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3671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docx

鲁迅小X说之女性形象的当代意义

引言

女性问题,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百说不厌。

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文化长河之中,女性所处的位置是卑微而屈辱的。

封建传统文化总是要求女性做到“三从四德”,遵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1]把她们的终身希望都寄托在旁人的身上,有些时候更是把一切罪恶都归咎到女性身上。

她们不但最悲苦,而且还要承受“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残酷压迫,[2]P25必须谨守三从四德以及封建礼教。

所以她们受的苦难是最深最重的。

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呐喊》、《彷徨》中,从不同类型各具特色的女性悲苦生活和命运来探讨女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地位问题。

他从受到压迫女性的立场去体味她们的悲苦,去观照她们的处境,以此来批判造成女性命运的纲常和封建礼教。

反对几千年来的封建传统文化把女性禁锢在“贤妻良母”和“三从四德”的位置上。

[3]让她们没有自我,不能独立,永远只能依附于旁人;反对男尊女卑;[3]。

提倡男女平等,女性应享有同男性一样的权利。

因而,在《呐喊》、《彷徨》中就塑造了一些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

最具代表性的有:

《伤逝》中的子君,《明天》中的单四嫂子,《离婚》中的爱姑和《祝福》中的祥林嫂。

[4]这几个人物形象基本都是争取独立而不得的悲剧形象的代表。

目前,关于鲁迅小说之女性形象的研究主要观点有:

她们是弱势群体但又初步具备觉醒与挣脱的自我意识。

本文意在通过对这几个极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鲁迅先生对女性的关注及她们争取独立的探索。

一、麻木逃避的女性——单四嫂子

在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中国,女性不仅在生理上被当成一种传宗接代的工具,而且在心灵上要承受比生理上更大的痛苦和禁锢。

封建社会中的一些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像一张巨大的无形之网,长期把这些女性禁锢在里面。

而作为现代中国伟大的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的鲁迅先生,在他创作的很多小说中以一种发人深醒的笔调给我们描绘出了不计其数的女性生命被戕害的现实。

这就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她们,遭受压迫、遭受冷漠、遭受流言,原本健康的心理变得扭曲,没有自我,没有独立的人格。

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一些封建礼教压迫着她们,禁锢着她们。

鲁迅先生一直都非常关注她们,他认为,女性要要求平等,必须从根本上去改变这个现状。

首先,经济上要独立,要有自己的生活来源;其次,在政治上也要平等,男性能享有的权利,女性也应该同等的享有;最后,在个性上要解放。

尤为重要的是,要彻底的从根源上去解决,不要治标不治本,要达到标本兼治。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中的《明天》就塑造了单四嫂子这个女性形象,向我们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悲惨生活。

单四嫂子,鲁迅先生笔下塑造的第一个女性形象,她的生活和命运的悲苦程度极具代表性。

同时,在单四嫂子的身上有着我们中国女性同胞共有的优良品德。

她勤劳,她善良,但是由于处在中国封建社会这个专制黑暗时期,她有着我们中国女性共有的弱点:

安于现状、逆来顺受,没有自我,把自己的终身希望都寄托在旁人身上。

单四嫂子“一个寡妇,一个粗苯的女人”,[5]生活在鲁镇。

她不但勤劳,而且善良。

丈夫去世后,她与儿子宝儿相依为命。

她谨守着旧制度下的封建道德“从一而终”,不再另嫁他人。

守了寡后,她以纺织棉纱,来维持她和她儿子宝儿的生活。

儿子宝儿就是单四嫂子的希望和精神寄托,她日以继夜的纺棉纱,就是希望她的宝儿过上有保障的安稳的生活。

但是在当时所处的那个封建社会,让她这唯一的希望,唯一的精神寄托都幻灭了。

她的宝儿生病了,她抱着他坐在床沿上,“心里计算:

神签也求过了,愿心也许过了,单方也吃过了,要是还不见效,怎么好!

