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3761613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docx

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第34套

2020年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模拟卷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

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称为()。

A.学习目的

B.教学目的

C.学习目标

D.教学目标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

A.并列结合学习

B.命题学习

C.概念学习

D.符号学习

3.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4.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

这种现象被称为()。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5.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这是操作技能形成的()

A.操作定向阶段

B.操作模仿阶段

C.操作整合阶段

D.操作熟练阶段

6.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是()。

A.心理测验

B.会谈

C.观察法

D.自述法

7.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

A.动态性

B.静止性

C.相对性

D.绝对性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

9.提出“完形一顿悟说”的是格式塔心理学家()

A.苛勒

B.加涅

C.斯金纳

D.布鲁纳

10.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

11.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12.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和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

A.随机安排

B.分类安排

C.集中安排

D.交错安排

13.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

B.形成刺激与反应问的联结

C.主动地构建认知方式

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

1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是()。

A.6岁

B.7岁

C.8岁

D.9岁

15.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

B.情境

C.教材

D.学生

16.在哪个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A.学前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7.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18.做笔记是一种常用的()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9.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A.关系转换说

B.学习定势说

C.相同要素说

D.概括化理论

20.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

C.《比纳一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21.埃里克森的理论认为,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6—11岁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卑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主动感

2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

B.50%

C.75%

D.100%

23.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外部行为

B.心理变化

C.目标活动

D.操作技能

24.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

A.外部行为

B.心理变化

C.目标活动

D.操作技能

25.五年级二班一共有48位学生,小红排名全班第15名,这种评价属于()

A.常模参照评价

B.标准参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26.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之一是()

A.流畅性

B.精确性

C.系统性

D.抽象性

27.从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而言,有形成性评价和()之分。

A.总结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准备性评价

D.标准参照评价

28.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29.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

30.信度是指测验的()。

A.正确性

B.可靠性

C.真实性

D.适合性

31.读文章标题,去猜测文中具体内容是属于()。

A.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C.推测与假设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3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

A.自我预期

B.成败经验

C.自我归因

D.期待

33.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

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34.根据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

A.物质性学习动机

B.消极的学习动机

C.间接的学习动机

D.低级的学习动机

35.小学生在学习较长时间后,发觉开始部分和最后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

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36.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

B.水平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37.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3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39.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就是()。

A.教学程序

B.教学过程

C.教学事项

D.教学方法

40.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

A.理解

B.保密

C.自然适度

D.促进成长

4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刺激一反应联结

C.兴趣

D.技能

42.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其中被称为成长需要的是()。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归属和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43.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是指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A.认知策略

B.智慧技能

C.言语信息

D.动作技能

44.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先后一致

D.不快不慢

45.()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

B.是非题

C.论文题

D.填空题

46.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知识不能回忆或再认的主要原因是()。

A.无适当提取线索

B.信息相互干扰

C.痕迹消退

D.压抑

47.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A.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48.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数学应用题

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C.《背影》的作用是谁

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

49.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实现的。

A.定势

B.讲解

C.启发

D.迁移

50.在问题解决的策略中,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51.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讲解法

B.练习

C.演示法

D.课堂问答

52.学习者运用缩简和编歌诀的方法帮助记忆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53.加法的学习影响着乘法的学习,而乘法的学习反过来也促进对加法的重新理解,此现象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迁移

D.负迁移

54.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是指测验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55.“以提供建构认知结构的框架为教学的切入点”属于()教学策略。

A.先行组织者

B.掌握学习

C.支架式

D.抛锚式

56.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57.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刺激情境

B.即定疑问

C.思维状态

D.思维起点

58.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景之中,这是一种()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具体迁移

59.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前后一样快

D.没有什么规律

60.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华生

B.杜威

C.布鲁纳

D.布卢姆

61.小章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后来要让他认识到“认识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是()。

A.并列结合学习

B.类属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62.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道德认识

B.道德信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意志

63.下列哪个不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

()

A.流畅性

B.变通性

C.科学性

D.独创性

64.认知—结构学习论在教学中主张()。

A.探究法

B.班级授课制

C.发现法

D.讨论法

65.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

66.认知心理学把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看成是()

A.理解问题

B.发现问题

C.检验假设

D.提出假设

67.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这是()

A.学习迁移

B.水平迁移

C.垂直迁移

D.具体迁移

68.运用符号办事的能力是()

A.言语信息

B.智慧技能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69.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

A.学生毕业时

B.教学过程之前

C.教学过程之中

D.教学过程之后

70.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

A.既定疑点

B.理论假设

C.刺激情境

D.给定途径

单选题答案:

1:

D2:

A3:

B4:

C5:

A6:

B7:

C

8:

C9:

A10:

A11:

B12:

D13:

C14:

D

15:

D16:

C17:

B18:

C19:

C20:

B21:

C

22:

B23:

B24:

B25:

A26:

A27:

A28:

C

29:

D30:

B31:

C32:

B33:

C34:

D35:

D

36:

D37:

D38:

C39:

C40:

C41:

B42:

D

43:

A44:

A45:

D46:

A47:

D48:

B49:

D

50:

C51:

B52:

B53:

C54:

A55:

C56:

D

57:

A58:

C59:

A60:

C61:

C62:

B63:

C

64:

C65:

B66:

A67:

A68:

B69:

C70:

C

单选题相关解析:

1:

教学目标是指预期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获得的学习结果。

2:

本题考察第六章知识学习的分类。

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分为:

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4:

略。

5:

定义:

操作定向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与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

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7: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

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

8:

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9:

完型-顿悟说的提出者是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

该学说认为学习不是动作的积累和盲目的尝试,而是一个顿悟的过程。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0:

谈话法也称启发式谈话法,是老师为传授新知识而进行的谈话。

一般是由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提出一系列前后连贯而又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或根据对眼前事物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考做}_}j正确的回答,借以获得新知识。

11: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2:

编制课程表时,尽量将文科与理科和形象性的学科与抽象性的学科交错安排。

1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构建认知方式。

14: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在三年级(9岁左右)。

15:

能主动自觉地关注学生是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

16:

总体来看,初中生的伦理道德已开始形成,但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高中生的伦理道德的发展具有成熟性,可以比较自觉地运用一定的道德观念、原则、信念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7:

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

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18:

精细加工策略包括:

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19: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针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相同要素说。

20:

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纳量表》。

21:

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在6-11岁阶段的人格发展特点是勤奋感对自卑感,该阶段发展的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2:

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

23: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24: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25: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体中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即所谓的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

小红的成绩在全班进行排名,属于这种评价方式。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6: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

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27:

解析:

考查教育评价类型。

广义教育评价包括一切与教育活动有关的评价,狭义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发展的评价。

从解释评价结果的标准上考虑可以分成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从评价的时间上区分,可以分成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本解析由周安淳提供)

28:

6~11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的勤奋感对许多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有影响。

29:

场依存型的认知方式是指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30:

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

31:

推测与假设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

32:

根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33: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2,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组块(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

组块是指若干较小单位联合而成熟悉的、较大单位的信息体。

34:

本题考察第四章学习动机分类,根据内容的社会意义,学习动机可分为高尚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学习动机。

35:

一般认为,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由于记忆痕迹的逐步消退;长时记忆当中的遗忘,主要是因为先后材料的干扰,是由于神经过程的负诱导规律而产生的抑制的结果。

36:

具体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具体迁移,故选D。

37: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师引导过程中应注意教学本身的新异性。

38:

由人格的发展阶段可知,6~11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39:

在教学程序中,教师安排的程序性事项称为教学事项。

40:

自然适度不是心理咨询的原则。

41:

桑代克把人和动物的学习定义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这种联结的形成是通过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习得的。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42:

马斯洛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识和理解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较低的需要至少达到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这四种需要又被称为缺失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43:

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

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

4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

45:

是非题和选择题都有猜测的可能,而填空题猜测的可能性较低。

46: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认知不能回忆或再认的原因主要是无适当提取线索,因为人的大脑就像一个储藏信息的仓库,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编码,不能回忆就是没有找到与信息相搭配的线索。

47: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按其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分为高低不同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48:

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

49:

学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主要是通过迁移实现的。

50:

算法式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为达到某一个目标或解决某个问题而采取的逐步的程序。

51:

操练和练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巩固和运用知识、掌握技能和技巧。

这是各科教学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52:

这是记忆术的一种方式,属精细加工策略。

53:

正迁移指一指学习活动对另一只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

加法和乘法的学习之间都是相互促进的。

所以是正迁移现象。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4:

定义: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东西的程度。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55:

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

56:

问题解决具有目的性、认知性、序列性,符合这三个特点的就是问题解决。

57:

问题的定义是:

给定信息和要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58:

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一般迁移,故选C。

59: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是先快后慢。

60:

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论”,主张结构化学习。

61: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

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题于描述的是相关类属学习。

62:

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63:

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有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创造性思维不一定科学,关键是独创。

64:

布鲁纳是认知—结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他在教学中主张采用发现法。

65:

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66:

认知心理学家将理解问题看做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问题空间是个体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包括问题的起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由前者过渡到后者的各中间状态和有关的操作。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7:

定义: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8:

定义:

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它指向学习者的环境,使学习者能处理外部环境。

(本解析由张恩凯提供)

69:

本题考察第十四章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分类,按照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其中形成性评价通常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

70:

由问题的定义可知C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