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9597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docx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许家林教授讲座

研究生的内涵解读与学业规划(

 

导言:

翻开读研这页书 

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很高兴受我院研究生会学习部的邀请,来与大家交流三年读研期间的学业规划问题。

自2005年来,在每年的十月,我都会以这一主题为我院新入学的研究生们做一场讲座。

因此,今天已经是第六次与新生朋友们交流这个话题了。

在我下面的演讲中,也许会重复部分过去已经讲过的话,但也补充有一些新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我们当老师的讲课和作讲座,实际上与烹饪工作非常类似。

大家知道,餐桌上的菜都是由大厨所做,他在做菜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够基本符合主要食客的口味。

但由于有的食客来自北方,怕辣;有的食客来自南方,嗜甜;有的食客来自西部,爱好又麻又辣;有的食客来自东部,口味比较挑剔……总而言之,真可谓众口难调!

但若通过今天我们短短两个小时的交流,能使在座的各位同学至少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小小收获,我想这个讲座的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

同学们:

人生就像是一本书——过去是已经写好了的书,现在是正在写的书,未来是即将写的书。

人生这本书可以分解为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与老年五卷,每卷又可分为若干章,每一章又可分为若干节,每一节下又可分为若干个条、款、目、次甚至更细。

当然,每个人都希望人生这本书永远也写不完,但这是不可能的!

2010年9月3日,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全体师生向大家张开了热情的双臂,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带着你们跨过九孔桥,越过小南湖,进入了美丽的校园。

此时,即意味着你已经开始写读研这一章的书稿。

可以说:

你做出读研的选择,也就翻开了人生这部书新的一页;你选择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读研,特别是选择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读研,则是翻开了更新、更理智的一页。

前几天,我在准备这个演讲材料时,从一些新同学给我发的电子邮件中所表达的情绪与动向,感到大家进校一个多月来,大多数人都觉得比较忙,都觉得有很多事需要做,大家都想做点事,但又普遍觉得有点茫然,即不知道从何处着手,不知道学习的劲头应当向何处使。

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

因为你们来自于不同的学校、具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不同的学习环境,在这个全新的学习环境中,将要度过你们人生最重要的三年读研时光,谁都想尽快地进入角色,但我也建议大家不能盲目使劲。

首先需要理清思路,明确你的三年学习目标,从而将你的茫然变成有目的的“忙”,而不是盲目地“忙”。

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了一篇题为“可茫勿盲但应忙”的博文发表在我的博客上,就是希望能够在这个方面为各位新同学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今天要跟大家讨论的主题,我概括为所谓“1+38”的故事。

相信对在座的会计专业研究生而言,对“1+38”这个数字组合都不陌生。

为什么?

因为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也正是由1个基本准则与38个具体准则组成的。

今天我要讲的,就是由一个主题以及五个小问题所构成的,五个小问题分别是何谓研究生(5个“研”)、学会做学问(5个“问”)、规划三学年(6个阶段)、科研五导向(5个“多”)和如何做科研(8个观念),最后结语为“6+3”,总数刚好有38个小要点。

下面我们即言归正转。

一、何谓研究生:

五个“研”

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重要的知识贵族与公共知识分子之一的西班牙现代大众社会理论先驱、著名思想家奥尔特加•加塞特(JoseOrtegaYGasset,1883-1955)在《大学的使命》一书中曾经指出: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文化传授、专业教学、进行科学研究和培养未来的科学研究人员。

”我的理解是,他这里所指的未来科学研究人员,即是指我们现在的研究生。

何谓研究生?

若从字义上来讲,“研究生”这个词的三个字,可以分拆后作如下理解:

“研”,系指以工具对石头进行细细地打磨,将石头磨开以显露其中的精华——凿开石头找出深藏其中的钻石,此为研,因而古时候磨墨写字也称为“研墨”,其引申意为反复推敲、反复琢磨事物道理的意思。

“究”,即为追根究底、探微发隐、探索奥秘之意,即思考一个事物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

“生”,在古代有两个意思:

一是指“君子”;二是学问上的先生,即大学问家。

比如庄子被称为“庄生”,孟子被称为“孟生”。

这样说来,大家既然叫研究生,则和我国古代孔孟两位圣人的地位几近平行了。

何谓研究生?

