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195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67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docx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修改版

《梨园春秋》

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并涉及戏曲、音乐、美术和信息技术整合

年级:

高二时间:

1课时

教材版本:

高中新课程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岳麓版)

教学设计模式:

本案例采用“信息技术支持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模式,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利用了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将戏曲艺术的美展示出来,使学生获取直观的视觉感受,体验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此基础上完成对戏曲发展轨迹与社会历史变迁的深层次思考。

一、教学设计综述

(一)教学概述

本节课为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Ⅲ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1课。

学生经过了前面的学习,加深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本课内容包括戏曲的起源到发展、成熟、鼎盛,叙述了戏曲发展的历史和特点,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贡献。

认识到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对戏曲发展的影响,由此得出戏曲是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之一,它记录着中国社会演进的轨迹。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元素。

基于学生对戏曲普遍的缺乏了解和兴趣,在一开始就特别注意用京剧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设置了讨论话题,让学生参与其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京剧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弘扬民族文化对培养民族精神所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

(二)方法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探究者和知识创造者:

1.自主学习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2.合作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3.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对《梨园春秋》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形成对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点评:

●《梨园春秋》是岳麓版必修三第三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的一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旨在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悠久灿烂的文明,培养其对艺术的审美情趣,及高尚的人文情怀,从历史的角度理解人文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梨园春秋》的课程要求是:

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京剧艺术的发展和特点。

在具体教学目的选择上,教案设计者突出了京剧发展的历程与艺术成就。

对教材做了重点和难点做了恰当地处理。

●教学目标在设计中,关注了三维目标的实现,特别强调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塑造。

(三)教学框架

教学内容

教学环节

教学时间

学导活动

设计意图

京剧的

特点

【体验篇】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5分钟

课前与学生一起欣赏京剧名段《铡美案》,感受京剧的魅力所在,营造戏曲氛围,并探讨京剧的特点,揭开《梨园春秋》的序幕。

激发求知欲

 

戏曲的

发展历程

【回顾篇】

解读历史

探寻缘起

20分钟

联系时代背景分析中国戏曲的起源、发展、成熟、繁盛的过程及原因。

教师提供学习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探究时间,倡导合作互动。

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探究中国戏曲的发展轨迹。

培养学生:

综合概括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如何弘扬戏曲文化?

【展望篇】

民族精神

时代旋律

15分钟

感受中国戏曲的丰富和辉煌之后,引导学生交流对戏曲目前的衰微境地的看法,以及为振兴中国的传统文化戏曲出谋划策。

通过以上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认同感。

尾声:

欣赏粤曲《分飞燕》,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培养学生:

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

语言能力

表1教学框架

教学框架点评:

“梨园春秋”课程框架设计为三个板块:

体验篇、回顾篇、展望篇。

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过程,戏曲历史的基础知识与情感态度融合其中。

(四)教学准备

(1)收集相关的戏曲资料。

(2)用简要谈话式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看法和了解程度。

(3)学生自由组建课堂研讨小组。

(4)教师制作ppt课件。

教学准备点评:

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学者通过简要的谈话式调查,对学生戏曲态度观进行初步了解,便于教师在课堂上的操控。

教师为学生的课堂活动设计了三个板块,首先通过京剧的精华片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学生的探究热情。

为了让学生掌握关于戏曲的历史知识,教师制做了表格,通过学生的自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通过对表格的思考和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分析,提升学生对戏曲发展历程的辨证思考。

(五)信息化教学环境及资源

教学环境:

◆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

◆自制的powerpoint课件。

教学资源

1.音像资料(音频《牡丹亭·游园惊梦》、视频《铡美案》、《分飞燕》等)。

2.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的与“戏曲”有关的网站和网页,供课前浏览)

《中华戏曲网》

《中国戏曲网》.tw/

《中国京剧网》

信息化教学环境点评:

“梨园春秋”教学过程中应用到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信息化和多媒体设备。

丰富的戏曲视频资料为学生的直观视觉提供了条件,通过亲身体验,感悟戏曲的魅力所在,这是传统教学难以达成的效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欣赏视频京剧《铡美案》(时长:

5′5″)

(1)教学目的:

由京剧名段《铡美案》的欣赏作为本课的开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分析京剧艺术的特点。

(2)媒体工具:

视频《铡美案》。

图1京剧《铡美案》图2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

(3)问题思考:

你知道你刚才观看的是什么剧种吗?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

(4)活动方式: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5)课堂实录:

①序曲:

距离上课还有5分钟,开始播放京剧视频《铡美案》,视频的时间是5:

05。

教师和和学生坐在一起看。

京剧播完的时候刚好上课铃声响起,开始上课。

②解读京剧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的重点是京剧等戏曲发展的历程,及其艺术成就。

通过刚才的观赏,启发学生探究京剧艺术。

◆京剧的脸谱

师:

“知道刚才我们看的是什么戏曲吗?

