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届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届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届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届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五校联合体2015届高三上学期基础知识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卷Ⅰ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4.卷Ⅱ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中国古代史》中指出:
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
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
平民得姓氏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郡县制度的发展B.井田制瓦解
C.赋役制度的变化D.皇帝制度的形成
2.有学者经研究发现,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无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
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C.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3.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发出这样的感叹:
“中国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选取真才之最古老最好的制度。
”甚至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从时代发展以及创立角度看,该“发明”的着眼点在于()
A.强化君主专制,培养忠臣顺民B.弘扬儒学正统,约束官吏言行
C.防范武将专权,完善官僚体制D.抑制门阀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西汉御史指出国家盐铁官营的目的为,“大夫各运筹策,建国用,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以齐黎民,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用足。
”据此分析,下列关于盐铁官营的表述,正确的是()
A.以垄断经营排斥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政府可获取经济与政治的双重利益
C.基本解除了百姓赋税负担D.目的就是要解决军费问题
5.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6.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7.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D.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
“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
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
”这表明当时美国()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C.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D.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9.下表反映了1844~1863年间广州和上海到埠的外国船只和吨位变化情况。
年份
船只数
吨数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849
1863
306
331
867
44
133
3400
142099
142357
300500
8584
52547
964309
这说明鸦片战争后()
A.近代外贸中心逐步转移B.上海开放程度高于广州
C.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D.广州经济发展趋于停滞
10.下表反映的是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相关数据。
对表中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1912—1945年中国工业生产指数(1933年物价为衡量标准)
1912—1920年
13.4%
1921—1926年
-4.5%
1927—1936年
8.7%
1937—1945年
-2.45%
A.抗战期间民族企业遭沉重打击B.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十年内战期间民族工业仍有所发展D.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11.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当局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包括“凡马车及轿子必需于路上左侧行走”“凡小车必友左边往,唯不许走路旁相近之路中心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
这说明()
A.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B.汽车在中国已经出现
C.近代交通文明开始在上海逐步确立D.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12.“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
”2013年3月,李克强在总理
记者会上以此作为开场白。
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世界三部宪法的表述
完全正确的是()
名 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德意志帝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君主专制是实立宪为虚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13.20世纪90年代以,台湾老兵高秉涵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带回100多个国民党老兵的骨灰坛,完成了这些老兵“回家”的遗愿。
2012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
A.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之情B.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
C.抗日战争的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D.高秉涵为加强两岸交流作出了贡献
14.1961年,我国开放了集市贸易41437个,1962年为38666个,在大中城市也相继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的自由市场。
下列各项中对这一举措解读正确的是()
A.解决了市场机制的运作问题B.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C.政府对经济政策进行调整D.目的是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15.“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
”这句话针对的是()
A.雅典民主政治所产生的弊端B.雅典民主政治的形式及其产生的社会条件
C.雅典民主政治的短暂D.雅典民主政治的本质
16.中国秦朝时期制定的法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以上材料说明二者()
A.都依法治国形成法治社会B.对犯罪的界定不同
C.打击犯罪的效果不同D.立法的出发点不同
17.有学者认为:
“(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通过《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制约与平衡
C.国家权力的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D.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18.有学者指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最简短、最经济主义的一部宪法,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含糊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