——那只有去诊何小仙了。

”[6]P37就是由于单四嫂子这种愚昧无知的想法,让宝儿失去了生命。

宝儿从开始生病直到最后病情加重,没有得到正规的医生看病,才导致宝儿性命的丢失。

单四嫂子这种蒙昧粗苯相信一些不该相信的偏方,才使得宝儿离开了她,让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都幻灭了,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明天”。

在她失去宝儿承受丧子之痛时,还得承受来自于形形色色的人的冷漠、摧残和压迫。

无依无靠的她抱着病重的宝儿苦苦等待明天。

然而这时蓝皮阿五和红鼻子老拱却在打着她的主意。

单四嫂子拿着十三小银元和一百八十铜钱,抱着宝儿向何小仙求救,在何小仙给宝儿就诊时,单四嫂子不免着急又忍不住的问,却只得到几句蒙人的话。

在取药后,回家的途中,蓝皮阿五借帮忙之名,占她的便宜。

作品中写道:

“他便伸开臂膊,从单四嫂子的乳房和孩子之间,直伸下去,抱去了孩子。

”[6]P38在她问王九妈时,王九妈却只是摇了摇头,含糊其辞,没有给她实质性的回答,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

在宝儿不幸夭亡后,单四嫂子嚎啕大哭,周围的邻居来帮忙办丧事,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来帮忙,而只是想借帮忙之名,将单四嫂子那仅有的一点儿家当变卖一空。

夕阳西下,吃完饭的人都纷纷表现出要回家的颜色,最后都人走楼空,只剩下孤苦无依的单四嫂子。

这是多么地无情,多么地冷漠。

人与人相处却没有体现出半点温暖。

在这残酷的社会中,有着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文化的前提下,一个失去了丈夫、儿子的寡妇,没有依靠,没有自救的能力,只有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毫无光明的“明天”。

然而明天等待她的又将是什么呢?

“蓝皮阿五和红鼻子阿拱对她的虎视眈眈”,[7]对于这些,单四嫂子无论怎么选择,怎么去做,等待她的都是以悲惨的结局而告终。

因为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女性在经济上不能独立,在政治上没有平等的权利,在思想上总是被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所禁锢。

然而深受这些三纲五常和迷信思想残害的她,在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些逆来顺受、无斗争意识和愚昧无知的性格。

单四嫂子对自己的处境和自己的遭遇,从没有想过去改变,只是一味地逃避,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毫无光明可言的“明天”上。

单四嫂子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女性,在她所处的那个封建时代遭受着各种压迫,她的愚昧无知是彻底毁灭了自己,也毁灭了宝儿。

而“鲁迅先生在《随感录。

四十》中指出,妇女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

”[8]P25这样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女性,不要对封建道德教条只是一味的遵从,应该辩证的看待,不要把自己的命运、希望寄托在旁人的身上;我们要独立,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要有自我。

二、无谓“抗争”的女性——祥林嫂

《祝福》写于1924年,后收入《彷徨》。

它是《彷徨》中的第一篇作品。

[9]P341作品的主人公是祥林嫂,她同样是被封建礼教所残害致死的,是一个封建制度统治下的无辜之人。

她所遭受的种种屈辱、痛苦和压迫。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极其悲惨的。

祥林嫂在追求自由天空的道路上,始终都没有摆脱那有着无数封建礼教教条的门槛。

在重重压迫之下,她受尽屈辱、冷漠,最终在连绵不断的爆竹声中,结束了她的生命。

即使这样,祥林嫂还是没有从思想上来解放自己,没有自我。

在鲁迅先生的笔下,祥林嫂属于那种弱者中的弱者。

在封建时期,神权、政权、族权、夫权这些封建伦理就如一把枷锁,紧紧地禁锢在女性同胞的身上。

然而,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就是由于这些封建礼教所导致的结果。

她一生最大的希望就是要用自己的勤劳来换取维持生活的基本权利。

可是,连她这最小的愿望都得不到满足,都成了一种最大的奢望。

她是一位穷人家的童养媳,家里有婆婆、小叔子和小她十岁的丈夫,主要的经济来源是打柴。

在生活上是十分地艰巨,当等到她丈夫长大的时候,丈夫却去世了。

得知婆婆要把她卖掉时,把得来的钱好给小叔子结婚。

她便逃到了鲁镇,在鲁四老爷家里做了女工。

她勤勤恳恳地做工,没有一丝一毫偷懒。

在年底的时候,“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

”[10]脸上渐渐地有了笑容,脸色也变好了。

然而上天是多么的不公平,现实是多么的残酷,祥林嫂唯一的希望是想要拥有最低微的生活也变成了一种奢望。

在新年过后,她婆婆家就来找她了,在她逃到鲁镇的第三个月,她就被夫家绑回去了。

在当时女人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只是被当做一种物品,可以任意的买卖。

在她被夫家抓回去后,被卖到了深山野墺里。

她为了守节拼死反抗,但最后还是免不了要承受再嫁的悲苦。

后来她的丈夫去世后,“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可怜的祥林嫂被赶出了家门”,[11]之后又回到了鲁镇到鲁四老爷家做工,但是这时候的祥林嫂却被人们视为“不干净”的女人,遭受到鲁四老爷的厌恶。

