到间接影响。
我国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严重的制约。
2000年7月开始,欧盟国家对我国出口茶叶实行新的农药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限制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原来的29种增至62种,部分农药残留标准则比原有标准提高了100倍以上,这意味着中国茶叶今后只有达到绿色食品的A级标准才能进入欧盟市场,对于农药残留超标茶叶就地封存销毁或退回原产国。
据欧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进入欧盟的茶叶农药残留超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形势不容乐观。
传统的纺织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不断被发达国家、甚至是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所拒绝。
我国出口的医药产品和玩具质量和安全等问题都受到严格的限制,就连一些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受到技术壁垒的影响。
3.1.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标准和制度不断增多,涉及广,要求高
许多发达国家由于经济、技术实力较高,造成各国的技术标准水平较高,法规较严,尤其是对产品的环境标准要求,让我国的许多出口产品望尘莫及。
如欧盟不仅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而且各国也有各自的严格标准,它们对进口商品可以随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标准,从总体来看,要进入欧盟市场的产品都必须至少达到三个条件之一,即:
(1)符合欧洲标准EN,取得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
(2)与人身安全有关的产品,要取得欧共体安全认证标志CE;(3)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厂商,要取得ISO9000合格证书。
同时,欧共体还明确要求进入欧共体市场的产品凡涉及欧共体指令的,必须符合指令的要求并通过一定的认证,才允许在欧洲统一市场流通。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明显滞后,美国现有55种认证体系,日本有25种认证体系,欧盟内部已有9种统一的认证体系,而我国尚未形成统一认证体系。
我国工业标准约有70%—80%低于国际和国外先进标准,这是我国不少商品由于不达标而被排挤在国际市场之外的根本原因。
3.1.3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包装和标签等也受到严格限制
技术性贸易壁垒不断有新的增长趋势,它不仅对产品的最终形式有技术性要求,而且对产品的整个生产加工过程也提出了技术要求。
例如,美国对进口的水产品、果汁、蔬菜生产过程实施HACCP计划,该计划是一个鉴别危害并控制危害措施的管理体系,要求进口蔬菜水果从种植、收获、包装运输直至销售的全过程进行限制,同时对水质、肥料、操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及健康、仓储、运输工具的卫生等进行安全防卫管理控制,保证食品安全卫生。
时下国际上正实施的环境标志和ISO14000认证等,不仅涉及产品本身,而且对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也提出要求。
1995年,美国FDA(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宣布对中国虾类制品实行“自动扣留”,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渔船上没有安装海龟逃生装置,危害了海龟的生息。
这使得我国冻龙虾出口额有1995年的1203.9万美元减少到1997年的23.8万美元,冻蟹虾同期由23.8万美元减少的2.4万美元。
在产品的包装和标签上,许多国家也作了严格的限制。
1998年我国输美木质包装由于含有天牛而受到限制,随后加拿大、英国也迅速对我国木质包装进行限制。
现在许多国家都规定我国出口的产品必须出具非木质包装证明,有些出口产品还必须加贴环境标志。
3.1.4繁琐、苛刻的认证、认可制度与检验程序降低了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科技发展十分迅速,技术标准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随之加快,而且不同的国家对于进口本国的商品实行不同的技术标准,为了使得出口产品符合不同国家和区域的复杂的标准,生产企业往往要付出很大代价。
比如我国出口日本的大米的加工过程中,其中有一项工序是挑选异色粒,而这种挑选异色粒的设备只有日本生产。
因此,我国的生产厂家就必须花费数百万元人民币采购这种设备,用来加工生产。
这样一来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使得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
3.2出口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原因
3.2.1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对贸易飞速发展,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我国外汇储备逐年增加,2006年我国外汇储备突破万亿美元,截至去年12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10663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
全年外汇储备增加2473亿美元,同比多增384亿美元,达到10663亿美元。
随着科技的发展,外贸产品中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
为了维护竞争中的支配地位,发达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实施TBT的力度和密度,以达到限制我国出口,保护国内市场和产业的目的。
3.2.2我国产品的相对弱质性
改革开放之前,由于国内国外两方面的原因,我国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几乎割断了与外界的经济联系。
由专家统计我国产品质量平均落后于发达国家10到20年。
随着全球质量水平的和档次的不断更新,国际标准的不断提高。
我国出口产品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否则将难以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地位。
3.2.3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认识和管理不够
我国出口企业大多没有认识到技术壁垒的重要性,对产品质量没用清醒地认识,不注重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一味的强调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的优势。
