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实验诊断学复习资料
实验诊断学
名解:
1、实验诊断():
是指医生的医嘱通过临床实验室分析所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预后评价所用的医学临床活动,包括实验室前、实验室和实验室后3个部分。
2、贫血():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其中血红蛋白是最重要的指标)。
3、核左移:
周围血中出现不分叶核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细胞等)的百分率增高(超过5%)时,称~
4、核右移:
周围血中若中性粒细胞核出现5叶或更多分叶,其百分率超过3%者,称~
5、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粗大、大小不等、分布不均、染色呈深紫红或紫黑色,谓之~
6、核变性:
是中性粒细胞胞质核出现固缩,溶解及碎裂的现象。
7、棒状小体():
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故称~
8、网织红细胞():
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是由正常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中最年轻的红细胞。
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核糖核酸经特殊染色呈网状结构而得名,外周血液中网织红细胞计数可反映骨髓内红细胞的增生程度。
9、红细胞沉降率(,):
又称血沉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血浆中各种蛋白比例改变、红细胞数量和形状的改变)正常人参考值男性0~15/1h末;女性0~20/1h末。
10、类白血病反应( ):
是由多种原发病因引起的外周血液白细胞明显增高并出现幼稚细胞,即类白血病表现的反应,原发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即随之消失。
11、血浆凝血酶原时间():
在被检血浆中加入足量的组织因子(组织凝血活酶)和钙离子,测定血浆凝固时间。
12、溶溶血性贫血():
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破坏增多或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不能相应代偿而发生的一类贫血。
1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为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常在睡眠时加重,可伴发作性血红蛋白尿和全血细胞减少症。
14、出血时间():
将皮肤刺破后,让血液自然流出到血液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
15、凝血时间()静脉血放入试管(玻璃管、塑料试管)中,观察自采血开始至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称~
16、血尿():
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称为~可呈淡红色云雾状、洗肉水样或混有血凝块。
每升尿液中含血量超过1,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红细胞平均>3个,称镜下~()。
血尿可见于泌尿系统炎症、结石、肿瘤、结核、外伤…..也可见于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镜下脓尿():
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离心沉淀后,镜检时每高倍视野白细胞平均>5个,称为~
17、蛋白尿():
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超过15024h尿时,称~
选择性蛋白尿():
以清蛋白为主,并有少量的小分子量蛋白
(β2),尿中无大分子量的蛋白(34),半定量多在,典型病种是肾病综合征.
非选择性蛋白尿():
说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有严重的损伤断裂,尿中有大分子量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补体;中分子量清蛋白及小分子量的β2,半定量在,几乎均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可见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
18、糖尿():
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一般为8.88)或尿糖定性试验阳性称~
19、肾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时,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减退,肾阈值降低所致的糖尿。
20、管型():
是蛋白质、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21、粪便隐血:
是指消化道少量出血、红细胞被消化破坏,粪便外观无异常改变,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
22、黄变症():
即指脑脊液呈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
23、倒置:
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24、肠肝循环:
胆红素进入胆小管,便随胆汁排入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进行水解、还原反应、生成尿胆素原和尿胆素,大部分随大便排出,约20%的尿胆原被肠道重吸收,经门脉入肝,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排入肠腔,这就是胆红素的~
25、“胆酶分离”:
急性重症肝炎时,病程初期转氨酶升高,以升高显著,如在症状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佳。
26、内生肌酐清除率():
肌酐大部分从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泌量很少,故肾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液中的内在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称~
27、肾小球性蛋白尿():
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各种原因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
常见于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妊高症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28、同工酶():
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反应等都不相同的一组酶,这些酶存在于人体不同组织,或同一组织、同一细胞的不同亚细胞结构内,测定同工酶可提高肝胆系统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的特异性。
29.多尿(),少尿(),无尿():
24h尿量超过2500,称多尿;成人尿量低于40024h或17称少尿;而低于10024h,则称为无尿.
30.肿瘤标志物():
是由肿瘤细胞本身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产生或升高的一类物质.
