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786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289 大小:26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9页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9页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9页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9页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28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docx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

公安消防岗位资格考试复习题库

(一)

一消防业务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可燃物水份含量多等条件下发生只冒燃、无火焰的燃烧现象为阴燃。

(错误:

蒸气燃烧、分解燃烧)

2、燃烧时,发出不显光火焰的物质是乙酸。

(错误:

乙醇、苯)

3、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是磷。

(错误:

钾、硫)

4、闪点为-50℃的液体为汽油。

(错误:

甲醇、乙醚)

5、闪点为-14℃的液体为苯。

(错误:

丙酮、乙醛)

6、易燃液体的闪点是<45℃。

(错误:

>45℃、<28℃)

7、属于D类火灾的物质是钠。

(错误:

硫、磷)

8、热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称为热传导。

(错误:

热对流、热辐射)

9、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称为热对流。

(错误:

热传导、热辐射)

10、乙类可燃液体的28℃≤闪点<60℃。

(错误:

闪点<28℃、28℃<闪点<60℃、闪点>28℃、闪点<60℃)

11、甲类可燃液体的闪点<28℃。

(错误:

闪点≤28℃、闪点≤45℃)

12、属于一级易燃固体硝化棉。

(错误:

镁粉、赛珞珞板)

13、遇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释放出的热量能把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然点,不经点火也会着火燃烧的物质是碳化钙。

(错误:

保险粉、氢化钙)

14、遇水能发生化学反应,但释放出热量较少,不足以反应产生的可燃气体加热到自然点,但当可燃气体一旦接触火源会立即着火燃烧的物质是保险粉。

(错误:

金属钠、碳化钙)

15、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爆炸浓度下限。

(错误:

爆炸浓度上限)

16、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为液体的闪点。

(错误:

上限)

17、,可燃金属钠燃烧引起的火灾,为D类火灾。

(错误:

A、B、C)

18、可燃性气体中二级气体的爆炸下限≥10%的有氨气、一氧化碳。

19、本身不燃烧,但遇酸、水、水蒸气能分解出极毒且易自然的气体的毒害品是磷化锌、磷化铝。

(错误:

硝基苯、丁腈)

20、射线物质射入人体,危害最大的是α射线。

(β射线、γ射线)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ABC)

A、可燃物B、助燃物(氧化剂)C、着火源(错误: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

2、属于生物毒剂的是(ABC)

A、天花病毒B、鼠疫杆菌C、炭疽杆菌(错误:

沙林、光气)

3、合成高分子材料然烧会生成许多有毒或刺激性的气体。

如:

(ABCD)

A、氯化氢(Hcl)B、光气(Cocl2)C、氰化氢(HcN)D、氧化氮(Nox)(错误:

二氧化碳(Co2)

4、燃烧产物对灭火工作不利的方面有(ABCD)

A、引起人员中毒B、会使人受伤C、影响视线D造成火势发展、蔓延(错误:

增大火灾损失)

5、影响液体与气体可燃物自然点的因素。

(ABCDE)

A、压力B、浓度C、氧含量D、催化剂E、容器的材质和径(错误:

燃点)

6、物质本身自然发热的原因有(ABCDE)

A、物质氧化生热B、分解生热C、吸附生热D、聚合生热E、发酵生热

7、属于化学爆炸的物质是(ABC)

A、炸药B、可燃气体C、粉尘爆炸(错误:

液化气钢瓶、核爆炸)

8、影响爆炸极限的因数(ABCDE)

A、温度B、压力C、含氧量D、容器E、火源性质(错误:

湿度)

9、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的条件是----。

(AB)

A、本身具有爆炸性B、悬浮必悬浮在空中并与空气混合C达到爆炸浓度极限足够的热能(错误:

必须具有一定粒度、粉尘必须要密封空间)

10、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有(ABCDE)。

A、颗粒度B、挥发分C、水分D、灰分E、火源强度(错误:

压力)

11、属于A类火灾的物质(AB)

A、合成橡胶B、合成塑料(错误:

C、油脂D、沥青E、镁)

12、属于B类火灾的物质(ABCDE)

A、原油B、汽油、煤油C、柴油D、重油E、动植物油(错误:

铀、液化气)

13、属于重大火灾的(ABCDE)

A、死亡3人以上B、受伤10人以上C、死亡、重伤10人以上D、受灾30户以上E、财物损失30万以上

14、属于特大火灾的(ABCDE)

A、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B、重伤20人以上C、死亡、重上20人以上D、受灾50户以上E、烧毁财物损失100万以上

15、影响热传导的因素(ABCDE)

A、温度差B、导热系数C、导热物的截面积D、时间E、导热物厚度

16、为防止热对流造成火势蔓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BC)

A、控制通风口B、冷却热气流C、把热气流导向没有危险的地方(错误:

对加热的金属物体,通道进行冷却)

17、可燃气体按使用形态和危险特征可分(ABCDE)

A、可燃液化气B、可燃气体C、助燃气体D、分解爆炸气体E、燃烧液体的蒸气(可燃液体)

18、压缩和液化气体的危险特征有(ABCD)

A、易燃易爆性B、扩散性C、可缩性和膨胀性D、带电性(错误:

放射性、氧化性、腐蚀毒害性和窒息性)

19、易燃液体易然易爆的危险特征是(ABCDE)

A、高度易燃性B、蒸气的爆炸性C、受热膨胀性D、流动性E、带电性(错误:

自然性)

20、易燃固体的火灾危险性有(ABCDE)

A、燃点低、易点燃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炸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D、兼有遇湿易燃性和遇火受热的易燃性E、易燃固体及其制品在积热不散的条件下容易自燃起火(错误:

流动性、可塑性)

21、自然物质的危险性主要表现在(ABC)

A、遇空气自然性B、遇湿易燃危险性C、积热自然性(错误:

静电性、还原性)

22、遇水燃烧物质的危险性主要有(ABC)

A、遇水或遇酸燃烧性B、自然性C、爆炸性(错误:

扩散性、带电性)

23、影响毒害品毒害性的因素有(ABCD)

A、溶解性B、气温C、挥发性D、颗粒细度(错误:

燃烧性)

24、毒害品的火灾危险性表现为(ABCD)

A、遇湿易燃性B、氧化性C、易燃性D、易爆性(错误:

遇水分解性)

25、放射性物品按物理状态分(ABCDE)

A、固体放射性物品B、粉末放射性物品C、液体放射性物品D、晶体状放射性物品E、气体放射性物品

26、放射性物品的危险特性有(ABCDE)

A、放射性B、毒害性C、不可抑制性D、氧化性E、易燃性(错误:

腐蚀性)

27、腐蚀品的火灾危险主要有(ABC)

A、易燃性B、遇水分解易燃性C、氧化性(错误:

自燃性、遇碱分解易燃性)

28、化学毒剂种类主要有(ABCDE)

A、神经性毒剂B、糜烂性毒剂C、全身中毒性毒剂D、窒息性毒剂E、失能性毒剂

29、属于神经性毒剂的是(ABCD)

A、沙林B、梭曼C、塔崩D、维埃克斯(错误:

芥子气)

三、判断题:

1、物质在燃烧时生成的气体、蒸气和固体物质称为燃烧产物。

(√)

2、烟雾主要是悬浮固体、液体粒子和气体的混合物。

(√)(错误:

固体)

3、可燃物的化学组成不同,燃烧供氧条件不同,火焰发出不同颜色。

(√)

4、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的蒸气,当与空气混合后,一遇火源就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这种现象叫做闪燃。

(√)(错误:

着)

5、在消防工作中,以闪点高低作为评价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依据。

(√)(错误:

气体)

6、可燃物质开始持续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燃点。

(√)

7、物质本身自燃和受热自燃,本质一样,只是热的来源不同,两者可以统称为自燃。

(√)(错误:

本质不一样)

8、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热能,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

(√)

