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23742855 上传时间:2023-05-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9届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高三8月开学检测

历史试题(解析版)

第I卷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5个,共50分)

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族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

B.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

C.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

D.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人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可以得出,西周的分封制打破了部落分封的体制,使得不同部落的人杂居相处,促进了血缘族体的瓦解,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社会矛盾问题,A不正确;材料做法有利于文化的融合,但“一致”说法不正确,B错误;C与材料无关。

2.周厉王为了扩建宫殿,赊买了鬲从一块地。

鬲从怕周厉王不给钱,周厉王就托人捎话说:

假如说我最后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就让老天爷罚我被流放好了。

这说明当时

A.已出现土地交易

B.王室权力衰败

C.宗法分封制瓦解

D.货币地租盛行

【答案】A

【解析】

“赊买了鬲从一块地”“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土地私下里的交易,A正确;王室衰微是春秋战国时期,B错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C错误;此时没有货币地租出现,D错误。

3.董仲舒认为: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董仲舒意在强调

A.“君权神授”思想

B.“天人合一”思想

C.“天人感应”思想

D.“弃恶从善”思想。

【答案】A

【解析】

材料认为“善”出自人性,但不一定人性都是“善”的,需要君主专制完善人性,这是天意,因此材料是从人性论角度阐释“君权神授”的观点,故A项符合题干要求;题干没有体现“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思想,排除BC两项;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可排除。

点睛:

董仲舒的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而来,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

“说话”分为四家:

小说(以灵怪、传奇、公案等故事为主)、说经(演说佛书)、讲史(讲述前代兴废争战之事)、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

这反映出宋代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以来,随着城市商业的繁荣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收入增加,相应的世俗文化兴起,说话艺术逐渐成为市民阶层喜爱的娱乐活动之一,于是出现了以此为生的专门的说书人,故D项正确。

唐代已经出现“说话”艺术,排除A。

B项说法错误,在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的古代中国,世俗文学不可能成为文化主流,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而是强调城市经济发展推动市民文化发展,排除C。

5.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

这说明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答案】A

【解析】

材料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反映了在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市民阶层的基本认识,故选A;世俗化不是明末儒学的主流,明末儒学的主流应是理学思想,故排除B;C只说到了题干的部分内容,以偏概全,所以排除C;题干说的是儒学思想而不是市民文学,故D与题意不符,所以排除。

6.在修养理论上,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的“发明本心”思想,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经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

王阳明的这一主张

A.体现出一定的平等与叛逆萌芽

B.有效提升了普罗大众的个人修养

C.解放了宋明理学对人们的束缚

D.被明清三大思想家所继承和发扬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以‘本心’认识‘圣贤之心’,反对用验观念强制管辖心灵”可以得出其反对心灵的管辖,体现了平等与叛逆思想的萌芽,A正确;BCD说法均不正确。

7.在明清江南市镇,四里八乡的农民到这里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到这里来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并把它们运销到全国各地的市场。

这说明,明清江南市镇

A.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

B.具有开放性和进取性

C.是农业商品化的结果

D.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

【答案】B

【解析】

农民在江南市镇可以出售自家生产的商品,天南海北的商贾可以到江南市镇收购畅销于国内外的各种商品等足以证明江南市镇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也能够体现出江南市镇的欣欣向荣的进取性,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长途贩运贸易,也未涉及农业商品化,所以选项A、C不符合题意,排除;明清江南“市”镇并非全国性的商贸城市,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8.1853年,由于反清组织小刀会占领上海部分地区,1853年至1854年间外国领事暂代清政府收取上海的关税。

1854年6月清政府与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谈并达成协议,成立一个由三名领事代表组成的税务司署——上海海关税务司。

该机构的设立

A.使得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

B.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

C.缓解了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

D.标志着中国海关走向了近代化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由于农民起义军占领上海,导致上海海关税收无法正常进行,影响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正常贸易往来;为了保证上海中外贸易的正常进行,外国势力暂时接收上海海关;之后,面临内忧的清政府与之谈判,被迫将上海海关交予外国人,成立了上海海关税务司,由外国人收税后交予清政府;故材料反映上海海关税务司的设立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B项正确。