这必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政府对技术贸易壁垒也缺乏做过的重视,政府内部没有负责贸易壁垒的机构,对贸易对象的技术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了解很少,没有给出口企业以宏观上的指导,这不利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获得优势。
3.2.4长期游离于多边贸易体制之外
在入世前,我国被长期排除在世贸组织主持的多边贸易之外,使得我国难以应对发达国家成员的技术贸易壁垒限制,一方面缺乏充分、稳定、确切的信息来源,另一方面不能以世贸组织的贸易争端机制来解决歧视性的、非合理的技术限制,不能享受发展中国家成员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3.2.5对技术贸易壁垒的重视不够
管理层次上存在某些漏洞,对国际通用的国际标准和技术管理措施知之甚少,对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手段缺乏了解,对我国出口企业在宏观上的指导不够;再加上技术贸易壁垒本身的不透明性,使我国出口在缺乏宏观层次上的指导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
4.我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应对措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增加,国外对我国的贸易采取的贸易壁垒也不断增加,以至于我国类似一些电子和纺织类的物品出口受到一些阻力,国际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不论是着眼现在还是放眼未来,贸易壁垒的应对已经是我们现在迫在眉睫的事。
由于我国现有技术水平和出口商品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尤其加入WTO之后,贸易技术壁垒仍然是我国出口商品的巨大障碍。
要冲破技术壁垒的限制,我觉得需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4.1企业自身出发调整
4.1.1企业应切实加强质量管理标准化工作
我国标准要全面向国际技术标准靠拢,在继续采用国际标准的同时,组织更多的标准化专家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把我国的一些意见和要求,充分反映到国际标准中去,为我国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条件。
企业还需认识到建立一个好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性、对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性、对新产品占领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作用,实施管理体系认证能有效去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壁垒,为企业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4.1.2企业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目前影响我国出口的技术壁垒,大体可分为三类:
一是由于传统习惯和技术水平的差异;二是根据国际间和区域内形成的一些协议,有关国家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如为保护环境制订的一些国际公约;三是歧视性贸易政策的措施。
对于由水平差异造成的贸易壁垒,企业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
对国际间已达成的协议,我们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同时,利用TBT协议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根据我国国情来对待。
对具有明显的歧视性措施,我们要坚决予以反击,采取双边磋商或诉诸WTO争端解决机制来解决。
4.2行业组织应有所作为
4.2.1行业组织应为企业指明方向
应对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仅仅依靠政府和企业是不够的,行业组织也可以有所作为。
这是因为,行业协会、进出口商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着服务、协调的作用,有时甚至比政府部门更具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行业组织是企业的群体组织,企业在市场方面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及时通过行业组织做出反应。
同时,相对于政府部门来说,行业组织对于行业的状况应该更熟悉,更了解,可以更好地组织企业进行应对。
行业组织可以作为企业群体代言人,直接与国外的行业组织或国外政府进行交涉,可以更为直接地表达企业群体的意见。
相对于单个企业来说,行业组织在国内的活动也有很多的优势,比如组织科研部门进行协作,组织专家及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应对措施等等。
4.2.2加快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我国对国际标准、技术法规以及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缺乏应有的了解,不能对出口企业在宏观上加以指导,出口贸易中时常出现盲目性,进而陷入被动局面。
在产品标准方面,我国的许多国内标准严重低于国际标准,或者是与国际标准协调性差,而且有关部门缺乏针对于特定市场的特定标准的发布,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强,在追踪国外先进标准、调整产品质量指标方面也缺乏反应能力。
要加强通报咨询网站建设,建立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及时向企业提供WTO/TBT、WTO/SPS通报、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国际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动态等信息。
加强对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技术标准、技术政策、有关法规、标准结构和内容的研究,密切注视全球技术性贸易壁垒变化的新动向,使我国的出口商品适应和满足国际标准或进口国的要求,避免陷入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陷阱。
4.2.3组织力量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情况进行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
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的技术法规,实现正当目标的规定;研究“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批准和实施方面的具体要求及成员国应享有的权利;研究制定、批准和实施标准良好行为规范的内容及成员国产品应享有的待遇;研究如何充分应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中在信息援助上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