生:

“京剧”。

师:

“大家觉得京剧有什么特点?

”。

生:

“包公的脸很黑”;“唱的声音很洪亮有力;”“抑扬顿挫”;“一边唱一边有动作”,“有不同的角色划分”;“武将的衣服很好看,头冠华丽”。

展示在ppt上的是三张京剧的脸谱:

黑花脸张飞、红脸关羽、白脸曹操,教师让学生把对应的人物连线,得出了一个结论:

脸谱是京剧很独特的表现形式。

图表1

图3京剧脸谱

◆京剧的四大行当

师:

“京剧有不同的角色划分”

生:

“京剧有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阅读课文后面“解析与探究“)

教师展示另外一张ppt,上面是京剧不同角色的图片,让他们判断分别属于哪类角色。

图4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的唱腔

师:

“如果没用字幕的话,你们能听懂京剧吗?

大多数人表示听不懂,少数学生说可以,教师提问其中一个说行的学生,

生:

“京剧是用普通话唱的,比其他的地方戏曲容易听明白。

师:

“京剧唱的是京腔,也就是北京方言,字正腔圆,是京剧的一大特点。

用一句话来归纳京剧的特点:

生旦净丑演义世间百态,唱念做打展示精彩人生。

师:

除了以上特点,京剧还有其他的一些艺术特征。

下面我们还会继续探讨这个问题。

本专题的教学点评:

以一曲《铡美案》精彩地开场,学生的眼球一下子被吸引了。

接下来探讨京剧的艺术特点也就变得有话可说。

教师在设计京剧艺术特点的问题上,用图片做了适当地指引,为学生在问题的突破上设置了台阶,达成了一个可以实现的目的,也是使得学生在继续下去的探究中得到鼓舞。

2、探寻缘起

(1)教学目的:

掌握京剧及其他戏曲的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

(2)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填写戏曲历史发展历程的表格,并就提填写的内容提出问题,与同学展开探讨。

(3)媒体工具:

ppt展示

(4)问题思考:

戏曲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

(5)课堂实录:

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戏曲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尽表天下事,感悟人间情,让我们走进梨园天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与沉淀,展开曼妙的戏曲之旅。

现在我们来了解戏曲的历史,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一边讨论一边完成下面的表格。

通过填这一表格去发现问题,去感悟戏曲,把你的所得与大家分享。

”(表格在课前大家凝神听京剧的时候,已经发下去了)

源头(傩戏)发展(南戏)成熟(杂剧)繁盛(京剧)

南戏

元杂剧

京剧

时代

区域

背景

特点

代表人物

几分钟后,教师投影展示已经填好的表格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填表格得到的感悟。

图5戏曲的发展历程

生A:

“为什么京剧能称为国粹,而不是其他的剧种?

师:

“哪一位知道?

生B:

“因为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

师:

“是这个原因吗?

生C:

“不是因为它在北京形成的,而是因为京剧博采众长,吸收了地方戏曲的精华,最能代表中国的传统戏曲文化。

”(掌声)

师:

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是京剧形成方式的特点,那么作为国粹的京剧自身的艺术特色除了开始我们探讨过的还什么呢?

生A:

表演的都是历史故事居多。

生G:

舞台很简单。

师:

对,这就是京剧独特的舞台时空方式。

生P:

拉二胡,用锣鼓。

生Q:

用的乐器是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

师:

好,从大家的归纳来看,我们可以看到,京剧有三个很重要的特点:

综合性、写意性、程式化。

(学生继续就表格讨论问题)

生D:

“为什么戏曲发展到元杂剧就标志着成熟了?

生E:

“因为到此它集唱、念、做、打于一身,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分配。

生F:

“为什么京剧会在北京形成呢?

生G:

“为乾隆祝寿,徽班进京。

生H:

戏曲艺术为什么在宋代得到那么大的发展呢?

生A:

宋代的商品经济发达,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社会的需要。

学生通过互动的形式,一问一答,自己就把问题解决了。

师:

“学过感天动地《窦娥冤》吗?

