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8754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8.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docx

十三中历史质量分析会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质量分析会

保定十三中政史组樊俊艳

一、试卷内容分析  

从试卷测试的内容上看:

本次考试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46个题目,总分100分,题目和分值设计仍沿用往年惯例,分值比为40:

60,1—40题为单项选择题,其中1—4题是考查世界古代史,5—40小题是考查世界近现代史至“二战”结束。

41—46为非选择题,以读图、材料分析、探究问题等形式分别就“‘一战’、‘二战’影响”,“工业革命的影响”,“苏联经济建设”,“美国内战”,“大国的崛起”等重点历史问题进行了细致和全面的考察。

二、试卷的主要特点:

1、重点明确,设计灵活。

命题紧紧围绕教材重点,以新课程历史课标为指导,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立足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着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整套试卷虽然能够从书上直接翻阅到的题目很多,但大部分的题目在设计上都采用材料、图形、数据、表格、名言、史实等多种形式,灵活多样。

需要学生经过对题目信息的准确提炼、分析、比较、演绎、概括并结合课本知识才能解答出来。

2、小中见大,由点带面。

立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知识的整合能力,命题的特点突出表现在六个材料分析题上。

均是小知识点切入大主题,大跨度,高度浓缩。

这些题目充分考查了学生分析,归纳,综合能力和实际运用知识能力。

3、学科渗透,课程合作。

在新课改中,每一个科目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闭地学习,他们相互渗透,相互整合。

这份试卷也很好地贯彻了这个精神。

如第43题

(1)、

(2)、等问题就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中心,说明问题,表达理解。

这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知识的理解又考察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语言规范表达能力。

三、试卷难易程度  

1、试卷既有对基础知识记忆的再现,也有对学生迁移能力、归纳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测试。

试卷65%-70%是客观性试题,只要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就容易完成,照顾了大面积的学生。

25%属于通过学生理解答题的主观性试题。

比如选择题的7、8、10、21、26、31、36、37题,要求学生对选项结合题干仔细判断和甄别。

非选择题第41题的第二问,第44题的第一问,第三问,第45题的第三问。

46题的第二问等这些试题学生都要通过理解才能做出正确判断和答案,对一部分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显得困难一些,容易失分。

2、试卷内容灵活表述,尤其是对材料的理解和概括题目较多,对学生有一定难度。

比如选择题第6、7、8、10、19、21、31、32题,非选择题第44题第1问、第45题第4问等问题,都需要学生读懂材料,根据题目精确概括,部分学生要么把握不住材料重点,要么叙述表达不清,从而丢分。

  

总之,整套试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又能拉开一定的距离。

最亮的地方就是重基础、重能力、灵活不呆板。

四、考试情况分析    

1、总体情况。

期末测试是区里调研考试,学生都十分重视,态度比平常更为端正,竭尽全力答题,所以答卷整体来看是规范的、大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

这学期时间紧,任务重,复习不够充分,所以选择题得分不够理想;非选择题明显暴露出能力不足、系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知识掌握不准确的漏洞,优秀人数少。

2、学生答卷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期末阅卷过程中,各组题目阅卷的老师都发现了学生答题中的一些问题,就本校学生来说,归纳起来,主要有:

(1)、学生审题不严密,不准确。

如第42题“概括图一图二所示集团性质”学生理解成“分别”

(2)学生答题不完整,语言叙述不规范,归纳、概括能力差。

尤其表现在根据材料,概括归纳的题目上,如第46题。

五、教学反思与复习计划    

随着河北省近几年中考形势的变化,作为中考考试科目的历史学科,也在面临着教学思路和模式的不断调整。

而初三年级是中考复习的关键阶段。

如何合理安排教学与复习,安排好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着中考成绩的优劣。

而好的试卷对教学是一种良性的导向,认真分析学生考试是老师丰富教学经验、提高能力的绝好机会。

通过这次对试卷的仔细分析,受益匪浅,一些体会和大家共勉。

1、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课堂教学。

作为初三教师我们只有迎着教育发展的新方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提高学生素质。

这次考试命题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是简单地把历史知识搬到试卷上来,从选择题灵活而非直接的问法,从材料题的阅读提炼,概括特征等等这些方面都可以体现出来。

在今后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探究,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课程考试改革的新形势,适应中考的新形势。

2、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历史课堂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校除了一周两节课堂外,其它是基本上是没有时间的,时间非常紧!