人们总是嘲笑她,在祥林嫂讲述自己儿子阿毛的故事时,鲁镇人却把它当成笑料。

柳妈的话让她受到更大的压力,加重了她精神上的枷锁。

她把她所有的积蓄都拿来捐了门槛。

她认为这样会让她自己解脱。

然而,她的这种做法,并没有让她得到人们的认可。

在新年祭祀时,鲁四老爷却没有让她碰那些祭祀要用的物品,这些彻底击垮了她所有的希望以及精神上的寄托。

最终,她成为了一个乞丐,在鲁镇新年到来时死去了。

祥林嫂的悲剧是这个时代的封建伦理所造成的。

她终身承受着政权、族权、夫权、神权的压迫。

在她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压迫时,她是有斗争的,但这斗争是很浅很浅的,也是孤军奋战。

在祥林嫂的身上我看到了斗争的影子。

祥林嫂的第一次斗争是她的第一任丈夫去世后,听到婆婆要把她卖掉好给小叔子结婚。

她就逃到了鲁镇,给别人家里做女工,以此来维持最低微的生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希望,她不再一味的愚昧。

她勇敢地同族权和婆婆的压迫相斗争。

她的第二次斗争是祥林嫂逃到鲁镇的三个月后被婆家的人从鲁镇绑回去了,卖到深山野墺里的贺家。

在被抬到贺家的路上,她并没有顺从,而是在积极反抗。

在到贺家时,“拉出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一不小心,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

”[6]P158祥林嫂不顾自己的性命去斗争,向我们展示了她对自己像牲口一样被买卖表现出不满,这其实是一场关于人的尊严的斗争。

人活着要有尊严,无论男性、女性都如此。

在婚姻上同样如此。

最后,她还是嫁给了贺家,呆在了那里。

第三次斗争,也是她最重要的最后一次斗争,她在临死前问人死后有灵魂吗?

产生了质疑。

作品中写到:

“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说不如希望:

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6]P151这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质疑,挑战神权,这是非常勇敢地斗争,让旧时代的广大女性看到了希望之光。

祥林嫂虽然从生理上来说是人,但是在生命的旅途中,她没有享受到人所应有的地位。

从她所有的斗争来看,都没有突破男权的障碍。

封建时期的礼教、道德和来自于各种各样的人的压迫及冷漠无情使深受苦难的祥林嫂,不仅从肉体上,乃至于精神上都被深深地撕裂。

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向我们更深沉的展示出了广大女性同胞的命运及其社会根源。

三、孤独反抗的女性——爱姑

《离婚》写于1925年,它是鲁迅先生“以现实生活为原材料所写的最后一篇小说,”[9]P525后收入《彷徨》。

这篇文章给我们展示的是在辛亥革命后,广大群众还对封建社会抱有希望。

他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被封建统治所禁锢着。

在鲁迅先生笔下的旧时代女性中,爱姑是最具有斗争精神的一位女性。

爱姑虽然属于那种泼辣型的女性,但是她也具备中国广大女性所具有的勤劳、善良的优良品德。

她也是属于社会下层劳动人民,而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她有勇气、有胆识,有着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一种精神。

爱姑不是孤苦无依的。

她有父亲,有兄弟。

她的父亲庄木三是比较有势力的。

当时的居民还是惧怕她的父亲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一种氛围中,爱姑相比于其他女性是有一些气势的。

但是爱姑同样生活在封建社会。

在那个时代,儿女的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完全没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在男女双方没有成亲之前,他们甚至连对方的相貌都没看过,就是一个盲婚哑嫁。