它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如何检验研究生的水平?

对于上述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与不同的理解。

2005年7月,我与我的老师——现武汉大学的廖洪教授一起在兰州开会,当时我们同住一个房间,我在向他请教这一问题时,他告诉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著名会计学家、上海财经大学的徐政旦教授有一说法颇具特色。

徐老认为,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通过三年的系统学习与训练,要能够达到“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走出去可以解决一点中国的实际问题”的境界,当然,“写”、“讲”与“做”有着不同的内涵。

后来,我也曾就这个问题在我院的研究生与青年老师中征集答卷。

2006年,我院一位青年老师用电子邮件给我发了如下一段话,他说:

“读研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重组和升华,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本质上的提高。

”我觉得,他的这一体会不仅深刻,还很有哲理。

就拿我们今天在座的同学们来说,不同学校的不同的专业,以及不同学术环境的熏陶,因此具有不同的专业成长背景。

本科学习期间,老师交给大家的只是一根拐杖,基本告诉了你的学习方法,然而,很多专业知识实际上都是在实践中才慢慢学习并不断深化的。

未来三年,同学们在我们会计学院这个大家庭里,就是要将大家熟悉及不熟悉的相关专业组合起来,让你对会计专业的认识跨上一个新台阶。

原来是会计专业的,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提升;原来是非会计专业的,要把以前拉下的专业知识补充到位并尽可能地将差距缩短,在此基础之上,升华你的专业素养。

因此,正缘于我们头上顶着“研究生”这三个字,故将承载着很高的专业使命与学术继承方面的要求。

因此,我将研究生的具体内涵,归纳为研习、研生、研讨、研究和研果五个方面:

第一,是研习。

即为了研究而学习,为了积累知识、打好职业发展基础而学习。

第二,是研生。

即研究自己不熟悉的问题、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问题、在研究与自己专业相关问题的前提下,还要研究其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三,是研讨。

做研究必须进行讨论与交流,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说,传递的均是这个道理。

我们的研讨对象,应当包括任课老师、导师、同学和室友等等,总之所有这个学习环境下熟悉和不熟悉的朋友,均是我们交流与研讨的对象。

但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生们却普遍比较缺乏这种相互研讨的习惯。

譬如,从不同层次学生在教室里所坐座位的情况上观察,就可折射出同学们对研讨与交流方式的一种不适应:

高中生上课均是从前往后坐,他们只是希望坐在前面可以清楚地听老师讲课;本科生上课是从后往前坐,也许这样他上课时就会更加自由一些,想听课时就听老师讲,对老师讲的不感兴趣时就可看自己的书,以免老师感到尴尬;研究生上课呢,大多则是从最后的角落向讲台呈辐射状地坐。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主要是因为怕参与研讨和交流所致。

现在的课堂上,往往是一旦老师说要讨论什么问题时,大家的头就低下去了,生怕老师叫到自己,而一旦老师叫到谁回答后,大家的头就又都抬起来了。

就我个人的课堂上看,老师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时,能够主动参与研讨的学生比例普遍比较小。

所以,我们研究生一定要提高研讨与交流的主动参与意识,只有在专业问题上的交流、碰撞和砥砺,你的专业认识才可得到提升。

第四,是研究。

就是要追根寻源,对于专业问题要刨根问底。

记得小时候我们读书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英国发明家瓦特小时候的故事,年幼的瓦特就是在与他外婆的对话中,对水烧开了为什么会使水壶盖上下跳动这个问题产生了兴趣,并“打破砂锅问到底”,成人之后即发明了蒸汽机。

第五,是研果。

即学识增长、论文完成、获得学位。

我们现在是硕士阶段,就要注意学会如何搭配不同的专业知识与相关选修课的知识,如何将它们有效地组合起来帮助自己分析与研究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增加你的学术营养,才能提高你的学术素养。

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均有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位,同一个专业的不同学位,它们各自具有什么特点?