填空
1、 血液标本的类型:
、、。
2、 常用采血部位:
、、。
3、 健康人群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参考值
人群
参考值
参考值
血红蛋白()
红细胞数()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生儿
4、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继发性增多,是血中增多所致。
5、 正常红细胞呈形,大小较一致,直径,平均。
红细胞的厚度边缘约,中央,染色后四周呈浅橘红色,而中央呈淡染区(称中央苍白区),大小相当于细胞直径的。
6、 诊断贫血最重要的指标是:
。
7、 泪滴形细胞可见于、、等。
8、 红细胞缗钱状形成常见于、等。
9、 嗜碱性点彩多见于中毒。
10.白细胞计数参考值:
成人。
11.5种白细胞正常百分数
细胞类型
百分数(%)
中性粒细胞(N)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性粒细胞(E)
嗜碱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12.
中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的原因:
。
13.白细胞总数低于称白细胞减少;当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称为粒细胞减少症,低于时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14.核左移常见于,特别是、、及等。
15.核右移主要见于及;也可见于应用药物,如阿糖胞苷或6-巯基嘌呤等。
16.中性粒细胞的中毒性改变有、、、、。
17.猩红热时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
18.网织红细胞测定参考值百分数:
。
19.血小板计数参考值:
。
20.红细胞沉降率(血沉率)参考值男性;女性。
21.典型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贫血,主峰曲线的波峰移;红细胞大小的非均一性,则波峰基底,显示为贫血特征.
22.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呈小细胞均一性贫血,其直方图图形表现为波峰,基底.
23.巨幼贫直方图波峰,基底.
24.溶血性贫血的筛查检测中,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是溶血时的敏感指标;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是的敏感指标;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是的敏感指标实验是的敏感指标;诊断溶血最直接的指标是.
25有关检测有;其中敏感试验是,常用于筛查,确诊实验是.
26.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由于配血实验主要是检查受血者血清中有无破坏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故受血者血清加供血者红细胞悬液相配的一管称为;供血者血清加受血者红细胞相配的一管称为,两者合称为交叉配血.
27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故第一次输血时,往往不会发现血型不合,阴性的受血者接受了阳性血液输入后便可产生抗体,如再次输入阳性血液时,即出现输血反应.
28()是指.
29()是指.
30()是指;
31.一期止血缺陷是指缺陷所致.
32.二期止血缺陷是指或所致的出血病.
33.尿液的保存中甲苯用于的防腐剂,用量为每升尿中加甲苯;甲醛能较好地保存和;用量为每升尿中加400甲醛5,因甲醛为还原剂,可干扰测定,所以不能用于检测的防腐剂,麝香草酚用于检查,用量为尿,盐酸用于或或等化学成分定量检查,用量尿,冰乙酸用于和检测的防腐剂,在24h尿液中加入,
34.成人尿量参考值24h
35.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出现于尿中,可使尿液呈色色或色.血红旦白尿主要见于,如等,肌红蛋白常见于
36.当尿中含有大量的脓细胞.炎性渗出物或细菌时,新鲜尿液呈(脓尿)或(菌尿),加热或加酸均不能使其消失,脓尿菌尿见于感染如等
37.乳糜尿和乳糜血尿可见于及,脂肪尿见于和等
38.若新鲜尿液即有氨味,见于及等,有机磷中毒者,尿带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呈味,苯丙酮尿症者尿有味.
39.尿参考值约,波动在之间,..尿降低见于(试3举例)尿增高见于(试3举例)
40.尿比密参考值.
41.尿蛋白检测参考值:
尿蛋白定性试验,定量试验24h
42.溢出性蛋白尿,血浆中出现异常增多的,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见于,如,另一类较常见的是蛋白,见于等
43.酮体是和的总称
44三者共称尿三胆,前二者称尿二胆.
