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323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 人教新课标版.docx

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与评价人教新课标版

作为经典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几十年来一直是初中教科书的讲读或精读课文,历来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人教版和苏教版等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都编入了该文,放在七年级下册,属精读课文。

怎样设计教学,才能体现语文课程教学的新理念,是教师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下面就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百草园部分(以下简称“《从》文第一部分”)的教学设计进行评析。

 

一、教学背景

 

这是一名教师公开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科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语文》。

课文在第一单元,是第一课,精读课文。

是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描述百草园生活的部分,体会作者对百草园作为儿时乐园的特殊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多角度,多层次,井然有序写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

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投影打出:

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

 

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

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

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

 

教师板书:

百草园导游培训课

 

(二)美点概览

 

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

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

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1.提出初读要求:

 

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你看那”概括百草园的妙处。

 

2.学生初读课文。

 

3.学生汇报初读情况。

(指名回答)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美丽的,你看那高大的皂荚树……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神秘的,你看那美女蛇的故事……

 

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有趣的,你看那雪地捕鸟游戏……

 

4.概括百草园的美点。

 

学生回答,引导比较。

教师板书:

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

 

(三)美点欣赏

 

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

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美在何处?

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

 

1.提出阅读提示。

 

(1)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

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作者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

 

(2)为什么作者叙述美女蛇的传说?

 

(3)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

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

 

2.学生细读课文。

 

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

(指名回答,组织讨论)

 

方法一:

打出投影片(两幅:

一幅与第2自然段对应,一幅与雪地捕鸟对应),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

 

方法二:

组织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引导学生体会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方法三:

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

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动词的准确使用。

 

(四)练写“导游词”

 

1.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

 

2.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问题:

 

(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

 

3.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

 

引导点拨一:

介绍景物一要抓住景物的特点;二要绘声绘色、声情并茂,调动游客的触觉、视觉、听觉、味觉等多种感觉器官;三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层次井然,条理分明。

做到这三点,就可以胜任导游工作。

 

引导点拨二:

介绍景物能调动游客的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是一个出色导游的素质。

 

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

 

(五)课堂“导游”

 

1.组内选出“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

 

2.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

 

(六)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回家向父母或亲戚朋友导游百草园。

 

三、教学设计评析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能够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重语文实践,教学具有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起到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

 

整节课安排了学生自己初读课文,细读课文,质疑问难,小组研讨,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和组内、全班“导游”等活动,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

组内评选“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和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的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评价的理念。

学生读文前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问题抓住重点,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重难点内容探究的引导点拨,注重方法的指导,引领学生进入课文,与文本对话,与事物对话,这些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

 

2.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

 

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设计了“美点概览”“美点欣赏”“练写‘导游词’”和“课堂‘导游’”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

此次,教师对课后“研讨与练习”作了独特的处理。

“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第1题和第三题,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学习了表达,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教学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把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

1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

2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

学生讨论后,练习说、写、评“百草园导游词”,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业设计把课内延伸到课外,既巩固了课内所学,又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也具有创造性。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以下几方面明显存在不足。

 

1.教学设计内容不完整。

作为课时教学设计,本设计缺少学习任务分析、学生学习准备分析、教学目标分析与界定、教学资源配置等要素。

教学过程设计,虽注意了对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和教学媒体的设计,但相互之间的组合不够明显,尤其是媒体的使用几乎没有设计。

 

2.教科书的编写意图没有充分体现。

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在编写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

每单元有主题和阅读训练重点。

《从》文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精读课文。

第一单元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为“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方面做了精心的设计,而在“整体体把握课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方面做得不够,令人遗憾。

 

3.语文基础重视不够。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姓“语”、体现语文特点的必然要求。

识字写字、熟读课文、朗读背诵、揣摩词句、体会情味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练习,一刻也不能忽视或淡化。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缺憾,反映了语文新课程教学的流弊。

 

4.应注意学生阅读期待的激发。

《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导语”和初读、细读的过渡性话语,起不到激发阅读期待的作用。

比如,课始阶段,如果学校条件许可的话,教师播放百草园的观光片,可能效果就不一样。

 

从《从》文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经开始化作教师的教学行为,语文课程改革正在期待的方向发展。

其暴露出来的问题,足以清醒我们的头脑:

语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提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一、设计理念

1.本课反映的是儿童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宜从联系学生的自身生活经历与体验入手,去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正确的认识生活,体味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2.紧扣教材,运用联系比较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意旨;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反思自身的生活世界,领悟学习和生活的真谛。

3.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以增强全员参与的兴趣,促进动脑动口动手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目标

1.熟记鲁迅的有关知识。

2.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手法。

3.学习并运用联系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

4.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

描述百草园的部分,写景抓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

主题的理解及对学习、对生活的正确认识

四、教学准备

1.多媒体材料:

(1)范读录音;

(2)有关图片。

2.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反映童年生活的材料

五、科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2.学习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手法。

3.掌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

二、教学步骤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文章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

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

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本文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明确本文有两部分内容:

1.百草园生活。

2.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

要求:

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特点(参考:

百草园生活:

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三味书屋生活:

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找出两部分的起止句及过渡段。

3.体味:

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

乐园中使鲁迅感到有无限趣味,包括哪几方面?

(提示:

从不同角度概括。

参考:

从看的听的吃的玩的角度或植物动物角度或季节等)

2.延伸:

利用多媒体展示:

(1)有关百草园图片;

(2)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

3.齐读第二节,思考:

重点写的是百草园的哪个位置,用什么句式来体现?