材料强调上海海关税务司设立的背景,而不是中国的海关收入大量流失,排除A。

材料没有涉及清政府与列强间的矛盾,而是强调上海海关税务司是清政府面临政治危机的产物,排除C。

中国海关走向近代化是在1861年成立海关总税务司,排除D。

9.戊戌政变后不久.唐才常东渡日本,与康有为洽谈起兵勤王。

1899年7月,康有为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领海外140余分会。

1900年,保皇会在澳门设立总局,康有为拟定“以全力取桂、袭湘、攻鄂而直捣京师焉”。

以上史实说明

A.当时国内革命形势渐次高涨

B.清王朝统治危机加剧

C.康有为重视革命力量的联合

D.海外与大陆联系紧密

【答案】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戊戌政变后,康有为等人联合国内外实力准备起兵抗争,说明海外与大陆维新实力联系紧密,D符合题意;材料所述主要是海外的活动,A不正确;注意材料的时间信息,戊戌政变之后,说明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清王朝的统治得以延续,B不正确;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革命”的说法不准确,C不正确。

10.《新青年》传播的生物进化论,最初尚且接近其科学本质,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

材料主要意在说明,当时

A.对进化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

B.进化论的宣传主观色彩强烈

C.进化论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D.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

【答案】B

【解析】

由“但不久即在陈独秀等人的笔下异化为社会进化论”结合所学新文化运动要解放思想的目的可以看出当时陈独秀等人在宣传进化论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意识,故本题答案选B项;A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传进化论的结果;D项说法本身错误,当时并不是因为混淆了人与自然的本质区别而宣传社会进化论。

11.林毓生在《五四:

多元的反思》中认为:

“‘五四’个性解放思潮所向往的自由说到底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艺家所标榜的‘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

”该学者认为五四运动

A.未能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

B.标榜民主却忽略民族危机

C.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

D.政治主张理想化而忽略实际

【答案】C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五四运动是否彻底地变革中国社会,故A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五四运动标榜民主,故B错误;“人格自由,而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即‘政治自由’”说明作者认为五四运动激进有余而政治变革不足,故C正确;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五四运动政治主张理想化,故D错误。

故选C。

12.五四运动前,传入中国的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工团主义、国家主义、自由主义思想都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五四运动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大多汇集到社会主义的旗帜卜来,这表明五四运动

A.推动了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加快革命领导力量的改变

C.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

D.促进了思想多元化的探索

【答案】C

【解析】

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可见五四运动影响了国人救国方案的选择,C正确;其他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所以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13.1928年10月,国民政府通过《国民政府训政时期施政》,提出“进行经济建设之原则,必以个人企业与国家企业之性质而定其趋向。

凡夫产之可以委诸个人经营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由个人为之,政府当予以充分之鼓励及保护,使其获得健全发展之利益。

”这一政策

A.违背了节制资本原则

B.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促进了官僚资本产生

D.体现政府经济政策的灵活性

【答案】D

【解析】

材料所述政策并未违背节制资本的原则,A项错误;题干反映了国民政府主张根据实际划分国营、民营经济范围,并且规定适宜民营的“政府当予以充分之鼓励及保护”,这体现出政府经济政策的灵活性,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B项错误;题干材料的主旨并非促进官僚资本的产生,故C项错误。

14.“经毛泽东批准,在周恩来主持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先后引进了84个项目,使用外汇2.7亿美元,填补了一些行业技术设备方面的空白。

”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

B.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C.中西关系开始改善

D.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

【答案】C

【解析】

20世纪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并未完成,故A项错误;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技术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B项错误;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故中国从日本、西欧引进成套设备和技术,故C项正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已经打破了西方的孤立封锁,故D项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20世纪60年代”,再结合所学知识从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形势出发,即可得出中苏关系破裂,中西关系开始改善的结论,据此即可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15.1988年宪法修正案中指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党的十四大提出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十五大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主要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

C.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D.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

【答案】D

【解析】

材料内容并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在21世纪初,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改革开放是私营经济发展的源泉,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的变化,不能体现非公有制经济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故C错误;“有益补充”到“共同发展”,再到“重要组成部分”的变化体现了对市场经济的认识逐渐走向深入,故D正确。

