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802274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docx

教育学原理配套练习题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试题与参考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说明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________。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技

2.“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说明教育与________的关系。

()

A.经济B.政治C.人口D.文化

3.学生文化是介于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文化现象。

这说明学生文化的________特征。

()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

4.人力资源理论是由____________提出的。

()

A.舒尔茨B.亚当斯密C.约翰杜威D.裴斯泰洛齐

5.教育既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又是文化本体。

这体现了________。

()

A.教育的文化功能B.教育的双重文化属性

C.教育的本质属性D.教育的社会属性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_________。

()

A.规范作用B.动力作用C.引导作用D.爆发作用

7._______认为个体心理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个体心理发展由种系发展决定。

()

A.格塞尔B.卢梭C.霍尔D.高尔顿

8._____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

A.华生B.格赛尔C.洛克D.弗洛伊德

9.科学知识在未用于生产之前,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要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可以用于生产的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__________。

()

A.自学B.训练C.培训D.教育

10.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称为___________。

()

A.学生文化B.校园文化C.学校制度D.学校传统

1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说明了___________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

A.社会环境B.教育C.遗传D.学校教育

12.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_________。

()

A.实践B.主观能动性C.教育D.训练

13.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组织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D.校园制度文化

14.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__________。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_______。

()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无关因素

16.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_________。

()

A.学校精神文化B.学校物质文化C.学校组织和物质文化D.学校亚文化

17.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其中第二个层次是________。

()

A.生理活动B.心理活动C.社会实践活动D.思维活动

18.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规律。

()

A.个别差异性B.不平衡性C.互补性D.阶段性

19.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现象说明________。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20.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

()

A.孔子B.孟子C.韩非子D.荀子

21.________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

A.个体生命发展B.个体身心演化C.个体身心发展D.个体身心变化

22.“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

”这是___________的观点。

()

A.内发论B.外铄论C.成熟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3.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___的观点。

()

A.多因素作用论B.白板说C.内法论D.外铄论

2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________。

()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

25.“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__________的观点。

()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

2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_________。

()

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

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D.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

27.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___规律。

()

A.顺序性B.阶段性C.个别差异性D.互补性

28.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________趋势。

()

A.递减B.递增C.不变D.倒U型发展

29.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_。

()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

C.气质和性格特征D.生理和心理特征

30.“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

”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

()

A.不同的认知特征B.不同的兴趣爱好C.不同的年龄和性别D.不同的价值取向

31.“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这是________提出的,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

A.孟子B.荀子C.韩非子D.孔子

32.__________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

()

A.劳动资本B.人力资本C.物质资本D.生产资本

33.许多地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________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

A.教育B.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遗传素质

34.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的“施用累能”是指_________。

()

A.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

C.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

35.在创建理想校园文化时,传统历史老校应采取________。

()

A.重点突破策略B.个性塑造策略C.传统扩展策略D.主题统揽策略

36.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________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

()

A.经济B.政治C.文化D.科技

37.________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

A.教育育人B.以人为本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社会主义

38.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

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__________。

()

A.顺序性B.互补性C.阶段性D.不平衡性

39.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

A.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

C.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

D.因材施教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40.“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这体现了__________。

()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C.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权

41.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________的表现。

()

A.能动性B.可控性C.超前性D.相对独立性

42.______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

()

A.教育类型B.教育结构C.教育分类D.教育组织形式

4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__________。

()

A.学校绩效B.沟通C.教学质量D.科研水平

44.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______。

()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B.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45.以下没有体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是________。

()

A.教育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B.教育受文化的影响

C.教育具有更新文化的作用D.教育具有筛选文化的作用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_________来实现的。

()

A.再生产劳动力B.再生产科学知识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

D.构成文化本体E.促进政治的民主化

2.理想校园文化的创建策略有_______。

()

A.主题统揽策略B.个性塑造策略C.传统扩展策略

D.重点突破策略E.个性突破策略

3.学生文化的特征有_______。

()

A.互补性B.阶段性C.非正式性D.过渡性E.多样性

4.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___________。

()

A.遗传素质B.教育C.社会环境D.个体主观能动性E.气候条件

5.校园文化包括________。

()

A.校园物质文化B.校园组织文化C.校园精神文化D.校园制度文化E.社群文化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变现为_________。

()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E.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7.内法论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

()

A.孟子B.洛克C.华生D.格赛尔E.威尔逊

8.关于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__________。

()

A.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C.个体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

E.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

9.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__________才能实现。

()

A.个体的主观努力B.教育C.遗传

D.社会实践活动E.个体发展

10.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____。

()

A.教育者自身的状况B.人的主观能动性C.家庭环境

D.社会发展的状况E.气候条件

11.沟通对学校管理的功能有_______。

()

A.信息传递B.控制C.激励D.情感交流E.建立秩序

12.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

()

A.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E.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

13.“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

()