45.镜下血尿,多形性红细胞>80%时,称,常见于(试举3例),多形性红细胞<50%时称为,见于(试举3例)
46.镜下脓尿多为感染如或
47.如在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常提示病变
48.尿检镜下见大量移行上皮细胞,应警惕癌
49复层扁平细胞在.尿中大量出现或片状脱落且伴有白细胞,脓细胞,见于
50.透明管形在和可增高
51.粗颗粒管型见于或,细颗粒管型见于或
52.白细胞管型见于等
53.鲜血便见于
54.稀薄,粘稠,漆黑,发亮的黑色粪便,形似柏油称,见于
55.白陶土样便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
56.暗红色果酱便见于,细菌性痢疾大便中以为主,弄中带血
57.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排出便,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排出便
58.患慢性肠炎,胰腺疾病,结肠或直肠癌溃烂时粪便有味,阿米巴痢疾粪便呈味,脂肪及糖类消化或吸收不良时粪便呈味
59对出血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呈阳性,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结肠癌,阳性率95%,呈阳性
60.阻塞性黄疸,粪便为色,粪胆原定性试验,溶血性黄疸,粪便色,粪胆原定性试验
61.脑脊液标本采集分别收集于3只无菌试管中,每管1~2第1管做检查,第2管做检查,第3管做检查如怀疑为恶性肿瘤,另留一管做检查
62.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呈样浑浊,化脓性脑膜炎时呈浑浊
63.脑脊液中测定参考值,(腰池),降低主要见于
64测定腰池参考值,在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化脓性脑膜炎时不如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
65即,在结核性脑膜炎时,脑脊液中活性多显著即,脑脊液中参考值范围为,结核性脑膜炎时明显,常用语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66即
67.漏出液比重多在以下,漏出液比重多
68.浆膜腔积液中粘蛋白定性试验(试验)漏出液粘蛋白含量,多为反应,漏出液中因含有,多呈反应
69.浆膜腔积液蛋白定量试验中是鉴别漏出液和渗出液最有用的试验,漏出液常小于,而渗出液的常在以上,蛋白质如为,则难以判明其性质
70.浆膜腔积液漏出液中细胞主要为细胞和细胞,渗出液中各种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不同,中性粒细胞为主见于,淋巴细胞为主多见于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71.应用的比值的比值和三项检测,可作出100%正确的积液分类
72.血清或血浆,参考值,男性,女性
73.肾衰竭代偿期,血<,肾衰竭失代偿期,血>,肾衰竭期,血明显升高,>
74.器质性肾衰竭血常超过,肾前性少尿,如心衰,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有效循环血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上升多不超过
75.器质性肾衰竭和同事增高,因此<,肾前性少尿时>
76.内生肌酐清除率,参考值成人,肾衰竭代偿期为,肾衰竭失代偿期为,肾衰竭期为,尿毒症期或终末肾衰竭期<
77参考值成人;婴儿,儿童,肾衰竭代偿期下降至50,血<,肾衰竭失代偿期,血>;肾衰竭期,血>
78.血作为肾衰竭透析充分性指标,多以表示>,表示透析充分
79.肾小管重吸收β2的阈值为,超过阈值时,出现非重吸收功能受损的大量尿β2排泄
80.尿量明显增多(>424h)而尿比密均低于1.006,为的典型表现
81.正常成人血清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为
82倒置见于及如
83.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时,清蛋白,γ球蛋白
84蛋白血症,如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时,清蛋白,单克隆γ球蛋白明显
85.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由于血脂,可致α2及β球蛋白(是脂蛋白的主要成分),清蛋白及γ球蛋白
86.前清蛋白,是一种载体蛋白,能与甲状腺素结合,因此又叫,参考值:
1岁,1~3岁,成人,降低见于(试3举例)
87.血氨参考值,病理性升高见于,及
88.当>,但<时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为轻度黄疸为中度黄疸,>为重度黄疸
89在溶血性黄疸通常<,肝细胞性黄疸为,不完全性梗阻性黄疸为,完全性梗阻性黄疸通常>
90.尿胆原参考值,定量24h;定性或
91参考值速率法(37℃),<=
92慢性病毒性肝炎若升高较显著,即<1,提示慢性肝炎可能进入期.
93.急性心肌梗死后6~8,18~24h达高峰,其值可达参考值上限的4~10倍,与心肌梗死范围和程度有关,4~5天后恢复,若再次增高提示梗死范围或发生
94即,增高见于胆汁郁积性黄疸和血清胆红素明显,转氨酶仅轻度,肝细胞性黄疸,血清胆红素中等程度,转氨酶活性或,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明显无明显增高,血清胆红素多正常,
95即
96()指()指
97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邻甲苯胺法增高超过时称为高糖血症,根据水平将高糖血症分为3度为轻度增高为中度增高大于为重度增高当超过(肾糖阈)时尿糖即可呈阳性
98病理性增高见于.