他们回答没有,但是知道这个戏剧是元代戏剧领袖关汉卿的作品,教师给学生讲窦娥冤死之前的三个誓言,共同得出一个结论,戏曲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

生E:

为什么在元代的时候出现了戏曲创造的高峰呢?

生L:

元代的汉族知识分子求仕无望,所以把很多精力集中在戏曲创造上来了。

师:

“这表格展示的是中国戏曲发展的历程,中国戏曲的发展,我们可以用一个什么成语来概括?

生:

“源远流长”!

本专题的教学点评:

填表格是历史学习中常用的方式,但是教师在本表格的活动方式上有它的特别之处:

不是为填表格而填表格,要求达到的目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用填表格的方式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归纳,更重要的是,教师为表格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环节:

“通过填这一表格去发现问题,去感悟戏曲,把你的所得与大家分享。

”感悟可以有很多,教师并没有做限制,学生互换信息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对基础知识的超越,激发出理性思考。

3、传承文化精粹弘扬民族精神

(1)教学目的:

探讨戏曲发展的现状,寻求弘扬传统戏曲文化的良方,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2)活动方式: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3)问题思考:

中国戏曲的衰微,已成为当下文化界的普遍忧患所在,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3)媒体工具:

视频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片断、粤剧《分飞燕》片断,jpg图片。

(4)课堂实录:

课本上介绍了京剧的第一个繁盛期,为了不割裂京剧发展的历史,教师给学生介绍京剧的第二,第三个发展期:

展示ppt京剧著名的四大名旦:

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梅兰芳他们的旦角扮相。

图片展示到梅兰芳的时候,还选择了一张梅兰芳须胡子的照片。

图6京剧四大名旦

师:

“一般演旦角的男子都不蓄胡子,大家知道梅兰芳为什么要蓄胡子吗?

学生沉默了一下,

师:

“这张照片摄于1942年。

生:

“我知道了,那是抗日战争期间,梅兰芳一定是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所以留了胡子。

师:

““对,蓄胡明志,梅兰芳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拒绝了为日本侵略者唱戏,这体现了……?

生:

“崇高的民族气节!

展示下一张ppt1930年春,梅兰芳率团赴美献演京剧,获得巨大的成功,一时间,京剧艺术风靡美国,他是第一个带着中国京剧走向世界的人。

图7梅兰芳与京剧的发展图8京剧在美国

接着我给大家看了几张新闻图片,2005年国庆节,在美国的肯尼迪艺术中心,中国艺术节拉开了帏幕,其中京剧是重头戏。

图片上,祥云飞卷,龙凤齐飞。

京剧演员刚一亮身段,就赢得满场掌声;

图表4

美国观众排队等京腔京韵;美国小朋友迷上了中国京剧脸谱,“亲脸”试一把。

图9艺术无国界

大家看得津津有味,赞叹不已。

师:

“你们有人喜欢京剧吗?

生:

笑着摇头“不怎么喜欢。

师:

“这就很明显看到,我们的中国戏曲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啊!

传统戏曲文化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剧目陈旧,观众流失,演员青黄不接,如何更好地将传统戏曲传承下去,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需要和大家共商大计。

接着问题提出来了:

“中国戏曲的衰微,已成为当下文化界的普遍忧患所在,对此你有什么建议?

”热烈地讨论之后,不需要教师提问,学生就开始纷纷出谋划策:

图10让我们来出谋划策

1、学校可以开始戏曲欣赏课,而且要从小开始。

2、可以学习超级女声的做法,从海选做起来,选拔民间戏曲人才。

3、大学开置戏曲专业,培养戏曲人才。

4、在戏曲中加入流行元素,吸引年轻一代。

5、改革戏曲,与时俱进。

6、可以尝试用用英语唱戏曲。

7、定期举行戏曲大赛

……

(教师将学生的建议即时输入ppt内,展示出来)

在创新与保留传统方面他们有不同的意见,

生甲:

“要全面改革京剧,那些我们听不懂的语言,陈旧的剧目都应该抛弃。

生乙:

“无论戏曲怎么改革,都不能丢弃传统,否则就失去了戏曲的精髓。

”(掌声)

师:

“同学们的意见是真是很有借鉴作用的,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观点发到中国戏曲论坛上,肯定会有很多认同的声音。

展示了ppt上一段同济大学朱恒夫教授的观点,他认为中国戏曲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尊重戏曲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为了说明京剧创新方面做过的尝试,举了一例:

文革期间的现代京剧~样板戏,播放《智取威虎山》片断。

图11专家的意见图12现代京剧

师:

“这和传统的京剧有什么不同?