故选D。

16.雅典改革家克利斯提尼的母亲阿加里斯特是希巨昂人,其外祖父是希巨昂的统治者,他因其父亲麦加克利斯而获得雅典公民权。

但是在这以后,公元前451-前450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里克利所提议的法令,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

这一变化

A.提高了雅典女性的社会地位

B.扩大厂准典公民的参政范围

C.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推动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转变

【答案】A

【解析】

据“因其父亲麦加克利斯而获得雅典公民权”到“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的变化说明雅典女性的公民权的作用上升,体现女性地位增强,故A项正确;据“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可知以前单纯凭借父亲公民权取得公民资格的人将不再被认定为公民,缩小公民范围,故B项错误;据所学,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故C项错误;据材料“规定只有父母双方都是公民的人才能享有公民权”说明雅典仍是公民法,故D项错误。

17.普罗塔格拉认为,所有的制度都是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而非通过自然.其说教引起人们恐慌,因此他被驱逐出雅典。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自然法理念深入人心

B.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C.民主思想受到遏制

D.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D

【解析】

【详解】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尺度”,强调以人为中心,与当时“凭借人类的习惯或律法创建的”理念不符合,说明当时雅典传统价值观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自然法是罗马法的法律理念,故A项错误;材苏格拉底重视道德的作用,材料信息不符合,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思想信息,故C项错误。

18.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C.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强调的是人的自由和人的独立性,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开始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是文艺复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未受动摇,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人人平等方面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19.1534年,为应对新教的挑战,欧洲天主教会成立了耶稣会组织,议会主要从事传教和教育,扩大天主教的影响。

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

却反对追逐世俗权力,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

耶稣会的这些做法

A.致力于实现信仰的自由

B.阻碍欣州社会的进步

C.受人文主义精神的影响

D.加速封建制度的解体

【答案】C

【解析】

宗教改革后成立的耶稣会“提倡道德自律,注重科学和艺术的素养,特别重视将人教育成有责任感的公民”,这正是关注人和人本身的价值的体现,故C项正确;耶稣会的这些做法主要目的是为扩大天主教会的影响服务的,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排除A;由题干可知,耶稣会“维护教皇和经院哲学的传统权威”、“反对追逐世俗权力”,加强对天主教的信仰,并非人文主义,排除B;材料与封建制度解体无关,排除D。

20.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应“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国家政府日常运作”的思想逐渐消失了,议会“承担起了支付政府日常经费的责任”。

这一变化有助于

A.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B.确保王室巨额消费支出

C.强化国王对议会的依赖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D

【解析】

【详解】1688年之后,国王的权力逐渐下降,议会的权力逐渐上升,国王对于财政收支受到议会的限制,这种变化有助于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材料的措施难以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故A项错误;由于财政征收权逐渐被议会控制,“维持国家政府日常运作”的思想逐渐消失”说明B项错误;国王并不是依赖于议会,国王有单独的财政费用,故C项错误。

21.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

这一判断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答案】B

【解析】

【详解】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928年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该政策受到废除,“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说明当时领导人措施认为新经济政策不符合当时苏联经济发展形式,政府会逐渐废除新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的标志是1936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故C项错误;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斯大林义务计划开始实行之后,故D项错误。

22.1954年,美国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东南亚条约组织,其中包括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和巴基斯坦,华盛顿还与汉城(1953年,今首尔)和中国台北(1954年)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

这些条约的签订表明

A.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

B.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

C.冷战的焦点转移至亚洲

D.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在亚洲组成了一个联合防御体系和签订共同防御条约,目的是针对和牵制亚洲的共产主义势力,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对中国进行军事包围,而是强调美国强化亚洲冷战政策,排除A;50年代初,美苏冷战的焦点在欧洲,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苏联的信息,无法推断美苏在亚洲对抗逐渐激烈,排除D。

23.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协会领导人唐宁指出:

“由于罢工是工人所能使用的最后一种武器,代价高昂且对劳资双方利益都会造成成巨大损害,因此,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施践。

