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3660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45.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docx

高考地理考点中国的地形气候复习教案

中国的地形、气候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中国的地形

1.地形的总体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⑴三大平原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①东北平原:

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分布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包括黑、吉、辽三省和内蒙古各一部分。

是中国最大的平原,海拔多200米以下;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多沼泽地。

②华北平原:

由海河平原、黄淮平原组成。

是中国第二大平原,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多黄土。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

由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长江三角洲组成。

中国第三大平原,呈东西狭长形,地势低平,河湖密集,呈水乡特色。

3.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⑴地震分布地区:

①东南部的台湾、福建广东沿海;②汾渭断裂带、太行山沿线、京津唐和渤海沿岸;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西部、云南中南部和西藏;④西北的河西走廊、六盘山和天山南北。

⑵火山分布地区:

①内蒙古高原南部;②东北地区山地;③台湾、海南岛等地。

例1(2011年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2011.4)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横断山区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⑵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伏旱明显B.春旱严重C.水能丰富D.黑土广布

答案:

⑴C⑵A

【变式训练】(2007年高考江苏卷地理)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南地区

⑵甲地所属的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命题意图:

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是提高地理能力的前提。

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形特点和我国自然带分布概况,就不能成功得分。

解析:

甲地形区西侧的地形特点是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平均海拔约4000米,属第一级阶梯,是我国横断山区;甲地形区平均海拔约500米,有地形崎岖的特点,属第二阶梯,是四川盆地。

甲地地处秦岭-淮河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自然带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

⑴D ⑵B 

探究点二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特点:

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东部地区最为突出。

②成因:

纬度跨度大,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低,昼长较短;冬季风受山岭重重阻挡,对南方地区的降温作用远远小于北方。

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①特点:

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②成因:

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获得热量多;南方虽然太阳高度大,但北方纬度高,白昼时间长,缩小了南北太阳辐射差异。

2.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⑴特点:

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⑵成因:

①我国东南临海,西北深入亚欧内陆,使得我国的水循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弱;②夏季风受重重山岭的阻挡影响程度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

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大致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为界,习惯上,把该线以东、以南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而把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我国冬季风势力强大,全国除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等地因为山岭重重阻挡,几乎不受冬季风的影响外,其他广大地区都受冬季风的影响。

由此可见,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并使南北温差增大。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包括从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从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

夏季风温暖、湿润,所到之地,降水普遍增多。

但其势力弱,发展慢,影响的时间短,特别是控制北方的时间更短。

5.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例2(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⑴~⑵题。

⑴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0.50B.0.300.50C.0.550.35D.0.300.35

⑵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B.FC.GD.H

命题意图:

试题以“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为材料,突出考查考生获取图中信息,综合分析我国不同地区气候的影响因素。

试题立意于主干基础知识,但材料及其呈现形式新颖,设问角度独特,能较充分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能力。

解析:

⑴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图中E地位于两条等值线中数值偏小的闭合等值线内,则E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25,0.45),F地则位于数值偏大的闭合等值线内,则F两地气候风险度属于(0.45,0.65),结合四个选项,B项满足条件。

⑵E地气候风险度小于F地,E,F两地纬度位置接近,E地位于四川盆地内,F地位于武夷山区,根据题干信息“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可知F地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河网密度与之无关,结合选项可知,大气环流、地形是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⑶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则纬度最高的H地原来相对气温低,所以H地气温变化小对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小。

答案:

⑴B⑵A⑶D

探究点三我国的气象灾害

气候灾害

形成原因

发生时间

影响范围

带来后果

寒潮

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大范围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

秋末、冬季、初春

除西藏、云贵地区以外的广大地区

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天气

台风

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强烈气旋

夏、秋季节

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以及沿海其他省区

狂风、特大暴雨带来灾害,但可解除高温,缓和伏旱

水旱灾害

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及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不同季节交替出现

我国大部分地区,尤以东部地区较为严重

给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

【课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下图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到第7题。

.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B.4月C.7月D.10月

(2011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教学质量调研一模)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图示季节分配自上而下依次为

A.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B.北京、武汉、哈尔滨、广州

C.广州、武汉、哈尔滨、北京D.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关于季节更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低纬度地区季节更替不明显

B.中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C.高纬度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D.季节更替取决于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2011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该地区位于我国

A.华北地区B.华南地区C.青藏地区D.西南地区

.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2011年4月吉林省高考复习质量监测)表1中甲、乙、丙、丁代表我国成都、武汉、上海、昆明四个城市(不是顺次对应),分析表1完成6~7题。

表1:

四个城市的气象资料统计

城市

一月平均气温(°C)

七月平均气温(°C)

日平均气温≥10°C积温

无霜期天数

年日照时数

3.5

27.8

4985.4

225.8

2014.0

2.7

29.1

5233.1

238.6

2058.4

5.5

25.6

5107.2

277.9

1228.3

7.8

19.9

4490.3

226.2

2470.3

.对于丙城市相关气象资料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一月均温比甲高,主要是因为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B.七月均温比乙低,主要是因为地形阻挡了温暖的夏季风

C.年日照时数比甲少,主要是因为地势较低

D.无霜期比乙长,主要是因为受冬季风影响小

.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城市及其影响因素是()