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
”这里的“特殊政治环境”是指()
A.共和派以一票多数的微弱优势通过宪法B.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
C.君主派实力超过共和派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
19.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
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
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C.帝国皇帝有主宰议会之权D.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20.1787年宪法使独立后的美国从邦联制发展为联邦制共和政体,其重要作用是()
①结束了松散的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②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权益的要求
③确立了美国的责任内阁制④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①③④
21.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有关中外历史上“选举”说法正确的是()
①1832年英国议会选举改革,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
②美国参议员按各州人口比例选举产生
③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④1949年新中国在普选基础上召开了一届政协
A.①②④B.②④C.①③D.①③④
22.“旧官吏把乘坐豪华马车视为莫大的荣耀,而公社委员却将豪华马车看作他们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障碍。
当他们乘着马车奔驰在大街小巷,穿行于黎民百姓之间的时候,只觉得浑身不白在,甚至可以说是如坐针毡。
”材料反映巴黎公社()
A.财政困难,倡导勤俭节约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C.坚决打碎旧的国家机器D.委员们具有“公仆”意识
23.1917年4月,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主张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1917年7月,列宁又提出取消“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代之以“夺取政权”的口号。
列宁政治主张发生转变的历史背景是()
A.《四月提纲》的发表B.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C.临时政府统治危机加深D.布尔什维克党对局势认识不清
24.有学者认为:
“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
……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少了一种确定性。
”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B.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动荡的国际局势需要建立单极霸权D.“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25.法国前总统吉斯卡尔·德斯坦宣称:
“一个反对美国的欧洲是不可想象的,一个美国庇护下的欧洲是不能接受的。
我希望一个站起的欧洲。
”其意图在于()
A.建立一个强大的单边主义的欧洲B.重新确立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的中心地位
C.建立平等的欧美伙伴关系D.努力构建一个统一的欧洲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共50分)
26.(20分)权力是政治的中心内容,权力制约与权力监督相伴相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权力监督,在中国古已有之。
西周就有过所谓做诗、诵诗的舆论监督,当时还创造了“三监”制度,并成为以后秦汉时的监察御史和刺史制度的渊。
此后中国各朝代都建有权力监督制度,西汉中期开始建立多重监察制度。
如御史的监察、丞相司直的监察、司隶校尉的监察等。
西汉还发明了中国最早的举报箱。
唐、宋、元、明、清的监督制度都有不同程度发展。
忽必烈曾说:
“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医治左右手的。
”这些制度虽有一时一地之效,但并不能对贪官保持持久的威慑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权力监督的特点。
(6分)
材料二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
通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则之浅析》
从逻辑上说,权力监督中的权力,是一种外在的权力,从功能上说,它最多只能起到事后的作用。
同时,由于监督权本身也是一种权力,它也必须受到监督。
于是就会产生一种监督权由谁监督的问题。
而权力制衡中的权力则不同,它是一种内在的权力。
在权力制衡中,每一个权力行使者都具有权力的行使者和权力的制约者的双重身份。
权力的行使者不仅受到其他权力的约束,而且也同时约束着其他权力。
——蒋德海《为什么说权力制衡比权力监督更重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
(6分)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古代权力监督与近代美国权力制衡在实际效果上的不同。
综合以上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27.(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7世纪40年代,东西方先后有两位君主死于极端:
1644年4月25日,明朝崇祯皇帝将脖子伸进了树枝下丝带吊环里。
1649年1月30日,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将脖子伸进了断头台的铡刀下。
而两位君主死后其民族的走向却是天壤之别。
在那以后,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我们看到:
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
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两位君主生活的时代在经济领域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出现了巨大的差异,指出这种“相似和“差异”。
(8分)
(2)“两位君主死后……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请以中国、英国为例概括这种失衡在政治上的表现。
(6分)。
从文明史观的视角看“西方的崛起与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8.(12分)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石家庄市五县联考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
26.(20分)
(1)特点:
权力监督的历史久远;权力监督的形式多样;相关监察制度不断发展完善;效果有限;(任答3点,每点2分,共6分)
27.(18分)
(1)“相似”:
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因素。
(2分)
“差异”:
中国:
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3分)
英国: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奠定了基础。
(3分)
(2)中国政治“专制化”:
清设军机处,皇权专制得到强化;(3分)
英国政治“民主化”:
英国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力受议会限制,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分)
根本原因:
西方成功实现了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2分)
明清时期中国依然处于农耕文明阶段(2分)
28.(12分,任答两项即可)
信息1在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3分)
说明: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3分)
信息2:
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3分)
说明:
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分)
信息3:
在国共关系上,由对抗走向合作(3分)
说明:
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分)