99()指,参考值:
口服后301h,血糖达高峰(一般为7.8~9.0)峰值<,2h血糖
(2)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各检测时间点的尿糖均为
100检测的适应症有:
早期识别的危险性;使用降脂药物治疗后的检测
101水平增高有利于外周组织清除,从而防止的发生,故被认为是因子,其参考值为,合适水平:
>;减低<
102.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是
103增高常见于,单纯性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值性疾病,如
104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如等
105是最早出现的抗体
106对性变态反应的诊断和过敏原的确定有重要价值
107.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约半数的患者>生殖腺胚胎肿瘤如胃癌或胰腺癌时也增高,
108升高主要见于等患者,动态观察一般病情好转时浓度下降,病情加重时可升高;结肠炎.胰腺炎,肝脏疾病,肺气肿及支气管哮喘等也常见轻度,
109.前列腺特异抗原()常用于
110.19—9是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
111是,小细胞肺癌的水平显著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的水平
112.类风湿因子()在疾病时,阳性率可高达7090关节炎的阳性率为70%.
113.淋病奈瑟菌送检需
114称称称称
115.与卵巢癌有关的肿瘤标记物是
简答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见于?
答
(1)相对性增多,因血容量减少,使红细胞相对增多,见于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尿崩,甲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2)绝对性增多
1)继发性增多:
原因增多代偿性增加,与缺氧程度成正比,生理性见于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病理性见于严重心肺疾患者直接增加,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如肾癌,肝细胞癌,多囊肾等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见于?
1)生理性减少:
婴幼儿及15岁以下儿童,部分老年人,妊娠中,晚期
2)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贫血,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增多,红细胞丢失过多
3.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生理性增多:
正常人一天内N下午较早晨高,也可见于妊娠中晚期,剧烈运动,劳动后,饱餐或淋浴后,高温及严寒等…
2)病理性增多
a.急性感染,化脓菌感染(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的原因,但某些重度感染,白细胞总数反而减低
b.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血细胞破坏:
严重外伤,大手术,大面积烧伤,急性心梗等
c.急性大出血
d.急性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妊娠中毒症;化学药物中毒如急性铅中毒,汞中毒,安眠药中毒,;生物性中毒如昆虫毒,蛇毒,等
e.白血病,骨髓增值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4.中性粒细胞减少见于?
答:
1)感染:
特别是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感染,白系及N减少,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性肝炎,水痘等感染,某些原虫如疟疾,黑热病等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
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巨幼贫,严重缺铁性贫血,以及骨髓转移癌,常为三系减少
3)物理化学损伤线,γ射线,放射性核素等物理因素,化学药物如苯,铅,汞等,及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抗肿瘤药,抗糖尿病,及抗甲亢药
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各种原因引起脾肿大及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淋巴瘤,等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
5.病理性淋巴细胞增多见于?
答:
1)感染性疾病:
主要为病毒性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也可见于百日咳杆菌,结核,梅毒弓形虫等
2)肿瘤性疾病:
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3)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4)移植排斥反应
6.血小板减少和增多的临川意义?
答:
(1)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可见于
1)血小板的生成障碍如再障性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巨幼贫,骨纤,晚期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淋巴瘤,上感,风疹,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
如脾肿大,血液被稀释
(2)血小板增多超过400×10*9
1)原发性增多:
见于骨髓增值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纤早期,慢粒白血病
2)反应性增多:
见于急性感染,急性溶血,某些癌症患者,这种增多是轻度的,多在500×10*9以下
7.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答:
(1)生理性增快:
1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高龄人,妇女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等
(2)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炎症后2~3天即可见增快,亦可见于风湿热,结核病
2)组织损伤及坏死:
如急性心梗时血沉加快,但是心绞痛时则无改变
3)恶性肿瘤:
增长迅速的肿瘤血沉增快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相对或绝对增多,如慢性肾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等
5)部分贫血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等亦可见血沉增快
8.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分类
(80~100)
(27~34)
(3236%)
病因
正常细胞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80~100
>100
<80
<80
27~34
>34
<27
<27
32~36
32~36
<32
32~36
再障,急性失血性贫血,
巨幼贫,恶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铁幼贫
慢性感染,炎症,肝病,尿毒症恶性肿瘤,风湿病
9.原红细胞形态特征?
答:
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5~22,细胞边缘有时可见基底宽的半球状或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细沙状或细粒状,较原粒细胞着色深而粗密,核仁1~5个,呈暗蓝色,界限不甚清晰,常很快消失,胞质量少,不透明,深蓝色,有时核周着色浅形成淡染区,胞质内不含颗粒,
10.晚幼粒细胞形态特征?