9、按爆炸物质在爆炸过程中的变化,可分为化学爆炸、物理爆炸和核爆炸。

(√)(错误:

爆炸物质在爆炸过程中都是由化学爆炸引起)

10、可燃气体和液体蒸气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着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做爆炸浓度下限。

(√)(错误:

浓度)

11、液体的爆炸温度下限即为液体的闪点。

(√)

12、粉尘爆炸就是悬浮的可燃粉尘触及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错误:

沉积)

13、扑救粉尘火灾时,不能用冲击力的灭火剂灭火。

(√)

14、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都称为火灾。

(√)

15、发生火灾时,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

(√)

16、液体受高热后,受热部分因体积增大,比重减小而上升,温度较低,比重较大的部分则下降,通过这种运动进行热传递。

(√)

17、爆炸品系指外界作用下,能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瞬间产生大量气体和热量,导致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从而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

(√)(错误:

物理反应)

18、凡遇火受热,撞击或与氧化性性物质接触能着火的物质统称为燃烧物质。

(√)

19、遇水燃烧物质的类别多,遇水生成的可燃气体不同,其危险也有所不同。

(√)(错误:

遇火燃烧物质的类别多,遇水生成的可燃气体不同,其危险也一样。

20、遇水燃烧物质的危险性主要有遇水或遇酸燃烧性、自燃性、爆炸性、扩散性、带电性。

(×)

21、自燃物品是指自燃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

22、遇水燃烧物质着火时,通常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

(√)

23、有的遇水燃烧物质遇水作用的生成物(磷化物)除易燃性外,还有毒性。

(√)

24、过氧化钠、过氧化钾等活泼金属的过氧化物起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扑救。

(√)(错误:

可能用水扑救)

25、毒害品的中毒主要途径是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

(√)

26、毒害品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越容易引起中毒。

(√)(错误:

小)

27、毒害品的挥发速度越快,越容易引起中毒。

(√)(错误:

慢)

28、毒品的蒸气在空气中的浓度越大,越容易使人中毒。

(√)(错误:

越低)

29、人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中的时间越长、越容易中毒,且中毒程度越严重。

(√)(错误:

越短)

30、固体毒物的颗粒越小,越易使人中毒。

(√)(错误:

大)

31、凡能自发地不断放出人们感觉器官不能觉察到的射线物品,称为放射性物品。

(√)

32、放射性物品除具有放射性外,多数具有易燃性。

(√)(错误:

不具有)

33、腐蚀性物品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

(√)

34、腐蚀性物品与其他物质接触时发生化学变化。

(√)

二消防法规

一、单选题:

1、消防法规的效力或有效性包括消防法规的本身有效性和消防法规的适用有效性。

2、制定某一消防法规的机关,若有权制定该法规有效,若无权制定该法规则无效。

3、空间效力通常由消防法规的立法部门的级别,属地管理原则,消防法规中规定的适用围等来确定。

4、时间效力是指消防法规的生效日,失效日及溯及力。

5、生效日是指法规公布施行之日。

6、溯及力是消防法规生效以前所发生的事件或行为是否适用该法规的问题。

7、消防法规对我国境的所有的人均有效力,法律有规定的除外。

8、消防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由国务院总理签署命令公布。

9、消防工作由国务院领导,具体工作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

10、消防队接到火警后,必须立即赶赴火场,救助遇险人员,排除险情,扑灭火灾。

11公安消防机构应对专职消防队,义务消防队进行业务指导,并有权指挥调动专职消防队参加火灾扑救工作。

12、逐级指挥的原则按照《执勤条令》确定的消防现场指挥层次,自上而下实施逐级指挥,逐级负责,各司其职,保证警令畅通,指挥到位。

13、中队执勤人员听到出去信号后,按照规定着装登车,值班队长检查登车情况后率队出动。

消防车驶离车库时间不超过一分钟。

14、新兵训练时间为3个月。

军政训练时间比例,按有关规定为7:

3。

15、省自法区人民政府所在城市,人口在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