”这一言论

A.说明英国工人运动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英国工会领导人已成了资本家代言人

C.反映英国工人运动走向理性

D.不利于无产阶级政治地位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只有对罢工成功的可能性进行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都告知失效后,才能将罢工付诸实践。

”说明工人罢工并不是单纯从捣毁机器开始,逐渐从“合理评估且各种和平解决争端的方式”开始实行,C正确;此时工人运动没有受到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A错误;工会并不是资本家代言人,B错误;此运动和宣言有利于政治地位的提高,D错误。

24.冷战史学者文安立认为:

“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

,,”华盛顿和莫斯科都需要改造这个世界以证明它们意识形态的普世性,而新兴国家则为它们的竞争提供了场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苏争霸加剧国际局势紧张

B.美苏冷战消除世界南北差异

C.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

D.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总结出,美苏冷战使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在孕育其中,而新兴国家为它们的竞争也提供了场所,间接的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故选D;A,B与材料无关,排除;第三世界兴起冲击两极格局与材料说法相反,排除C。

25.1949年,美、英、法、西德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开出了4张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

这一举措

A.是北约国家集体冷战的反映

B.是对违反关贸总协定的制裁

C.导致两大阵营贸易量急剧下滑

D.造成了苏联核技术应用的落后

【答案】C

【解析】

北约国家集体实行禁运清单,包括军事武器装备、尖端高科技产品和战略产品,这不利于两大阵营贸易的发展,将会导致贸易下滑,C正确;冷战时美苏之间表现,不是北约集体行动,A错误;关贸总协定是促进世界贸易发展,B错误;苏联的技术当时并不是大量进口国外,D错误。

第II卷

二、材料分析题(3个,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封建巡视制度得到进一步强化。

首先是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

明清进一步加强巡视立法,至清朝颁布了我国历史上最完整的一部以独立形式存在的监察法规——《钦定台规》,中国古代的巡视法规达到系统化程度。

其二是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

明清延续了唐宋以来中央对地方巡视系统多元化的趋势,建立起三个互不统属的独立系统:

一是监察御史系统,包括专差、巡按御史两种;二是按察司系统,职责就是按察所属的府州县,下设主要官员有按察使:

三是督抚系统,督抚即总督和巡抚。

其三是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

明清统治者规定同~系统或不同系统的巡视官员可以互相监察、互相纠举,以保证巡视体系正常运转。

——《中国古代巡视制度梳略》

材料二西方国家的问责机制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体制紧密相关,是责任政府的基本元素,其效力范围是整个国家。

其约束的对象是整个国家的所有公职人员。

西方国家对政府公职人员的监督体系主要包括法律监督、行政监督和舆论监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新闻监督通过新闻媒介的传播达到全社会或公众对政府官员的监督,由于这种监督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国民性,因而这种监督比行政监督更有效、更有力量。

——《西方官员问责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并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简要评价。

【答案】

(1)特点:

加强立法,巡视法规系统化,巡视制度规范化:

巡视系统多元化,巡视范围扩大、效率提高;巡视官员之间可相互监督;注重內部反腐。

原因;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逐利风气日盛,官员腐败现象严重。

(2)不同:

即清期最高統治者不受监督,近代西方对所有公职人员进行监督:

明清时期是官,员内部的监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还通过新闻媒介实行社会监督;明清时期监督的目的是保障君主权威和地位,近代两方是保正民主制度的落实。

评价:

都有利于防止官员腐败、改善政治风气,都有利于建设良好社会秩序,排动社会进步,但由于目的和所处时代、方式不同,在效果上存在明显差异。

【解析】

(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明清时期我国中央对地方巡视制度强化的特点在材料一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巡视监察法规的系统化、建立严密的地方巡视系统、加强巡视官之间的互相监督等均是可以直接作为答案的。

至于原因则要从政治方面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和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会导致官员们利益熏心、贪污腐败等方面分别分析。

(2)近代西方国家对官员监督与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制度的不同之处要从巡视的具体对象不同、巡视的目的不同、巡视监督的方式不同等方面进行比较,例如,中国明清时期的巡视监督方式是内部监督而西方则是社会监督等。

对中国明清时期和近代西方对官员的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