答:
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6,胞核明显凹陷呈肾行,但其凹陷程度一般不超过假设该直径的一半,核染色质粗糙呈粗块状,排列紧密,胞质量多,呈淡红色,内含不同的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晚幼粒细胞,特异性颗粒的形态,染色及分布等特点同中幼粒细胞.
11.引起多尿,少尿,无尿的原因?
答
(1)尿量增多,24h尿量超过2500,称为多尿,,
1)暂时性增多:
可见于水摄入过多,应用利尿剂和某些药物等
2)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尿糖增多引起的溶质性利尿;尿崩症,由于垂体分泌的不足或肾小管对反应降低,影响尿浓缩而导致多尿
3)肾脏疾病:
慢性肾盂肾炎,慢性肾间质肾炎,慢性肾衰早期,急性肾衰多尿期,均可导致多尿
(2)尿量减少:
成人尿量低于40024h或17称为少尿,而低于10024h则称为无尿
1)肾前性少尿:
休克,心衰,脱水,及其他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病症可导致肾小球滤过不足而出现少尿
2)肾性少尿:
各种肾脏实质性改变而导致的少尿
3)肾后性少尿:
因结石,尿路狭窄,肿瘤压迫,引起尿路梗阻或排尿功能障碍所致
12.蛋白尿的临床意义?
答
(1)生理性蛋白尿:
如剧烈运动,发热,寒冷,精神紧张,交感兴奋,及血管活性剂等
(2)病理性蛋白尿:
因各种肾脏及肾外疾病导致蛋白尿多为持续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蛋白尿.,一种分子蛋白为主,白蛋白>224h,且白蛋白>β2;常见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妊高症等继发性肾小球损害性疾病
2)肾小管性蛋白尿:
一小分子蛋白为主,白蛋白<124h,白蛋白<β2;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重金属(汞,镉)中毒,药物(庆大霉素,多粘菌素B)及肾移植
3)混合性蛋白尿:
肾小球和肾小管同时受损所致的蛋白尿,如肾小球肾炎或肾盂肾炎后期,以及可同时受累及肾小球和肾小管的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等
4)溢出性蛋白尿:
低分子量蛋白异常增多,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如血红旦白尿,肌红蛋白尿,见于溶血性贫血和挤压综合征等,两外一类是凝溶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浆细胞病,轻链病等
5)组织性蛋白尿,假性蛋白尿
13.糖尿的原因有?
答:
(1)血糖增高性糖尿,血糖超过肾糖阈为主要原因,
1)糖尿病最常见;2)其他使血糖升高的内分泌性疾病如综合症,甲亢,嗜铬细胞瘤,等;3)其他如肝硬化,胰腺炎,胰腺癌
(2)血糖正常性糖尿:
血糖浓度正常,由于肾小管病变导致葡萄糖重吸收障碍,即肾糖阈下降产生糖尿又称肾性糖尿,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型糖尿病
(3)暂时性糖尿
1)生理性糖尿:
大量进食碳水化合物或大量静脉给葡萄糖,可一时性尿糖阳性
2)应激性糖尿:
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心梗
(4)其他糖尿:
乳糖,半乳糖,果糖,等进食过多或体内代谢失调使血中浓度升高可出现糖尿
(5)假性糖尿,实验因很多因素干扰出现假阳性
14.管型形成条件和临床意义?
答
(1)形成条件
1)尿中的清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细胞是构成管型的基质
2)肾小管人又浓缩和酸化尿液的功能,前者可使形成的管型的蛋白等成分浓缩,后者则促使蛋白变性
3)人存在可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处于休息状态的肾单位尿液瘀滞,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管型
(2)临床意义
1)透明管形:
在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恶性高血压和心力衰竭时可见增多
2)颗粒管型:
粗颗粒见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药物中毒等,细颗粒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
3)细胞管型:
肾小管上皮细胞见于肾小管损伤;红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球性血尿,白细胞管型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混合管型,见于各种肾小球疾病
4)腊样管型:
肾小球变性坏死,预后不良
5)脂肪管型:
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
15临床意义?
答:
隐血实验对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消化性溃疡,阳性率为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