爱姑在15岁的时候,就由家里的父母做主,由三茶六礼嫁到施家“真是低头进,低头出,一礼不缺。

”[6]P284在夫家本本份份,勤勤恳恳地做好妻子的角色。

可她的丈夫根本没把她当人看。

一旦犯了错,稍有不如丈夫意的,她的丈夫就“夹脸一嘴巴。

”[11]爱姑的娘家即使想帮爱姑,但是也不能越界。

因为爱姑是施家的媳妇。

因此施家管教爱姑是天经地义的,旁人是没有理由过问的,更何况爱姑的娘家。

如果丈夫想再娶个二房,也是在常理之中的。

男权至上的时代,女人是毫无地位可言的,可以任意被打骂,任由别人像牲口一样买卖。

男人想要三妻四妾或休妻再娶,那是早已司空见惯了的。

女人是不能有怨言的。

即使对于丈夫再娶再有怨言,也只有忍气吞声,接受那个事实。

有时甚至还会埋怨儿媳不懂体贴丈夫,不理解丈夫,不大度,甚至会遭到诸多的挑剔。

在封建社会,这就是女性的悲哀。

然而,爱姑的丈夫却“姘上了小寡妇,”公公不但不帮助爱姑,反而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错,是爱姑的错。

爱姑骂他们是“老畜生”与“小畜生”,在这段婚姻里,爱姑拼死反抗,整整闹了三年,还请了慰老爷来进行调和。

在这三年中,爱姑的父亲亲自出面对女婿进行说教,可施家却并没有领他的情。

而爱姑在嫁到施家后,没有为夫家诞下子女,因为整篇小说中,都没有写到爱姑的儿女。

因此,可以猜出她没有儿女。

常言道: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因而在这方面,爱姑是不孝的,也没有理由可言,而丈夫对此就大为不满。

有了另娶的打算。

爱姑的公公非但不帮爱姑,反而帮着自己的儿子。

她的父亲庄木三认为施家太狂妄了,就想给点颜色让施家看。

他带着自己的六个儿子把施家的灶台拆了,帮爱姑挣足了面子,让施家毫无面子可言。

施家就想借此休了儿媳,爱姑却不是个能忍气吞声的人,坚决不离婚。

作品中有这样一句话:

“要撇掉我,是不行得,七大人也好,八大人也好。

”[6]P281从这里可以看出爱姑是在争取自己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爱姑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情况下,积极的做斗争,但最后还是免不了失败,她的斗争在七大人的处理中结束。

七大人可以说是封建礼教的代表,在七大人的威严之下爱姑斗争的士气也有所减弱。

她的父亲、兄弟也惧怕七大人的威严,最后她的斗争以十元的赔款结束,被丈夫休掉。

从此以后,都只能生活在被夫家休掉的阴影中。

从爱姑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些旧思想,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的存在人们头脑中。

这些观念和思想时时刻刻的侵蚀着广大女性,爱姑也不例外。

在她的潜意识中,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长期被这些愚昧的思想所侵蚀着,完全没有女性的自我意识,她的女性意识被异化了,她的丈夫要休了她。

虽然她自己也知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她要维护自己应有的权利。

可在封建礼教十分严重的社会,爱姑最终只能沦为一个地位卑下的奴隶一样存在着。

她让我们深刻地意识到被压迫的女性有了反抗的觉悟。

在封建社会,女性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她们要牢记“三从四德”和“七出”之条,时刻用这些封建礼教来约束自己,不能做出有违这些封建礼教的事情。

她们没有自己的天空,没有自己的地位,更谈不上有任何的自由。

封建思想一直在侵蚀着她。

她的反封建是极其不彻底的。

从她的离婚事件来看,就可以完全可以看到她的这个弱点。

丈夫姘上了小寡头,提出离婚的应该是她。

可实际上是夫家提出了离婚,而她却不答应。

她的原因无非是受封建礼教的侵害,从一而终,而不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

爱姑为了这样的原因,也是无可厚非的。

她生活在那样的时代,也是由环境所决定的。

在她的心中找不到一条可以独立的路。

她不能失去丈夫,并且还要依靠他。

除此之外,“她没有知识,没有见过世面,缺乏社会斗争的经验。

但总体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近代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

”[10]

四、折翅的新式女性——子君

《伤逝》是鲁迅先生所创作的所有小说中唯一一篇以知识分子爱情为题材的小说,后收入《彷徨》集。

“《伤逝》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是在个性解放,恋爱自由信条的鼓舞下,冲破封建势力和舆论的压力,唾弃封建道德,大胆叛逆礼教,实践了他们婚姻自由的主张。

但不久他们的美妙幻想,就为无情现实所粉碎,造成子君惨死的悲剧。

”[12]P200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成为主流。

人们纷纷要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要求独立,拥有相应的地位。

特别是反对男人三妻四妾,应该一夫一妻制。

让广大女性有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再实行婚姻由父母做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盲婚哑嫁。