运用: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4.拓展:

(1)划出表现哺鸟动作的动词,推荐两小组分别上台表演。

(提示:

一人口述原文,一人演鲁迅,两人演小鸟;要求模拟出以下动作,鲁迅:

扫开、支起、撒、系、牵、看、拉、捉拿;小鸟:

飞翔、落下、啄食、飞走、罩住。

(2)观察表演者动作,要求用上系列动词描述。

(七)作业:

1.抄录课后所列字词并用两个成语造句;

2.比较所搜集的童年生活材料。

第二课时

一、教学重点

1.理解主题

2.运用联系比较法,加深对生活对学习的认识

3.比较对照手法的仿写

二、教学步骤

(一)检查:

1.听写并用画线词造句:

菜畦鉴赏确凿臃肿轻捷人迹罕至人声鼎沸

2.为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3.口答有关鲁迅知识

(二)指名读过渡段

1.找出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的是什么感情。

2.思考:

练习二

(2)推测原因之多,说明了什么?

(明确:

衬托对百草园的难舍之情。

(三)细读写三味书屋生活的部分

1.讨论:

哪些内容形成了对比,说明了什么?

如:

(1)玩耍时与读书时不同气氛;

(2)师生读书时不同态度。

2.质疑问难:

为何写学生读的文字没加标点,先生读的加了标点?

(明确:

学生没读懂,说明所学内容脱离学生实际。

3.延伸:

有无独到发现或新的感悟?

(四)总结:

归纳中心,完成练习一,交流有哪些收获。

(五)拓展:

1.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

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

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3)结合自身经历与体验,仿照本文结构,用“从……到……”作题,写两个生活片段。

提示:

可从空间或时间的变化上选材,以场景描述为主,体现成长中的快乐与烦恼。

附: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朝花夕拾》

百草园生活:

自由快乐无限趣味乐园:

色彩形状声音趣事

写景:

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

第二课时

对比:

1.百草园:

自由丰富有趣──热爱

三味书屋:

束缚单调乏味──不满

2.玩耍时:

静悄悄

读书时:

人声鼎沸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比照结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的结构形式写出了一个儿童入学前后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产生的不同心境,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欢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了不满。

比照,在这里是比较对照的意思。

文章正是由于将入学前后的生活两相比较对照,才使主题突出起来。

对文章的比照,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理解。

其一是生活环境的比照,其二是生活事件的比照。

先说生活环境的比照。

入学前,“我”的活动天地是百草园。

这是一个“很大的园”。

那里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有鸣蝉、黄蜂和轻捷的叫天子;还有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和蜈蚣、斑蝥之类,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他们是那样的可爱,令儿童们玩赏起来十分有趣。

所以说,是“我的乐园”一点不假。

作者在写到这些的时候,用了一组词语“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既写出了园中乐趣无穷又写出了儿童喜欢玩耍的心态。

但是入学之后“三味书屋”就不同了。

作品中是这样写的: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

三味书屋。

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这个场面在一个儿童的心目中是多么单调乏味,憋闷得慌,即使有新奇感又能维持多久呢?

书房后面也有一个园,但很小,这在儿童的内心世界里占不上多大位置而失去了吸引力和趣味性。

整日把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拘限在这里,难道不是禁锢?

其二是生活事件的比照。

入学前,在百草园中有那么多好玩的东西和事情,如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可以牵连不断地拔何首乌的根,致使弄坏了泥墙也在所不怕。

冬天可以在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之后用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支筛捉鸟。

作者在描叙这些的时候,字里行间都洋溢着轻松喜悦的感情。

入学之后又能干些什么呢?

“只要读书”!

在书房后的那个小园里虽然也玩着折腊梅花、捉苍蝇喂蚂蚁之类的把戏,但必须是“静悄悄地没有声音”,而且玩的人不能太多时间不能太久,甚至被先生呼唤回屋里也不敢一齐同行。

虽然也有的在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或画画儿,但那也只是在文章读也读不懂时的无聊所为,那也只能是在先生读书入神无暇顾及他们时的偷偷所为。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关于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

许多参考书只是从故事的好坏性质上谈它的可批判性,甚至有的觉得这一部分是多余的累赘,他们完全忽视了其在文章内容结构上的作用。

美女蛇的故事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而事实上,越是妖魔鬼怪的故事越容易吸引人,特别是对那些天真烂漫的小孩子更觉得有神秘感。

这个故事看似信笔插入,而实质上决不是作者枝枝蔓蔓地旁逸斜出。

它正是和“我”入学后向先生询问何谓怪哉形成结构上的鲜明比照。

这里用大段的文字详尽地描写美女蛇的故事,虽然美女蛇同怪哉一类东西一样是虚无的,但在一个儿童的内心里却产生一种满足胜过恐惧的快感,满足了一个天真儿童的求知欲。

可是当这种心理在入学后萌发而去询问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的时候,他只能被面带怒气的先生呵斥而碰一鼻子灰。

一个是可以在神秘的太空里畅想,一个是只要读书而不许有读书之外的好奇。

两相比照中,一个突出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一个反映了死读书的枯燥,禁锢儿童的可恶。

所以,美女蛇的故事也就不单单是作者思路的简单生发。

插入闰土父亲教授捕鸟一事,也是此意。

你想,“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哪里还有时间去雪后捕鸟呢?

这不正是对封建教育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不满又是什么?

比照,是这一篇文章的结构特点,它的内容由“从……到……”关联起来,如果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抓住了这一特点,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害,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