A.孟子B.荀子C.威尔逊D.洛克E.华生

14.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

()

A.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B.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C.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D.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或关系

E.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15.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_________。

()

A.遗传作用B.教育价值C.家庭影响D.文化功能E.人的能动性

16.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

()

A.发现人的价值B.发掘人的潜力C.发挥人的力量

D.发展人的个性E.发生人的演变

三、填空题

1.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________________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2.校园文化的特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渗透性和传承性。

3.人的本性就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端,是仁、义、礼、智四中基本品性的根源。

这是__________的性善论观点。

4.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而________________是科学知识再产生最主要的途径。

5.___________________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

6.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________________。

7.教育受到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同时又对其有维护、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作用。

8.教育具有筛选、整理、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文化的作用。

9.倡导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有其重视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认为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活动,也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_活动。

10.决定教育教育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12._________________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3.关键期又称________________。

14.学生文化是学生群体的__________________、集体气氛、__________________、行为特点的总体特征。

15.我们通常所说的创建学校特色属于校园文化创建策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16.教育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一种意识形式,与社会意识形态中的其他意识形式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是相互影响的_________________关系。

17.学校的沟通一般可以有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遗传素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19.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会随着环境、教育的改变和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等作用而逐渐发生变化。

20.优生学的创始人___________________是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有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

21.个体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_________________。

四、判断题

1.社会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

2.在现代社会中,遗传是使科学技术转化为劳动者精神财富的手段。

()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5.社会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

6.学校教育对人的社会化具有规范和自觉化的特殊功能。

()

7.小学绩效就是学校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功效效率的高低、工作效益的好坏。

()

8.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陷入“遗传决定论”。

()

9.英国哲学家华生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

()

10.格塞尔通过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他的“成熟势力说”。

()

11.“一刀刀”违背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五、名词解释

1.学校绩效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主观能动性

 

4.关键期

 

六、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教育先行”有哪两层含义?

 

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4.为什么说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内涵。

 

6.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7.简述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8.学校管理的基本办法有哪些?

 

9.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0.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七、论述题

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2.试述学生文化的成因。

 

3.试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4.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经济要发展,教育须先行。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

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八、案例分析题

1.美国康奈尔狄克州有一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八代子孙共600多人。

爱德华一世是一位博学多才的神学家、哲学家、道德家。

他的八代子孙中有13人当了大学校长,100多人当了教授,14人创建了大学和专科学校,60多人当了医生,100多人当了牧师,75人是军官,80多人成了文学家,1人担任过副总统,1人担任过大使,20多人任议员,18人成为报社、杂志社的主编或负责人。

有人认为这种现象是遗传素质决定的,这种说法对吗?

为什么?

 

2.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发表了题为《人类特征的稳定性与变化》的研究报告,他认为“个人的智力成熟从出生到4岁发展到40%,4到8岁再发展30%,8岁以后发展剩下的30%……如果儿童在这非常重要的早期岁月中得不到理智的刺激,他们的学习能量就受到了严重的妨碍”。

青少年从出生到成熟并不是每年均匀地发展,而是经历过几次发展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婴儿出生的第一年。

在这一年内,婴儿身高增长25厘米左右,体重增加7公鸡左右。

然后就缓慢下来,每年平均身高增长2~3厘米,体重增加2~3公斤。

第二次高潮是六、七岁,这个时期身高、体重的发展不是那么显著,而明显的发展主要变现在大脑和心理上。

6岁儿童的大脑重量已经达到成人脑重的90%以上,儿童的生理、心理状况已经为接受学校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三次高峰是青春发育期,也就是少年期。

女孩子大约在十二三岁,男孩子大约在十四五岁。

这个时期身高每年增长7~8厘米,体重增加5~6公斤。

少年期是一个过渡时期,既有儿童的特征,又有了成人特征的萌芽。

请根据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上述材料。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A

A

B

B

C

B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A

C

B

B

A

B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B

C

C

A

A

A

A

D

C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D

B

C

C

D

B

B

B

题号

41

42

43

44

45

答案

D

B

A

B

B

二、多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AB

ABCD

ACDE

ABCD

ABCD

ABCD

题号

7

8

9

10

11

12

答案

ADE

BDE

AD

ABCD

ABCD

ABD

题号

13

14

15

16

答案

BDE

BD

AE

ABCD

三、填空题

1.基因复制12.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互动性13.敏感期(最佳期)

3.孟子14.价值取向人际关系

4.学校教育15.个性塑造策略

5.沟通16.平衡性

6.33%17.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7.巩固加强18.成熟程度

8.传递保存19.“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9.教育投资投资20.高尔顿

10.政治经济制度21.社会实践活动

11.遗传(遗传素质)

四、判断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

×

×

×

×

×

题号

11

答案

×

五、名词解释

1.学校绩效: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的重要标志。

2.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主观能动性:

个体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4.关键期:

关键期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最好的发展时期。

六、简答题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6)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