生:

“服饰有所变化,配乐有所不同。

师:

“对,现代京剧在传统中引入了新的元素,包括服装、唱腔、西洋乐器配乐等等。

师:

“除了民间的力量,媒体和政府的导向也很重要。

展示ppt本市在国庆节举办的民俗文化艺术展演图片及非物质文化入选项目。

图13政府的重视对传统的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师:

“传承文化精粹,弘扬民族精神,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

出于对本土文化的关注,教师和学生谈起广东的地方戏曲~粤剧。

有的同学表示喜欢,而且都听过粤剧。

这时,一个学生表示会唱粤剧。

在全班同学的掌声中开始清唱了一段《帝女花》,教师给予赞美和肯定。

师:

“请大家一起欣赏粤剧名段《分飞燕》。

图14地方戏曲-粤剧

优美的唱段响起,在教师的鼓动之下,大家跟着唱了起来。

一曲终了,学生们意犹未尽。

师:

看得出来大家是多么喜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如果说中国戏曲会衰落,我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生:

(爽朗地)呵呵~~。

本专题的教学点评:

教师善于媒体技术,将话题娓娓引出。

在前面的铺陈下,教师再用图片展示京剧艺术走出国门,扬名海外的状况,比照国内戏曲艺术日渐衰亡对比的景况,引发学生对现实的关注和理性思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用梅兰芳“蓄胡明志”的照片,对学生进行德意渗透,这也是历史教学应有的功效。

3、学习评价

学习效果评价量规

评价项目

 

合作交互学习能力评价

小组成员的参与性

所有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小组活动

至少3/4的学生积极的参与小组活动

至少一半的学生参与小组活动,为小组活动献计献策

仅有1、2个人参与小组活动

小组责任的分配

任务被平均分配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

任务被小组的绝大部分成员分担

任务仅被小组中的1/2成员分担

小组任务仅由小组中的某一个人承担

交互的质量

小组成员显示出了极好的倾听能力和领导能力,小组成员通过讨论的方式共享他人的观点和想法

小组成员显示出了娴熟的交互能力,他们能够围绕任务中心进行生动的讨论

小组成员显示出了一定的交互能力;他们能认真的倾听他人的观点;显示出了一定的讨论和选择能力

小组成员之间很少进行交互;他们仅进行简短的会谈;部分学生对于交互不感兴趣、分心

自主探究学习能力评价

研究兴趣与收集信息。

收集到与主题有关的大量信息。

收集到与主题有关的基本信息。

仅收集到与主题有关的少量信息。

没有收集到与主题有关的信息。

交流表达能力评价

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语言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

给出所有问题完整答案,清晰理解的论证。

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完全没有错误。

给出所有问题的完整答案。

表达观点没有错误。

不能给出所有问题的完整答案。

表达观点有少数错误。

没有回答出全部问题。

表达观点有许多错误。

教学评价设计点评:

《梨园春秋》教学效果评价量规,比较注重学生合作交互、自主探究,交流表达能力的评价。

这也是历史新课程当中提倡的方法与过程的维度。

通过这一量规,可以有效检查学生获取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此量规并不全面,在其他的维度上,基本上没有体现。

它更符合一个实验开放式课堂的量规需要。

五、教学设计反思与总评

关于《梨园春秋》的教学反思:

1、师生的互动可以做得更好。

比如填表格,可以在学生一开始填表的时候就给他们指导:

建议小组成员一边讨论一边填写。

并且在那时把“读表格得出的感悟和问题”这一要求一起交给学生讨论,就能避免课堂上出现长时间的沉闷气氛。

2、最后的《分飞燕》唱段大家非常熟悉,里面是男女声对唱的,可以让学生也分男女声来和唱,气氛肯定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在这里,教师的带动十分重要。

关于《梨园春秋》的教学总结:

以“梨园春秋”的教学案例是一个信息技术支持教学案例。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用问题的层层递进最后达成了三维目标的实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运用媒体的优势,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问题的设置合理有启发性,使学生具备透视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传承传统文化的义务,培养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该案例在相应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总体上实现了技术的有效应用:

包括

(1)使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景;

(2)使用信息技术指引学生获取相应的信息;(3)使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课堂教学资源展示;

“梨园春秋”遵循新课程教学指导理念,通过教师对大量媒体信息的筛选出精华而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和资料,借助媒体的功效,有效的指引,使学生接受了一次传统戏曲文化的洗礼,在此过程中,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情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