A.乙地形纬度海陆分布B.乙地形纬度锋面活动

C.丁地形纬度锋面活动D.丁地形纬度海陆分布

(2011届浙江省五校高三第一次联考)下表为我国五个自治区行政中心城市气候资料表。

读表格数据,回答8~9题。

.代表银川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

.城市①冬春季节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副高控制B.蒙古高压控制C.热带气旋影响D.西风气流影响

(2011届天津市河西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赋”,而地理学家说“江南是丘陵”。

回答10、11题。

.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

①大力改良红壤   ②扩大棉花种植南积  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2届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起点考试)右图为我国四条东北——西南走向山脉,读图回答12-13题。

.山脉①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分别是()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

C.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山脉②东西两侧地形区的主要地理事物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闽江水系,长江水系B.种植业,畜牧业

C.落叶林,针叶林D.冬小麦,谷子

(2011届东北三省三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下图中甲图为我国某区域图,乙图为甲图中5596山地的气温、降水与高度的关系。

回答14—15题。

.甲图中山峰最可能位于()

A.天山山脉B.祁连山脉C.横断山脉D.长白山脉

.乙图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的海拔高度及年较差约为()

A.930米10℃B.2900米10℃

C.2900米35℃D.930米35℃

二、综合题

16.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阿尔金山脉的走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___________(选择填空)。

A.300kmB.330km

C.400kmD.430km

(3)填表回答:

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典型地貌类型

地质作用

(4)试比较图中两条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B河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示意图

材料二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比较表

年较差

日较差(℃)

(℃)

年平均

1月

4月

7月

10月

昆明

12.1

11.1

13.9

14.8

7.2

8.8

贵阳

19.1

8.0

6.9

9.3

8.0

7.5

材料三昆明和贵阳的降水量、降水日数及相对湿度比较表

月份

11~4月

5~10月

降水量(毫米)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降水量(毫米)

降水日数(天)

相对湿度(﹪)

昆明

116.3

31.0

66

918.1

103.6

79

贵阳

278.5

80.9

77

849.8

95.0

76

(1)简要概括昆明和贵阳的四季分配特点。

(2)比较昆明和贵阳气温年较差、日较差的不同特点。

(3)1月昆明和贵阳的气温日较差相差℃,达到全年差异最大值。

分析1月贵阳气温日较差小于昆明的原因。

18.读“我国部分省区2010年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出图中O℃等温线的地理位置。

(2)判断图中甲、乙两地气温大小范围。

(3)图中A、B处等温线分布有何差异?

原因是什么?

(4)丙处东西两侧相比,气温存在什么差异?

试分析原因。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1.答案:

B

解析:

以天气状况示意图为情景,考查天气形成的季节,需要考生联系生活经验、运用天气预报相关知识作答,属于较易试题。

该图的判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首先要求考生对于天气符号比较熟悉,其次要求考生要具备一定的空间定位能力。

根据图像判断,我国东部地区的这条经线在华北地区出现了沙尘,可判断为冬春季节,排除C、D;在东北地区出现了小雪、小雨、大风;可进一步判断为B。

2.答案:

D

9.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可知,①城市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冬春季节受盛行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水汽影响降水多,故D正确。

10.:

答案:

D

解析:

由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11.答案:

B

解析:

江南丘陵地区土壤为红壤,肥力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水土流失严重,该区域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是改良土壤和保持水土。

12.答案:

B

13.答案:

D

14.答案:

C

解析:

根据经纬网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天山山脉、祁连山脉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长白山脉位于东北地区,故答案为C。

15.答案:

B

解析:

本题的解题关键在于找出图中气温及降水量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数值。

据图可知,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对应的海拔高度约为2900米,且该地对应的7月份气温约为13℃,1月份气温约为3℃,则年较差约为10℃。

16.答案:

东北—西南走向

(2)B(3)

典型地貌类型

地质作用

风积地貌(沙漠、沙丘)

风力沉积作用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河

冰雪融水

B河

雨水(大气降水)

17.答案:

(1)昆明全年无夏,春秋相连,约有3个月的冬季(或昆明四季如春),而贵阳则是四季分明

(2)昆明具有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的特点;而贵阳则是年较差大,日较差小

(3)7由材料三可知,1月(冬季),贵阳(易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降水日数较昆明多(空气相对湿度大),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较低;夜晚云层加强大气逆辐射强度,大气起到保温作用,气温较高,所以贵阳气温日较差较小[或1月(冬季),昆明降水日数较贵阳少,白天云层对大气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大气保温作用差,气温较低,所以昆明气温日较差较大]

18.答案:

(1)秦岭——淮河一线

(2)甲地:

O℃

一8℃

(4)丙处东侧气温高于西侧气温,原因是东侧是华北平原,地势低,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西侧是黄土高原,地势高,受冬季风影响显著。

解析:

(1)题,0℃等温线相当于秦岭一淮河一线。

(2)题,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理判断甲、乙温度范围,乙处是山东丘陵地区。

第(3)题,A处等温线较稀疏,是华北平原,B处等温线较密集,温度变化大,为山地及黄土高原地区。

第(4)题,丙为太行山,东侧为华北平原,气温较高,西侧为黄土高原,地势高,气温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