”他们积极争取婚姻自由,提倡自由恋爱。

《伤逝》的男女主人公涓生和子君生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他们接受新思想的洗礼,用新思想积极的斗争。

子君生活在城市,也是受到新知识熏陶的一位知识女性。

她爱恨分明,具有斗争精神,敢于叛逆,但最终还是被旧制度和封建礼教所残害致死。

子君与祥林嫂、爱姑和单四嫂子是不同的。

爱姑、祥林嫂和单四嫂子没有知识,没见过世面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女性,而子君就和她们不一样。

子君的生活环境不同,她在城市长大,见过世面,有知识有文化,是“五四”时期的新女性。

她渴望自由,渴望爱情。

在涓生那里,她听到了她从未有过的话语与封建礼教背道而驰,是一些“五四”时期的主流,要求婚姻自由,反对男尊女卑,要求平等的思想。

她是很兴奋的和充满了好奇。

同时,在她的内心深处,也因这样的话语激起了层层涟漪。

她为了找到一个幸福的婚姻和完美的爱情,走出了有着封建专制的家庭,把自己的所有都做了赌注压在了涓生的身上,她的此举就为了她所想要的自主婚姻生活。

同时也应该看到,子君她虽然走出了封建专制的家庭,但是从她的思想深处,还是没有摆脱封建礼教对她的禁锢。

新思想对她的影响也只是浅层次的。

她只是在自己所追求的爱情和婚姻方面有了进步,然而她的内心深处终究是封建礼教占主导地位。

子君走出了家庭和涓生同居,开始时很幸福。

然而久而久之,涓生就觉得他和子君之间存在着问题。

子君满足于她和涓生同居后的生活。

她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些琐碎的家务事上,和传统的妻子一样,每天细心的照顾着丈夫的饮食和起居,喂养油鸡和小狗阿随。

她每天都围绕着这些琐碎的家务,疏忽了和涓生的交流,不再读书和去散步。

在这样的环境中,子君的脸色变好了,但是她也会因为油鸡和房东发生暗斗。

可这种幸福生活却并没有维持多久。

在他们同居后,她用她唯一的金戒指和耳环以及借来的钱购买了一些简单的家具。

在面对经济上的压力时,她也变得非常的弱小。

从一个有思想有主见有着叛逆性格的新时代女性变成了一个整天围绕着家庭琐事打转的女性。

涓生失业,家里没有经济来源,生活压力的加大,子君和涓生的问题也越来越尖锐。

两个人原本幸福的生活瞬间变得粉碎,两个人的感情也逐渐走向终点。

然而爱情是子君的全部,她害怕失去,只能靠着对他们以往在一起的幸福生活的回忆来维系他们之间已经在改变的心理。

当他们的爱情走到世界尽头的时候,子君十分地绝望,被叔叔带回了那个有着封建专制的牢笼。

最后,她身心俱损,在封建的牢笼中灰飞烟灭。

子君和涓生即使受到“五四”新思想的洗礼,想要冲破封建专制的束缚,但最终都没有逃脱被封建思想所残害致死的结局。

没有经济来源的生活,让他们生出矛盾各自分离。

子君有她的可贵之处,她有自我独立的意识,接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敢于斗争。

造成子君悲剧的原因在于:

在经济上她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没有创造力,没有自我。

婚前,她有新思想,不在乎旁人的眼光,同封建礼教做斗争,一心追求自己所向往的爱情和自主的婚姻生活,敢于走出有着封建专制的家庭;婚后却不是这样的,她不再用新思想要求自己,整天只为一些家务事忙活。

从本质上来看,她依然依赖于自己的丈夫而生活,当涓生感到她是拖累时,那他们的悲剧就不可避免。

传统制度和观点把女性是禁锢在贤妻良母的这个位置上,可子君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涓生是希望子君有自己的生活,能够独立不依附于任何人,有自己的见解。

其实涓生也是和子君一样的,虽然受过新思想的洗礼,提倡男女平等,要反对封建专制,但是他仍然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的解放,依然受着封建礼教的禁锢。

在他跪着向子君求婚时,他认为有损他作为男人的尊严。

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单纯个性解放的不足,但在子君的身上也看到了以往其他女性身上所没有的觉醒。

她在追求爱情和婚姻时,敢于同封建礼教做斗争,最终在不向封建专制妥协的情况下死去。

子君让广大女性看到了希望,我们应该站起来做斗争,争取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

结语:

女性解放的当代沉思

鲁迅先生对中国女性的描写是非常深入的,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深刻的内涵和鲁迅先生对中国广大女性同胞的关心,希望能找到中国女性同胞解放的一条道路。

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她们的命运,让我们意识到旧中国女性深受封建传统专制的毒害,不管从精神上,还是从身体上来说都是深受其摧残。

这让我们认清了“封建宗法制度的野蛮、残忍和虚伪,特别是表现了套在中国女性同胞身上的精神枷锁的沉重。

”[9]P341《呐喊》、《彷徨》中的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她们都深受其害。

在她们遭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同时,她们的内心深处也在斗争。

这种斗争是值得广大女性同胞学习的,让我们在她们的身上看到了“星星之火。

”与强大的封建礼教相比,她们的力量太过于薄弱,可谓势单力薄。

因此,她们的斗争最终都失败了。

单四嫂子、祥林嫂、爱姑和子君她们分别是农村女性和城市女性。

鲁迅先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类女性在把握自己命运上的困境,自己命运的主动权被她们寄放到了外在的事物上:

单四嫂子和祥林嫂她们的命运被放到了封建道德上;爱姑是把自己离婚的决定放到了有着封建思想的七大人手上;子君是她把自己完全交到了自己所爱的人涓生手上。

子君总说: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

”[6]P249子君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他们结合在一起后,涓生失去工作,他没有退缩、逃避,而是靠着强烈的意念和打拼世界的欲望去做事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清醒的意识到男性和女性在面对世界时观念是不同的,这也就说明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命运。

在传统社会里,丈夫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不但要照顾家庭,而且还要面向社会;女性就是为了延续后代。

这几个女性,她们所遭受的各不相同,个性和生存环境也不相同,都不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女性要想获得到相应的权利、自由和平等,就需要她们打破传统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女性同胞自身也必须要意识到要有斗争意识,要有勇气打破封建道德的束缚,同时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这样才能获取相应的地位。

如在2012年上映的一部电视剧《离婚前规则》中男主人公王明轩在和她的妻子蒋新瑶吵架后说过:

一个家光有感情是维持不住的,还要有深厚的经济基础。

蒋新瑶在和王明轩结婚后没有出去工作,一个女人在家做全职太太是不行的,如果没有自己的工作,那么他们就没有共同语言。

这样和丈夫的话题就会越来越少,更甚至会形同陌路。

因此,作为现代女性我们不能再像传统女性那样。

整个社会都是由男性、女性组成的。

男性和女性之间,他们不存在相互依赖的生活,而只是一种相互扶持的生活。

“只有男性和女性双方都具有全新的观念并付诸于实践,女性才能解放。

全新男性角色也是女性解放的关键环节。

”[13]

如今社会的变化、文化的变迁、女性自身意识的觉醒,使中国女性同胞以一种全新的面貌进入了新时代,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一种自我独立的意识,在这样的一种历史新阶段所生存和发展。

虽然在如今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广大中国女性同胞有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但是从深处来看,女性的转变和发展仍然有着许多的问题。

在今年三月二十九号这天网络随处在传电视明星文章与姚笛地下恋情曝光,文章是有家庭有妻女的,但是在妻子怀孕期间却在外面有新欢。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是司空见惯了,在封建社会,男性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却不能,在那个时代女性只要稍微和男性走得近一些,都会遭受流言。

在如今的时代,虽然女性和男性接触不再像封建社会那么守旧,但是依然会遭受流言。

时代的进步,并没有让女性的地位在实质性上有一些突破。

男性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不顾责任的胡来,而女性则必须谨守一些礼数。

如果女性做出那种行为,就会被社会所唾弃。

女性也不是逆来顺受的,她们也在用已有的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虽然女性是生活在男权社会下,但是她们有了新的意识,而新的一种社会制度,让女性有了作为社会主体的资格,但是仍然有着许多的封建礼教和道德在束缚着她们。

如“三从四德”、“男主外,女主内”、“从一而终”这些都束缚着女性的行为。

在现实生活中,女性就要面临着这些问题和更多现实性的问题,正是由于许多现实性的问题,使得一些女性放弃原有的追求而去安于现状。

在天津卫视爱情保卫战2012年3月份31号那一期,一对即将步入礼堂的恋人,因为没有彩礼而发生了争吵。

他们的主要问题是:

宁愿不嫁,也不要委曲求全的婚姻。

事实上,女方需要办酒席是为了给前男友证明,她现在过的非常好,她会比他幸福的,失去她就是他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