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75099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1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调查我们身边的环境

 

天生炕分场学校三年级

一、活动主题

“叮铃铃······”上课了,而且是我们最喜欢上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不知道柴老师今天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新鲜的事情。

“同学们,你们大多住在农村,可你们对自己所居住的生活环境了解吗?

”我们都异口同声地说不了解。

柴老师便让我们讨论出自己想要了解和调查的活动主题,经过一番群枪舌战,还是没个结果。

最后,柴老师让我们每人写出自己想要调查的活动主题,因为我的爸爸妈妈总是不告诉我们家的收入是多少,他们越是不告诉我吧,我就越想知道,如果趁此机会,相信爸爸妈妈应该会说吧,想到这儿,我就写下了:

调查家庭收入。

但愿班上其他同学能跟我想的一样。

“叮铃铃……”下课了。

第二天柴老师公布的结果是:

调查环境污染。

听到这个结果,我大失所望,哎,真是同班不同心啊!

不过,我又转念一想,现在的生活环境确实不是太好,如果能借此机会,让同学们多了解了解,增强环保意识,也挺不错的。

于是,我们三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二、活动目的

我们环保天使队的几个成员经过讨论,认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要调查出垃圾的种类、来源以及处理方式,通过调查找出环境污染的根源,为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想出解决的办法,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并通过调查增强我们的胆量,学会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说话的技巧;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我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过程

(一)

(一)个人调查

活动时间:

1周——2周

活动内容:

1.观察每天家里都会处理一些什么种类的垃圾,及处理方式。

2.根据观察到的情况自己设计调查表格,并整理结果。

3.根据调查内容向家长进行访问。

为了调查,每天倒垃圾就是我的职责,在倒之前,我要先清理出垃圾的种类,然后做记录。

这样调查还是远远不够,我的第一个采访对象就是妈妈,从妈妈嘴里我还知道,哪些垃圾是可回收的,哪些垃圾是不可回收的,以及处理方式。

(二)

(二)小组调查

小组调查开始了,我又多了5个小伙伴。

调查什么呢?

我们几个绞尽脑汁也没个结果。

大家决定先打听一下“军情”。

经过几天的“侦察”其他小组有调查菜市场的,有调查本村诊所和垃圾回收站的……此时,灵机一动,发现离我们最近的老师办公室却无人问津,我们组的调查地点就是它了。

分工

组长:

陈大超

小记者:

冯玉裳、柴旭

策划员:

杨志霞

观察员:

冯玉群

记录员:

谢鹏

调查开始了,我们先去了低年级老师办公室。

瞧,小记者冯玉裳正在向本班柴老师问好呢。

接着冯玉裳向柴老师进行了采访,从柴老师口中,我们知道了办公室的废纸最多,有的是老师用过的废稿子,有的是补作业的同学随手乱扔的。

老师为了减少垃圾的数量,把一些废纸叠成了装垃圾的小盒子,你看钟老师的桌子上就摆放了好多的垃圾盒。

为此我们还特意采访了赵老师,赵老师还教了我们叠垃圾盒的制作方法。

下面,我们就把制作过程教给大家:

首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的废纸,竖着对折一下,再竖着对折一下变成两个长方形。

然后把其中一个长方形向内对折,变成一个三角形,照此方法再把另一个长方形对折。

此时又变成了两个三角形。

接着把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都向内对折,并把多余的长方形折叠,最后,从内向外打开即可,为了让垃圾盒能站稳,最好把四个平行角折平。

这样,漂亮的垃圾盒就做好了!

看来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小,但是在采访的时候,有的老师听不懂我们问的问题,我们就下去讨论,认为我们没有把语言组织好,没有把问题问到重点吧。

调查完后我们聚在一起,把各自要问的问题重复的讨论了好几遍。

第二天我们调查课任办公室的时候,所有的老师都能听懂我们问的问题了,可这次有的老师竟然把我们当成检查卫生的了,说:

“我们办公室的垃圾不多,你们少写点就行了”。

我们又想:

可能是记录员在做笔记的时候,老师把我们当成检查卫生的了。

我们决定以后等调查完了再做记录。

第三天我们来到了高年级数学老师办公室,这里的老师都很配合我们,他们回答了我们所有的问题。

特别是当我们说出此行的目的后,有位老师爽快的说了声:

“好,你们调查吧!

”使我们壮起了胆儿。

活动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了办公室里还有些废笔,有的老师把废圆珠笔的笔芯存起来,笔套留着继续用,等废笔芯存多了,再把它们一起销毁掉。

当然,我们也有很多的收获,在调查时,我们从老师那儿学会了怎样叠垃圾盒。

懂得了减少垃圾量才是保护环境的根本。

我们要像老师一样,学会废物利用,把能利用起来的垃圾,再利用起来,让他们变废为宝。

下面是我们小组的调查表和体会,请大家过目:

调查小队

环保天使队

垃圾排行榜

调查人员

冯玉裳柴旭谢鹏

调查地点

学校各个办公室

垃圾种类

垃圾来源

处理方式

废纸

写过没有用的就扔了。

扔掉,有的叠成纸篓,有的报纸卖给收废品。

1

废圆珠笔

老师用坏的。

没坏的笔杆换根笔芯,接着用,笔芯扔掉。

3

袋子

装过东西的废袋子。

都扔到垃圾箱里,有的老师把它做成垃圾袋。

2

瓜子皮

老师吃剩下的。

扔掉。

7

果皮

老师买来水果剥掉的。

有的扔掉,有的橘子皮用来泡茶。

6

纸箱

装书、学具盒的大箱子。

有的大箱子用来装废纸,有的直接卖给收废品。

4

瓶子

老师喝的饮料瓶。

有的卖废品,有的被老师做成了笔筒。

5

我们小组刚开始调查老师办公室的垃圾时,很不容易。

经过调查低年级办公室,我们发现了自己有很多不足。

例如:

老师回答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想知道的。

后来我们把需要提出的问题,写在了纸上,让老师们根据我们的问题,来回答。

但在调查中,我们觉得还是不够理想。

我们拿着问题表,走进了科任老师办公室,老师虽然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但是他们老说:

“少写点,少写点,我们这儿平时的垃圾并不多。

”过后我们想:

可能老师把我们当成检查卫生的了。

我们又改变了调查计划,决定把问题牢记在脑子里,到调查完了再记录。

这样配合我们的老师就多了。

高年级数学办公室的老师最配合我们了,他们详细的解答了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还问我们对他们的调查满不意满意。

经过了一个月的调查,我们转遍了全校的办公室,现在全校的老师都认识了我们,老师们还夸我们呢!

小组垃圾调查表

 

小组体会

收获体会:

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不但了解了垃圾对社会的污染,对自身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胆子变大了,小嘴越来越会说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

对“垃圾”的认识提高了。

小组合作能力提高了,与老师的沟通更融洽了。

1.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培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

而且通过活动,我们知道,我们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呵护才能变的更加美丽

2.这次活动我体验了当"小记者"的滋味。

要采访前,我们兴致勃勃,可当我们上街采访时,处处碰壁。

真扫兴,经过大家总结经验教训后,我们以后的采访都比较顺利。

而且通过这次采访,锻炼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和胆量,同时让我们意识到要当一名记者,需要具备很多方面的能力。

从现在开始,我要努力学习,长大实现我的"记者梦"。

3.为了让自己在调查时的照片通过电脑展示给大家,我特意请教老师,学会了怎样制作幻灯,电脑这东西真是太棒了!

4.我们学会了合作学习,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彼此配合,互相取长补短,每位同学的潜能都得到开发。

学会合作,才更有利于我们的成长。

实践过程中虽然累点,但成果展示时,那成功的感觉真棒!

教师点评:

孩子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你们的胆量,而且也培养了你们在活动中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懂得尊重他人,知道如何与别人交流,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同时你们在调查中学会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培养了你们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设计

——关于“白色污染”的调查活动

一、活动背景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被眼前出现的一幕幕情景所震惊:

公路沿线两旁满地被丢弃的盒盒袋袋、瓶瓶罐罐,一眼望不到边际;隆冬季节,光秃的树枝上挂满白色的塑料袋和塑料薄膜,被狂风吹得飘飘扬扬,哗哗作响,如同招魂的白幡,而在车站,码头或是闹市街头,扔在地上的一次性塑料饭盒令人触目惊心。

春季的郊外在才发有新绿的庄稼地里,星罗棋布地撒满了白色地膜和废弃塑料袋,使踏青的人们多了一份无奈而少去了春日踏青的情趣。

所有这一幕幕的情景预示着“白色污染”已悄然来临,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白色污染”的防治意识。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

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知识能力:

1、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3、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

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四、活动的实施步骤

(一)动员准备阶段

1、看报到,初步感知什么是“白色污染”及其危害

在确定课题之后,一些学生对主题的实践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构想,然而要想让学生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围绕关键问题有效地展开研究,还必须让他们对自己所研究课题的范畴有一定的认识。

于是,我让孩子看了一则报到:

“白色污染”对人类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村诊所李大夫,他说,所谓“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塑料垃圾引起环境污染的一种形象称谓。

它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被使用后所弃置的固体废物。

由于随意乱丢乱扔,并且难于降解处理,对我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据南庄村村主任介绍,非降解塑料制品在生产、使用、回收等环节都存在严重问题,首先,一些发泡性塑料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发泡剂,破坏大气臭氧层,有的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有些人用这种塑料制品盛装食物,有的商家甚至把做好的热饭倒入塑料袋让消费者带走食用,而当温度达到65℃以上时,塑料袋中的有害物质就会渗入食品中,对人的肝脏、肾脏、中枢神经等造成损害。

如果在使用后随意丢弃,还会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入土掩埋很难降解,有的甚至在土壤中会存在100年以上,对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持久性的污染。

2、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1)什么是“白色污染”?

(2)搜集、查找关于“白色污染”危害的资料;

(3)查找有关治理“白色污染”的方法;

提出要求:

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3、时间安排:

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4、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

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说明:

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

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

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

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

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

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

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

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

因为资料得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