根据这次考试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认为这学期的总复习大致可分为三段,每段时间里的复习目的各有侧重,时间长短也各不相同。

第一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第二轮复习主要目的的综合能力突破;第三轮复习主要目的是应用能力的提高。

具体做法如下:

1、梳理教材强知识,夯实基础重能力

第一阶段是“梳理教材”。

历史考试,不管难易程度如何,都离不开书本上的基础知识,哪次考试都一样,都得考基础,我们应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

我们要按照教材的编写体系,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全面梳理教材,构建知识结构,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因为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所掌握的知识往往是零碎的、不成体系的,梳理历史教材建立知识框架有助于整体掌握知识,还可以找出一些以前被忽视的环节或死角,另外,懂得的东西未必理解得深刻,让学生带着疑问去知识点,在本轮的复习过程中,我们要按照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来复习,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并且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行严格的单元知识点过关,尤其是成绩中下等的学生要采用多查、多问、多反复学习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力争通过第一轮的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

此阶段约占整个复习阶段的一大半时间,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同时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2、专题复习要深入,针对训练要效果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用这两句诗来形容经历了第一轮复习的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把握我认为是很恰当的。

经历了第一阶段的复习,学生掌握了较多的基础知识,对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教材的整体线索有一定的了解。

但没有从宏观上整体把握知识脉络。

第二轮历史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压缩和提炼,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换句话说,第二轮复习时立足于第一轮复习的更高层次的复习。

在这一轮的复习里,我们要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达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以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对外关系专题、国家政策专题、社会生活专题、探索性专题等)的方式进行,要以历史思想、方法为主线,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历史的应用方面,注意历史知识与生活热点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另外向学生渗透题型设计生活化的意识,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历史事件之间是互相联系并先后相承的。

只有从宏观上把握了历史特征、历史线索,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才能由点发展到线、到面,并进而构建起整体历史知识网络,获取规律性的知识。

 复习以后,大部分学生对各知识点都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脑海中也形成了一棵又一棵的知识树。

但是要将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外化为能力,进行有效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当然训练时必须根据中考题型进行训练,中考考怎样的题型,在练习时就进行怎样的题型训练,让学生适应中考。

此外,训练时要注意紧扣时政热点精选题目,注意各知识点的迁移与变通。

中考考试说明》是中考的重要指导用书,要从中了解考试范围、内容、形式、题型及其要求等情况,结合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把握考试命题方向、难易程度,选择一些能充分展示考生能力的新、活题型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

练题形式要多样化,包括课堂的口头回答、书面作业、单元检测、月考等。

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使能力得到培养。

3、精练精练多巩固、心理调适很重要

第三轮复习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冲刺阶段。

在这一轮复习中,我们要抓住知识、能力的深化和巩固,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不宜过多但要精选,争取选用回扣教材,查漏补缺的模拟题进行强化训练。

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我们还要有意识的突出重点和难点,什么是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指使用次数频繁,应用价值高,又属于基础知识的那部分内容,它们往往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熟练掌握的那部分,是在中考中每考必现的那部分,也是知识网络横向与纵向的“交叉点”。

难点往往是指概念比较抽象,易与其他概念混淆,运用时易发生错误,能力要求比较高、比较综合的知识。

对于重难点,可以通过学习历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对照课程标准进行总结,然后在本轮复习中将其突破。

4、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训练和提高

基础知识掌握了,能力提高了,还要提高考试、答题的能力。

特别是应试的技巧,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我们认为学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课本内容一定要熟悉,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做选择题尽量不看书,材料题和问答题一定要看书。

(2)审题,在平日练习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仔细审题,题目问的是什么要弄明白,读懂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回答,千万不能草草看一眼就解答。

(3)注意合理地安排考试时间。

5、研究试题变化规律,提高作答技巧

在假期校本培训中,我校组织政治、历史教师认真研究了中考试卷,2015年河北省中考历史试题,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总体相对稳定的基础上,突出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推动课改深入发展的命题思路。

试题命制坚持能力立意,突出发展性,历史课程并不是一门仅仅依靠记忆进行学习的学科,而是一门能解释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所以试题命制在突出对历史主干知识进行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究能力的考核。

现在的历史试卷变得越来越灵活,人文语言的表述,时政热点的结合,图文并茂,让历史不再只是“古董”。

因此必须向学生明确开卷考≠抄书,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阅读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整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等。

要教会学生学会愉悦读题,沉着思考,从容作答。

作答时认真分析问题和材料,力求语言文字简洁,中肯、生动,而不是拖泥带水,更不能答非所问。

同时还要养成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

总之,要对历史进行有效的复习,尤其是要上好一堂历史复习课,我们复习时必须紧扣考纲,密切联系教材,夯实基础,注重专题复习,并且对整个历史教材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对古今中外历史去发挥联想,从而形成一个立体的知识网,构建知识树,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并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让学生融会贯通地学习历史知识,运用历史知识,从而达到了复习效果。

也完成了教学任务。

这样在中考中才有可能取得好成绩。

 

古代埃及文化成就古希腊的文化成就、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权利法案》的作用、《独立宣言》的特点、《法典》的影响、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英国对外扩张的影响、蒸汽机的改良与应用

小题编号

分数

题型

知识点

知识模块

学科能力

预计难度

实测难度

区分度

(鉴别指数)

区分度

(相关系数)

1

1

单项选择题

古代埃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