要求上又有何差异呢?

2009年11月18日,我曾写过一篇题为“学位教育就餐说”的博文,尝试着用三种不同餐式来破译学士、硕士与博士三个不同学习层次的内涵与特点,也许这种比喻并不一定贴切,但也许对你们自己定位读硕期间的学习方式会有点帮助,下面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认为,现行三种学位教育的结果,就是授予三顶不同的帽子,三顶不同的帽子貌似三种不同的餐式:

第一顶帽子,是学士帽——它像一种大锅饭——需要自己抢着吃。

学士学士,谓饱学之书生也。

学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有问题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专业领域宽,专业知识专,学业善精进,其系一种强制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

因而,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大家来吃一锅大锅饭。

你吃的菜是大灶做的,难能体现特色,锅里做的是花色少、批量大的饭菜,口味上并没有多大的选择,但是却可以填饱肚子,因为数量有限,故需要学生自己抢着吃。

故其属于一种可以基本上解决知识温饱问题的学习方式。

第二顶帽子,是硕士帽——它像一种自助餐——需要自己挑着吃。

硕士硕士,谓丰硕之才俊也。

硕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有问题没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知识层面宽,专业领域专,学业善吸收,其系一种任意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

因而,学生在硕士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是吃一顿自助餐。

你所吃的是中灶炒的菜,给的是不同的、可以有多种选择的饭菜,由你挑着吃,由你随意组合口味,故其属于一种在知识小康状态上素质提升与专业知识重组的学习方式。

自助餐的菜品琳琅满目,中西结合,但如何吃是有讲究和学问的,不然,你就会因不注意搭配而导致消化不良或者因为拿多了吃不完形成浪费的情况出现。

第三顶帽子,是博士帽——它像一桌满汉席——需要自己品着吃。

博士博士,谓博学之雅士也。

博士阶段,主要是学习没有问题没有答案的知识,故要求其文化层面宽,学术领域专,学业善创新。

其系一种享受式汲取知识营养型的教学模式。

因而,学生在博士学习阶段,也可以视为是赴一席饕餮盛宴,它吃的是大厨精心做的饭菜,不仅其菜肴内容丰富、具有高级滋补营养价值的食品多、菜品的造型也很美观。

但尽管如此,我们对每一样菜都要像吃螃蟹一样,不能囫囵吞枣,要讲究程序地吃,要注意品味地吃,要不温不火地吃,不仅需要吃得优雅,还要尽量品出味道。

故其属于一种已经达到知识相对富足程度后的享受型学习方式。

二、学会做学问:

五个“问”

学会做学问有五句话,我把它归纳为:

学会学,学会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就会有学问。

这看似为一个绕口令,如何理解呢?

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

关于怎样做学问的问题,记得我们共同的前辈、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在世时,在写给文硕先生所著《西方会计史(上)》一书的序言中,曾经引用了这么一句话:

“学问之道无它,求其有恒而已”。

这就是说,做学问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要有毅力,看准了一个目标,只要你能够坚持做下去,都是会有成果的,中国古话中就有“行行出状元”和“处处留心出学问”之说。

我对怎样学会做学问的理解是下面五句话:

第一,勤学与好问。

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曾有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治学名联,它实际上是要求我们对自己要学而不厌,要肯吃苦,同时说明了一个“勤”字的重要性。

至少是说,学习上,我们不能有惰性,不能总是睡懒觉,更不能是晚上别人都休息了,你还在QQ上忙得不亦乐乎地在众多群里与多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天,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钟才休息,那不能叫“勤”。

第二,有学才有问,反过来讲就是不学没法问。

假设现在有个同学,他并不是会计专业的学生,讲座后他留下来问我:

许老师,我最近对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感兴趣,我想问你这方面的问题。

我问他想问什么问题,他说也不知道问什么问题,反正这个问题现在很热门,只是自己有点兴趣。

若像这样问问题,你就等于没有问问题。

你在问老师问题前,必须先把与这个问题相关的资料看一看,学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人力资源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